老人坚持把房子过户到老伴儿名下,老伴儿却把房卖了,一起去养老

老人坚持把房子过户到老伴儿名下,老伴儿却把房卖了,一起去养老

【1】

十多年前,闫奶奶的老伴儿下半身瘫痪,没有一点儿知觉,只能长期卧床。闫奶奶每天起早贪黑照顾老伴儿的起居生活,赶上天气好的时候推着轮椅,带着老伴儿出去散散步。闫奶奶经常跟老伴儿说的话就是:“多晒晒太阳,补补钙,万一哪天好了,你搀着我走”。老两口都知道,这无非是一句安慰的话而已。俩人一块儿走过了大半辈子,在晚年的时候更是不离不弃。

老人坚持把房子过户到老伴儿名下,老伴儿却把房卖了,一起去养老

闫奶奶家有俩儿子,不太孝顺。自打老伴儿不能动之后,俩孩子来看的更少,谁都知道照顾瘫痪在床的老人比较麻烦。老两口也懒得清净。没啥大不了的,人高高兴兴也是一辈子,成天唉声叹气也是一辈子,闫奶奶早想开了。

老两口退休之前买的原来单位的公房。虽然不大,就俩人住也够了。闫奶奶属于特别乐观的人,经常说“房子大了,收拾还麻烦”。但即使这样,每天都把屋子收拾的干干净净,就是为了让老伴儿最起码有个干净的环境。

俩人年纪都过了古稀。有一天闫奶奶的老伴儿突然跟她说:“你把房子都过户到你名下吧,这样房子都是你的。万一我先走了,弄不好那俩孩子还得跟你抢”。闫奶奶虽然表面特乐观,其实内心是很苦闷的,只是平时不想让老伴儿再增加烦恼而已。听到老伴儿说这些话,情绪一下子绷不住了,跟老伴儿吼了起来:“你说这些话,对得起我么!跟我提什么走不走的?以后少跟我说这些话!”

话虽这么说,冷静下来之后,闫奶奶真好好琢磨了琢磨,也问了好些人,仔细一想,其实老伴儿的话是有道理的。不管俩人谁先走,孩子都有继承权,房子最终都有孩子的份儿。

闫奶奶其实并没有想过今后这房子给不给儿子的事儿,十几年全部精力都放到老伴儿身上。但是,如果万一俩孩子要来折腾房子,成不成不说,不是增加麻烦么?

琢磨了大半个多月的时间,闫奶奶有了想法。有一天试探着问老伴儿:“老头子,咱俩把房去住养老院,你愿意不?”老伴儿没有任何犹豫:“只要跟你一块儿,哪儿都行”。几十年的相濡以沫,俩人已经成为对方生命里分不开的一部分。

老人坚持把房子过户到老伴儿名下,老伴儿却把房卖了,一起去养老

意见定了,闫奶奶把房子卖了,同时也联系了一家环境设施都比较好的养老院。卖房子的钱足够两个人养老了。在入住之前,闫奶奶和老伴儿写了一份捐赠协议,声明在两个人都去世之后,把剩下的钱全部捐掉。

【2】

很多老年人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把财产都攒下来留给孩子。中国式养老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像闫奶奶她们那个年代的人,多数人都是这样的观念。

也有很多老人都陷入到这样的尴尬境地:希望“养儿防老”,但是有的家庭子女并没有真正尽到赡养义务,最终还是“白”得了老人的财产;还有的家庭,尽心尽力赡养老人的子女,到头来却还要跟其他人来“争”房产。

在财产、尤其是房产继承纠纷屡见不鲜的今天,原因是什么?我想,客观原因主要就两个:

1.有“钱”了

不像几十年之前,家家户户都没什么财产。随着三十多年来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家庭都成了“有钱人”,再不济,资产还是有的,尤其是房产,价值巨大。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钱的地方就有争端,即使是家庭关系也不例外。

2.继承人多了

现在这个阶段的老年人,很多都是多子女家庭。多子女家庭面临的现实就是有多个继承人,谁应该多、谁应该少,还是平分,都需要有个“尺度”。而这种“尺度”更多的是心里上的,不是能够完全客观衡量出来的,有多就有少,“不公平”就容易产生纠纷。应了那句话:“不患寡而患不均”。

【3】

闫奶奶家关于房产处理的方式是非常理性的。透过这个事情,我想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老人坚持把房子过户到老伴儿名下,老伴儿却把房卖了,一起去养老

1.把房产用在该用的地方,用给该用的人

闫奶奶的做法是把房子用于和老伴儿的养老,住进了养老院,并没有留给孩子。延展一下,作为老百姓家庭财产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房产到底是用于做什么的?是“用”的,还是“传”的?

上面这个事情中,闫奶奶的做法,我认为用途完全是正确的。房子本就是闫奶奶和老伴儿的财产,怎么用、给谁不给谁本就是老人自己的权利,与他人无关。不给到孩子,我认为也无可厚非,老人本身也没有义务必须把房子给到自己的孩子,更何况孩子还不那么孝顺。

如果子女对自己孝顺,还是应该要考虑如何把房子给到孝顺的孩子,别让他们“心凉”。

2.处置房产,不要仅考虑费用,还要考虑风险

很多朋友都在问、都在算账,如何把房子给到孩子?是生前给还是身后给费用会更低一些?这里需要提醒的是,给与不给、什么时候给,不仅要算“经济账”,还需要考虑到风险的问题。

作为父母,生前把房子给孩子,必须要考虑到自己晚年生活保障的问题,以及家庭财产是否面临外流风险的问题。

作为子女,能提前用比较低的费用得到家人的房产固然是好事,但是,不能因此而淡化了对老人的赡养。

3.家庭和睦是所有的前提

闫奶奶把房子卖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要住养老院缺钱,而是因为两个儿子不孝顺,这也是为什么最后还要把钱捐掉、不留给孩子的主要原因。

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如果孩子们对老人尽心尽力照顾,按照闫奶奶的性格和做事方式,我相信她不会把房子卖掉,因为“卖房”本就不是她的诉求。所以,老人坚持把房子卖了,用于跟老伴儿安享晚年,出发点不在于卖房本身。

很多朋友都在谈论“赡养”和“回报”之间关系,这是一个双向的问题。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情况,这里不做更多的探讨。只是,和睦的家庭总归比不和睦的家庭纠纷更少一些吧。


99%以上的家庭都会面临继承问题!请关注“一纸家书”头条号,持续为您讲述身边的遗嘱、继承故事,为您系统讲解遗嘱、继承专业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