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防冻剂是什么?如何使用?

雾都山客


植物防冻剂又叫植物抗冻剂、植物防寒抗冻剂、植物抗冻液,市面称呼相对混乱。防冻剂能显著提高绿色植物、雪松、绿篱、蔬菜、香蕉、柑桔、龙眼、荔枝、茶叶、水稻等作物及各种果树、苗木的抗病抗低温、倒春寒的抗冻能力,有效地防止早晚霜袭击,避免或减轻受冻害。对被冻伤的植物可迅速直到恢复树势、恢复作物正常的生长修复作用。当大气温度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一些植物由于抵御不了严寒而受冻致死,而另一些植物却能在冰天雪地里傲然挺立,生机盎然。这是由于不同植物的抗冻本领有着显著差异的缘故。

植物机体细胞内的生物膜体系与植物抗冻性有密切关系;当植物遇到低温时,生物膜便会发生相变,即从液晶相变成凝胶状态,并使膜的结构破坏,结果在原生质膜上形成透性较大的非脂类的“洞穴”,成为许多电解质自由出入的通道,细胞质内的溶胶因而大量排出,最终引起植物死亡。因此,抗冻的植物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性。

第—,在温度降低时,必须能够维持机体内生物膜正常的液晶相;第二,具备膜结构上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与植物品种的抗寒性成正相关;第三,能够避免细胞内结冰,以防止冰晶对膜的破坏;第四,细胞内的水流到细胞外结冰也会造成一定的伤害,这是因为冰冻脱水会引起细胞干旱,使蛋白质变性,同时也会使细胞发生收缩塌陷,使细胞质膜遭到破坏所致。因此,还必须具备抗冻脱水的性能。但是,各种植物对上述要求的抗冻性并不相同,有些只具备其中的一种或两种,有的甚至完全不具备,因而便出现了有些品种怕寒、有些品种抗冻的现象。如西红柿、黄瓜、香蕉、菠萝等,在10摄氏度以下就常常发生寒害,而松、柏、竹、云杉等,却能够在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的环境中正常存活。

和冷害作斗争,预防低温对作物造成的危害,主要应从提高作物抗冻性和防止不利气候因素对作物影响两个方面入手。经过抗寒锻炼,可以人为地促进植物体内一系列生理上的转变,从而增加其抗冻能力。


荔浦阿表


我是水果走城市,通过学习我知道,植物防冻剂是一类含有植物激素的植物营养液和微量元素的防寒抗冻植物叶面肥,那么植物防冻剂如何使用呢,我来简单介绍一。

第一,防冻剂种类主要成分。

1.海藻类提取物:自身抗冻能力强,富含活性有机质、糖类、醇类、天然生长调节剂、抗逆因子等,可提高光合作用,增强营养水平,提升抗冻能力。

2.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内源激素,激活植物体内酶的活性,增加细胞膜的稳定性,加速细胞质的流动,诱导植物产生抗低温因子,增强抗寒性。

3.多糖、醇、多肽类:形成一种多糖多肽蛋白护膜,保护、润湿植物表面体,降低植物细胞冰点,防止细胞冰晶形成,阻止冰晶对植物生物膜的破坏,避免植物细胞受损。

4.氨基酸、鱼蛋白类:富含蛋白质,可增加膜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防止生物膜的相变,起到稳定膜结构、提高光合作用等,从而提升抗寒能力。

5.腐殖酸、黄腐酸类:含大分子有机质,提高植物体内多种酶的活性和叶绿素含量,保护植物细胞膜通透性,增强作物抗寒防冻能力。

6.磷酸二氢钾等离子态磷钾肥:迅速补充营养,维持植株养分平衡,提高植物木质化程度,磷提高糖和磷脂水平,钾能调节气孔抑制蒸发,增强树体抗寒能力。

第二,植物防冻剂使用时间及使用方法。

①秋季植物落叶、休眠前;

②霜冻或寒潮来临前3-7天;

③早春植物发芽前后、开花前后;

④连日雨雪后或寒冷天气转好时;建议是喷施3-5次每次间隔7天。

1、植物防冻剂主要使用时期应该是秋季植物落叶、休眠前;霜冻或寒潮来临前3-7天,早春植物发芽前后,开花前后;突遇低温受冻害后;连日雨雪天气后或寒冷天气转好时。

2、使用:晚秋、初冬、春天倒春寒,气温在10-15度时使用,每7天喷施一次,连续使用3次。寒流来临前5天使用。稀释150-200倍喷雾,300-400倍灌根。

3、一般稀释500-800倍液均匀喷洒植株,喷3-5次,每次间隔七天。使用好后就可在树体内形成抗冻因子,进而提高木质化程度,确保植株保水和抗冻能力,显著提高植株对低温的抵抗力。

4、植物防冻剂大多是植物体内吸收的防寒抗冻健长制剂,降低细胞结冰点,提高植物对低温耐受度。适用于提高多种作物及各种果树的抗低温霜冻、倒春寒的防寒抗冻能力,能有效地预防或减轻冻害提前使用可预防或减轻冻害,增强抗冻能力。

第三,注意事项。

5℃以下禁止使用 因为5℃左右喷施后,在防冻剂吸收完之前,液体很容易结冰,在植物表面形成一层冰膜,这样的话不仅更加妨碍植物吸收,还会加重植物冻害。

果树黄叶前喷施 秋季落叶之前,是植物干物质形成和积累的关键时期,在叶子变黄之前,喷施防冻剂2~3次,可大大促进糖分和干物质的积累,从而提升植物的抗冻能力。

叶子自然变黄之后,不仅叶子没有吸收功能,而且叶柄与枝条接触的生长点位置会形成离层,即便是叶子吸收了药液或肥液等,也不能传递输送到树体内,最终一样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常绿果树应在休眠期之前施用。

配合其他防冻措施,在使用植物防冻剂后还需要配合其他防冻措施,培土,灌冻水、树干涂白、覆盖保温等,全面植物抗寒能力。

我的回答就到这里,希望对你,了解植物防冻剂有帮助。


水果走城市


植物防冻剂原理,其实就是通过加快植物木质化来进行防冻,因为植物机体细胞内的生物膜体系与植物抗冻性有很大关系,因此遇到低温时,生物膜会发生变化,从液晶状态变成凝胶状态,致使膜的结构被破坏,导致原生质膜上出现很多的非脂类的“洞穴”,使得许多电解质自由出入,造成细胞质内溶胶大量排出,引起植物死亡。

在使用其他防冻措施的情况下,植物落叶、黄叶前,温度10度上下最好,5度以下禁止使用,因为植物吸收需要一个过程,不是说喷上立马就能防冻的,这是植物的生长机理决定的。所以直接喷上形成一层保护膜,冻不死之类的,明显违反植物生长机理。

黄叶、落叶前,温度10度上下最好,5度以下禁止使用,因为落叶黄叶时,植物大多已经进入休眠期,导致植物吸收不好,因此喷了也没什么用。那为什么5度以下禁止使用,在5度的时候,只要喷完防冻剂,液体非常容易结冰,会形成冰膜,这样会妨碍植物吸收,也会加重植物冻害。

植物的生长机理决定其吸收防冻剂形成保护膜并最终发挥防冻功效是需要一个过程的,那些宣传一喷立马就能防冻的产品无疑都是骗人的。建议在采用其他常规防冻措施的情况下,再来说防冻效果,才是比较靠谱的店家。还有就是选择大一点的厂家,首选做了很多年植物防冻剂的公司。

使用:晚秋、初冬、春天倒春寒,气温在10-15度时使用,每7天喷施一次,连续使用2-3次。寒流来临前3-5天使用。稀释150-200倍喷雾,300-400倍灌根。

一般稀释500-800倍液均匀喷洒植株,喷3-5次,每次间隔七天。使用好后就可在树体内形成抗冻因子,进而提高木质化程度,确保植株保水和抗冻能力,显著提高植株对低温的抵抗力。

植物防冻剂大多是植物体内吸收的防寒抗冻健长制剂,降低细胞结冰点,提高植物对低温耐受度。适用于提高多种作物及各种果树的抗低温霜冻、倒春寒的防寒抗冻能力,能有效地预防或减轻冻害提前使用可预防或减轻冻害,增强抗冻能力。



周奥运弟弟


下面我们一起探讨这个问题植物防冻剂是什么?怎么使用?

植物防冻剂又叫植物抗冻剂、植物防寒抗冻剂、植物抗冻液,市面称呼相对混乱。

植物防冻剂多是用在农作物上,由于农作物大多是用乡土植物,所以经济林用的多一些,现在延伸到园林植物上。

不同品牌的防冻液施用不一样,我用的是巴欧昕蒙的植物防冻液,用于苗木越冬800倍稀释叶面喷施,大棚番茄也是这样用的。预防倒春寒应对极寒天气可以500倍稀释叶面喷施,这样效果更好。

植物防冻剂最好在植物落叶黄叶前,温度10℃上下使用,5℃以下禁止使用,因为植物吸收需要一个过程,不是喷上立马就能防冻的,这是植物的生长机理决定的。植物落叶黄叶时,大多已经进入休眠期,植物吸收不好,就算喷施了作用也不大。5℃以下禁止使用防冻剂,因为5℃左右喷施完后,在防冻剂吸收完之前,液体很容易结冰,在植物表面形成一层冰膜,这样的话不仅妨碍植物吸收,还会加重植物冻害。希望大家采纳。


小哥儿山村娃


植物防冻剂又被称为植物抗冻剂、植物防寒抗冻剂、植物抗冻液等。它是一类含有植物激素的植物营养液和微量元素的防寒抗冻植物叶面肥

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海藻类提取物、植物生长调节剂、多糖、醇、多肽类,氨基酸、鱼蛋白类,腐殖酸、黄腐酸类,磷酸二氢钾等离子态磷钾肥类。

它的主要作用是,激活生物酶,杀灭或阻止冰核细菌生成和繁殖,在降温时维持生物膜结构稳定性,减少和减轻低温对膜的破坏,降低植物细胞冰点值,增强植株保水和抗冻能力,抑制和破坏冰冻蛋白,增加热量,降低结冰能力,提高植株对低温的抵抗力

植物防冻剂使用方法

植物防冻剂最佳施用时间在晚秋、初冬、春天倒春寒,气温在10~15℃时使用,每7天喷施一次,连续使用2~3次。

配合其他防冻措施在使用植物防冻剂后还需要配合其他防冻措施,如培土、灌冻水、树干涂白、覆盖保温等,全面植物抗寒能力。


我是加布


植物防冻剂富含抗冻生物酶、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是植物防寒抗冻叶面肥,能加快植物木质化程度,促进养分储存,增强植物抗冻能力,提高植株对低温的抵抗力。在冻害发生后使用,还能对冻伤植物起到良好修复作用。在园林养护以及农业生产种有广泛应用。

防冻液的正确使用

在植物落叶、黄叶前,或霜冻寒潮来临前,或早春植物发芽后、开花前后突遇低温时,最好在气温10度上下时使用,每7天喷施或浇灌一次,连续使用2-3次。

注意:气温低于5度以下禁止使用,因为植物吸收需要一个过程,不是喷上立马就能防冻。温度太低喷施防冻液后,在植物未完全吸收之前,液体很容易结冰,在植物表面形成一层冰膜,这样的话不仅妨碍植物吸收,还会加重植物冻害。

使用方法灵活:可喷施树冠、可灌根、可涂抹

1、喷施:防冻液稀释400-600倍后喷雾

2、灌根:防冻液稀释300倍后灌根,浇注在植物根部周围土壤即可。

3、涂抹:防冻液稀释100-200倍,用排刷均匀涂抹于易受冻害部位。

植物防冻,预防为主。关注天气变化,强劲的冷空气、初雪的提前、突然发生的倒春寒、以及持续的低温干旱,都易导致冻害发生。冬季补水、必要的覆盖防寒材料、树干涂白、防冻液的浇施应用等措施需视情况综合应用,帮助植物安全越冬。


十围之木


我家是南方地区,在我们村种有很多的甘蔗,沃柑等农作物,一到冬天,我们经常要做好果树的防冻措施。虽然我们冬天不下雪,但是早晚间下霜是经常的事。一旦长时间下霜,如果不做好防冻措施的话,就会造成我们农村种的甘蔗,沃柑等农作物减产甚至死亡。那么,其中使用植物防冻剂就是我们平时对植物进行抗冻处理的方法之一。下面针对植物防冻剂的概念和使用情况,谈谈我的独到经验。

一、植物防冻剂的概念及作用原理

干过农活的人其实对植物防冻剂并不陌生。它是采用进口原料结合纳米技术生产的一种植物防冻保护剂,它的成分是富含抗冻物质可激活生物酶,其作用的原理是防止冰核细菌生成,增加热量,降低植物冰点值,促进细胞原生质的流动,提高细胞的活性。

二、使用植物防冻剂的好处

使用植物防冻剂的好处有很多,例如可以提高甲壳素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从而增强植物保水抗寒能力,特别是对中轻度冻害的植物有减轻,康复的疗效;它还可以增加植物体内的糖份和叶绿素的含量来使酶的活性增强,从而达到增强植物的抗冻性。同时,它能增加植物的营养,延长绿化的时间和提前返春。

三、使用植物防冻剂分不同地区不同的适用时间及使用方式

在我国的黄河流域和以北的地方,最低气温在3-5度的时候,采用喷洒和浇灌的方式,连续使用2-3次;在我国的长江流域和江南地方,在11月下旬到12月可以对苗木树冠,连续喷洒2-3次,特别是寒潮到来之前需提前7-10天喷洒;在平时植物发芽,开花前后有遭到低温受冻害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喷洒。

四、使用植物防冻剂的具体操作方法及注意要点

1.具体操作方法。当喷洒植物的全身时,要将其稀释150-200倍再进行喷雾,喷雾的时候要对植物全身进行均匀喷洒,最好每隔一周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为效果最佳;当浇灌植物的根部时,要将其稀释100倍再进行浇灌。如果是新移栽的植物,要跟移栽成活液一起使用方为最佳。如果是用在植物受冻的部位,只需将其稀释50倍,用刷子涂在植物受冻的部位即可。

2.注意要点。防冻措施需要我们提前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随时做出应对处理。同时使用喷洒植物的时候保证在无风的情况下进行。植物防冻剂不可与碱性农药混合使用。如果寒冻来得太突然,应及时采用人工抗冻防御,比如给植物捆绑草绳,用塑料薄膜覆盖,这些都是很不错的方法。

以上是我在农村从事种植果树过程中的经验。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天然农产品一箩筐


植物防冻剂又被称为植物抗冻剂、植物防寒抗冻剂、植物抗冻液等。它是一类含有植物激素的植物营养液和微量元素的防寒抗冻植物叶面肥。植物防冻剂是一类含有植物调节剂或植物营养液和微量元素的防寒抗冻类的物质。市场上称呼比较乱,但对农作物的作用都是相似的,对被冻伤的植物也可以使其快速恢复正常生长。

植物防冻剂最佳施用时间在晚秋、初冬、春天倒春寒,气温在10~15℃时使用,每7天喷施一次,连续使用2~3次。寒流来临前3~5天使用。稀释150~200倍喷雾,300~400倍灌根。

5℃以下禁止使用因为5℃左右喷施后,在防冻剂吸收完之前,液体很容易结冰,在植物表面形成一层冰膜,这样的话不仅更加妨碍植物吸收,还会加重植物冻害。

果树黄叶前喷施秋季落叶之前,是植物干物质形成和积累的关键时期,在叶子变黄之前,喷施防冻剂2~3次,可大大促进糖分和干物质的积累,从而提升植物的抗冻能力。

叶子自然变黄之后,不仅叶子没有吸收功能,而且叶柄与枝条接触的生长点位置会形成离层,即便是叶子吸收了药液或肥液等,也不能传递输送到树体内,***终一样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常绿果树应在休眠期之前施用。

配合其他防冻措施在使用植物防冻剂后还需要配合其他防冻措施,如培土、灌冻水、树干涂白、覆盖保温等,全面植物抗寒能力。


輝GG


什么是植物防冻剂?

植物防冻剂又被称为植物抗冻剂、植物防寒抗冻剂、植物抗冻液等。它是一类含有植物激素的植物营养液和微量元素的防寒抗冻植物叶面肥。

主要作用:

它的主要作用是,激活生物酶,杀灭或阻止冰核细菌生成和繁殖,在降温时维持生物膜结构稳定性,减少和减轻低温对膜的破坏,降低植物细胞冰点值,增强植株保水和抗冻能力,抑制和破坏冰冻蛋白,增加热量,降低结冰能力,提高植株对低温的抵抗力。

主要成分:

海藻类提取物:自身抗冻能力强,富含活性有机质、糖类、醇类、天然生长调节剂、抗逆因子等,可提高光合作用,增强营养水平,提升抗冻能力。

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内源激素,激活植物体内酶的活性,增加细胞膜的稳定性,加速细胞质的流动,诱导植物产生抗低温因子,增强抗寒性。

多糖、醇、多肽类:形成一种多糖多肽蛋白护膜,保护、润湿植物表面体,降低植物细胞冰点,防止细胞冰晶形成,阻止冰晶对植物生物膜的破坏,避免植物细胞受损。

氨基酸、鱼蛋白类:富含蛋白质,可增加膜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防止生物膜的相变,起到稳定膜结构、提高光合作用等,从而提升抗寒能力。

腐殖酸、黄腐酸类:含大分子有机质,提高植物体内多种酶的活性和叶绿素含量,保护植物细胞膜通透性,增强作物抗寒防冻能力。

磷酸二氢钾等离子态磷钾肥:迅速补充营养,维持植株养分平衡,提高植物木质化程度,磷提高糖和磷脂水平,钾能调节气孔抑制蒸发,增强树体抗寒能力。

使用方法:

植物防冻剂最佳施用时间在晚秋、初冬、春天倒春寒,气温在10~15℃时使用,每7天喷施一次,连续使用2~3次。寒流来临前3~5天使用。稀释150~200倍喷雾,300~400倍灌根。

注意事项:

5℃以下禁止使用 因为5℃左右喷施后,在防冻剂吸收完之前,液体很容易结冰,在植物表面形成一层冰膜,这样的话不仅更加妨碍植物吸收,还会加重植物冻害。

果树黄叶前喷施 秋季落叶之前,是植物干物质形成和积累的关键时期,在叶子变黄之前,喷施防冻剂2~3次,可大大促进糖分和干物质的积累,从而提升植物的抗冻能力。

叶子自然变黄之后,不仅叶子没有吸收功能,而且叶柄与枝条接触的生长点位置会形成离层,即便是叶子吸收了药液或肥液等,也不能传递输送到树体内,最终一样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常绿果树应在休眠期之前施用。

配合其他防冻措施 在使用植物防冻剂后还需要配合其他防冻措施,如培土、灌冻水、树干涂白、覆盖保温等,全面植物抗寒能力。


一卷离骚一卷书


植物防冻剂使用须知

植物防冻剂最好在植物落叶黄叶前,温度10℃上下使用,5℃以下禁止使用,因为植物吸收需要一个过程,不是喷上立马就能防冻的,这是植物的生长机理决定的。植物落叶黄叶时,大多已经进入休眠期,植物吸收不好,就算喷施了作用也不大。5℃以下禁止使用防冻剂,因为5℃左右喷施完后,在防冻剂吸收完之前,液体很容易结冰,在植物表面形成一层冰膜,这样的话不仅妨碍植物吸收,还会加重植物冻害。

防冻剂原理,说的通俗一点是加快植物木质化程度。植物木质化,就相当于人的脂肪,胖的人总是比瘦的人更耐冻更不怕冷。木质化程度越高,植物的抗冻能力也会越强,这样就解释了“防冻剂为什么一定要在黄叶、落叶前,温度10℃上下使用最好”。而且,“吃胖”也不是一口吃胖的,总得需要时间。不管是胖子还是瘦子,天冷了,都需要穿衣服,这也就是为什么说:“要在使用其防冻措施的情况下,来看防冻剂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