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生前的畫為什麼沒人買,一生只賣了一幅畫?

嘎嘎有力量


從西方700年的油畫史來看,對油畫的發展和完善,產生深遠影響的人物有兩位。

其中之一就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巨匠達芬奇(1452年——1519年),他首先給油畫引入了素描上的一套技法,完善了油畫的造型技巧和光影關係,之後又把解剖學、焦點透視等一系列科學領域的手段融入油畫創作中,給油畫制定了統一的創作模式,成為油畫古典畫法的標準化模式,讓後來的油畫家可以參照這個創作體系來完成創作,這套創作體系一直作為西方學院派的正統畫法而存在。

達芬奇《蒙娜麗莎》

另一位對油畫產生根本影響的人物無疑是後印象派畫家梵高(1853年——1890年)。油畫發展到19世紀,古典畫法已經走過400多年路程,在技術層面已經十分完善,想創新已經無路可走,因此,新的探索使命又一次擺在了西方畫家眼前。

一部分畫家,如馬奈、莫奈等人主動吸收東方畫家的創作技巧,經過探索,逐漸創造出“印象派”,印象派在創作上,雖然還忠實於自然客觀的物象,但已經趨向於表現畫家瞬間的獨特感受。

梵高自畫像

但是,印象派在變法上還不夠大膽和徹底,作品中還沒有擺脫素描關係,依然帶有不少古典畫法的影子。於是,在印象派形成20多年後,一批年輕畫家梵高、塞尚、高更等人,在印象派的基礎上,又一次對油畫做出了重大變法,“後印象派”就這樣形成了。

後印象派被稱作西方美術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油畫流派,主要表現在,對畫面的造型採取了誇張、變形的處理手段,喜歡使用亮度高、色調強烈的色彩來設色,喜歡用粗獷奔放的筆觸來表達心理的即時感受。

梵高《星空》

梵高是這種畫法裡表現得最突出,執行得最徹底的一個。

當這種畫法在當時的歐洲藝術中心巴黎展出後,被遵循古典畫法的“守舊派”強烈批評,其中以安格爾、布格羅等為首的“新古典主義”畫家的批評聲最為強烈,他們認為這種畫法太粗俗,完全破壞了油畫的形式美。

因為“新古典主義”是正統的學院派,具有官方背景,引導著油畫發展的方向,因此,在整個19世紀,不論是印象派還是後印象派的畫家,日子都不好過,想賣畫很難。

梵高《三朵向日葵》

梵高作為當時的創新派成員之一,想賣畫同樣很難。因為上層社會不認可,評論家也不認可,導致畫商和收藏家不敢買賣這類作品。

除過時代因素外,還跟梵高的個性有很大關係。

梵高身上具有明顯的中國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個性,孤傲、耿直、偏執,喜歡自由,不喜歡去討好別人而刻意改變自己的畫法,在梵高眼裡,我就要這樣畫畫,這樣畫畫我高興,怎麼著?哪怕一生受窮也在所不惜。

梵高《花園花開》

另一方面,梵高對名利非常淡泊,根本沒有包裝、宣傳自己的意識,對爭名逐利沒有任何興趣,他在畫畫上的大部分支出都是由他弟弟提奧在資助,他生平賣出去的那幅畫,還是提奧為了鼓勵哥哥畫畫的信心,特意找了一個託買走的。

梵高在生前要名沒名,要錢沒錢,生活一直處在窮困潦倒中。

然而,畢竟梵高的畫法體現了西方油畫從古典畫法向現代畫法的徹底轉變,歷史意義非同一般,再加上梵高對藝術的那份赤子之心,因此,梵高在後來被重新蓋棺定論,是歷史的必然,也是他在藝術上的勝利。


鴻鵠迎罡


中國老祖宗的話。“人怕出名豬怕壯!”

還有那句調侃的話"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人如果出名了想低調都不行。以前不名一文的一些作品也會被這個世界的閒人所挖掘。哪怕不成熟的作品也會因“一人成仙,跟著昇天”。

但在沒出名之前.你不會得到"關注"。你發存作品時人們也不會把你的作品當回事.

我的個人親身深有體會.

在某平臺發佈作品時被店大欺客。把你辛苦創作的作品莫名其妙禁止發佈或禁止轉發。發信詢問原因。根本沒人理你。偶爾給你發文。我們對禁止小於1天的處罰不予解釋。這是平臺的打壓。梵高一生也沒有得到一個支持他的平臺。

再有就是你發了作品沒人推薦!推薦的多受眾就大。我的作品有些很專業平臺就是不推送。沒有人讀到。但一些八卦什麼“孫悟空的爹找到了”“玉皇大帝的墳給刨了”之類的到是給使勁推送。凡高到死也沒有被推薦,可憐啊。

寫的我都快哭了。我太慘了我簡直就是當代凡高啊。大家關注我吧!推薦我吧!支持我吧!大家轉發推薦我吧


孫寶乄


很榮幸看到這個問題,也很高興給大家分享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和想法,也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幫助和快樂,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活著的畫家成名的很少,梵高生前不出名也並不稀奇,梵高被中國人奉為一代大師,還是與他的名作——《向日葵》有關。在1987年舉行的一次國際藝術品拍賣會上,財大氣粗的日本安田公司以令人咋舌的高價--3950萬美元購得了荷蘭印象派繪畫大師凡高的一幅《向日葵》,在當時創下了國際藝術品拍賣的新紀錄。

從此,梵高一下子被世人所熟知,人們也開始廣泛地研究梵高的畫作。

不過,在歐洲,畫家們在梵高死後不久就開始學習梵高的畫法,梵高的畫法影響了很多畫家,法國的野獸主義畫派、德國的表現主義畫派都從他的畫法和創作理念中受到了很深的影響。但是,要知道這些畫派持續的時間並不長,原因就是梵高作為後印象主義畫派的代表人物,雖然有很多創新,但是他擺脫不了印象主義的影響,而印象主義畫派的創作理念本身並沒有很深的內涵,因此,梵高死後歐洲畫家並不是特別重視梵高。

畫家畫畫總是想賣出去的,因此,當1987年梵高的畫拍出天價後,梵高才終於名揚天下。

至於梵高的畫在他出生前為什麼賣不出去,主要還是跟他的畫風有關,也跟他所處的時代有關。梵高的畫風受印象主義影響,再加上他有很多創新,當時的人們並不是很能接受他這種畫法和畫風。

從梵高所處的時代來講,印象主義作為一種新的畫派,並沒有在當時的藝術風潮中佔據主導地位,因此他的畫賣不出去也很正常。在當時的歐洲,雖然英國已經進行了工業革命,但是法國還是守著他們的傳統,作為買畫的主力,法國的貴族們仍然喜歡古典主義畫風,仍然喜歡宗教題材或者描述貴族生活場景的題材,因此梵高的畫生前賣不出去也很正常。

最後,作為一種畫派或者一種畫風,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並沒有美醜之分,只是人們在某一個時段就喜歡這種風格,很多新畫派的出現,正是在人們對某種畫派厭倦了之後才出現的。但是,任何的創新都是有風險的,畫畫也一樣,因此,梵高的畫在他生前賣不出去可以說是一種必然。

以上分享是我關於這個問題的個人想法和觀點。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解答,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與看法,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走進這話題。有喜歡我的記得關注下哦,每天為大家分享與解答我的想法與見解哦。


公子靈均


這是一個非常非常正常的問題。藝術帶哲理,哲人有幾個能理解?再者,我們都看看本地歷史,能被認可的有幾人?其餘皆煙消雲散。歷史最公平無情。

我本世紀前,瞎子不怕巖高,開刋刻社經營,居然生意風生水起。之後撤遷,我銳意進取,藝術上有了感悟,卻不鑽營而“沒落”了,幸而在廢品店收破爛,小有收藏。真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竹葉篆


繪畫是否能流通,取決於當時的時代背景這個大環境,即社會上的審美習慣與主流價值觀有關。一個新的繪畫樣式的出現很難被社會推崇,加上梵高的作品很少參加社會沙龍的展出活動。即使弟弟提奧在幫襯或經營哥哥的作品,也是光顧者不多,畢竟梵高的作品有一個明顯特徵是不符合當時的審美取向的,即不和諧的色彩關係,耿直短小有力的筆觸容易使人產生出情緒上的緊張感,而且粗燥的畫面機理也是不討人喜歡的。這些因素是他的作品遠離了那個時代。當梵高去世50年後,整個西方世界對藝術的寬容度有了巨大變化,一切有意義的嘗試和突破都是值得尊重的,因此梵高就自然而然地走入前臺,加上梵高催人淚下的故事更容易被畫商經營者加以利用或炒作,於是一個躁鬱症患者的作品就這樣逆襲啦,成為全球藝術經營者趨之若鶩的重要目標。




吉星柔光


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活著的畫家成名的很少,梵高生前不出名也並不稀奇,梵高被中國人奉為一代大師,還是與他的名作——《向日葵》有關。在1987年舉行的一次國際藝術品拍賣會上,財大氣粗的日本安田公司以令人咋舌的高價--3950萬美元購得了荷蘭印象派繪畫大師凡高的一幅《向日葵》,在當時創下了國際藝術品拍賣的新紀錄。

從此,梵高一下子被世人所熟知,人們也開始廣泛地研究梵高的畫作。

不過,在歐洲,畫家們在梵高死後不久就開始學習梵高的畫法,梵高的畫法影響了很多畫家,法國的野獸主義畫派、德國的表現主義畫派都從他的畫法和創作理念中受到了很深的影響。但是,要知道這些畫派持續的時間並不長,原因就是梵高作為後印象主義畫派的代表人物,雖然有很多創新,但是他擺脫不了印象主義的影響,而印象主義畫派的創作理念本身並沒有很深的內涵,因此,梵高死後歐洲畫家並不是特別重視梵高。

畫家畫畫總是想賣出去的,因此,當1987年梵高的畫拍出天價後,梵高才終於名揚天下。

至於梵高的畫在他出生前為什麼賣不出去,主要還是跟他的畫風有關,也跟他所處的時代有關。梵高的畫風受印象主義影響,再加上他有很多創新,當時的人們並不是很能接受他這種畫法和畫風。

從梵高所處的時代來講,印象主義作為一種新的畫派,並沒有在當時的藝術風潮中佔據主導地位,因此他的畫賣不出去也很正常。在當時的歐洲,雖然英國已經進行了工業革命,但是法國還是守著他們的傳統,作為買畫的主力,法國的貴族們仍然喜歡古典主義畫風,仍然喜歡宗教題材或者描述貴族生活場景的題材,因此梵高的畫生前賣不出去也很正常。

最後,作為一種畫派或者一種畫風,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並沒有美醜之分,只是人們在某一個時段就喜歡這種風格,很多新畫派的出現,正是在人們對某種畫派厭倦了之後才出現的。但是,任何的創新都是有風險的,畫畫也一樣,因此,梵高的畫在他生前賣不出去可以說是一種必然


道乃天成


“你看,我像瘋了一樣工作,但到現在都沒有一個振奮人心的結果。但我希望這些荊棘能夠開出白色花朵,顯然這些看似無果的奮鬥在勞動成果出來之前一文不值。首先是疼痛然後才是歡樂。”——文森特·梵高

《加歇醫生肖像》

創下8250萬美元紀錄

2017年當地時間11月13日晚,佳士得紐約“印象派及現代藝術夜拍”在紐約洛克菲勒中心收槌,全場最高成交價的拍品,就是梵高的畫作。

據報道,當晚,南希·李及佩裡·R·貝斯(Nancy Lee and Perry R。 Bass)珍藏梵高《田野裡犁地的農夫》以諮詢價形式上拍,最終以8131萬美元成交,約合人民幣5.4億元,被亞洲藏家競得。這也是繼1990年5月梵高的《加歇醫生肖像》在佳士得創下了8250萬美元拍賣紀錄之後,這位藝術家歷史上第二高的拍賣價格。

《田野裡犁地的農夫》在1889年夏末完成,距離梵高的去世(1890年7月29日)僅一年,他畫面下是聖雷米庇護所窗戶外的場景。那一年的夏天,梵高在牧師陪同下來到聖雷米療養院,醫生診斷他患有癲癇,並伴有精神錯亂,他自己判斷,這種病發可能每三個月一次。

他渴望離開聖雷米,也相信自己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在這期間,梵高根據布拉班特省青年時代的回憶和普羅旺斯景觀畫了一系列草圖,這些小草圖的無窮變化,似乎反映了他內心的不安。也大約在這期間,梵高畫下了極具表現力色彩的《田野裡犁地的農夫》。從中可以看出,這件作品無疑是梵高晚期重要之作。此幅作品尺幅不大,只有不到3平尺(50.3 64.9釐米)”,但它沒有懸念地創造了天價。

生前《紅葡萄園》

以400法郎售出

而再上一次的矚目拍賣,同樣是在2017年,當地時間6月27日,梵高的《收割者(摹米勒)》在佳士得倫敦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晚拍中,以2424.5萬英鎊(約合人民幣2.12億元)落槌,成為全場第三高價。這個系列作品共有10件,3件在私人藏家手中,7件則收藏於阿姆斯特丹的梵高美術館。

這張作品也是梵高在聖雷米療養院期間創作的。每隔三個月乃至更短時間的病發,並沒有摧毀他的意志,反而讓他更加執著於繪畫,“以火一般的熱情”到戶外尋找他的創作源泉。根據歐文·斯通《渴望生活·梵高傳》裡的描述,在他的一次病發之後,醫生對他說:

“我不能再答應你離開這個院子。你將來必須在圍牆之內待著了。”

“你可以允許我在畫室裡作畫吧?”梵高說。

“我勸你別去。”

“那你是寧願我去自殺吧,大夫?”

“好吧,在你的畫室裡畫吧。”

貧困潦倒、疾病纏身的梵高,不僅要面對自身的困頓,還要抵制住外界的一切干擾,即使是在這種情況下,他依然沒有放下手中的畫筆。此時,距離他正式走上繪畫生涯,已經過去差不多十年,他終於成功賣出了第一幅作品——

這封他與醫生爭執幾天後來自弟弟提奧的信,是這麼寫的:“親愛的文森特:好不容易啊!你的一幅油畫賣了400法郎!那是你去年春天在阿爾畫的《紅葡萄園》。買畫的人是安娜·鮑克,那位荷蘭畫家的姐妹。祝賀你,老朋友!不久我們就回讓你的作品行銷全歐洲了!”

時評稱

“他將永遠不能為人所完全接受”

在梵高的有生之年,他只賣出了一張400法郎的畫,而正如他自己曾盼望的一樣,在他身後,人們終於認識到了他的價值,他的作品不僅享譽歐洲,而且走進了全球藝術愛好者的心裡。

1987年,《鳶尾花》以5390萬美元賣出,同年《向日葵》以3950萬美元賣出;1990年,《加歇醫生肖像》以825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日本收藏家;1998年末,《沒鬍子的自畫像》7150萬美元賣出;2014年,《雛菊與罌粟花》以含佣金約6180萬美元拍出,當時約合人民幣3.77億元,買家是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

梵高為什麼在世的時候火不起來?他的畫風曾經歷經幾次轉變,早期的如《吃土豆的人》等色調沉重陰鬱,不為當時市場所喜,中期自到巴黎接觸印象派之後,他畫作中的明亮色彩加重,後來有賴於阿爾的陽光和聖雷米等的外界遭遇,以及更重要的是梵高自身技藝和創作個性的覺醒,他的畫作是越來越往驚人方面而走,並開始引起當時評論界的注意。

就在400法郎的《紅葡萄園》成交後不久,當時出現了一篇評論文章《孤獨的人》,裡面曾這樣描述梵高:“文森特·梵高全部作品的特色就在於那非同尋常的力量和強烈的表現力。在他對事物本性的絕對肯定之中,在他對形式往往是不作思考的簡化之中,在他想直接面對太陽的傲慢願望之中,在他對描繪與色彩的酷愛之中,顯示出了一個時而野蠻狂暴時而單純溫柔的強有力的人。……這位有著一顆發光的靈魂的堅強而真誠的藝術家,他是否會享受到觀眾為其恢復聲譽的快樂呢?我想是不會的,與我們當代資產階級的脾性相比,他太單純了,同時也太微妙了。除了得到與他志同道合的藝術家的理解,他將永遠不能為人所完全接受。”

弟弟和弟媳的畢生推動

是關鍵力量

可惜的是死亡在梵高37歲的時候猝不及防到來,而他畫作的畢生推廣者、他生活的畢生資助者、他忠誠的兄弟提奧,也於半年之後告別人世。提奧的妻子喬安娜,據記載與梵高這位哥哥僅相處過短短几天,但她從提奧的描述之中已經感受到梵高所致力的方向。喬安娜後來把梵高寫給提奧的數百封書信整理並交付出版,這些書信是後人瞭解梵高一生的最重要證據,也是許多部梵高傳記的原始來源。喬安娜在整理書信的同時,還用了十年時間,先後舉辦過七次梵高畫展,把這位孤獨的人推到公眾面前,最終通過馬蒂斯等其他畫家的關注,梵高成為話題。同時,根據記載,還有一位收藏家安布羅伊斯·伏勒爾,“伏勒爾也早在1895年就展出了梵高的20件作品。當時,整個展覽最終只賣出了一幅畫,伏勒爾雖然和大多數人一樣,覺得梵高是個瘋子,但是商人的敏感告訴他,梵高會火。於是他主動去尋找梵高的畫作,在法國南部小鎮阿爾勒買下了此後非常著名的肖像畫系列《郵遞員約瑟夫·魯蘭》。”

資料顯示,梵高一生中有864張油畫、1037張素描、150張水彩畫,他的水彩畫十分出眾,和油畫不分上下。他個人獨愛肖像畫,一生中畫過35幅自畫像。

1888年,梵高在寫給提奧的一封信中曾說道:“如果我的畫賣不動,我也沒有任何辦法。但那一天終將到來。人們會認識到這些畫要比顏料和我們花在上面的、我困頓的生計,更有價值。”

他說的話已經成為事實。


皇家GASCONY


“我心懷瑰寶,燦爛如詩,唯有畫作,為我吟唱。”梵高,是我最尊敬最喜歡的大師,每當站在那一幅一幅《星空》面前,總是禁不住淚流滿面、痛哭失聲……他曾經在一封給弟弟的信中說:“為什麼在蒼穹中,那些閃亮的星星總是那麼遙不可及,或許只有死亡可以到達那浩瀚的星河。而暮年的安詳離世,不過是朝著星河的徜徉漫步……”大師的星空如此不同,也許很難被那個時代的人所理解、認同,畫作自然無人問津。


qingfengmingyuewo


這是喜歡梵高的人們經常聽到的一個充滿疑問的問題。聽起來,藝術界只喜歡死去的藝術家一樣。其實在現在,如果您真的不喜歡梵高的藝術,那麼沒有人可以改變您的想法。梵高的藝術是兩極分化的,您要麼喜歡它,要麼討厭它。

梵高(Van Gogh)在1890年自殺,那一年受到了一些批評。他在1889年和1890年的兩次大型展覽中都有繪畫作品,並在法國雜誌《法國的治癒》中 受到了著名藝術評論家阿爾伯特·奧里爾(Albert Aurier)的好評。 梵高似乎已準備好功成名就了-或至少準備為繪畫和抽菸賺足夠的錢。

凡高一生為什麼作品不賣座的的主要問題是由於凡高的個性。他竭盡全力冒犯了人們-包括餐館老闆(經常展示藝術品)和為他求情藝術品商人。他與所有藝術大師爭執不休,數週後他們將他趕出了工作室。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自己的作品,梵高的早期作品(尤其是1885年)非常黑暗,令人沮喪的主題和人物以怪誕的方式被繪畫,例如上面的肖像。他的藝術品經紀人也是他的兄弟西奧(Theo)會不斷懇求梵高停止做黑白繪畫,而專注於明亮的畫作,就像當今主要的印象派畫家莫奈(Monet)和德加(Degas)。

儘管梵高最後接受了哥哥的建議,但那時候他已經快結束自己的生命了,他從1887年到1890年的後期作品比他的深色作品更為人所知。關鍵是,如果梵高的壽命更長-即使是到1890年底,他一生中也會賣出更多的畫作。


可可帶你去旅行


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活著的畫家成名的很少,梵高生前不出名也並不稀奇,梵高被中國人奉為一代大師,還是與他的名作——《向日葵》有關。在1987年舉行的一次國際藝術品拍賣會上,財大氣粗的日本安田公司以令人咋舌的高價--3950萬美元購得了荷蘭印象派繪畫大師凡高的一幅《向日葵》,在當時創下了國際藝術品拍賣的新紀錄。

從此,梵高一下子被世人所熟知,人們也開始廣泛地研究梵高的畫作。

不過,在歐洲,畫家們在梵高死後不久就開始學習梵高的畫法,梵高的畫法影響了很多畫家,法國的野獸主義畫派、德國的表現主義畫派都從他的畫法和創作理念中受到了很深的影響。但是,要知道這些畫派持續的時間並不長,原因就是梵高作為後印象主義畫派的代表人物,雖然有很多創新,但是他擺脫不了印象主義的影響,而印象主義畫派的創作理念本身並沒有很深的內涵,因此,梵高死後歐洲畫家並不是特別重視梵高。

畫家畫畫總是想賣出去的,因此,當1987年梵高的畫拍出天價後,梵高才終於名揚天下。

至於梵高的畫在他出生前為什麼賣不出去,主要還是跟他的畫風有關,也跟他所處的時代有關。梵高的畫風受印象主義影響,再加上他有很多創新,當時的人們並不是很能接受他這種畫法和畫風。

從梵高所處的時代來講,印象主義作為一種新的畫派,並沒有在當時的藝術風潮中佔據主導地位,因此他的畫賣不出去也很正常。在當時的歐洲,雖然英國已經進行了工業革命,但是法國還是守著他們的傳統,作為買畫的主力,法國的貴族們仍然喜歡古典主義畫風,仍然喜歡宗教題材或者描述貴族生活場景的題材,因此梵高的畫生前賣不出去也很正常。

最後,作為一種畫派或者一種畫風,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並沒有美醜之分,只是人們在某一個時段就喜歡這種風格,很多新畫派的出現,正是在人們對某種畫派厭倦了之後才出現的。但是,任何的創新都是有風險的,畫畫也一樣,因此,梵高的畫在他生前賣不出去可以說是一種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