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暴跌A股能否成為避風港?王德倫:要警惕三方面影響

無論是哪個國家的投資者,這都是註定難忘的一天,值得載入史冊。

三十年來,美股歷史上發生過三次熔斷,其中兩次都在本週。美國、英國、法國、德國主要股指在3月12日跌幅均超過8%。當天,墨西哥股市發生熔斷,巴西股市當日下挫15%兩度觸發熔斷,全球至少11國股市遭遇熔斷。

更讓人恐慌的是,不僅是股市在跌,通常被視為避險資產的黃金也遭到了投資者的拋售。有不少市場人士分析,這意味著,全球市場已經出現了流動性擠兌。

換言之,投資者在這種情況下最需要的是流動性,無論是什麼資產,都在拋售以換取現金,導致所有資產的價格都出現暴跌,而流動性強的資產相對來說跌幅會較小些。

面對這種史無前例的行情,A股投資者又該如何抉擇?有觀點認為,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在海外恐慌情緒持續發酵的背景下,A股恐怕也難以獨善其身。也有樂觀派稱,A股近日跌幅遠小於海外市場,已經展現出A股作為避風港的吸引力。

對於這一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德倫給出“警惕”二字。

他在3月12日晚間對澎湃新聞記者說:“我覺得短期要注意風險控制,長期看,權益時代長牛不變,但短期一定要警惕海外的風險。”

此外,王德倫認為,當下或許並不是抄底A股的最好時機。“先避避風頭。”他對記者這樣表示。

王德倫在本週發佈的一份研報中提醒,面對本輪海外市場的下跌,投資者需警惕海外三方面影響。

第一,全球市場,特別是美股波動加大的風險。短期看是由於公共衛生事件帶來的投資者情緒層面影響。中期角度反映了當前美股處於高位,投資者對於基本面的擔憂。

第二,公共衛生事件的擴散,越來越多的地方出現情況,海外,特別是歐洲正處於快速發酵階段。

第三,由於公共衛生事件,帶來投資者對於全球總需求的擔憂,無論是原油價格還是黃金價格下跌,一定程度上也在反映全球投資者對經濟“通縮”的擔憂。

他認為,對於A股而言,外部這些因素階段性會成為制約A股投資者的情緒。而A股自身基本面,本週出臺的1-2月進出口數據,出口同比下滑17.2%,進口下滑4%,春節效應和公共衛生事件是導致進出口整體下滑的主要原因,伴隨著國內逐步復工復產,事件影響逐步減弱,經濟接下來將較前期有明顯改善。

中期角度,全球“資產荒”+中國製度優勢,最好的資產在中國股市。

王德倫指出,美聯儲實施降息,全球其他經濟體,如澳大利亞、馬來西亞等國也下調了利率水平,為了緩解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全球主要經濟體繼續延續著貨幣寬鬆政策,也進一步加劇了全球“資產荒”局面。在這種情況下,從本次公共衛生事件處理方式來看,中國所展現出的制度優勢、採取的正確措施,將逐步被全球投資者所認可,逐步體現出我們的制度優勢。同時,中國貨幣政策空間相比於其他國家而言更具優勢,隨著美聯儲降息後,人民幣資產的性價比、吸引力進一步提升,有利於推動全球資金流回中國,特別是中國股市。

此前,王德倫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曾指出,在國家重視、居民配置、機構配置、全球配置“四重奏”的引領下,A股有望進入長牛。站在當前時點看長期表現,他繼續看好A股。至於操作上,重點關注配置“兩頭走”的低估值、高分紅、增長穩的核心資產價值龍頭方向。

他認為,在一系列穩政策措施,“要積極擴大有效需求,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發揮好有效投資關鍵作用,加大新投資項目開工力度,加快在建項目建設進度”等促進下,核心資產價值龍頭公司經歷一個階段調整後,估值在底部區域、業績穩定增長,相對性價比凸顯,階段性配置價值值得重視。另一頭,隨著一系列短期科技股可能因為交易過度擁擠、獲利盤過重而出現一定調整,但全年來看,大創新科技成長機會仍值得重視。

短期對A股持謹慎態度的機構不少。

興業證券投資顧問嚴曉鷗表示,3月12日A股雖然表現低迷,但更多受制於境外市場的普跌,本身的相對韌性明顯,但縮量下影顯示博弈週末政策的資金較多,使得震盪市的操作難度進一步加大。

“總體看,受外盤拖累後低開震盪,量能萎縮,抵抗走勢顯示市場並未出現恐慌情緒。震盪市的操作策略主要是兩點,一是倉位不可太高,二是在市場情緒過度悲觀的時候介入做T,低買等待高賣,但今天的情緒尚未悲觀到可以介入的地步,這背後的原因在於市場對貨幣政策放鬆的預期,過強的一致預期在震盪市中並沒有太多好處。縱使週末真的政策落地,高開後的拋壓也會非常集中,買賣的兩頭滑點,最終利潤很受擠壓。因此,震盪市中對強勢標的不做波段很難有落袋收益,對於投資者交易難度較大。”

海通證券投資顧問陳曉慧則表示,不必太過悲觀。

“A股今日再度收陰,呈現縮量下行、個股普跌之勢。股指跌破所有短期均線,空頭還佔據主動,2900點整數關口岌岌可危。在日趨嚴峻的國外疫情影響下,全球資本市場動盪不安。隔夜美股再度暴跌,將上一交易日來之不易的反彈完全吞噬。A股難以獨善其身,但近期跌幅明顯小於他國股市,也可說明資金只能把A股當做避風港。不過,外資即使流出,也不敢輕易迴流歐美市場進行抄底,因為趨勢一旦走壞,程序量化交易會使得這種下跌趨勢擴大。”

陳曉慧分析稱,操作上看,大盤在2900點-3050點區間運行,隨著量能逐步萎縮,短期拋壓也減小,箱體下沿有一定支撐,不必太過悲觀。當然,不排除外圍市場繼續幹擾A股,2850點為短期強支撐,這也是20月K線位置。創業板指數跌破30日線後,還有慣性下行考驗60日線要求,空間也有限,投資者可密切關注已在構築小平臺的科技類潛力個股,人氣想要恢復,還看這類標的。另一方面,各新基建概念個股普遍做頭,暫勿盲目抄底。畢竟,大部分品種資金介入程度並不深,K線上都是迅速放大量,更多的是短炒資金所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