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年間候補知縣李毓昌之死,標誌著大清帝國自我救贖全面失敗

狄仁傑,是近年來非常火的一個歷史人物。在形形色色的的影視劇中,武周宰相狄仁傑,儼然已經化身為福爾摩斯一般的神探,每天都在和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案情與兇犯作鬥爭。狄仁傑生活的武則天時代,也因此而被描述為一個光怪陸離、妖孽橫行的詭異時期。實際上,武則天的個人能力,與唐朝眾多皇帝相比,還在上乘之列,她統治時期一度開創了號稱“貞觀遺風”的太平盛世,遠沒有影視劇中那麼不堪。

嘉慶年間候補知縣李毓昌之死,標誌著大清帝國自我救贖全面失敗

不過,清朝歷史上的嘉慶時期,倒真是出現了和影視劇中的武則天時代高度相似的特徵。各種讓人匪夷所思的“千秋疑案”,各種清朝開國以來“從來未有之事”,都如雨後野草一般,在嘉慶時代肆意瘋長,成為清朝歷史上一個極為獨特的“景觀”。候補知縣李毓昌之死,就是其中一個典型代表例證。

嘉慶年間候補知縣李毓昌之死,標誌著大清帝國自我救贖全面失敗

嘉慶十三年(1808年),36歲的新科進士李毓昌,以候補知縣的身份,被分派到江蘇候缺。當年夏天八月間,江蘇淮安一帶遭了洪水,多個縣受災。兩江總督鐵保、江寧布政使楊韶委派李毓昌前往山陽縣,視察災後情形,並核查朝廷的賑災款項賬目。

嘉慶年間候補知縣李毓昌之死,標誌著大清帝國自我救贖全面失敗

李毓昌於當年九月抵達山陽,立即開始走訪當地被災民眾,核查賑災款項,忙的不亦樂乎。兩個多月後的十一月初七上午,早已日上三竿,李毓昌卻仍未起床出門。眾人進房查看,這才發現,李毓昌已經懸樑自盡了。

李毓昌的正式身份不過是一個候補知縣,和兩江總督衙門臨時委派的查賑專員,並非什麼了不得的大人物,他的死最初並未在朝廷激起什麼波瀾。唯獨李毓昌悲痛萬分的家屬,在辦理後事時,意外發現了很多不同尋常的端倪。李毓昌“屍身青黑”,衣物上有殘留血跡,加之他生前為人豁達大度,家人無論如何不能相信他會無緣無故自縊而亡。

嘉慶年間候補知縣李毓昌之死,標誌著大清帝國自我救贖全面失敗

嘉慶十四年(1809年)五月十二,李毓昌的族叔李清泰來到京師,向都察院告御狀。李清泰聲稱李毓昌死的不明不白,請求朝廷徹查此案,並呈上血衣等證物。都察院不敢隱瞞,立即上奏嘉慶。嘉慶皇帝敏銳意識到“其中疑竇甚多,必有冤抑”,下旨“徹底根究,以期水落石出”。

嘉慶年間候補知縣李毓昌之死,標誌著大清帝國自我救贖全面失敗

經過長達近兩個月的調查取證,期間嘉慶連下九道諭旨,親自督辦此案。歷經幾度反覆糾纏,中途幾次更換查案人員,案情好不容易才真相大白。原來,李毓昌在山陽縣查賑期間,意外發現山陽知縣王伸漢利用賑災之際,上下其手,大肆貪墨,把朝廷的賑災銀2萬3千多兩中飽私囊。

嘉慶年間候補知縣李毓昌之死,標誌著大清帝國自我救贖全面失敗

王伸漢見勢不妙,向李毓昌“賄以重金”,誰知碰了一鼻子灰。王伸漢狗急跳牆,重金收買李毓昌的僕人李祥、馬連升、包祥等人,讓他們設法害死李毓昌。三人見利忘義,先在酒中下毒,李毓昌飲酒後卻掙扎未死。三個惡奴一不做二不休,把李毓昌強行套上繩索掛到房樑上,偽造李毓昌“自縊而亡”的現場。

王伸漢為人極為狡黠詭詐,他為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先後向驗屍的仵作、淮安知府王彀、兩江總督衙門、江蘇巡撫衙門、布政使衙門大肆花錢打點,還假惺惺地向李毓昌家屬“饋贈”燒埋銀150兩,結果李毓昌之死以“自縊”匆匆結案。若不是其家人進京告御狀,李毓昌就這樣冤沉海底。

嘉慶年間候補知縣李毓昌之死,標誌著大清帝國自我救贖全面失敗

嘉慶得知真相,極為憤怒,接連在聖旨中聲稱“不勝駭異”“從來未有之事”,對貪官汙吏如此大的膽子、如此大的能量大為震怒。最終王伸漢、李祥等幾個主要兇手、淮安知府王彀被處斬,兩江總督鐵保發配新疆,江蘇巡撫汪日章被一擼到底,江蘇布政使楊韶、按察使胡克佳撤職,發往河工效力。李毓昌案這才得以昭雪。

嘉慶年間候補知縣李毓昌之死,標誌著大清帝國自我救贖全面失敗

然而,李毓昌案所折射出的信息,卻遠遠比案情本身更為複雜。首先,李毓昌遇害後,元兇王伸漢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山陽知縣,卻表現出大得驚人的能量,把金錢的魔力運用的“爐火純青”,上至兩江總督、下至仵作、僕役,一個省的官吏系統竟然被他輕鬆擺平,可見當時清廷的腐朽程度已經到了何等嚴重的地步。

其次,自古道“邪不壓正”,然而此案中的王伸漢,明明貪墨不法,居然還反戈一擊,把查辦他的朝廷官吏謀害致死。事後還沒事人一般繼續大模大樣當他的知縣,簡直猖狂至極。在查辦過程中也是一波三折,阻力重重,若不是嘉慶皇帝親自過問死盯不放,連下九道聖旨催督,此案很可能無疾而終,讓王伸漢逃脫法網。為了懲辦一個貪墨縣令,大清皇帝親自出面,幾乎動用傾國之力才勉強辦到,清代皇權體制“以一人治天下”的弊端暴露無遺。

嘉慶年間候補知縣李毓昌之死,標誌著大清帝國自我救贖全面失敗

清朝入關之後,在乾隆時代達到巔峰時期。然而繁花似錦的表面之下,一場深重的統治危機已經形成。嘉慶皇帝堪稱清朝中後期少有的明君,他雖然清晰意識到這一點,但他只憑一己之力想扭轉乾坤,只能是徒勞之舉。李毓昌之死暴露出的諸多問題,標誌著大清帝國的自我救贖已經徹底失敗。嘉慶死後僅僅20年,鴉片戰爭的炮火就打破了清朝國門。

參考資料:《清史稿》《大清仁宗睿皇帝仁宗實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