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幫老人給“啃老族”斷奶

感謝合作律師團隊,北京勇者律師事務所對本文的支持!本文中的法律意見來自茹媛媛律師。

人們更習慣地將一切接受父母援助的情況,稱之為“啃老”。比如說,結婚了讓父母幫忙付房子的首付、之後又讓幫忙供月供;有孩子了讓父母帶孩子;自己家不開火,天天去父母家蹭飯吃等等。現在啃老族成了越來越普遍的社會現象,根據不同群體劃分,“啃老族”可以分為無勞動能力群體、失業、待業人員群體和低收入就業人員群體。

“啃老”事關法理人情,事關家庭倫理,更關係到父母的權利保障,然而囿於國人傳統思維以及“可憐天下父母心”的古訓,很多父母對子女不能“斷奶”的任性採取了“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方式,因此小編總結了相關的法律點,希望能幫助一些老人終結子女任性啃老的情況,也希望老人們學會保護好自己的權益。

法律幫老人給“啃老族”斷奶

之所以第一個就談到子女婚姻資助問題,主要是因為現在的年輕人,大都在結婚之初,需要父母的資助,甚至是父母傾盡所有的幫助。建議老年人在面對這種問題的時候,要慎之又慎。雖然從傳統的角度上考慮,父母往往將子女的人生揹負在自己的身上,但是現實中,我們必須面對自己的個人生活問題,不能為了子女連自己的基本生活都不顧了。

曾經來我們節目中求助的餘女士,兒子與兒媳結婚時,因為小兩口沒有積蓄,面對兒媳申請下來的一套總價160萬的自住商品房,餘女士慷慨解囊,除了拿出自己多年的積蓄外還向弟弟借款,總算幫兒子兒媳湊夠了首付款。

如今,小兩口感情不和,起訴離婚,餘女士的錢能否被認定為借款,還是一個未知數。像這樣的案例在我們的生活中,不算少數,正是父母傾盡所有將財產全部資助了兒子,但和兒子與兒媳共同生活的過程中卻發生了種種矛盾,最終日積月累的絕望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所以說,老年人在資助子女時,必須量力而行,另外還要防範財產外流。

法律幫老人給“啃老族”斷奶

律師提醒您,在資助子女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01、避免現金資助

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老年人喜歡直接給孩子現金,畢竟銀行轉賬的時候,如果涉及非同一銀行,可能會存在轉賬費用,有的即便是在同一銀行,但是涉及異地取現或者跨行取現時,都無法避免手續費。為了避免這些費用的損失,老年人會選擇取出現金直接交付給子女。

法律幫老人給“啃老族”斷奶

這樣做給以後造成了一個比較麻煩的結果,就是我們沒有證據證明自己交付了這部分資金是屬於誰的。

請您記住,您的子女已經成年,甚至已經結婚,在這種情況下,您贈與子女的這部分財產,相信您不願意在子女婚姻發生變故的時候,成為他人的財產。所以,為了防患於未然,在贈與或者借給子女錢的時候,請一定轉賬,這樣才能讓您的財產更有保障。

02、打借條

中國有句老話說的好“親兄弟,明算賬”,子女也一樣。在借給子女錢的時候,如果有明確的借條,就足以證明這些錢是老兩口借給小兩口的,至於要不要歸還,這是另外一回事,但是,該有的證據一定要有。

法律幫老人給“啃老族”斷奶

根據一些法院判決的觀點認為,父母對子女的金錢幫助不能視為理所當然,在沒有證據證明父母是贈與的情況下,要視為借款,因此,即使沒有借條,也有可能被認定為借款。

03、保留支付憑證

在民間借貸法律關係當中,借條證明的是借貸合意,也就是你們雙方之間債務人要借錢,債權人也同意借了。

支付憑證,證明的是,你們之間不僅有借貸合意,還有借貸事實發生,也就是,債權人同意借錢,並且真的把錢給了債務人。

在民事訴訟中,一般情況下,要有這兩方面的證據,才好證明借貸關係的成立。

法律幫老人給“啃老族”斷奶

支付憑證並不僅僅是銀行的轉賬憑證,還可以是收條等,但是收條畢竟是手寫的,容易造假,更容易出現一些爭端。銀行的憑證一方面證明力強,另一方面保存時間也長,一般都要保存15年,因此比自己保存安全多了。當然自己也要記清楚當初的匯款網點,否則,一旦需要查詢的時候,不好查詢。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除了那些金額較小的贈與之外,在給子女較高數額的金錢時,最好通過銀行轉賬。

04、明確性質

父母對子女的資助,在有可能的情況下,儘量要明確性質,因為我們的傳統思維當中,父母是願意傾盡所有資助子女的。然而,資助子女並不是父母的義務,更不是父母應該如此,我們必須摒棄這種思維,讓孩子們明白,這些錢到底是贈與,還是借貸。

老年人必須與孩子的生活建立界限感,從感情到經濟,都要讓孩子明白,自己已經成年,需要獨立承擔自己的生活和責任。

小額的贈與,無可厚非,本就是一家人,不可能計算的太過清楚。但是,大額的金錢幫助,儘量以借款的方式。這並不是要離間父母與孩子的感情,而是,建立一種危機感,一種責任感,一種界限感。

05、子女夫妻共籤

如果子女已經結婚,建議要求夫妻二人共同簽字。

小編知道,說出這條的時候,很多老年人都覺得不好接受,自己的孩子讓打借條,已經很難了,還要求孩子和配偶一起打借條,這不是讓家庭關係變得冰冷沒有人情味麼?

法律規定畢竟是越來越規範。2018年的時候,最高院出臺的《關於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對夫妻共同債務有了更為詳細的規定。“夫妻雙方共同簽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後追認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負的債務,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也就是說,夫妻共同債務,要麼是雙方共籤的;要麼是一方簽字,另一方追認了。

當然,也有特殊情況。比如說一些小金額的用於“家庭日常生活需要的”的債務,就沒必要必須雙方共同簽字,法院可以認定。對於這個“家庭日常生活需要”並沒有制定統一的標準,原因在於,各地經濟發展不均衡,每個家庭的生活條件也不一樣。可能我家一個月花2000元,就覺得超額支出了,但是你們家一個月20000元都覺得是零花錢,所以,沒法強制制定統一標準,而是因人而異,因地而異,綜合判斷。

如果真的出現借款,另一方沒有簽字的情況,甚至對債務不知情,是不是就可以規避其法律責任了呢?並不是的,因為有些債務,雖然未簽字配偶方,可能真的不知情,但是該筆錢,確實用於了夫妻共同生活,或者共同消費了,或者購買了夫妻共同財產,也是需要承擔還款責任的。

06、為子女撫養下一代

為子女撫養下一代,其實也算是對子女的另一種資助,只是資助的方式更為隱蔽,更為家庭化。

老年人升級為爺爺奶奶後,享受著孫子女繞膝嬉鬧的熱鬧與幸福。此時我們也必須明確一點,撫養孫子女並不是老人的義務。身體條件和經濟條件都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幫助子女撫養下一代,但是如果自己確實力不從心,還是要和子女溝通清楚的。

法律幫老人給“啃老族”斷奶

曾經有過這樣一個案例,王婆婆孫子一歲斷奶之後,兒子和兒媳就外出打工了,將孫子交給王婆婆撫養,7年時間,一直是王婆婆照顧孩子支付各項費用,剛開始的時候,也還能堅持,但是後來老伴得了癌症,王婆婆不僅要照顧老伴還要帶孫子,實在有些忙不過來,而經濟條件也逐漸捉襟見肘。

在跟兒子兒媳要錢時,對方都說讓她自己想辦法,王婆婆甚至需要借外債才能維持一家的基本生活,後來,外債甚至達到了14萬之多。這個時候,兒子和兒媳忽然要離婚了,此時王婆婆憤怒了,撫養孫子本是兒子和兒媳的義務,可是一直以來都是她來承擔,本是為了減輕子女負擔,但是此刻兒媳不僅不管自己生育的子女,還要離婚,王婆婆一怒之下起訴至法院,要求兒子和兒媳支付帶孫費。

法院經過審理之後,確認王婆婆在子女健在的情況下,沒有撫養孫子女的義務,而且現在年紀較大,沒有收入來源,墊付的費用應當返還,最終判決兒子兒媳共同支付撫養費,和醫療費以及教育費用等共計6.8萬元。

當然了,我們要注意一點就是,王婆婆要求的“帶孫費”也就是帶孫子的辛苦費並未獲得法院的支持,因為,法院認為這是王婆婆自願的行為,不是僱傭關係,不應當支持。

法律幫老人給“啃老族”斷奶

說到這裡,律師提出幾點建議:

我國《婚姻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

法條上明確規定了,“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也就是說,養自己的孩子是父母的義務,而非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的義務;同時法條還規定了“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也就是說老年人不僅沒有撫養孫子女的義務,甚至還可以要求子女履行贍養自己的義務。當然了,我們很多家庭當中,不是鬧到不可開交,父母都不願意讓自己的子女為難或者難堪。但是如果真的沒有了勞動能力或者生活困難是可以起訴要求子女支付贍養費的。

當然了贍養費是所有子女的義務,不是某一個子女的義務,更不僅僅是兒子或者女兒的義務。因此在起訴贍養案件的時候,是需要所有的子女都起訴的。

另外一點,則是對於父母來說,避免越界。即使是父母和子女之間也是需要一定界限感,尤其是子女成年結婚以後,他們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就需要自己判斷、決定一些事情了,但是我們的很多老年人,總覺得自己比他們有經驗,遇到事情,喜歡插嘴或者插手,這就造成界限不明,反而容易引發家庭紛爭。

我們有些老年人出錢出力,辛辛苦苦帶孫子帶孫女,卻因為撫養孩子的方式或者教育理念的不同和子女發生了矛盾,這就得不償失了。我們可以建議,作為老人,不要干涉子女過多。

最後,我們依然要說到證據。家人之間肯定不能如同外人之間計算的那麼清楚,但是有時候擁有一定的證據意識,可以讓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不會束手無策。

例如在幫子女帶孩子的時候,包括但不限於給孫子女、外孫子女購買奶粉的發票,給孫子女、外孫子女購買尿不溼的發票,給孫子女、外孫子女看病的醫療費票據,給孫子女、外孫子女上早教班的學費,給孫子女、外孫子女購買繪本的發票,給孫子女、外孫子女上學交的學費,給孫子女、外孫子女上輔導班支付的學費等等,這些都足以證明當初您的支出。這樣一旦發生糾紛,在法庭上,我們所說的一切都有證據可以支撐。當然了除了這些之外,肯定還有一些沒有證據可以證明卻可以肯定存在的相應的生活費,這些一般情況下法院會根據當地的經濟條件確定一定的撫養費用。

擁有了法律知識,可以依法禁止“啃老”後,父母更具權利意識,敢於對那些任性啃老的子女拿出法律武器;另一方面,子女也必須清楚,作為成年子女更應該有所擔當,自立自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