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互联物业系统兼容智能家居


天问互联物业系统兼容智能家居

住房是消费者的刚性需求,在消费者购买的决策因素中,首先考虑的是价格,其次在购买能力范围中,优选地段,这两个条件相仿时,要考虑房子本身的质量、小区环境、房型设计等等。这其中,智能家居越来越多地融入到了房地产销售端,成为吸引消费者购买的亮点。

几乎所有的品牌房企,都或多或少的将智能家居纳入市场战略中。

2014年底,恒大就与海尔签订了智能家居相关的合作框架。

2016年,万科与老板电器达成合作,采购智能家居电器;

2017年,富力部署苹果Homekit样板房;

2018年,绿城与美的达成合作,定制研发新品。


天问互联物业系统兼容智能家居

这一系列动作,都说明房企对智能家居领域的关注与兴趣越来越浓厚。从消费端来看,一个配备了智能产品和系统的房子,显然要比布置传统家居的房子更具吸引力,虽然智能家居不是购房者的刚需,但是却可以提升房产价格在消费者心中的价值边际,从营销角度来说,这是无可厚非的。

但从近3年看,房地产重仓智能家居,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智能家居的落地,但依然只是“锦上添花”。原因有三:

一、智能家居属于个性化的产品,每个人需求点不一样,很难做到完全满意;

二、精装房里的智能家居,本质上属于“捆绑销售”,产品溢价还是有的,所以增加了购房者的成本;

三、智能家居属于内部生活空间的改造,更大的痛点在于社区层面。

所以,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下一步或者更应该关注的是物业与智能系统的结合,即智慧社区。不过智慧社区的概念有些抽象,从物业管理的角度出发,更能接触到事物的本质。


天问互联物业系统兼容智能家居

物业服务系统与智能硬件的结合才是重头戏

精装房里的智能家居,属于买断性消费。消费者购房后,智能家居一并被计算在内,后期只涉及维修事宜。

而物业服务,属于持续性消费。业主每年都要缴纳物业费,从进入小区就开始享受物业服务。如今,业主对服务质量越来越在意,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业主与物业之间的隔阂也越来越深。

对物业来说,除了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外,必要的信息化改造能帮助物业更好地完成工作。

大致来说,物业服务中可以被纳入智能系统的有:安防布控、停车管理、硬件报修、访客系统、养老看护、快递管理、外卖管理、生活便利、议事系统、费用缴纳、家政对接等等。

这么算下来,物业公司承担的责任范围,或者说其价值彰显还是有很大空间的。传统的治安维护、环境维护、车位协调、房屋租售服务,已经不能满足智能时代业主对物业服务的需求。

如果以上系统能够全部打通,放置于一个PAAS平台之上,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和O2O等概念,物业服务将迎来一次跨越式的革新。

举个例子,业主下班回到家中,门锁打开,智能终自动开启灯光、空调,拉好窗帘,座椅调整到舒适位置,仿佛家中保姆做好准备,欢迎主人回家。

老人在家里带孙子,湿度、温度自动测试,自动调节,老人带孩子出门玩耍,家门关闭,扫地机器人自动开始开始工作,等老人带着孩子回到家中,家里已经打扫干净。

业主晚上进入社区,手里拿着购买的物品,开启小区门禁时,只要腕表离近大门,大门自动开启,同时推送“您今天接收了3件快递请前往XXX领取”。

今天有朋友来访,业主可以通过专属App提交访客信息,将车牌号提前录入,这样来访者就无需下车登记,进入社区后可以直接在保安的引导下停放车辆。

再比如,家中有老人独居,若老人发生意外,无论是自主求救,还是通过智能家居设备监控到,可以直接连接到物业中心,保安迅速前往,通过应急模式进入业主房屋实施救援。

因此,以物业为核心的智慧社区系统,今后将成为房地产企业的下一个战场。目前,多个品牌房企已经在探索智慧社区的落地。

小 结

这里要区分一下:为什么我们主提物业,却弱化了智慧社区。毫无疑问,智慧社区也有很多公司在做,但它更多的是一种平台概念,涉及硬件、系统、集成等几块。对业主来说,智慧社区其实比较陌生。

而物业是个管理概念,涉及人性和服务。换句话说,智慧社区是工具,物业是工具的使用者。使用者不会用、用不好,工具就是一堆“废铁”。

开发商和物业大多是分离的。对于房企来说,未来的营销一定是以增值服务为主,而物业势必是重头戏。一些品牌房企也有自己的物业公司,在实现房屋售卖后可以继续与业主捆绑。

现在,很多房企或物业公司也推出了App,实现了与业主部分信息的线上共享,但距离真正智慧社区还较为遥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