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一个家庭从小培养一个能在中超联赛踢上主力的足球运动员,大概需要多少钱?

明仔134723944


在中国,一个家庭从小培养一个能在中超联赛上主力的足球运动员,大概需要多少钱?

你好,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是足球城大连的,而且我同事的孩子还有我老婆的同学,也都有在大连万达、甚至国家队里踢上主力的。在几十年前培养孩子们踢球,不用花太多的钱,如果家里经济条件好的,多买几双好的鞋子,每天多吃两只鸡蛋再加一碗奶粉就不错了。好吧,作为几十年的大连足球、中国足球的忠实球迷,来给你说说我所知道的的现在情况吧。


一、就拿国内现在最成功,价格较合理的上海的徐根宝培训基地来说,在上海市政府每年注入的几千万资金下,个人每年大约也需要一两万块,十年下来也得十万二十万元钱,要知道最终能达到像武磊、王燊超、蔡慧康、张琳芃、颜骏凌等这些国脚球员还是少数几,但是最终能进入中超联赛,并踢上主力的也是很成功的了。


二、虽然现在各个足球俱乐部都有自己的梯队培养孩子,而且免费但是这需要较长时间来培养,真正有着天赋、身体条件好,最终能成为优秀的队员,并被各个俱乐部争抢签约的还是少数,就怕你的孩子属于可上可下边缘球员,那就很麻烦了,你就要找人求情托关系,少了说得10万八万,多了几十万的也有的。

三、综上所述,一个家庭从小培养一个,能在中超联赛中踢上球球员,大约需要20~50万元,因此在现有的大环境下,培养孩子踢足球是很冒险的行为,就怕到头来鸡飞蛋打,花了钱不说,会耽误了孩子学习和前途,望你三思而行,希望我的答案能帮到你。


慚愧jushi


我带儿子去大连一方的一个基地,踢了一场球后,那个外教极力邀请我儿子参加他们球队训练,而且免费。后来通过朋友加了他们中间一个中方教练微信,问他怎么办,因为过来练球太远了,中方教练得知我儿子学习每次都是年组第一,就劝我们把足球当个业余爱好就好。后来我们还是在县里一个俱乐部练,因为我觉得十岁是孩子踢球的黄金年龄,就算俱乐部一般,也要坚持练习。后来又通过熟人找了大连龙卷风俱乐部的老板,他也说如果学习好,就不要把足球看太重。我的意思是,足球业内人士实际上是不看好中国足球的,他们认为除非学习不好才可以尝试去走这条路。另外,现在的俱乐部教练是大连万达的退役球员,教得不错。但是他说他当年三年级开始就没在学校读书了。我在想,如果中国的青训教练都是这种文化程度,我真的比较担忧[捂脸]另外,我说的天赋包括了小孩的运动基因,积极态度,对足球的热爱,基本功和赛场表现,他每学期都是学校联赛金靴奖,两次作为外援参加老家长沙俱乐部的夏令营邀请赛夺冠,每到一个地方,他都是同年龄段踢得最好的,不然我也不会这么上心到处给他找好的俱乐部[呲牙]所以特别感慨中国或许有很多我们这样的情况,在坚持中慢慢放弃[流泪]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44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8fe0001b4aebe5ec22b\

足球小将曹新卓


凑巧以前正好看过一个类似的帖子。

这个问题还是要分开看,1994年职业化之前,青少年足球都是地方足协牵头的,因为有全运会的政绩压力,各地对于青少年的培训极为重视,训练费基本上也就象征性的收一点,低到什么地步嘞?

据我一个高中同学说,他那时候小学整个花费加上装备费这些算下来,不到五千块,也就是说每个月还不到70块,虽然那时候的工资水平也不算高,但一般的家庭其实还是可以承受的。

但是到初中之后,国内以前的举国体制一夜崩塌,中国足球开始黑暗中摸索职业化,各种妖魔怪状就开始出现了。

首先,训练费飙升,据我同学说,初中之后训练费+伙食费+住宿费,每个月的花销超过700块,也就是说涨幅高达1000%,当然,这个还是“小事”。

最麻烦的是,在初高中训练了几年之后,究竟要不要继续职业化的道路,是摆在他们那代人面前最现实的问题。

如果不继续,之前的付出全部白费。

如果继续,好,先付介绍费,把你安插到那些职业联赛的梯队里,能不能继续冒头,就看你家的财力,以及你个人的能力和运气了,但凡不能前进,之前的付出又要白费。

这个介绍费是多少钱,其他地方我不了解,但当年我同学的队友想进湖南湘涛三队,介绍费是10万左右(可能有出入,大概十三年前的事情了)。而最操蛋的是,湖南湘涛当年甚至都还没有冲甲,只是一只普通的中乙球队,这个三队究竟是什么概念,是不是它的梯队都非常难说。

这个十万现在看来还只是个引荐费而已,能不能真得进入湘涛这个俱乐部,甚至是留下来,一切都是未知数。就算真得最后在湘涛混出来了,这之间还要给多少人,塞多少介绍费谁又说得清楚?

我的另一个大学同学是国安的死忠,球踢得非常棒,读书那会我开玩笑说你那么喜欢国安,以后有没有考虑过把孩子送国安下属的青训机构锻炼锻炼,我到现在还记得他当时的回复:

“拉倒吧,某某你认识嘛,就这人现在负责的国安青训,小孩儿进去就要先交5万,你一般人哪能付的起。”

当然,他的话真假不可考,但去年得某事儿却是板上钉钉的。

其实,在中国除了恒大足校之外,其他足校的正规收费并不太高,以鲁能足校2016年公布的学费来看,训练费+住宿费+比赛费+装备费,一年在22000元左右,满打满算,从十岁开始接受训练,十八岁踢上联赛,八年的时间花费并没有超过20万,这和社会上其他培训行业的学费门槛相比,其实并不算高。

但是嘞,真正在国内只用了十几万就踢出来的球员,我了解到的就只有武磊、蒿俊闵和尹鸿博,这三名球员共同的特点都是天赋超群,小小年纪就被人挖掘了出来,都遇到了人生中的伯乐贵人。

但这样实力又强,运气又好的球员又有多少呢?绝大部分家庭条件一般的小球员最终还是在无奈的现实中选择了放弃。

“多少钱可以从小培养一个能在中超联赛踢上主力的足球运动员?”

这个问题,在中国永远都只能是个难解之谜。


武侯的中场线


举两个例子,根宝基地每年的学费是800,每月的食宿费是1200元。一年合计在1.5万左右。而且这个费用是包含装备费和比赛费用,所以根宝在青训上甚至保本都困难。但是上海足协每年有2000万的资助,上海上港和申花也都有数额比较大的资助。

根宝基地走的是精英路线,每期招收学员不多,都是全国各地选拔,所以根宝基地有很多家庭条件不好,但比较有天赋的球员。

第二就是上海幸运星青训,每年6500元学费,但是只是周末训练。如果孩子有天赋,则会被选进正式梯队,学费和根宝基地差不多。基本也是靠上海足协和两家中超俱乐部资助。

所以在上海,学球并不贵。而且上海的青训是统筹的,球员就业渠道比较完善。天赋较好的球员能进入职业队的梯队,中途淘汰的也会推荐中甲或中乙俱乐部。也有很多最终选择的校园足球教练和青训教练的岗位。

在朱广沪出任上海足协主席的几年里,上海的青训有了巨大的发展。目前上海有各年龄段的男女足注册青少年球员5000余人,这个比例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的。而且上海从来没有爆出过青训教练吃拿卡要的丑闻。


让我怎么爱国足


我们一直询问为何我们十几亿的人口为何找不到11个会踢足球的人,为何我们还需要用归化球员来当遮羞布,其实答案很多球迷也知道,那就是中国足球太贵,培养一个球员太费钱,这是大多数家庭所承当不起的。SO,问题来了,一个家庭从小培养一个能够在中超联赛踢上主力的球员,大概需要多少钱呢?那啥,还请诸君听我往下细细道来。

从小培养一个能在中超联赛踢上主力的足球运动员需要多少钱呢?

这里我们先不讲天赋的问题,也不将家长愿不愿意的问题。我们先来说说,一个足球运动员成长的规矩。大多数,职业球员都是科班出身,他们从小就会进入体校进行系统训练,这一阶段球员的年龄在7-16岁,为什么是16岁呢?如果这个年龄还没有用天赋或者用钱开路进入俱乐部的梯队,基本上就可以回家好好上班了。那这8-9年需要多少钱呢?学费、生活费(这类学校基本是寄宿制度),一个小球员一年的基本消费要在3万人民币左右。这只是基本消费,外出比赛的参赛费用以及孝敬教练的“喝茶”钱,想走足球这条路,每年都花个2-3万不在话下,仅仅是在幼苗阶段,就需要花掉40-50万的费用。

我们在来说说第二个阶段,就是所谓的俱乐部梯队阶段。想走进俱乐部的梯队就需要试训机会,可是试训的机会却不是白来的。曾经身边的一个师兄就用钱开道,花了几万块钱到中超某队的青年队试训半个月。半个月后,这哥们被退货回来,几万块钱就买了几件球队的训练服,而这样的事情在当下的足球环境并不是隔离,除非你有天赋异禀的天赋,否则想要进入青年梯队,不准备个10-20万去争取机会,几乎是不可能。

进入球队梯队就苦尽甘来了吗?非也,大花销的时候才开始,从预备队到一线队,从板凳到轮换,从轮换到主力,就算你有足够的天赋,同样需要不小的花费,君不见,强如郑智当年也要给四哥送LV包包才能上场,这就是现状,这个阶段也是球员最花钱的时候,天赋够强花的少,天赋差就可能是个无底洞。

综上所述,从体校开始到青年梯队选拔,再到中超球队的主力球员,如果真心想送孩子踢球,先摸摸自己的荷包里面有没有150-200万的钞票,否则还是别白费努力了,因为没有“红色雨”的滋润,再好的天赋也很难开花,这就是我们足球问题所在。有天赋的花不起钱,所以足球场上除了球星的后代就是富二代,你还真能指望这些人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洗洗睡吧。


东球弟


我在前公司有个下属,他说他读书的时候,家里面临一个选择难题,花七十万送他进健力宝队,还是花七十万买个房子。他爸妈还是决定买房子,现在在上海十几套房子了……


史塔盖


我们把这个问题来转化一下,

中超现在16支队伍,主力球员算每队20个,

也就是320个人,但是由于有外援,大概也就剩下250个人了。

任何一个领域,想成为全国最顶级的250个人,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海淀区家长送一个小孩去清北大概要花一辆主战坦克的钱,千万级别。

海淀区一个家长想把小孩送进清华都

比进入中超,要容易1万倍,

清华一年招聘那么多人,而且还年年招生。

足球淘汰一个,进入一个,每年可以由替补升级为主力的不到10个人。

所以如果按照市场规律,培养成本应该是5被的收入回报,

那我觉得也应该是千万级别的。


历史大挖客


一个中国家庭培养一个孩子大概费用在1000万左右吧,最少1000万!现在国足包括中国国青这些能踢上球的,家里都是富二代要不就趁个千八百万!家里没有足够的钱是踢不上球的。从进青训开始就得支出一笔不小的费用,如果想继续往上走,就还得继续花钱,一直保你能进各支中超球队的青训为止。中国很少有像武磊那种佼佼者,可能100个里面出1个武磊这样的不用花钱,剩下踢的一般的或者差不多的,没啥亮点的都需要花钱,所以中国足球起不来是有原因的。中国足球当真从14亿人中找不出来11个会踢球的吗?反正我不信,中国那么多人,肯定有身体素质特别好的,为什么其他运动咱们都是顶级,就足球和篮球不行,因为玩这些项目的都是富家子弟。富家子弟有多少个出类拔萃的,太少太少了!


即刻猜球


在中国因为张玉宁的案例,导致很多人都认为只有家里条件特别好的才能踢职业;也有一些家庭,为了培养孩子踢球欠了一屁股债,球员母亲陪睡这种事情确实发生过。但这些都只是一小部分,绝大多数球员的成长经历还是一条正道,且绝大多数中国球员反倒是普通家庭,乃至困难家庭走出来的。

很多朋友都知道,当年徐根宝培养武磊这批人时,每个月只收800块钱,他们的家长交到18周岁,球员再开始领工资;考虑到根宝足球是全日制,所有球员的吃喝拉撒都在基地,800块钱充其量也就够个伙食费,根宝自己给每个孩子一年补贴两万。直到现在800块的标准,依旧在崇明基地得到了延续。

而鲁能、绿城包括前些年的秦皇岛中国足校等结构招人分两种,一种是公费的,还一种是自费的。公费的基本上家里每个月稍微寄点零花钱就行了,吃住都是足校报了;当然张玉宁这种在营养上需要加餐的,这钱肯定得自己掏。自费的花钱可就多了,自费的里面,也有踢出来的比如说黄博文;但是绝大多数各个足校自费的球员里,能在中超层面踢上比例非常低,甚至可以用凤毛麟角来形容。

那为什么差不多的环境和师资力量,自费的很难踢出来,公费的成材率会比较高呢?说的直白点这是天赋决定的。当然也有的朋友会说,中国球员差不多,有的勤奋点可以勤能补拙;但客观的说,天赋这东西就是天生的,很多有天赋的球员他们投入了百分之70的精力,也一定会比很多缺乏天赋投入度达到120%的球员,展现的水平要高。最好的例子就是韦世豪,那一批鲁能足校的球员里,他肯定不是最刻苦的;但他爸是安徽省百米记录和五项全能纪录的保持者,这个身体素质决定了,很多高难度的动作,以他的身体素质确实能做出来,但绝大多数球员做不出来。

当然也有人抨击过中国足球靠身体选材的做法,但客观的说,按照身体素质选材没什么问题;毕竟足球的基础是体能,是对抗,没有身体素质做支撑,怎么可能能踢出来。只是很多地方选材对于身体素质的选拔标准有问题,前些年很多地方的选材其实是选择发育比较早的,而非真正意义上身体素质最好的。

而无论现在的球员是从300个人里挑一个,还是1000个人里面挑一个,他们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他们中的大多数从进入正规的足校,全力投入想要踢职业开始,家里面基本就不用花什么钱,甚至可以一分钱都不花。目前中超大多数能被叫上名字的球员,从11/12岁开始(再小的孩子参加的充其量是兴趣班)到踢上职业,他们的父母这些年培养他们把吃喝拉撒都给算上的开销,10万差不多到头了。

而像大家所说的卖房供孩子踢球,花钱上供教练给孩子机会这事确实存在,但这里面的绝大多数都踢不到中超,可能连中甲都悬;真正能踢上中超的都是各年龄段绝对的精英,从小就会遭到各机构哄抢,怎么可能要他们花什么钱呢?而像恒大足校这种天价学费的,其实跟鲁能足校自费的情况类似,这里面绝大多数是踢不出来的(恒大最早的一批是99/00年龄段的球员,别再说他们的年龄还没到);因此也可以说各足校从那些自费踢球的孩子身上收了一大笔钱,最终用到了公费踢球的孩子身上。

自费的运气好能出一个黄博文这样的,大多数自费的最终成为了炮灰;而这些年中国最好的球员除了父母搞体育的以外,大多数都是双职工家庭,甚至是厂矿子弟。而在中国从来就不存在有天赋的孩子因为家里没钱踢不出来的案例,真正因为钱的因素没有继续踢的,本身就不是最好的,这种人踢到中超的概率跟他们高考考上清华、北大的概率不会有任何区别。


中国足球的那些事儿


这种问题是没有一个确切的令人信服的标准答案的。

首先就目前的中国形式来看,不论是中超还是中甲中乙,只要是能上场踢球的,并且能够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的,无一不是有钱有背景的,现在的国足,更是没钱你想都不要想。

很多人和很多媒体也都谈到过中国目前的这个足球内部体制问题,其实真实情况也都是大同小异,文化体育领域的发展辩证来看也是和经济建设密不可分的。现阶段人们在感叹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在惋惜国足的“后劲不足”,不是不想发展,也不是没有能力发展,而是发展之中必然会遇到的种种问题阻碍了这一进步历程。而恰好这一问题同样被目前国足所经历的种种比赛过程所放大,也就成了目前我们老百姓眼中所看到的这个样子。

培养一个可以踢中超的孩子和培养一个国足运动员其实差不了多少

中国足球协会目前最高一级赛事就是我们所熟悉的中超联赛,代表了当前国内足球的最高水平,我们的国家代表队也是从众多的中超球队当中筛选球员组成的。一个中超球员的职业生涯可能也是有很多种不同的途径上来的,但是不管你怎么努力,一个球队只有十一个人,有些事情不是说你努力了就能办得到的。比如你从小让孩子去足球学校,又接受国内一些体育机构的特殊班培训等等,花费的再多,最后决定你能不能上场踢球的可能也就那么一两个说话有分量的人,所以不要纠结于花多少钱,投资的再多,方向不对,最后可能也是无用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