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山東發現西漢墓,出土的國寶改寫歷史,專家:史記記載有誤


1972年山東發現西漢墓,出土的國寶顛覆歷史,專家:史記記載有誤

西漢是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一共經歷十二個皇帝,立國二百一十年。曾記否,昔日秦末天下大亂,群雄揭竿而起,經過楚漢之爭,劉邦擊敗項羽。公元前202年,劉邦于山東定陶稱帝,國號漢,暫都洛陽,三個月後定都長安。

西漢諸多制度承襲秦制,漢初實行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的國策,締造了好幾個盛世局面,社會經濟迅速恢復。如此燦爛的歷史,故而但凡是當時的留存,都有極大的歷史價值。


銀雀山漢墓位於山東省臨沂市市區銀雀山西南麓,是全國規模較大的古代墓群之一,以西漢墓葬為主,兼有戰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墓葬群。該墓葬群於1964年被發現,1972年至1986年先後發掘一百餘座墓葬,大多是西漢前期墓葬。


銀雀山漢墓出土有竹簡、漆木器、陶器、銅器和錢幣等,以竹簡最為珍貴。考古人員在古墓群發現的大量竹簡,其中有中國古代四大兵法《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六韜》《尉繚子》和《墨子》《管子》《晏子春秋》《相狗經》《曹氏陰陽》等先秦古籍。

尤其是失傳1700多年的《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的同時出土震驚海內外,還有《漢武帝元光元年曆譜》是中國迄今發現的最早、最完整的古代歷譜。

這些書簡共有完整版和殘簡共4942個,內容主要涵蓋了先秦古籍及古佚書,而且都是西漢時期手寫出來的,它們對研究中國的兵法、歷史、文字等等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其中竹簡中的《孫子兵法》在2012年的時候上榜中國九大鎮國之寶之一。


《孫子兵法》又叫做《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早於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約2300年,被譽為“兵學聖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乃是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


《孫子兵法》被奉為兵家經典。誕生已有2500年曆史,歷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兵法是謀略,謀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戰略、大智慧。如今,《孫子兵法》已經走向世界。

《史記》這本書被奉為史學經典,但是這次銀雀山漢墓出土的竹簡,上面記載的一些事件和史記中所寫的並不一樣,比如齊魏桂陵之役中,《史記》這本書中並未提及龐涓這個人,只在13年後的那場馬陵之役,才講到了龐涓自殺事件。


此次在漢墓出土的《孫臏兵法》中卻看到了一個不同的版本,裡面寫到了孫臏擒龐涓於桂陵,可是通過目前所擁有的多方資料來看,專家們認為孫臏擒龐涓確有可能在桂陵而不在馬陵,所以說《史記》關於這部分的內容可能有些錯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