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听过《广陵散》,但你想知道嵇康是个怎么样的人吗

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

形解验默仙,吐论知凝神。

立俗迕流议,寻山洽隐沦。

鸾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

—颜延之《嵇中散》

那年洛阳,有一个人,在行刑之前,用心爱的古琴弹奏一首名为《广陵散》曲子。弹完曲子,他大笑道:“以前,袁孝尼想跟我学习《广陵散》,我每次都拒绝不愿教他,以后这首《广陵散》就要失传了,哈哈哈!”说完,他成功而又短暂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猜出来了,今天我要写的主人公是嵇康。

走进魏晋历史,被大众谈论最多的人物当属嵇康。

嵇康,何许人也?

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嵇康就是才华横溢,博览群书的读书人;相貌出众,迎娶公主的翩翩君子,更是深明大义,有情有义的风流人物。

宋朝诗人郑思肖写过“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写出了嵇康的人物性格。嵇康到底是怎么样的人?答案就在这篇文章里。


你没听过《广陵散》,但你想知道嵇康是个怎么样的人吗

01才华横溢,颜值担当

黄初五年(224年),嵇康出生于安徽濉溪县。

嵇康世代为官,父亲嵇昭官至治书侍御史,兄长嵇喜也先后担任历任太仆、扬州刺史、宗正等官职。

用现在的话来说,嵇康是一个“富二代”,而且还出自官宦人家。

可以想象,一出生的他就是众星捧月,锦衣玉食。后来,父亲早逝,寄到中落。没有了经济来源,家里没钱就供他吃饭和读书。

可是,有的人生来就是天才,注定光芒万丈。嵇康就是这样的人。

年幼的嵇康没有自甘堕落,硬是凭着蹭课和自学,在音乐和文学方面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帖学四大家”之一何焯在《文选评》写道,“四言不为《风》、《雅》所羁,直写胸中语,此叔夜高于潘、陆也。”

表明嵇康的四言诗是继曹操之后一批成功之作。

嵇康的诗,以表现其追求自由、厌弃功名富贵的人生观为主要内容。在《幽愤诗》写出了他一生的遭遇和理想抱负,对自己无辜受冤表示极大愤慨。诗末说:“采薇山阿,散发岩岫。永啸常吟,颐性养寿。”也表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嵇康诗的风格,有刘勰《文心雕龙》评为:“嵇志清峻。”又说: “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突出了嵇康诗风与其人格性情之间的密切关系。

关于音乐,嵇康写过一本《声无哀乐论》,他认为,音乐就是音乐,有自己的自然属性,人听了音乐所产生的悲喜,和音乐本身毫无关系。同时,嵇康还大胆反对了两汉以来把音乐作为统治阶级的政治手段,完全无视音乐的艺术性。

如果要给魏晋名人来个颜值排行榜,嵇康一定能稳进前三。

相传嵇康到了洛阳,当地老百姓为一睹男神容颜,挤满了道路两旁,险些造成交通拥堵。

据《晋书•嵇康传》记载,“康身长八尺,美辞藻,有凤仪。”

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即使反对他的学术主张,也因颜值而黑转粉。

后来,在名人何晏的介绍下,娶了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成了曹魏皇室的女婿。因此,也担任一个官职,中散大夫。不过,嵇康对做官这件事,从来不上心。


你没听过《广陵散》,但你想知道嵇康是个怎么样的人吗

02打铁养生,样样都会

魏晋时代,流行养生之学,但当时有两种互相对立的思想存在。嵇康支持“生死全由天,半分不由人”的观点。

他指出长生不老不可能,但可以做个长寿的人。后来,嵇康在庄子养生思想的基础上,著有《养生论》一篇。他认为,不要轻易放纵自己,容易对身体造成损害。养生的人要有信心,学会坚持,不然不容易出结果。

嵇康不仅说了这些话,还身体力行去做了。难怪好友王戎如是说,“与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气”。他自己提出的理论,几乎条条做到,但却犯了“营内而忘外”一忌,最终受人诬陷而遇害。

除了会养生以外,嵇康喜欢打铁,而且是光着膀子哐当哐当地打。一句话形容,他就是那个年代的古天乐加彭于晏,妥妥的男神。

嵇康打铁不为赚钱。他为附近的村民打造农具,也不在意收多少钱,只随村民喜欢,愿意给多少就收多少。拿到的钱都拿去买酒喝。据说有时候村民干脆直接拿一些酒菜给他,他也照收不误。

可见,嵇康是一点也不在乎自己的形象,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你没听过《广陵散》,但你想知道嵇康是个怎么样的人吗

03不畏权贵,不愿出仕

之所以接受中散大夫这个官职,主要是为了迎娶公主。结婚后,他干脆带着妻子搬到山阳隐居起来。

他不仅不愿做官,还很鄙视权贵,从来不愿意和他们多作交流。

是说有个叫钟会的小粉丝,有一次,他写出了一篇名为四本论的文章,估计自我感觉良好,就想找偶像指点指点。粉丝见偶像,心里自是很紧张,在门口踌躇了许久。后来把文章往院墙内一扔,就撒腿跑了。

《世说新语》记载:钟会撰写完《四本论》时,想求嵇康一见,可又怕嵇康看不上,情急之中,竟“于户外遥掷,便回怠走”。

后来,钟会又去拜访嵇康。嵇康明知对方来了,就是不理他,心无旁骛地在后院大树下打铁。好久也不见偶像搭理自己,钟会正准备要走,嵇康却说话了:“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我看到的,听到了我听到的。”钟会说罢愤然而去。自此,就对嵇康粉转黑了。

好友山涛,想举荐嵇康当官。嵇康听完,一气之下奉上一封绝交书。就是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文章列出自己有“七不堪”、“二不可”,坚决拒绝出仕。

不让我喜欢睡懒觉,我受不了。

不能随意走动,我受不了。

要端正地坐着办公,我忍不了。

……

总之,对于做官这件事,嵇康表达了自己的厌恶与不喜。


你没听过《广陵散》,但你想知道嵇康是个怎么样的人吗

04捍卫正义,看透生死

嵇康一生写过两封绝交书,一封写给了好友山涛,另一封是写给一个叫吕巽的人。

哥哥吕巽看上弟媳徐氏的美貌,有一天趁着弟弟吕安不在,用酒把徐氏给灌醉了,并将其奸污。吕安知道后很生气,打算把哥哥送去报官。嵇康和吕氏兄弟关系很好,加上当时是“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

的时代,嵇康不忍心看到他们因为一个女人而手足相残,就出来当和事佬。听了嵇康的话,吕安放过了哥哥,就当做没发生过这件事。事后吕巽恶人先告状,说吕安不孝,诬告他殴打过老母亲。那时候,“不孝”是大罪,吕安被判流放边疆。

嵇康知道消息后,非常愤怒。他当下写下了《与吕长悌绝交书》,痛骂吕巽一顿。道是,“古之君子,绝交不出丑言。从此别矣!临书恨恨。”

绝交书给了,吕安还是别流放了,嵇康亲自到洛阳,找司马昭为吕安作证。司马昭想放他一马,可是小人出现了。

那时候,粉转黑的钟会已成为司马昭身边的大红人。他历数嵇康的罪行:支持“不孝之人”,败坏伦理(说的是他为吕安辩护);对朝政不满且思想消极,有害社会(常常要说一些议论成汤、周武王和轻视周公、孔子的话);屡次拒绝做官(司马昭曾邀请嵇康出山做官,后者逃到河东郡躲了起来)。这些话的力量很强大,说的滴水不漏,司马昭被说动了。不久嵇康入狱,择日处斩。

公元263年的一天,嵇康临刑东市。前来送行的人多达万人。

临刑前,嵇康神色不变,如同平常一般。

离行刑尚还有一会时间,便向兄长嵇喜要来平时爱用的古琴,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

琴声铮铮,旋律激昂,似乎带着腾腾杀气,席卷众人。

一曲终了,嵇康起身叹息道:“以前,袁孝尼想跟我学习《广陵散》,我没有教他,《广陵散》从此绝矣!”

说完,一代风流名士魂尽归山林。

嵇康临刑之前,没有把自己的一双儿女托付给自己的哥哥嵇喜,而是托付给了山涛,并对自己的儿子嵇绍说:“山涛在,你不会成为孤儿了。

在嵇康死后,山涛没有辜负嵇康的重托,对嵇绍一直都特别的照顾,一直把嵇绍养大成才。他们尽到了朋友应尽的道义与责任,使得这个孤弱的孩子,即使失去了父亲,却还拥有他们慈父般的关怀与教导,不再那么无依无靠。


你没听过《广陵散》,但你想知道嵇康是个怎么样的人吗

结语:

嵇康的一生似乎没有什么可遗憾的,生前从未辜负自己的内心,不愿出仕,不畏权贵,死后依然被朋友山涛、王戎等人怀念着,儿女也在不亚于原生家庭的爱里长大。也许在嵇康自己看来,这已经是属于他最好的结局。

相比而言,我们当中很多人从一开始坚持自我,到后来不断碰壁和受挫,直到最后成为自己不喜欢的样子,这是个人的悲哀,也是时代的悲哀。

我是 ,热爱读书,写作,分享,相信文字的力量,持续输出,一起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