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崇禎帝朱由檢換成朱元璋,明朝還會不會滅亡?

在中國歷史上明王朝是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起的大一統王朝,我們今天在這裡且不說明朝的君主到底有多昏庸,但是明朝是在整個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不和親不納貢不稱臣的王朝,可見民族氣魄是多麼的強悍,真可謂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就連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帝朱由檢在李自成的大順軍攻入北京的最後一刻也自縊在煤山的一棵槐樹上。

如果把崇禎帝朱由檢換成朱元璋,明朝還會不會滅亡?

崇禎劇照

在明朝嘉靖年間中葉,北方邊患仍然十分嚴重,而明朝內部吏治腐敗,君王昏庸,百姓更是民不聊生。其實崇禎是一個勤政的皇帝,據史書記載,他二十多歲頭髮已白,眼長魚尾紋,可以說是宵衣旰食,夕惕朝乾。史志稱其“雞鳴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勞成疾,宮中從無宴樂之事”。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史書記載的崇禎是一個勤政的皇帝,那麼到頭來他又是怎麼成亡國之君的?其實這都是因為天災人禍和朝野內外的憂患所致。

  • 大旱不段

自崇禎元年(1628年)起,中國北方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漢南續郡志》記,“崇禎元年,全陝天赤如血。五年大飢,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飢,八年九月西鄉旱,略陽水澇,民舍全沒。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無,十一年夏飛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崇禎朝以來,陝西年年有大旱,百姓多流離失所。崇禎二年五月正式議裁陝北驛站,驛站兵士李自成失業。崇禎三年(1630年)陝西又大飢,陝西巡按馬懋才在《備陳大飢疏》上說百姓爭食山中的蓬草,蓬草吃完,剝樹皮吃,樹皮吃完,只能吃觀音土,最後腹脹而死,崇禎六年,“全陝旱蝗,耀州、澄城縣一帶,百姓死亡過半”。

崇禎七年,家住河南的前兵部尚書呂維祺上書朝廷:“蓋數年來,臣鄉無歲不苦荒,無月不苦兵,無日不苦挽輸。庚午(崇禎三年)旱;辛未旱;壬申大旱。野無青草,十室九空。……村無吠犬,尚敲催徵之門;樹有啼鵑,盡灑鞭撲之血。黃埃赤地,鄉鄉幾斷人煙;白骨青磷,夜夜似聞鬼哭。欲使窮民之不化為盜,不可得也”。旱災又引起蝗災,使得災情更加擴大。河南於崇禎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皆有蝗旱,“人相食,草木俱盡,土寇並起”,其饑民多從“闖王”李自成。崇禎十三、十四年,“南北俱大荒……死人棄孩,盈河塞路。”

如果把崇禎帝朱由檢換成朱元璋,明朝還會不會滅亡?

李自成劇照

  • 瘟疫爆發

崇禎十四年,左懋第督催漕運,道中馳疏言:“臣自靜海抵臨清,見人民飢死者三,疫死者三,為盜者四。米石銀二十四兩,人死取以食。惟聖明垂念。”保定巡撫徐標被召入京時說:“臣自江推來數千裡,見城陷處固蕩然一空,即有完城,亦僅餘四壁城隍,物力已盡,蹂躪無餘,蓬蒿滿路,雞犬無音,未遇一耕者,成何世界!”這時華北各省又疫疾大起,朝發夕死。“至一夜之內,百姓驚逃,城為之空”,

崇禎十四年七月,疫疾從河北地區傳染至北京,病名叫“疙瘩病”,崇禎十六年,北京人口死亡近四成,十室九空。

崇禎十六年八月,天津爆發肺鼠疫:“上天降災,瘟疫流行,自八月至今(九月十五日),傳染至盛。有一二日亡者,有朝染夕亡者,日每不下數百人,甚有全家全亡不留一人者,排門逐戶,無一保全。”

崇禎十七年,天津督理軍務駱養性說,“昨年京師瘟疫大作,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戶丁盡絕,無人收斂者。”

江南在崇禎十三年遭大水,崇禎十四年有旱蝗並災,十五年持續發生旱災和流行大疫。地方社會處在了十分脆弱的狀態,盜匪與流民並起,各地民變不斷爆發。

  • 內憂外患

為剿流寇,朱由檢先用楊鶴主撫,後用洪承疇,再用曹文詔,再用陳奇瑜,複用洪承疇,再用盧象升,再用楊嗣昌,再用熊文燦,又用楊嗣昌,十三年中頻繁更換圍闖軍的將領。這其中除熊文燦外,其他都表現出了出色的才幹。然用人存疑,以至責無成效皆功虧一簣。李自成數次大難不死,後往河南聚眾發展。

此時北方皇太極又不斷騷擾入侵,明廷苦於兩線作戰,每年的軍費“三餉”開支高達兩千萬兩以上,國家財政早已入不敷出,缺餉的情況普遍,常導致明軍內部騷亂譁變。朱由檢求治心切,《春明夢餘錄》記述:“崇禎二年十一月,以司禮監太監沈良住提督九門及皇城門,以司禮監太監李鳳翔總督忠勇營”;中後金反間計,自毀長城,冤殺袁崇煥。

隨著局勢的日益嚴峻,朱由檢的濫殺也日趨嚴重,總督中被誅者七人,巡撫被戮者十一人。朱由檢亦知不能兩面作戰,私底下同意議和。但明朝士大夫鑑於南宋的教訓,皆以為與滿人和談為恥。因此朱由檢對於和議之事,始終左右為難,他暗中同意楊嗣昌的議和主張,但一旁的盧象升立即告訴皇帝說:“陛下命臣督師,臣只知戰鬥而已!”,朱由檢只能辯稱根本就沒有議和之事,盧象升最後戰死沙場。明朝末年就在和戰兩難之間,走入滅亡之途。

可見,朱由檢成為亡國之君一點也不算冤,那麼如果換成明王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會不會挽回明朝的敗亡之勢呢?

如果把崇禎帝朱由檢換成朱元璋,明朝還會不會滅亡?

朱元璋劇照

其實明朝早在嘉靖一朝之後就逐顯敗轉,皇帝昏庸,吏治腐敗,朝政被宦官把持著,就算是有著洪血鐵腕的朱元璋也不能力挽狂瀾再加上他猜疑的性格也不能夠用人得當,所以說明朝的敗亡已是天命註定的,無論是朱由檢還是朱元璋,他們都得被大勢所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