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那些和亲公主的命运如何呢?能说说她们的故事吗?

顾空城


其实去和亲的公主都不是皇帝的亲生女儿,比如文成公主就不是唐太宗的女儿。虽然史料上记载得非常好看,可是实际上的生活绝非如此。文成的丈夫在她还没有嫁过来的时候仅仅二十五岁,已经有三个妻子了,而且个个不是什么简单角色,其中一个还是其他国家的公主。幸好文成公主带着一批非常厉害的手下,顺利制服了这些女人。 当然这也只是传说,因为文成公主嫁过去以后,一生都没有孩子,后来的事情也无法考证,有人说她后来在松赞干布死后去守墓了,也有人说她靠着装疯卖傻度过余生,不过这就完全不得而知了。


王昭君是四大美女之一,杜甫也为她写过诗句。但是历史上记载昭君的结局并不好,呼韩邪单于封其“宁胡阏氏”。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育有一子,名伊屠智牙师,后为右日逐王。呼韩邪死后,王昭君欲归汉,汉成帝命其“从胡俗”,再嫁呼韩邪单于的儿子复株累若鞮单于。育有二女,长女为须卜居次,次女为当于居次。王昭君死后,葬于“青冢”(现内蒙古呼和浩特城南)


其实和亲只是一种联盟的手段,即使被选中的女子身份比较尊贵,是一朝公主。但到了异国,过得也不会很舒服,因为那里的一切都是不熟悉的,而且历史上很多公主都是和少数民族和亲。塞外的环境非常艰苦,天气也很恶劣,吃的用的都比较粗糙,公主们都是娇养大的,很难吃下这份苦,在那里生活的不开心,很容易心情郁结。而且一但两国开战,那这些公主们的结局就相当悲惨了,很有可能就被愤怒的君王关起来,生活质量下降。当然也有结局好的比如.弘化公主
如果可以谁愿意远嫁他乡,所以生在帝王家有的时候真的很无奈。


木偶戏8956


谢谢提问,很高兴与大家一起分享

公主和亲:几多佳话几悲歌

古往今来,帝王们用公主远嫁和亲,睦邻友邦,换取边关长治久安。汉唐雄风,铁骑远征的背后,是一代代和亲公主的凄楚血泪,汇成千古青史悠远绵长。

历代公主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我们已无从知晓,分享中国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几位和亲公主,以此怀想她们的生活。

1、细君公主:第一个远赴西域的和亲公主。

刘细君汉江都王(扬州)刘建之女,汉武帝为抗击匈奴,结好乌孙(今伊犁河上游流域),封细君为江都公主,下嫁乌孙国王昆莫。刘细君是西汉遣外番的第一位刘姓皇室宗室女,比昭君出塞早了72年,且是皇室真正的金枝玉叶。背负着和匈奴修好之使命,远嫁冰天雪地的朔漠。乌孙王昆莫猎骄靡年纪已老,细君仅与其孙年龄相当。语言不通,习俗不同,夫妻之间全无温情可言。年仅16岁的她过惯了皇宫中的锦衣玉食,极不习惯相比中原文明,乌孙落后的穹庐为室毡为墙,以肉为食酪为浆,“毡为房,地为床”的游牧生活。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来自“礼仪之邦”的她要接受西域的收继婚风俗,猎骄靡死后,刘细君随从乌孙国风俗,嫁于猎骄靡之孙军须靡,为右夫人,生一女,名叫少夫。郁郁寡欢,积忧成疾,年纪轻轻20岁便撒手人寰。

细君公主同时也中国第一首边塞诗的创作者,

第一位载入史册的和亲公主,

中国琶的第一个演奏者。

乌孙公主(汉)《悲愁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氈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常思汉土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细君公主作为和亲公主,嫁到乌孙国,知识渊博,多才多艺,其不卑不亢的性格赢得乌孙国上下的敬重,她的付出换来汉朝边疆数十年的稳定和安宁,同时也给当地的游牧民族带来先进的中原文化。

2、解忧公主:中国历史上贡献最大的和亲公主。

当罪臣江都王刘建之女因和亲远嫁乌孙昆莫(国王)而郁郁以终之后。汉武帝为了巩固与乌孙的联盟,于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又将罪臣刘戊之后的刘解忧封为公主,嫁给军须靡。刘解忧与军须靡无子女。军须靡死后,公主从国俗嫁给继承者翁归靡。她与翁归靡感情很好,为他生了三子两女。翁归靡的许多重大决策都得到过解忧的有力佐助。由于解忧的缘故,汉王朝与乌孙国的关系更加密切,两国友好关系达到高潮。到翁归靡死后,乌孙国内几经混乱,国力大降,刘解忧受尽战乱之苦。刘解忧在乌孙国生活了五十年,经四朝三嫁,受尽委曲。公元前51年,她的长子与幼子都去世,她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她上书汉宣帝,表示“年老思故乡,愿得骸骨归汉地”。情词哀切,汉宣帝看后非常感动,于是派人把她接回来。解忧公主携三个孙子、孙女回到长安,一切都是物是人非,感慨不已。宣帝赐她田宅奴婢,奉仪如公主,以酬劳她为国牺牲的艰苦卓绝的贡献。

常建(唐)《塞下曲》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女人一生婚姻的幸福与否,与所嫁何人有直接关系,但是自己的心境以及处世原则却是最根本的所在。前后和亲乌孙的细君公主、解忧公主,同样都是罪王遗孽,同样都是远嫁,同样都是面对一个人生地不熟的环境,细君公主忧愤而死,解忧公主却能在异国他乡安之若素走完她波澜壮阔的一生,为国家和人民的安定作出巨大努力,为将西域正式纳入祖国版图产生了重要的奠基作用,为我国形成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3、昭君:最美平民和亲公主。

王昭君,南郡秭归县人,西汉元帝时和亲宫女,与貂蝉、西施、杨玉环(杨贵妃)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王明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精通琴棋书画。公元前36年选秀入宫,因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而无缘见汉元帝,被贬入冷宫3年。北方的匈奴经过近三十年的内讧,于公元前36年呼韩邪单于在汉朝的帮助下将内乱平息。为密切双方的关系,呼韩邪单于亲自入汉,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欣然应允,并召后宫妃嫔议亲,王昭君自愿和亲。元帝赐她锦帛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若干,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是啊,太平若为将军定,何许红颜苦边疆。闯过千年的光阴,当她轻启朱唇说,我愿意的那份家国担当,足以令满朝文武和世间男子羞愧。王昭君维护汉匈关系稳定半个世纪,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

4、文成公主:留下千古佳话的和亲公主。

文成公主,祖籍山东济宁市任城,唐朝宗室之女,她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文化,知书达理,并信仰佛教,是出色的外交官。松赞干布是藏族历史上的英雄,崛起于藏河(今雅鲁藏布江)中游的雅隆河谷地区。唐贞观8年(634),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遣使大唐,唐太宗遣行人冯德遐出使吐蕃。松赞干布再次派人到唐朝,提出要娶一位唐朝公主,遭到唐太宗的拒绝。由于当时吐谷浑王诺曷钵入唐朝见,吐蕃特使回来后便告诉松赞干布,声称唐朝拒绝这个婚约是由于吐谷浑王从中作梗。唐贞观12年(638),松赞干布再次请婚,派大论薛禄东赞携黄金五千两及相等数量的其他珍宝来正式下聘礼 。

唐太宗将一宗室女封为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后,中原与吐蕃之间关系极为友好,使臣和商人频繁往来。松赞干布十分倾慕中原文化,他脱掉毡裘,改穿绢绮,并派吐蕃贵族子弟到长安国学读书。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在蒙、藏地区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西安广仁寺,但他们却知道西安有尊曾开口讲话的绿度母菩萨。在藏人心中,从长安嫁过去的文成公主,就是绿度母菩萨的化身。直到现在,藏人世世代代把文成公主视为菩萨,把她供奉在寺院中,万民敬仰,受持香火。

5.大义公主:最悲凉不幸和亲公主

大义公主,爱情不幸。本为北周赵王宇文招之女,号为千金公主。赵王喜爱文学,与庾信交往甚密,多有唱和之作,公主受其熏陶,亦有诗才。周大象二年,身不由己,出嫁突厥沙钵略可汉,以其青春年华,充当维持两国友好之工具。才貌双全之公主,岂无爱情。生于皇家,惟有牺牲,听天由命。

大义公主,家庭不幸。出嫁不久,皇室倾崩。时周静帝年幼,执掌朝政之大臣杨坚,趁机篡权,以“禅让”形式,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家国覆灭之时,宗族被杀戮殆尽。摇望故国,怀念亲人,悲痛欲绝,孤苦伶仃。仰望苍天,哀叹遭此又一重不幸。

大义公主,情感不幸。突厥军事力量强大,隋文帝杨坚出于政治利益之需要,对金公主不能不加以笼络,因赐姓为杨,编入杨家宗谱,改封千金公主为“大义公主”。望其深明“大义”,维护突厥与隋之友好关系。面对民族大义,面对国恨家仇,痛心欲绝,和睦仇敌。情感折磨,何其不幸。

大义公主,死亦不幸。大业九年隋灭陈,隋文帝杨坚将陈后主宫中一架屏风赐与大义公主。陈之屏风,陈之覆亡,由此联想北周王朝与个人之命运,大义公主写下无限伤感之诗篇:

盛衰等朝暮,世道若浮萍。

荣华实难守,池台终自平。

富贵今何在?空事写丹青。

杯酒恒无乐,弦歌讵有声!

余本皇家子,漂流入虏廷。

一朝睹成败,怀抱忽纵横。”

隋文帝得知后,大为恼怒。迫使突厥可汗,杀死大义公主。飘泊胡地多不幸,一缕香魂返故乡。

 

7. 义成公主:最有影响力的和亲公主。

义成公主隋宗室女。开皇十九年,和亲东突厥启民可汗的安义公主卒,为发展与突厥和好关系,隋文帝以宗室女(即义成公主)嫁于启民可汗。在突厥生活近30年,先后嫁给启民可汗(10年)、始毕可汗(10年)、处罗可汗(2年)、颉利可汗(10年)(后三个都是启民可汗的儿子)。

她恪尽职守,把瑰丽的青春献给了陌生的突厥可汗,也献给了隋朝的"靖边事业"。这样漫长的时间,被动地平分给不同的男人,对一般女人来说可能是极其痛苦的,但是义成公主完全hold住了局面,一直成为可汗身边具有话语权的人。

首先,她救过落难的隋炀帝。615年,杨广夏末北巡时,被突厥的始毕可汗团团围困,眼看就要束手就擒了,君臣忽然想到了义成公主。经过秘密联络,义成公主极为仗义地出手搭救,她冒着被杀的危险,慌称突厥边境有情况,这才骗走了可汗的部队;隋炀帝得以逃回雁门关。其次,她收留过隋炀帝的遗孀--萧皇后。后来,唐朝名将李靖打败突厥,杀了倔强的义成公主,却对萧皇后极为礼遇。需着重一提的,是义成公主奇特的婚姻。既是"和亲",便无所谓感情。为了完成隋文帝托付的任务,义成公主不惜把全部根须扎在塞外草原上。她先后嫁了四位突厥可汗,从父亲到儿子,从哥哥到弟弟……男人,像一根又一根刺疼的钉子,扎进她柔弱的生命里。

8. 宜芳公主:最凄惨和亲公主。

宜芳公主是唐玄宗的外孙女,被唐玄宗封为宜芳公主与奚和亲。其实唐朝不是第一次派公主与奚和亲,早在开元717年和724年,唐玄宗就将从外甥女(非宗室女)固安公主辛氏、东光公主韦氏先后嫁给了奚首领李鲁苏。奚这个民族虽然极少被提到,但是在唐朝一直有着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唐代初期,它被重视的程度甚至高于契丹族。当李延宠继位并降唐后,唐朝册封他为饶乐府都督、怀信王。并再次以和亲政策对奚加以笼络。

天宝四载(745年)三月二十四日,唐玄宗将外孙女册封为宜芳公主,与李延宠成婚。试想,一个娇滴滴的公主,怎么会愿意去塞北那些条件环境极为恶劣的地方去生活呢?更何况将要面对的丈夫,还是一个野蛮的塞外人。在和亲的路上,宜芳公主见故土越来越远,心里很是难过,曾在和亲队伍行至虚池驿时,悲伤再难以抑制,在驿馆的墙上提笔写下了《虚池驿题屏风》一诗,诗中写道:“妾心何所断,他日望长安”,其别愁可见一斑。

《虚池驿题屏风》

出嫁辞乡国,由来此别难。

圣恩愁远道,行路泣相看。

沙塞容颜尽,边隅粉黛残。

妾心何所断,他日望长安。

按理和亲的公主,只要和亲的王朝尚且强盛,再怎么样,其婚后的待遇与地位都不会太差,唐朝当时确实国力很强盛,可惜宜芳公主非常倒霉。

当时在东北边关镇守的安禄山急功近利,着急立功,不顾大局,不断私自出兵攻打奚族。少数名族都是有血性的,人家已经投降,还被这样攻打,再怎么也忍不了了,李延宠等与和亲的公主完婚后,便将宜芳公主当场斩杀,用来祭旗,表明与唐朝对抗的决心。

古代女子命运本就悲惨,身为皇室女子,命运更是悲惨,她们的婚姻永远是政治的筹码,好一点的,也可认命,一生也就这样过了,但是像宜芳公主这种与外族和亲的女子,其命运会如何,那就无法预料了。

鲁迅先生曾说,“古人曾以女人做苟安的城堡,美其名以自欺曰和亲”。

牺牲女子,换来和平,到底是古代女子的不幸,还是她们的伟大?

无奈生在帝王家。就算不和亲,公主也是联姻门阀权势或寒门清贵的棋子,很难婚姻自主。

天若有情天亦老,公主无奈历沧桑。做为中原大国礼仪之邦,和边庭番国的所有风俗礼仪及生活习惯都是相悖的。咀腥啖膻是对生活极限的要求,从胡俗父死子继是对道德理念及心理防线最大的冲击。

一代代的和亲公主心怀家国忍辱负重,带给人们的是边境数十年的安定繁荣,可是历史带给她们的又是什么呢?

也许就是夜半无人时的思乡之泪,也许只是他乡孤寂时的心头泣血。


云寄锦书来


首先谢谢楼主提出这个好问题

和亲公主是指出嫁他国的公主或皇亲贵女,早在古代就有和亲现象。就和亲过去公主而言,汉代公主在夫家的地位普遍高;隋朝虽然是实打实的贵族子女过去和亲,但在夫家地位也高,基本上就是个家庭主妇;唐朝和亲公主大多地位低。

乌孙公主

乌孙公主,名刘细君,西汉宗室。汉武帝钦命刘细君为公主,与乌孙和亲,刘细君便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和亲公主。两年后,乌孙国国王猎骄靡一病不起,按照当地习俗,子孙要继承祖父的妻妾。(著名的王昭君也此经历)无奈之下,乌孙公主只能忍辱再嫁,并在3年后生下一女。最后,终于因为产后失调,加上心绪难平,不久便忧伤而死。

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文成公主为唐朝宗室女。唐太宗将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文成公主入藏之后,地位平庸,无子无宠,她在遥远的雪域高原生活了40年,却守了31年的寡,大半青春年华耗尽。不过文成公主处境算是好的,至少她生活体面,受后人敬仰,还为大唐的和平安宁做出了贡献。藏语尊称她为甲木萨,也为藏和汉的和谐统一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还为藏区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努力。

金城公主

金城公主,为唐中宗的养女。唐中宗命左骁卫大将军杨矩护送金城公主入蕃,嫁予吐蕃赞普赤德祖赞。金城公主在吐蕃生活近三十年,对唐蕃交往有所贡献,巩固了文成公主进藏后的唐蕃“舅甥之盟”。她算是比较幸福的了,她进藏后赞普对她礼让有加,她也在藏区和平安详的生活了30多年。

如果觉得,我有道理请关注我。给你讲述不一样的历史故事。


青春穿越人海


🌹昭君出塞:

经卫青、霍去病地打击后,匈奴后来分裂为几部,彼此攻杀不休。其中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并入朝请求和亲。宫女昭君(王嫱)自请前往。汉元帝把昭君以王室公主身份嫁给了呼韩邪单于。此后,边境安定了较长一段时间。为汉匈友好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昭君死后,她的女儿、女婿及外孙,一直致力于汉匈和好。

为纪念昭君的功德,汉代在今呼和浩特附近修造了当时最大的汉墓——昭君墓。

史书所载:和亲后,“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国家副主席董必武,题七绝诗一首《谒昭君墓》: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据《汉书》所载:汉与匈奴和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

📔文成公主入藏:

640年,唐太宗应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请求,把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他。从此,吐蕃与大唐“和同为一家”!

10年之后,松赞干布去世,文成公主又在吐蕃生活了30年,继续致力于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为迎娶文成公主,松赞干布特意在拉萨的红山上修建了布达拉宫。文成公主的泥塑像造型丰满,座落于宫殿中央。








笑看东篱


自古以来的和亲,无外乎三种情况:第一种,兵临城下,打又打不过,和谈,谈完了就和亲,和亲之后,结两姓之好,息两国之兵,在蜜月期里都调养一段时间,过后是战是和再另行通知(汉高祖白登之围);第二种,你要生事,我不理你,我要打你,怕你怀疑,又何况现在实力和时间都不允许,先做亲戚麻痹你一下,咱们早晚翻脸,你等着(唐太宗文成公主和亲吐蕃);第三种,我要和你邻居玩命,你别背后捅刀,我们先做亲戚,送个老婆给你,将来生了儿子,千万叫他到外婆家认门,另外,最主要的是,可别站错队,跟着外公有糖吃,不听话了打屁屁(汉武帝细君、解忧公主和亲乌孙)。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就是我们最津津乐道的昭君出塞。昭君出塞,可以说是史上和亲的另类。强大的匈奴分裂了,南匈奴主动要求汉王朝和亲,这可以说是自汉有和亲史以来最有面子的一次。虽然昭君不是真正的公主,呼韩邪单于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匈奴王,但是这次和亲却是所有和亲版本上的上上乘佳作。

做为女人,除了个例,迟早要嫁人,寻常女儿家,也许能合心合意嫁个如意人。可是做为帝王家的女儿,就算不和亲,也是联姻门阀权势或寒门清贵,能自主婚姻并且幸福的,只能是下辈子投胎或洗洗睡了做个好梦的事。

说到和亲的公主,真正的公主还是少的,太半都是宗室女,像我们说的文成公主、解忧公主、细君公主等等,都是宗室女,像昭君那样的可以说是高等宫女的毕竟是极少数。虽然身份有差别,可是功绩却不是因为身份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女人一生婚姻的幸福与否,与所嫁何人又直接关系,但是自己的心境以及处世原则却是最根本的所在。举个例子,就是前后和亲乌孙的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同样都是罪王遗孽,同样都是远嫁,同样都是面对一个人生地不熟的环境,细君公主忧愤而死,解忧公主却能在异国他乡安之若素走完她波澜壮阔的一生,为西域和平做出杰出的贡献。

做为中原大国礼仪之邦,我们和边庭番国的所有风俗礼仪及生活习惯都是相悖的。能则能活,不能则死。咀腥啖膻是对生活极限的要求,从胡俗父死子继是对道德理念及心理防线最大的冲击。解忧公主走过来了,昭君阏氏走过来了,她们带给我们的是边境数十年的安定繁荣,我们带给她们的又是什么呢?夜半无人时的思乡之泪,他乡孤寂时的心头泣血。

文到最后,附诗一阙:

汉家天子策,贵主宜和亲。

儿郎承宗庙,妇人委边尘。

托体男女异,差别天地分。

一朝父兄弃,百世戎狄身。

昔日妆偏髻,今朝裘左衽。

钟鼎何处觅,腥膻遍地闻。

旌旗号异令,车书不同论。

传情每不达,蓄意常违心。

泪溶关山雪,血和龙塞春。

色岂年催老?神为黯销魂。

文成雁何在?云生路几寻?

愁看陇间月,怕弹马上琴。

妾命终瀚漠,亲戚御紫宸。

流觞升平乐,沙陀白头吟。

胡天衰草折,瀛岛花木深。

花萼相辉映,蒲草岂同论?

北寒恨地苦,中极沐天恩。

悲羡洛阳女。憾为帝王孙。

紫燕双栖巢,黄鹄孤梦人。

毕生何所得,万里一荒坟。







人生不过一轮明月


结局什么样的都有,但是大多以悲惨收局。下面分享几位和亲公主的故事:

一、乌孙公主,名刘细君,西汉宗室。汉武帝钦命刘细君为公主,与乌孙和亲,刘细君便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和亲公主。两年后,乌孙国国王猎骄靡一病不起,按照当地习俗,子孙要继承祖父的妻妾。无奈之下,细君公主只能忍辱再嫁,并在3年后生下一女。最后,终于因为产后失调,加上心绪难平,不久便忧伤而死。

二、解忧公主,刘细君死后,新任的乌孙国国王岑陬再次向汉廷求婚。解忧被选定进行和亲,命运总是相似,解忧公主在岑陬暴毙而亡之后,又嫁给了新的国王“肥王”。天有不测风云,肥王一病不起,解忧公主还是不得不下嫁再嫁岑陬的儿子泥靡,四朝三嫁的解忧公主,在西域生活了50多年后,经汉宣帝同意终于得以回到长安。

三、文成公主,唐太宗将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文成公主入藏之后,地位平庸,无子无宠,她在遥远的雪域高原生活了40年,却守了31年的寡,大半青春年华耗尽。不过文成公主处境算是好的,至少她生活体面,受后人敬仰,还为大唐的和平安宁做出了贡献。

四、永乐公主,唐玄宗将德貌兼备的永乐公主嫁给率领部众转归唐朝的契丹首领李失活,可在婚后第二年李失活便去世,永乐公主只能依照契丹婚俗嫁与亡夫的弟弟李娑同,德貌兼备的永乐公主也没能逃过再嫁的命运。

五、咸安公主,唐德宗将八女儿咸安公主嫁给回纥的武义成功可汗,一年之后武义成功就患病而死,他儿子多逻斯继位。按照回纥婚俗,咸安公主嫁给多逻斯。不久,多逻斯被毒死,他的儿子阿啜继位,咸安公主与阿啜结为夫妻。五年之后,阿啜去世,骨咄禄继位,咸安公主嫁给骨咄禄。短短八年间,咸安公主先后嫁与夫家四人。





中外历史百汇


王昭君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据说不是汉皇室公主,出嫁当天皇帝看了她美如仙却后悔了。

王昭君是秭归县一个平民家庭的女儿,长像是当地最好看的美女,因为朝廷要选宫女,那么她是首选了。入宫以后,她没有讨好画家毛延寿,所以没有画好看让汉元帝选中入后宫。

王昭君嫁给匈奴呼韩邪后,西汉多年没有战事。双方的交流也促进了文化经济的发展,使当时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必然产生对中原先进制度的向往,促使一些少数民效仿中原的制度。

直至呼韩邪去世,遵从匈奴习俗,移嫁袭位的复株累单于(呼韩邪之子)生儿育女,终生致力于汉匈和亲。昭君年五十而卒于单于庭,匈奴为她筑起了高高的坟冢,冢上芳草茂盛、牛羊不食、霜寒不枯、终年长绿,被称做 “青冢” 。

“移嫁袭位制”在匈奴是种习俗,在中原就是一种恶习,让后人唾骂。所以说四大美女中只有王昭君的一生是一个美好的结局。


维维自媒体


中国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五位和亲公主。

1、细君公主:第一个远赴西域的和亲公主。

刘细君(公元前121年——前101年间),汉江都王(扬州)刘建之女,汉武帝为结好乌孙(今伊犁河上游流域),封细君为江都公主,下嫁乌孙国王昆莫。刘细君是西汉遣外番的第一位刘姓皇室宗室女,比昭君出塞早了72年,且是皇室真正的金枝玉叶。

被后世誉为“第一位名传史册的和亲公主”和“和亲公主中的第一位才女”。就历史事实而言,王昭君出塞只是细君和亲的余响。细君以及随后的解忧两位公主远嫁乌孙,为将西域正式纳入祖国版图产生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2、解忧公主:中国历史上贡献最大的和亲公主。

解忧公主(?-前49年)出生皇族,祖父刘戊曾是霸居一方的楚王。景帝三年春,刘戊起兵参与同姓诸王的“七国之乱”,兵败身亡,家族成为罪人。从此,解忧公主和她家人长期受猜忌和排斥,落入无法扭转的苦难之中。

当罪臣江都王刘建之女因“和亲”远嫁乌孙昆莫(国王)而郁郁以终之后,汉武帝为了巩固与乌孙的联盟,于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又将罪臣之后的刘解忧封为公主,嫁给乌孙昆莫之孙岑陬为右夫人,妾室,地位在同为妾室的匈奴公主左夫人之下。

3、昭君:最善良的和亲公主。

王昭君生于公元前52年,南郡秭归县人,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精通琴棋书画。公元前36年选秀入宫,因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而无缘见汉元帝,被贬入冷宫3年。北方的匈奴经过近三十年的内讧,于公元前36年呼韩邪单于在汉朝的帮助下将内乱平息。

为密切双方的关系,呼韩邪单于于公元前33年亲自入汉,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欣然应允,并召后宫妃嫔议亲,王昭君自愿和亲。元帝赐她锦帛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若干,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

4、文成公主:留下千古佳话的和亲公主。

文成公主,祖籍山东济宁市任城,汉名无记载,其父史书也未记载,多猜测为江夏郡王李道宗。李道宗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因战功被封为任城王,他的女儿就生在任城。史书中没有记载文成公主的祖籍、出生地、名字、父母,而记载她为宗(室)女。

唐贞观8年(634),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遣使大唐,唐太宗遣行人冯德遐出使吐蕃。松赞干布再次派人到唐朝,提出要娶一位唐朝公主,遭到唐太宗的拒绝。由于当时吐谷浑王诺曷钵入唐朝见,吐蕃特使回来后便告诉松赞干布,声称唐朝拒绝这个婚约是由于吐谷浑王从中作梗。

5、歧国公主:历史上最辉煌的和亲公主。

岐国公主(生卒年不详),成吉思汗妻妾之一,完颜氏。她是金国卫绍王的第四个女儿,母亲是钦圣夫人袁氏。她是成吉思汗第四斡儿朵之首,因为身份地位高贵,所以又被人称为“公主皇后”。

贞祐三年(1215年),蒙古军包围中都,金宣宗与大臣商议后决定向蒙古表达和亲的意愿,而成吉思汗也接受了这个请求,便派使者进城挑选新娘。当时金朝众皇帝的女儿里,还没出嫁的一共有七人,其中岐国公主最为秀慧,长相却并不漂亮出众,宫中的人都昵称她为“小姐姐”。

经过讨论,决定让岐国公主嫁到蒙古。公主引见使者阿剌浅,阿剌浅先是在阶下向她朝拜,并请她也北向蒙古国朝拜,公主不敢拒绝。之后金人便送公主出嫁,当时陪嫁的有护驾大将十人、军队百人、童男童女五百人、采绣之衣三千套、御马三千匹,另有不少金银珠宝。


环球淘趣


和亲公主即指历史上历任出嫁他国的公主或皇亲贵女。早在古代就有和亲现象。中国和亲史到了清代才达到顶峰,很难做出精确统计。下面就简单讲述一下几个比较有名的:


一、乌孙公主,名刘细君,西汉宗室。汉武帝钦命刘细君为公主,与乌孙和亲,刘细君便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和亲公主。两年后,乌孙国国王猎骄靡一病不起,按照当地习俗,子孙要继承祖父的妻妾。无奈之下,细君公主只能忍辱再嫁,并在3年后生下一女。最后,终于因为产后失调,加上心绪难平,不久便忧伤而死。


二、解忧公主,刘细君死后,新任的乌孙国国王岑陬再次向汉廷求婚。解忧被选定进行和亲,命运总是相似,解忧公主在岑陬暴毙而亡之后,又嫁给了新的国王“肥王”。天有不测风云,肥王一病不起,解忧公主还是不得不下嫁再嫁岑陬的儿子泥靡,四朝三嫁的解忧公主,在西域生活了50多年后,经汉宣帝同意终于得以回到长安。


三、文成公主,唐太宗将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文成公主入藏之后,地位平庸,无子无宠,她在遥远的雪域高原生活了40年,却守了31年的寡,大半青春年华耗尽。不过文成公主处境算是好的,至少她生活体面,受后人敬仰,还为大唐的和平安宁做出了贡献。

四、永乐公主,唐玄宗将德貌兼备的永乐公主嫁给率领部众转归唐朝的契丹首领李失活,可在婚后第二年李失活便去世,永乐公主只能依照契丹婚俗嫁与亡夫的弟弟李娑同,德貌兼备的永乐公主也没能逃过再嫁的命运。


五、宜芳公主。 唐玄宗将卫国公主的女儿杨氏封为宜芳公主,赐婚给奚族首领之子李延宠。正值妙龄的宜芳公主生得花容月貌,且贵为唐玄宗的外孙女,身份也是十分显赫。按道理来说,当时的唐朝极为强盛,宜芳公主的地位应该很高,待遇也应该非常好,但是却被安禄山给破坏了!当时镇守边关的安禄山为了可以更快的立功,直接不顾皇帝劝阻,对契丹、奚等民族展开了屠杀,直接将唐朝与其他民族之间的关系闹得很僵,让本已臣服的民族一怒之下反叛了出去。而这个奚族首领李延宠其实也不是真心归附大唐,早有反叛之心。因此,开始联络周边的少数民族,尤其是崛起的契丹族,共同起兵反叛大唐,共同打击安禄山。而为了表明决心,将前来和亲的宜芳公主当场斩杀祭旗,以壮声威,表明跟大唐死磕到底。

六、咸安公主,唐德宗将八女儿咸安公主嫁给回纥的武义成功可汗,一年之后武义成功就患病而死,他儿子多逻斯继位。按照回纥婚俗,咸安公主嫁给多逻斯。不久,多逻斯被毒死,他的儿子阿啜继位,咸安公主与阿啜结为夫妻。五年之后,阿啜去世,骨咄禄继位,咸安公主嫁给骨咄禄。短短八年间,咸安公主先后嫁与夫家四人。


广慷Talk


古代和亲无非就是,打不过你,你打不过我,不想和你打,不想和你耗。

文成公主:唐朝时期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建立一个强大的奴隶制王国吐蕃王朝。对唐朝在河西走廊,青海湖等地区构成了战略威胁。但松赞干布非常羡慕唐朝的经济文化的,有意与唐朝结亲,于是唐太宗祭起昔日中原王朝,对草原民族最擅长的武器,就是和亲远嫁,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王朝,结成友好关系,其实文成公主的结局还是非常不错的,松赞干布专门为公主文成公主修建布达拉宫,现在的布达拉宫里面都有好多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壁画,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后,中原与吐蕃之间关系极其友好,在历史上的意义也蛮好的,推动了唐朝和土坡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汉族和藏族之间的友好关系,为之后的藏族和汉族打下了友好的基础,到现在西藏能纳入中国版图,也我相信也有文成公主的功劳。

自己的看法谢谢…

王昭君:说到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肯定会想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就有王昭君,王昭君其她他不一样,她并不是公主,她只是宫中的一个公女,王昭君在汉朝时期和匈奴和亲(匈奴时期的地域大概就是现在的内蒙古呼和浩特那个地方),在当时汉朝的武力值还是很强的,和亲是王昭君自己的意思,他劝匈奴善于不要去发动战争,他要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自核心之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60多年没有发生战争。

王昭君,和文成公主,他们不管是以前还是今后,都对中国的历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们促进了两种文化的结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