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為何只跟素不相識的屠戶張飛,殺人在逃的關羽拜把子?

讀書班


江湖就是如此,更何況亂世社會。混過社會的另一面的人都懂得這個規矩,都是難兄難弟,不管認不認識,你從幾年吃完牢飯出來的,只要你能幹,我到門口去接你,讓你當我的兄弟。劉備知道,雖我賣草鞋,但我有志向,這個混亂的年代裡,於儒生做兄弟不如給大字不識的莽漢當領導,頭腦簡單,對主忠誠,打人不含糊,這就是懂得時局的劉備。如果劉備當時的朋友都是讀書人,史冊中劉備必是渺小人物而已。


愛好行者


題目的意思是劉備在未出名前,為什麼會和張飛和關羽結拜,而不是別的熟悉的人。下面我來說說的我的見解。

三人未結拜之前,劉備還未出道,這個階段,是劉備從幼年成長為成年人的階段。在這個時期,劉備的處境比較艱苦,父親死的早,家庭生活也很拮据,只留下了他和母親兩人孤兒寡母相依為命。一直到了15歲,他的叔叔奉獻愛心,支援災區,劉備才得到了放下手中正在編織的草鞋去外出上學的機會。

試想一下,這個年齡,在現在已經是初中畢業上了高中了,而劉備則剛剛入學,基礎肯定相當差,學習成績自然就不可能好,聽課跟不上趟,學習興趣不濃,難免會產生厭學情緒。劉備學習雖然不用功,但在結交朋友上卻不含糊,尤其是和班裡的那些幹部子弟和富家子弟的關係處得都不錯,其中公孫瓚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因為他是當時涿州劉太守的姑爺。

但是,劉備雖然竭力跟在這些有優越感的子弟們屁股後面跑,人家對他卻並不感冒。所以,這個階段劉備雖然身邊似乎有很多朋友,但能結為生死之交的卻沒有,不是自己看不上別人,就是別人看不上他。不過,這個階段的經歷也讓劉備認識到了,人生不僅要有朋友,而且要有生死朋友才能成就大事。這為後來劉備能與關羽張飛結拜奠定了思想基礎。

劉備首先是和張飛認識的。張飛是做屠宰和豬肉生意的,產銷一條龍。估計在那個年代,由於戰亂不斷,豬肉價格也相當高,屬於高檔消費品,利潤豐厚,他自然賺了不少錢,在當時的涿州縣也算得上是大款了。

劉備之所以看上了張飛並且和他結拜為兄弟,一方面看上了他的人品,另一方面也肯定與他的財富有關係。果然,張飛在認下劉備這個大哥之後,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家產全部捐獻出來,為他置辦軍事物資和招兵買馬,讓劉備得到了走向江湖開拓事業的第一桶金。

劉備與關羽的結拜,有一定的偶然因素。當時,關羽的身份是一名殺人通緝要犯,身負好多條人命,恰好流亡到了張飛的村子。在聽過關羽講述了自己的經過之後,劉備敏銳的認識到,關羽不但是個有責任感、正義感的人,而且具有很強的武功,是個難得的人才,必定會對自己未來的事業有所幫助。於是,出於這樣的考慮,劉備拉著張飛和關羽一起結拜了。

劉備和關羽張飛結拜為兄弟,不但得到了物質上的擴充,而且得到了輔佐自己的鐵桿人才。果然,關羽和張飛就是劉備的左膀右臂,不但是親密的革命戰友,而且還是得力的助手,在日後的歲月裡,為劉備的事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老書蟲的書架


首先正史上當時是不可能結拜的,因為當時還沒有這個風俗,結拜興起時間具體不可考,但象徵結義的“金蘭”一詞是在南北朝時的《世說新語》中第一次出現。但不結拜不代表沒有兄弟情,從後來結義都是拜劉關張可以看出,這三人的兄弟情是有目共睹,日月可鑑的。

歷史需要細品,其中總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驚喜,下面先來看,劉備何時結識關羽和張飛的:

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

這是《三國志》中形容劉備的,熹平四年(175年)15歲的劉備開始遊學,中平元年(184年)劉備起兵討伐黃巾軍,那劉備“交接豪俠”的時間必然是在這段時間內,劉備的成長一直都是眼見的,遊學的時候結識了公孫瓚,並“兄事之”,恰好後來張飛對關羽也是“兄事之”,但並沒有人說劉備和公孫瓚結拜了。而且劉備還找了個好老師,盧植

而這些爭附的少年中,應該就有關羽和張飛,現在人想起關張的形象都是一個髯長三尺,一個燕頷虎鬚,但須知關羽和張飛也年輕過,假如劉備遊學3年,18歲回到家鄉開始交結豪俠,那此時關羽的年紀大概和劉備相仿,而張飛還是十五六歲的小夥子。

少與關羽俱事先主

這是張飛傳中的原話,古代男子十五歲束髮,所謂的“少年”一般指十一歲到十五六歲之間的男子,也就是說劉備遊學一歸來,張飛和關羽就是最早一批追隨劉備的人。這裡再擴展一點,在這批追隨劉備的少年中,還有一個牛人,魏國後來的邊防大將——牽招。《初學記》中記載牽招:君與劉備少長河朔,英雄同契,為刎頸之交。也是年少就跟劉備成為刎頸之交。但後來先投袁紹,後跟曹操。當然這期間六七年,交結的肯定不止這3人,但跟劉備恩若兄弟的卻只剩關羽和張飛,為何?

而羽與張飛為之禦侮

都知道劉備是沒落的皇族,已經沒落到織蓆販履了,沒落到底了,但劉備家雖然沒落了,但興趣愛好卻沒有:

先主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

放到現在就是就是豪車,名寵,玩音樂,玩時裝,但沒落到賣草蓆為生的劉備的經濟實力明顯支撐不了劉備的愛好,就像當年未發跡的劉邦,到那裡都是被人鄙視的劉三,當時的劉備也難免會被別人嘲諷,蔑視,侮辱。

而為劉備出頭的就是關二爺和張三爺,想象一下,175左右的劉備被欺負了,前面立馬擋了兩個190左右的大漢,在當時普遍身高不到1米7的時代,關張都算是小巨人了,面對這樣的兄弟內心激動不?

最關鍵的是關羽和張飛並不只是傻大個,而是有實打實的武力的,張飛的武力從何而來不好說,但關羽可以肯定是一路磨鍊出來的。下面簡單看下,關羽追隨劉備大概是在十八九歲左右,而之前是殺人後再流亡,雖然《三國演義》中的流浪江湖五六年矣未必真實,但關羽從山西運城老家殺人,流亡到緊挨著北京的河北保定涿州,看下地圖,直線距離約660公里(1300多里),但流亡的時候曲曲折折,而且有時候根本是沒有方向的,實際路途翻一倍可能都不止,也就是說關羽逃亡到涿州時所行距離可能要有2500裡——3000裡左右。所以關羽如果用了五六年時間完全是差不多的。

按上面的推算,關羽十七八歲就跟了劉備,那關羽殺人的時候大概只有十二三歲,就是現在剛剛小學畢業的年紀。十二三歲的武聖人流浪幾千裡,浪蕩五六年,長成將近2米的巨人,中間沒有點奇遇是不可能的,關羽的武力也是這樣一步一個血印摸爬滾打出來的。

像這樣兩個最早追隨自己,且有實力,並忠心無二的猛人,劉備不把他們當兄弟,還能找誰去當兄弟呢?


胡侃解密三國


劉備28歲那年,官府張貼布告發文招兵買馬。劉備見了佈告,感慨的長嘆一聲!這時身後有人大聲說:*男子漢大丈夫,不為國家出力,為什麼要長嘆?*劉備回頭一看,這個人身高有八尺多,長的豹頭大眼,下巴下長著鋼針般的鬍子,聲音洪亮。劉備和他攀談了解到,此人叫張飛,字翼德。家住涿郡,有很多的土地,自己殺豬賣酒開個店鋪,愛交英雄豪傑的朋友。劉備說:*我是中山靖王的後代,現在黃巾叛軍做亂,我有想想報效國家,可是能力有限!*張飛說:*我把良田,店鋪賣了,招兵買馬,和你一起幹大事!*劉備大喜邀請張飛在酒店喝酒,兩個人正喝得開心高興時,來了一個大漢,身長九尺,鬍子長二尺,臉色紫紅,丹鳳眼,相貌堂堂,威風凜凜。劉備就邀請他一起吃酒,才知道他叫關羽,字雲長。在家鄉把欺壓百姓的地主惡霸給殺了,在江湖上逃難五年多了。三個人都喝高興了,都有報效國家的理想和抱負。張飛說:*我的莊園後有一個桃花園,花開正盛,明天在園中祭天地,我們三個人結為兄弟,齊心協力,幹一翻大事業!*劉備、關羽都表示同意,這就是三個人走到一起的過程。


隱者康司馬


★劉備心思純熟,他知道欲成大事這兩人會是好

幫手。

★關羽張飛出身平民跟早沒落的"中山靖王之後"沒有本質上的階級隔離。

★關羽張飛性格純良本領大,能征善戰,在那個軍閥混戰的時代,有這兩人成左膀右臂,成功也會可望可及。

★劉備控場能力強大,能駕馭手下。






冷月視角觀世界


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是因為一見如故,意氣相投,有共同的志向。所以相見甚歡,不離左右。

歷史上真實的劉關張,並沒有拜把子,而且關羽的年齡比劉備還要大一兩歲,如果按歲數排,劉備應該是二弟。但是歷史上的劉關張,認識之後,他們迅速形成了以劉備為主,關羽張飛為輔的局面,相約報效國家,扶保漢室。所以他們如影隨形,寸步不離。

一、扶保漢室、報效國家是他們共同的理想。

東漢末年,朝廷無道,宦官當權,民不聊生,黃巾軍揭竿而起。在這種情況下,三個沒有多高社會地位的年輕人,賣草鞋的劉備、殺豬的張飛、做小生意的關羽,因為機緣巧合遇到一起,三人一交談,大家都有共同的理想,於是就團結起來,準備為國盡忠。

二、不甘人下,建功立業、光宗耀祖的想法一致

劉備自己宣揚自己是劉氏宗親,中山靖王之後,但是中山靖王光兒子就一百二十多了。到了劉備這一代,早已破落,所以劉備做一番事業,光宗耀祖的想法極其強烈。而且劉備從小跟隨名師學習,文武全才,結交的都是豪傑,賣草鞋純屬讓生活逼的,所謂一分錢難倒英雄漢。但是這位英雄突然發現自己有一個天大的機會了,他也就不想賣草鞋了。

關羽,武藝絕倫,以做小買賣為生,現在天下大亂,官府徵兵,是建功立業的好機會。

張飛,三人之中最有錢,殺豬賣酒生意好。但是張飛力敵萬人,從小學武,肯定不是為了長大以後開豬肉連鎖店或者開大型養豬場的。

所以,三個默默無名的年輕人,有共同的理想,有一身的好本領,性格相投,義氣深重,一見如故,就組成了創業小團隊,轟轟烈烈的幹了起來。


陳健4396


首先在正史中是沒有桃園結義的。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與關羽、張飛三人,在張飛所在的那個村子旁邊的桃園裡義結金蘭。這個歷史故事為後人流下了一段千古佳話,甚至,桃園結義已經成了結拜異姓兄弟的代名詞。從劉備這個人的性情來說,比較豪爽,是個喜歡和人交往的人,愛結交朋友,而且擁有眾多的朋友,但為什麼和他結拜為兄弟的,偏偏只有關羽和張飛兩個人呢?這要從分析劉備的人生經歷說起了。

劉備首先是和張飛認識的。張飛是做屠宰和豬肉生意的,產銷一條龍。估計在那個年代,由於戰亂不斷,豬肉價格也相當高,屬於高檔消費品,利潤豐厚,他自然賺了不少錢,在當時的涿州縣也算得上是大款了。劉備之所以看上了張飛並且和他結拜為兄弟,一方面看上了他的人品,另一方面也肯定與他的財富有關係。果然,張飛在認下劉備這個大哥之後,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家產全部捐獻出來,為他置辦軍事物資和招兵買馬,讓劉備得到了走向江湖開拓事業的第一桶金。

  劉備與關羽的結拜,有一定的偶然因素。當時,關羽的身份是一名殺人通緝要犯,身負好多條人命,恰好流亡到了張飛的村子。在聽過關羽講述了自己的經過之後,劉備敏銳的認識到,關羽不但是個有責任感、正義感的人,而且具有很強的武功,是個難得的人才,必定會對自己未來的事業有所幫助。於是,出於這樣的考慮,劉備拉著張飛和關羽一起結拜了。

  劉備和關羽張飛結拜為兄弟,不但得到了物質上的擴充,而且得到了輔佐自己的鐵桿人才。果然,關羽和張飛就是劉備的左膀右臂,不但是親密的革命戰友,而且還是得力的助手。

再往後,劉備認識了很多大人物,包括董卓、袁紹、曹操以及朝廷裡的一些高官等,但這些人有的是看不起他,認為他地位低下,不相與共,更不要說和他結拜為兄弟了。其中董卓、袁紹就是這些人的代表;有的雖然對他有好感,甚至還有欣賞的成分,但因為地位、年齡、關係等方面的原因,只能作朋友,卻不能和他結拜。曹操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所以,在江湖上漂泊了N 年之後,劉備身邊仍然只有關羽張飛兩個結拜兄弟。


煙雨霧濛濛噠


三人的組合顯然是一個團隊初期必須有的元素,在初期的劉氏集團三人都有不可或缺的原因。看看三人的能力則可以說明這一點:



劉備部分

都說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哭也是一種收買人心的技術。

劉備深通人性,能辨人心,簡單說就是懂得心理學,會識人。

這也是臣子都忠心耿耿的原因,有徐庶赴曹營,不獻一謀;有趙雲良禽擇木,捨身護主,又有曠世奇才諸葛亮忠心輔國。

劉備臨終還特意叮囑馬謖能力不足,不能擔當大任。在這麼重要的時候說這個,說明劉備對這個說法很肯定,知道如果不聽他說的,一定會出狀況,也說明了劉備識人的能力。哭只是他達到目的的方法。

亂世之中,為了求得名將裝孫子被視為求賢若渴,那麼哭一哭又算得了什麼呢?



關羽部分

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

這是關羽出場時的形象,這個就不需要劉備慧眼識珠了,就普通人也看得出關羽的大俠風範。

關羽俠氣外露,從言談之中,看得出關羽是重義之人,又有心在亂世之中建功立業,且身懷非凡的武藝。

亂世之中,有點眼力的人也會挑選關羽這種助手吧。



張飛部分

首先張飛跟劉備的第一次對話,就可以看出張飛的直性子。

“大丈夫不與國家出力,何故長嘆?”

這是張飛跟劉備的第一次對話。

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

張飛儼然猛人長相。再加上交流之後還是個有錢的主,頗有莊田,賣酒屠豬,專好結交天下豪傑。

與劉備、關羽目標一致,有錢、有地又有豪傑資源,且武藝不凡,同樣是上上之選。

至於殺豬為什麼這麼有錢,可以理解為《水滸傳》裡的鄭屠,鎮關西。


綜合部分

三人的能力和身份形成了團隊完美架構。

劉備身份擔當,中山靖王之後,劉氏正統後裔,出師有名(當時出師必須有個響亮的口號,像袁紹的四世三公,曹操的討伐董卓都是這個樣子),視為主帥。

關羽實力擔當:不俗的顏值,不俗的實力,團隊中打手、視為將軍。

張飛財富擔當:有了主帥和將軍,就差士兵了,要士兵就需要錢財,張飛的經濟實力無疑幫上了大忙,武力不凡,與關羽皆為“萬人敵”,打手二號,副將軍。

架構有了,就該發展粉絲,拓展團隊了,後來諸葛亮的加入無疑讓這個團隊的完整性又上一個臺階。


賽V半仙


當時正值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民不聊生朝不保夕。劉備巧借皇族後裔之名聲,謀劃著召集鄉黨族眾們,以保境安民為名,等待著時機,隨時準備起事…

但他空有一腔抱負卻遠無實力。起事的資金,與堪用的人才更是缺乏。也就在這個時候,關張二人落入了他的慧眼…

想那關羽正揹負著數條人命,亡命天涯,已無回頭之路。此人俠肝義膽一身武藝。為人更不乏忠義之心,正好為我所用。

再看那張飛,雖一屠夫,但是家底頗豐,又俠士之風。況且武功高強,為人耿直仗義,嫉惡如仇,也正好為我所用。

如能與他二人結拜,不但有了起事資金,也好使他們與起事的鄉黨族親們,有個相互的制約。自己也如虎添翼,籌碼更大,實力更強,威信更高。既保證了自己起事後更能服眾,也保證了自己的領導地位…

更何況闖蕩天下這事非同小可,必須要有許多鐵血兄弟相互幫襯,抱團取暖。而忠義二字正是窮哥們們最為推崇的法寶…

再說劉備既是天命在身,必有過人之處。俗話說,"劉備哭江山,越哭起穩"。他尤其會攏絡人心,他哭著對二人說,"想我劉備,雖系皇族出身靖王之後。卻眼著著國家有難,奸臣橫行,百姓生靈塗炭…,而自己二十有八,未能有寸功報效國家。每想至此,就禁不住暗自流淚…"

這一番話就已經確定了尊卑,構劃了藍圖,指明瞭方向。關張二人也覺得自己傍上了"大款"。紛紛的說忠義,表決心…

關羽說,關某雖一介武夫,但倘知忠義二字。良禽擇木面棲,今遇見大哥,必將相伴生死,終生相隨。從此之後,任憑差遣驅使,絕無二心…,今後我的命也是大哥的。有逾此言,天地共誅之…

張飛慌忙說,"我是,我也是。今後凡事都聽大哥的。跟著大哥打天下,我當盡忠報效,生死相隨。赴湯蹈火在所不辭…,我雖然一個屠夫,但小有資產。今願傾數拿出,且助大哥起事之必須…“

關張說罷,三人抱頭痛哭。當即選定在挑園結義,逐焚香盟誓,祭告上天。曰,"雖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從此以後,在中國的歷史上,就出現了一個劉關張桃園結義,開創"蜀漢"的故事…

……

"這一拜,春風得意遇知音,桃花含笑迎祭臺…",

"這一拜,報國安邦志慷慨,建功立業展雄才…"

"這一拜,忠肝義膽。患難相隨永不分開…",

"這一拜,生死不改。天地日月壯我情懷…“

公元219年,關羽為東吳所殺。劉備張飛興兵為其報仇落敗,張飛死於221年。劉備死於223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