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何只跟素不相识的屠户张飞,杀人在逃的关羽拜把子?

读书班


江湖就是如此,更何况乱世社会。混过社会的另一面的人都懂得这个规矩,都是难兄难弟,不管认不认识,你从几年吃完牢饭出来的,只要你能干,我到门口去接你,让你当我的兄弟。刘备知道,虽我卖草鞋,但我有志向,这个混乱的年代里,于儒生做兄弟不如给大字不识的莽汉当领导,头脑简单,对主忠诚,打人不含糊,这就是懂得时局的刘备。如果刘备当时的朋友都是读书人,史册中刘备必是渺小人物而已。


爱好行者


题目的意思是刘备在未出名前,为什么会和张飞和关羽结拜,而不是别的熟悉的人。下面我来说说的我的见解。

三人未结拜之前,刘备还未出道,这个阶段,是刘备从幼年成长为成年人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刘备的处境比较艰苦,父亲死的早,家庭生活也很拮据,只留下了他和母亲两人孤儿寡母相依为命。一直到了15岁,他的叔叔奉献爱心,支援灾区,刘备才得到了放下手中正在编织的草鞋去外出上学的机会。

试想一下,这个年龄,在现在已经是初中毕业上了高中了,而刘备则刚刚入学,基础肯定相当差,学习成绩自然就不可能好,听课跟不上趟,学习兴趣不浓,难免会产生厌学情绪。刘备学习虽然不用功,但在结交朋友上却不含糊,尤其是和班里的那些干部子弟和富家子弟的关系处得都不错,其中公孙瓒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因为他是当时涿州刘太守的姑爷。

但是,刘备虽然竭力跟在这些有优越感的子弟们屁股后面跑,人家对他却并不感冒。所以,这个阶段刘备虽然身边似乎有很多朋友,但能结为生死之交的却没有,不是自己看不上别人,就是别人看不上他。不过,这个阶段的经历也让刘备认识到了,人生不仅要有朋友,而且要有生死朋友才能成就大事。这为后来刘备能与关羽张飞结拜奠定了思想基础。

刘备首先是和张飞认识的。张飞是做屠宰和猪肉生意的,产销一条龙。估计在那个年代,由于战乱不断,猪肉价格也相当高,属于高档消费品,利润丰厚,他自然赚了不少钱,在当时的涿州县也算得上是大款了。

刘备之所以看上了张飞并且和他结拜为兄弟,一方面看上了他的人品,另一方面也肯定与他的财富有关系。果然,张飞在认下刘备这个大哥之后,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家产全部捐献出来,为他置办军事物资和招兵买马,让刘备得到了走向江湖开拓事业的第一桶金。

刘备与关羽的结拜,有一定的偶然因素。当时,关羽的身份是一名杀人通缉要犯,身负好多条人命,恰好流亡到了张飞的村子。在听过关羽讲述了自己的经过之后,刘备敏锐的认识到,关羽不但是个有责任感、正义感的人,而且具有很强的武功,是个难得的人才,必定会对自己未来的事业有所帮助。于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刘备拉着张飞和关羽一起结拜了。

刘备和关羽张飞结拜为兄弟,不但得到了物质上的扩充,而且得到了辅佐自己的铁杆人才。果然,关羽和张飞就是刘备的左膀右臂,不但是亲密的革命战友,而且还是得力的助手,在日后的岁月里,为刘备的事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老书虫的书架


首先正史上当时是不可能结拜的,因为当时还没有这个风俗,结拜兴起时间具体不可考,但象征结义的“金兰”一词是在南北朝时的《世说新语》中第一次出现。但不结拜不代表没有兄弟情,从后来结义都是拜刘关张可以看出,这三人的兄弟情是有目共睹,日月可鉴的。

历史需要细品,其中总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下面先来看,刘备何时结识关羽和张飞的:

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这是《三国志》中形容刘备的,熹平四年(175年)15岁的刘备开始游学,中平元年(184年)刘备起兵讨伐黄巾军,那刘备“交接豪侠”的时间必然是在这段时间内,刘备的成长一直都是眼见的,游学的时候结识了公孙瓒,并“兄事之”,恰好后来张飞对关羽也是“兄事之”,但并没有人说刘备和公孙瓒结拜了。而且刘备还找了个好老师,卢植

而这些争附的少年中,应该就有关羽和张飞,现在人想起关张的形象都是一个髯长三尺,一个燕颔虎须,但须知关羽和张飞也年轻过,假如刘备游学3年,18岁回到家乡开始交结豪侠,那此时关羽的年纪大概和刘备相仿,而张飞还是十五六岁的小伙子。

少与关羽俱事先主

这是张飞传中的原话,古代男子十五岁束发,所谓的“少年”一般指十一岁到十五六岁之间的男子,也就是说刘备游学一归来,张飞和关羽就是最早一批追随刘备的人。这里再扩展一点,在这批追随刘备的少年中,还有一个牛人,魏国后来的边防大将——牵招。《初学记》中记载牵招:君与刘备少长河朔,英雄同契,为刎颈之交。也是年少就跟刘备成为刎颈之交。但后来先投袁绍,后跟曹操。当然这期间六七年,交结的肯定不止这3人,但跟刘备恩若兄弟的却只剩关羽和张飞,为何?

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都知道刘备是没落的皇族,已经没落到织席贩履了,没落到底了,但刘备家虽然没落了,但兴趣爱好却没有:

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

放到现在就是就是豪车,名宠,玩音乐,玩时装,但没落到卖草席为生的刘备的经济实力明显支撑不了刘备的爱好,就像当年未发迹的刘邦,到那里都是被人鄙视的刘三,当时的刘备也难免会被别人嘲讽,蔑视,侮辱。

而为刘备出头的就是关二爷和张三爷,想象一下,175左右的刘备被欺负了,前面立马挡了两个190左右的大汉,在当时普遍身高不到1米7的时代,关张都算是小巨人了,面对这样的兄弟内心激动不?

最关键的是关羽和张飞并不只是傻大个,而是有实打实的武力的,张飞的武力从何而来不好说,但关羽可以肯定是一路磨炼出来的。下面简单看下,关羽追随刘备大概是在十八九岁左右,而之前是杀人后再流亡,虽然《三国演义》中的流浪江湖五六年矣未必真实,但关羽从山西运城老家杀人,流亡到紧挨着北京的河北保定涿州,看下地图,直线距离约660公里(1300多里),但流亡的时候曲曲折折,而且有时候根本是没有方向的,实际路途翻一倍可能都不止,也就是说关羽逃亡到涿州时所行距离可能要有2500里——3000里左右。所以关羽如果用了五六年时间完全是差不多的。

按上面的推算,关羽十七八岁就跟了刘备,那关羽杀人的时候大概只有十二三岁,就是现在刚刚小学毕业的年纪。十二三岁的武圣人流浪几千里,浪荡五六年,长成将近2米的巨人,中间没有点奇遇是不可能的,关羽的武力也是这样一步一个血印摸爬滚打出来的。

像这样两个最早追随自己,且有实力,并忠心无二的猛人,刘备不把他们当兄弟,还能找谁去当兄弟呢?


胡侃解密三国


刘备28岁那年,官府张贴布告发文招兵买马。刘备见了布告,感慨的长叹一声!这时身后有人大声说:*男子汉大丈夫,不为国家出力,为什么要长叹?*刘备回头一看,这个人身高有八尺多,长的豹头大眼,下巴下长着钢针般的胡子,声音洪亮。刘备和他攀谈了解到,此人叫张飞,字翼德。家住涿郡,有很多的土地,自己杀猪卖酒开个店铺,爱交英雄豪杰的朋友。刘备说:*我是中山靖王的后代,现在黄巾叛军做乱,我有想想报效国家,可是能力有限!*张飞说:*我把良田,店铺卖了,招兵买马,和你一起干大事!*刘备大喜邀请张飞在酒店喝酒,两个人正喝得开心高兴时,来了一个大汉,身长九尺,胡子长二尺,脸色紫红,丹凤眼,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刘备就邀请他一起吃酒,才知道他叫关羽,字云长。在家乡把欺压百姓的地主恶霸给杀了,在江湖上逃难五年多了。三个人都喝高兴了,都有报效国家的理想和抱负。张飞说:*我的庄园后有一个桃花园,花开正盛,明天在园中祭天地,我们三个人结为兄弟,齐心协力,干一翻大事业!*刘备、关羽都表示同意,这就是三个人走到一起的过程。


隐者康司马


★刘备心思纯熟,他知道欲成大事这两人会是好

帮手。

★关羽张飞出身平民跟早没落的"中山靖王之后"没有本质上的阶级隔离。

★关羽张飞性格纯良本领大,能征善战,在那个军阀混战的时代,有这两人成左膀右臂,成功也会可望可及。

★刘备控场能力强大,能驾驭手下。






冷月视角观世界


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是因为一见如故,意气相投,有共同的志向。所以相见甚欢,不离左右。

历史上真实的刘关张,并没有拜把子,而且关羽的年龄比刘备还要大一两岁,如果按岁数排,刘备应该是二弟。但是历史上的刘关张,认识之后,他们迅速形成了以刘备为主,关羽张飞为辅的局面,相约报效国家,扶保汉室。所以他们如影随形,寸步不离。

一、扶保汉室、报效国家是他们共同的理想。

东汉末年,朝廷无道,宦官当权,民不聊生,黄巾军揭竿而起。在这种情况下,三个没有多高社会地位的年轻人,卖草鞋的刘备、杀猪的张飞、做小生意的关羽,因为机缘巧合遇到一起,三人一交谈,大家都有共同的理想,于是就团结起来,准备为国尽忠。

二、不甘人下,建功立业、光宗耀祖的想法一致

刘备自己宣扬自己是刘氏宗亲,中山靖王之后,但是中山靖王光儿子就一百二十多了。到了刘备这一代,早已破落,所以刘备做一番事业,光宗耀祖的想法极其强烈。而且刘备从小跟随名师学习,文武全才,结交的都是豪杰,卖草鞋纯属让生活逼的,所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但是这位英雄突然发现自己有一个天大的机会了,他也就不想卖草鞋了。

关羽,武艺绝伦,以做小买卖为生,现在天下大乱,官府征兵,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张飞,三人之中最有钱,杀猪卖酒生意好。但是张飞力敌万人,从小学武,肯定不是为了长大以后开猪肉连锁店或者开大型养猪场的。

所以,三个默默无名的年轻人,有共同的理想,有一身的好本领,性格相投,义气深重,一见如故,就组成了创业小团队,轰轰烈烈的干了起来。


陈健4396


首先在正史中是没有桃园结义的。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与关羽、张飞三人,在张飞所在的那个村子旁边的桃园里义结金兰。这个历史故事为后人流下了一段千古佳话,甚至,桃园结义已经成了结拜异姓兄弟的代名词。从刘备这个人的性情来说,比较豪爽,是个喜欢和人交往的人,爱结交朋友,而且拥有众多的朋友,但为什么和他结拜为兄弟的,偏偏只有关羽和张飞两个人呢?这要从分析刘备的人生经历说起了。

刘备首先是和张飞认识的。张飞是做屠宰和猪肉生意的,产销一条龙。估计在那个年代,由于战乱不断,猪肉价格也相当高,属于高档消费品,利润丰厚,他自然赚了不少钱,在当时的涿州县也算得上是大款了。刘备之所以看上了张飞并且和他结拜为兄弟,一方面看上了他的人品,另一方面也肯定与他的财富有关系。果然,张飞在认下刘备这个大哥之后,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家产全部捐献出来,为他置办军事物资和招兵买马,让刘备得到了走向江湖开拓事业的第一桶金。

  刘备与关羽的结拜,有一定的偶然因素。当时,关羽的身份是一名杀人通缉要犯,身负好多条人命,恰好流亡到了张飞的村子。在听过关羽讲述了自己的经过之后,刘备敏锐的认识到,关羽不但是个有责任感、正义感的人,而且具有很强的武功,是个难得的人才,必定会对自己未来的事业有所帮助。于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刘备拉着张飞和关羽一起结拜了。

  刘备和关羽张飞结拜为兄弟,不但得到了物质上的扩充,而且得到了辅佐自己的铁杆人才。果然,关羽和张飞就是刘备的左膀右臂,不但是亲密的革命战友,而且还是得力的助手。

再往后,刘备认识了很多大人物,包括董卓、袁绍、曹操以及朝廷里的一些高官等,但这些人有的是看不起他,认为他地位低下,不相与共,更不要说和他结拜为兄弟了。其中董卓、袁绍就是这些人的代表;有的虽然对他有好感,甚至还有欣赏的成分,但因为地位、年龄、关系等方面的原因,只能作朋友,却不能和他结拜。曹操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所以,在江湖上漂泊了N 年之后,刘备身边仍然只有关羽张飞两个结拜兄弟。


烟雨雾蒙蒙哒


三人的组合显然是一个团队初期必须有的元素,在初期的刘氏集团三人都有不可或缺的原因。看看三人的能力则可以说明这一点:



刘备部分

都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哭也是一种收买人心的技术。

刘备深通人性,能辨人心,简单说就是懂得心理学,会识人。

这也是臣子都忠心耿耿的原因,有徐庶赴曹营,不献一谋;有赵云良禽择木,舍身护主,又有旷世奇才诸葛亮忠心辅国。

刘备临终还特意叮嘱马谡能力不足,不能担当大任。在这么重要的时候说这个,说明刘备对这个说法很肯定,知道如果不听他说的,一定会出状况,也说明了刘备识人的能力。哭只是他达到目的的方法。

乱世之中,为了求得名将装孙子被视为求贤若渴,那么哭一哭又算得了什么呢?



关羽部分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这是关羽出场时的形象,这个就不需要刘备慧眼识珠了,就普通人也看得出关羽的大侠风范。

关羽侠气外露,从言谈之中,看得出关羽是重义之人,又有心在乱世之中建功立业,且身怀非凡的武艺。

乱世之中,有点眼力的人也会挑选关羽这种助手吧。



张飞部分

首先张飞跟刘备的第一次对话,就可以看出张飞的直性子。

“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

这是张飞跟刘备的第一次对话。

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张飞俨然猛人长相。再加上交流之后还是个有钱的主,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

与刘备、关羽目标一致,有钱、有地又有豪杰资源,且武艺不凡,同样是上上之选。

至于杀猪为什么这么有钱,可以理解为《水浒传》里的郑屠,镇关西。


综合部分

三人的能力和身份形成了团队完美架构。

刘备身份担当,中山靖王之后,刘氏正统后裔,出师有名(当时出师必须有个响亮的口号,像袁绍的四世三公,曹操的讨伐董卓都是这个样子),视为主帅。

关羽实力担当:不俗的颜值,不俗的实力,团队中打手、视为将军。

张飞财富担当:有了主帅和将军,就差士兵了,要士兵就需要钱财,张飞的经济实力无疑帮上了大忙,武力不凡,与关羽皆为“万人敌”,打手二号,副将军。

架构有了,就该发展粉丝,拓展团队了,后来诸葛亮的加入无疑让这个团队的完整性又上一个台阶。


赛V半仙


当时正值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朝不保夕。刘备巧借皇族后裔之名声,谋划着召集乡党族众们,以保境安民为名,等待着时机,随时准备起事…

但他空有一腔抱负却远无实力。起事的资金,与堪用的人才更是缺乏。也就在这个时候,关张二人落入了他的慧眼…

想那关羽正背负着数条人命,亡命天涯,已无回头之路。此人俠肝义胆一身武艺。为人更不乏忠义之心,正好为我所用。

再看那张飞,虽一屠夫,但是家底颇丰,又俠士之风。况且武功高强,为人耿直仗义,嫉恶如仇,也正好为我所用。

如能与他二人结拜,不但有了起事资金,也好使他们与起事的乡党族亲们,有个相互的制约。自己也如虎添翼,筹码更大,实力更强,威信更高。既保证了自己起事后更能服众,也保证了自己的领导地位…

更何况闯荡天下这事非同小可,必须要有许多铁血兄弟相互帮襯,抱团取暖。而忠义二字正是穷哥们们最为推崇的法宝…

再说刘备既是天命在身,必有过人之处。俗话说,"刘备哭江山,越哭起稳"。他尤其会拢络人心,他哭着对二人说,"想我刘备,虽系皇族出身靖王之后。却眼着着国家有难,奸臣横行,百姓生灵涂炭…,而自己二十有八,未能有寸功报效国家。每想至此,就禁不住暗自流泪…"

这一番话就已经确定了尊卑,构划了蓝图,指明了方向。关张二人也觉得自己傍上了"大款"。纷纷的说忠义,表决心…

关羽说,关某虽一介武夫,但倘知忠义二字。良禽择木面栖,今遇见大哥,必将相伴生死,终生相随。从此之后,任凭差遣驱使,绝无二心…,今后我的命也是大哥的。有逾此言,天地共诛之…

张飞慌忙说,"我是,我也是。今后凡事都听大哥的。跟着大哥打天下,我当尽忠报效,生死相随。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我虽然一个屠夫,但小有资产。今愿倾数拿出,且助大哥起事之必须…“

关张说罢,三人抱头痛哭。当即选定在挑园结义,逐焚香盟誓,祭告上天。曰,"虽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从此以后,在中国的历史上,就出现了一个刘关张桃园结义,开创"蜀汉"的故事…

……

"这一拜,春风得意遇知音,桃花含笑迎祭台…",

"这一拜,报国安邦志慷慨,建功立业展雄才…"

"这一拜,忠肝义胆。患难相随永不分开…",

"这一拜,生死不改。天地日月壮我情怀…“

公元219年,关羽为东吴所杀。刘备张飞兴兵为其报仇落败,张飞死于221年。刘备死于223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