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月50大城市卖地超5000亿,一二线再现“虹吸效应”,你怎么看?

琅琊榜首张大仙


无论如何当下急需购房者的压力也不小啊!有很多同学甚至于刚结婚几年内不敢要孩子,新房下不来,房贷还得还,租金,日常生活开销还有很多很多,父母老一辈为了孩子们把毕生的积蓄都给予孩子买房首付,甚至于周围亲戚都借遍,唉╯﹏╰难加难啊


简单点就懂了


前两月50大城市卖地超5000亿,确实让人感叹现金才是地产中的王者!一二线再现“虹吸效应”,顺应了2019年以来土地交易分化趋势,这种趋势未来还会延续。

第一、什么是虹吸效应?

01、物理学

虹吸效应本来是物理学上的概念,是指由于液态分子间存在引力和位能差能,液体会由压力大的一边慢慢的流向压力小的一边。

说起来很拗口,其实就是生活常识,我们也经常使用,一看图秒懂!

02、经济学

在一个国家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总量是有限的,一般决策者就会优先发展部分城市,希望通过“先富帮后富”实现国家富裕。

当资源、人口、政策优先配置后,城市间就会形成比较优势,长此以往,优先城市就会将其他城市的人口、资本、生产要素吸过来,会对其他城市产生负面影响。

第二、如何看待前两月50大城市卖地揽金超5000亿?

总的来说,从去年12月8日第一例新冠肺炎被确诊,到今年1月20日国家卫健委宣布新冠肺炎为乙类传染病,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起,房地产就受到了来自疫情的严重冲击,尤其是房地产销售。

相比房地产销售萎靡不振,土地交易则要活跃很多。除了部分城市因疫情推迟或暂停交易,多数城市土地交易依然活跃。

01、中原地产数据

中原地产数据显示,1-2月全国50大城市累计卖地收入达5180亿,同比提高4.1%!

其中,一线城市卖地揽金1433亿元,占比28%;二线揽金2893亿元,占比56%,三四线揽金854亿元,占比16%,一二线揽金额占据绝对优势。

02、中指研究院数据

中指院1-2月全国土地成交城市排行榜显示,成交额TOP10城市累计成交2567亿元,同比增长0.08%!

具体城市上,北京揽金673亿元排名榜首,上海揽金619亿元排名次席,杭州揽金370亿排名探花;剩余7城均为一二线,无三四线上榜TOP10。

具体增速上,一线北京、上海增速较大,分别达14%、112%;二线温州、南京增幅也很大,分别达1085%、408%,一二线城市虹吸效应显著。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置地联合体,以311亿拿下上海徐汇区黄浦江南延伸段WS3单元等28个地块,成为上海新“地王”!上海在一线城市中表现亮眼,而同为一线的深圳却未上榜。

看完中指院1-2月土地交易数据,再回顾下中指院2019年全国300城土地交易数据,300城土地交易额50294亿元,同比增长19%!虽然土地交易额再创新高,但交易区域明显分化。

其中,一二线供需两旺,房企拿地积极,成交面积同比减少1成,但成交金额同比上涨1成;三四线供需两弱,量跌价升,溢价率下滑,市场转冷。

在地产融资政策收紧的背景下,房企拿地回归理性,并且在区域上撤离三四线,重回稳定性更好的一二线布局,既是理性使然,也显示市场对一二线楼市信心更足;三四线持续低迷,前景黯淡,交易转冷,资本撤离就在情理之中。

综合本节分析,全国土地交易分化趋势早在去年就已显现,而从调研、决策,再到实施,房企回归一二线的决心可能更早,网传碧桂园从2015年开始就在战略性地撤离三四线了。

也就是说,土地市场上的一二线虹吸效应早就有了,今年1-2月土地交易再现虹吸效应,只是顺延了这种趋势,而放眼未来,这种趋势多半都会得到延续。

第三、如何看待一二线虹吸效应?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城市间出现比较优势,形成一二线虹吸效应,最初可能是出于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后来再现虹吸效应,更多是这种比较优势不断加强的结果,所谓“强者恒强”。

01、在房地产业中,为什么前些年一二线虹吸效应不明显?

这就要从国家城镇化战略和发达国家城镇化规律说起。

1)发展道路选择

在城镇化道路上,世界上有两种比较成功的发展模式,城市群、都市圈模式和中小城市模式,基于参考这两种模式,国内有两种观点:大城市派和小城市派。

前者主张发展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通过城市群力量提升国家整体城镇化水平和国家经济,典型模式国家是美国、日本。

后者主张发展中、小城镇,通过“点”的提升带动“面”的飞跃,避免“大城市病”,典型模式国家是德国、意大利。

2015年,国务院“十三五”规划纲要出台,城市格局规划的是“两横三纵”,核心内容是19个城市群和2个都市圈。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落地,长三角一体化方案修正为环杭州湾大湾区,2个国家级城市群升级为2个世界级湾区。

“江湖”从此再无异议,大城市派最终胜出,未来国家城市战略规划跃然纸上。

从道路研讨、形成、决策到最后实施,房地产业在各级城市中是不具有政策优先性的。也就是说,在过去多数年份里,房地产业在国家政策上,一二线是不具有虹吸效应的。

(2)发达国家城市发展规律

大城市道路既然胜出,自有其优势,我们来看下美国模式的发展规律。

美国国家调查局的数据显示,美国城市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农民进城,第二阶段中小城市人口向大城市聚集,第三阶段大城市郊区化,第四阶段大都市圈化。

第一阶段,农业人口持续向城市聚集。

人口流动是初级的、就近的,各能级城市基于比农村更好的生活条件、就业机会和教育配套,吸引农业人口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直到出现“刘易斯拐点”,城镇化速度就会逐步放缓,城市发展开始分化,一二线为代表的大城市就会显现出虹吸效应。

我们现在在哪个阶段?

一般认为城镇化率达50%后就是第二阶段,也就是2011年前后的事情。

这就意味着,按通常标准理解,我们现在城市发展已处在第二阶段。

阶段特征是中小城市人口向大城市聚集,农业人口进城乏力,城市发展分化,大城市继续发展,并初步郊区化、卫星城市化,而中小城市基于虹吸效应负面影响,会走向衰落。

哪些是大城市?

虽然第一财经有个商业魅力排行,但就综合实力而言,社科院的划分应该更为准确些。

按照社科院关于城市综合实力划分,一二线基本都是大城市,三(四)线除了在城市群、都市圈内的卫星城市外,多数都是中小城市。

也就是说,按照美国城市发展规律看,在城市发展第二阶段,出现一二线虹吸效应是正常的,不仅表现为资本,在人口、产业等生产要素上也会出现,而在我们国家,还会有政策。

另外,从美国城市发展历程看,第二阶段从1920年开始到1960年结束,先后经历了大概40年时间,而美国走完第一阶段,只用了20年。

结合1998年国务院宣布房改,福利房退市,住房货币化、商品化,到2011年前后,我国大概用了12、13年走完,后发优势嘛,快些也是正常的。

综合本节关于城市发展道路和发达国家城市发展规律分析,我国在经历房地产高速发展之后,出现城市发展分化,土地交易分化,或者说前两月一二线虹吸效应,其实市场作用是偏弱的,更多还是国家城市战略这只“手”在起作用。

02、今后一二线虹吸效应会常态化

从国家城市发展战略和发达国家城市发展规律看,城市发展分化、房地产市场分化趋势会在今后得到强化,一二线对其他城市的虹吸效应会更明显和常态化。

(1)人口

从“刘易斯拐点”看,农业人口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过程会经历两个拐点,结合2005-2012年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地区“用工荒”、“用工难”现象,我国“刘易斯第一拐点”应该已经到来,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的数量和速度会大幅减缓。

城镇化第二阶段规律看,一二线会在人口上保持对其他城市的虹吸效应,这个过程是渐进而长期的,美国花了40年。

(2)产业

产业依托城市,追逐人才、利润和市场,一二线不断涌入人口后,会形成更为庞大的消费市场、人才市场、庞大产业。基于“大城市病”、成本控制和环保要求,产业向郊区和卫星城市转移就是大概率事件。

一二线在产业上,也会形成对其他城市的虹吸效应,并随着城镇化持续推进,也会不断加强。

(3)资本

随着人口不断向一二线为代表的大城市聚集,大城市将拥有更为庞大的消费市场,拥有更为强大的产业布局。

大城市购买力更强,市场更大,前景更好,资本出于避险、追逐利润、投资前景等因素考虑,自然也会更多地向大城市转移,一二线在资本上的号召力将更为强大。

总的来说,过去我们处在城镇化第一阶段,不论一二线,还是三四线,都在全面高速发展,都能享受到政策、土地、人口、资本、产业等红利。

随着城镇化持续推进,国家战略转向,城市发展分化,一二线将更多地享受到政策、人口、产业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红利,形成对其他城市的虹吸效应,多数三四线将在下一阶段的发展中掉队。

因此,前两月50城卖地超5000亿,出现土地交易上一二线虹吸效应,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束,而只是万里长征中的一小步。这个信号再次出现,未来出现的频率和领域会更高、更广,直到大家习以为常。


房坛法菜


2019年全国楼市出现了全区域分化,在大城市群的觉得房价还在涨,而小城市的购房者都觉得2019年楼市很低迷。已经买房投资的也在纠结2020年是该卖房还是继续囤房?

[酷拽][酷拽][酷拽]

2019年楼市现象小结

2019年全国各个城市的楼市调控都是房地产史上最严格的时期。严格的调控也导致全国楼市出现了成交量跌涨的分化和房价跌涨分化。不同级别的城市不同区域的城市房价跌涨不一。投资热度冷暖不一。

[泪奔][泪奔][泪奔][泪奔]

2019年全国50城卖地4万亿,房企投资建设回归一二线城市

但无论行情再怎么差,房企总是趋利避害的。2019年全国的中大型开发商几乎在年初统统撤离了三四线小城市,回归到一二线大城市。2019年全国前50个一二线和强二线城市卖地规模达到4.4万个亿。同比增长了19.33%。创下了50城房产史记录。



济南大house





江湖人家的日常


前两月50大城市卖地超5000亿 一二线再现“虹吸效应”在春节后疫情蔓延、楼市销售惨淡的映衬下,土地市场弄潮儿的身影显得异常醒目。中原地产统计显示,1-2月份50大城市合计卖地5180亿,同比上涨4.1%。其中,香港置地联合体以310.5亿元拍下上海新“地王”。在成交总价TOP10城市中,一线城市上海、北京增速分别为112%、14%,增速明显加快;二线城市温州、南京增幅较大。一二线城市虹吸效应明显。不过,业内人士指出,年后拿的地很多都是之前就考察或沟通过的,房企只是在执行既定计划。而在疫情发生后,多数公司必然要调整今年的拿地预算。

值得关注的是,大型房企尤其是国资房企携资金及运营优势,进一步成为土地市场的主力,增大销售规模,然后再去拿地,形成正循环。而众多的小型民营房企,只能被时代的洪流抛下,它们似乎很难挣脱这样的命运。

国企掀拿地热潮

在销售正常的年份,土地市场往往充斥着各个阵营的开发商,而在今年2月,能够参与拿地游戏尤其是一线城市拿地的,只是少数人。根据中原数据,1-2月TOP10房企拿地总额为1413亿元,同比增长3.4%,占TOP50房企拿地总额49.39%。从拿地金额来看,香港置地联合体以318亿元位列第一,绿城中国以268亿位列第二。在这场拿地热潮中,主角几乎都是国资房企和大房企,特征鲜明。即使香港置地和绿城背后,也有国资的影子。拿地总额TOP20里面,有5家为地方性国企、6家央企,其中华润置地以140亿元位列第三。保利发展、中海地产、中交地产、中国铁建、北京建工等央企均拿地40亿元以上。疫情下,依然有企业不差钱。”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最近全国土地市场以国企为主,私企拿地的非常少,大部分都是国企联合体获得土地。克而瑞也认为,资金充裕、融资成本较低的央企、国企,是当前土地市场中积极拿地的首类房企。以华润置地、中交集团、首开等为代表,拿地金额远高于其1-2月的操盘金额。

事实上,从2018年起,国资房企就一直在积极布局,抢占优质地块,势头强劲。2018年全国房企拿地金额TOP100中,保利发展、华润置地、中海地产分别以1001亿元、803亿元、760亿元位列第三、第四、第五;到了2019年,保利发展、中海地产、华润置地分别以1166亿元、1034亿元、813亿元位列第三、第四、第六。张大伟分析,1-2月份,央行超常规投放流动性,以稳定市场情绪。保利发展等凭借国企背景,更容易获得流动性支持,融资成本也会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为拿地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此外,国企运营普遍稳健,以较低的杠杆率著称,具备加杠杆空间。这次疫情虽然冰冻了楼市,但如果把握好,正是国企在土地市场的超车机遇,为后续抢占市场份额打下基础。他也提醒,如果湖北可以较快控制疫情,叠加预期中的降息等政策红利,甚至可能再现一波明显的小阳春,国企将在下半年表现亮眼;相对地,如果后续持续受疫情影响,拿地房企的资金链将会吃紧。

一二线的虹吸效应

观察今年土地出让的特征可知,实际上土地市场整体仍然是低迷的,只是资金在更坚定往一二线集中,市场小范围地爆发。

“这次疫情也让大家发现,一二线尤其是一线城市,各类资源和城市治理都相对更好,楼市也更有机会。”一家今年拿地较多的房企人士说。

据克而瑞数据,2020年2月,全国土地出让金共计2400亿元,虽然总体环比下降35%,二三线城市的土地成交量环比大跌50%,但一线城市土地成交额却逆势上涨。

2月,全国一二线城市共有641宗土地成交,宅地总成交额1581.6亿元。成交单宗地块超过10亿的合计46宗,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福州、温州等城市,溢价率超过10%的有27宗,占比59%;住宅用地成交总价TOP10中,上海占一宗,北京占了7宗。

中指研究院报告也显示,2020年1-2月,全国土地成交金额TOP10城市总计成交2567亿元,比去年增长0.08%;其中,北京以673亿元的成交总价位于榜单首位,上海和杭州分别以619亿元和370亿元的成交总额占据榜单第二、三位。

成交总价TOP10城市中,一线城市上海、北京增速分别为112%、14%,增速明显加快,二线城市温州、南京增幅较大;成交规划建筑面积中占据榜首的成都较去年同期增长39%。

北京土地市场又重新开始释放活力,开年两个月通过招拍挂成交住宅用地16宗,其中不限价地块高达12宗,土地出让金额高达671.88亿元,平均溢价率达19.48%,均创下历史新高。

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认为,一二线城市有着更高的安全边际以及更稳定的需求,疫情过后,城市管理精细化程度、管理水平以及资源均会左右潜在购房者的买房意愿,强化其在一二线城市买房的决心。

天风证券认为,土地市场热度在回升。疫情短暂影响销售,一二线城市(非返乡置业)的需求只是被后置,但长期置业需求仍在,三四月或因推盘上升而出现小阳春;多地土地款宽松政策,且开发贷和非标融资如若放松,房企现金状况将明显改善,这些都有助于土地市场的回暖。

目前疫情依然胶着,大多数房企还是持谨慎态度。据克而瑞数据,百强房企今年前两个月拿地金额同比下滑超15%,其中销售TOP10企业1-2月新增拿地近800亿元,较2019年同期降幅50%。




枪林弹虞


从下表可以看出,一二线城市无论供应量,还是成交量,都有一定上浮,三线城市则开始收缩。在疫情影响的二月份,城市的底气是不一样的。

另外,一线城市的溢价率高启,这表明房企对于行业走势有了更清晰了的认识:一线城市的优质资产才是抵抗风险的法宝。我相信,这是疫情教育所致。

企业需要信心,市场需要信心,国家需要信心。二月的数据不能代表真实市场表现,但绝对能代表人心所向。



山中学步


原标题:前两月50大城市卖地超5000亿 一二线再现“虹吸效应”


据克而瑞数据,2020年2月,全国土地出让金共计2400亿元,虽然总体环比下降35%,二三线城市的土地成交量环比大跌50%,但一线城市土地成交额却逆势上涨。

在春节后疫情蔓延、楼市销售惨淡的映衬下,土地市场弄潮儿的身影显得异常醒目。

中原地产统计显示,1-2月份50大城市合计卖地5180亿,同比上涨4.1%。其中,香港置地联合体以310.5亿元拍下上海新“地王”。

在成交总价TOP10城市中,一线城市上海、北京增速分别为112%、14%,增速明显加快;二线城市温州、南京增幅较大。一二线城市虹吸效应明显。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年后拿的地很多都是之前就考察或沟通过的,房企只是在执行既定计划。而在疫情发生后,多数公司必然要调整今年的拿地预算。

值得关注的是,大型房企尤其是国资房企携资金及运营优势,进一步成为土地市场的主力,增大销售规模,然后再去拿地,形成正循环。

而众多的小型民营房企,只能被时代的洪流抛下,它们似乎很难挣脱这样的命运。

国企掀拿地热潮

在销售正常的年份,土地市场往往充斥着各个阵营的开发商,而在今年2月,能够参与拿地游戏尤其是一线城市拿地的,只是少数人。

根据中原数据,1-2月TOP10房企拿地总额为1413亿元,同比增长3.4%,占TOP50房企拿地总额49.39%。

从拿地金额来看,香港置地联合体以318亿元位列第一,绿城中国以268亿位列第二。

在这场拿地热潮中,主角几乎都是国资房企和大房企,特征鲜明。即使香港置地和绿城背后,也有国资的影子。

拿地总额TOP20里面,有5家为地方性国企、6家央企,其中华润置地以140亿元位列第三。保利发展、中海地产、中交地产、中国铁建、北京建工等央企均拿地40亿元以上。

“疫情下,依然有企业不差钱。”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最近全国土地市场以国企为主,私企拿地的非常少,大部分都是国企联合体获得土地。

克而瑞也认为,资金充裕、融资成本较低的央企、国企,是当前土地市场中积极拿地的首类房企。以华润置地、中交集团、首开等为代表,拿地金额远高于其1-2月的操盘金额。

事实上,从2018年起,国资房企就一直在积极布局,抢占优质地块,势头强劲。

2018年全国房企拿地金额TOP100中,保利发展、华润置地、中海地产分别以1001亿元、803亿元、760亿元位列第三、第四、第五;到了2019年,保利发展、中海地产、华润置地分别以1166亿元、1034亿元、813亿元位列第三、第四、第六。

张大伟分析,1-2月份,央行超常规投放流动性,以稳定市场情绪。保利发展等凭借国企背景,更容易获得流动性支持,融资成本也会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为拿地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此外,国企运营普遍稳健,以较低的杠杆率著称,具备加杠杆空间。这次疫情虽然冰冻了楼市,但如果把握好,正是国企在土地市场的超车机遇,为后续抢占市场份额打下基础。

他也提醒,如果湖北可以较快控制疫情,叠加预期中的降息等政策红利,甚至可能再现一波明显的小阳春,国企将在下半年表现亮眼;相对地,如果后续持续受疫情影响,拿地房企的资金链将会吃紧。

一二线的虹吸效应

观察今年土地出让的特征可知,实际上土地市场整体仍然是低迷的,只是资金在更坚定往一二线集中,市场小范围地爆发。

“这次疫情也让大家发现,一二线尤其是一线城市,各类资源和城市治理都相对更好,楼市也更有机会。”一家今年拿地较多的房企人士说。

据克而瑞数据,2020年2月,全国土地出让金共计2400亿元,虽然总体环比下降35%,二三线城市的土地成交量环比大跌50%,但一线城市土地成交额却逆势上涨。

2月,全国一二线城市共有641宗土地成交,宅地总成交额1581.6亿元。成交单宗地块超过10亿的合计46宗,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福州、温州等城市,溢价率超过10%的有27宗,占比59%;住宅用地成交总价TOP10中,上海占一宗,北京占了7宗。

中指研究院报告也显示,2020年1-2月,全国土地成交金额TOP10城市总计成交2567亿元,比去年增长0.08%;其中,北京以673亿元的成交总价位于榜单首位,上海和杭州分别以619亿元和370亿元的成交总额占据榜单第二、三位。

成交总价TOP10城市中,一线城市上海、北京增速分别为112%、14%,增速明显加快,二线城市温州、南京增幅较大;成交规划建筑面积中占据榜首的成都较去年同期增长39%。

北京土地市场又重新开始释放活力,开年两个月通过招拍挂成交住宅用地16宗,其中不限价地块高达12宗,土地出让金额高达671.88亿元,平均溢价率达19.48%,均创下历史新高。

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认为,一二线城市有着更高的安全边际以及更稳定的需求,疫情过后,城市管理精细化程度、管理水平以及资源均会左右潜在购房者的买房意愿,强化其在一二线城市买房的决心。

天风证券认为,土地市场热度在回升。疫情短暂影响销售,一二线城市(非返乡置业)的需求只是被后置,但长期置业需求仍在,三四月或因推盘上升而出现小阳春;多地土地款宽松政策,且开发贷和非标融资如若放松,房企现金状况将明显改善,这些都有助于土地市场的回暖。

目前疫情依然胶着,大多数房企还是持谨慎态度。据克而瑞数据,百强房企今年前两个月拿地金额同比下滑超15%,其中销售TOP10企业1-2月新增拿地近800亿元,较2019年同期降幅50%。

也有不少房企表示乐观。“过了观望期,土地还是要大举投资的,原来计划今年新增土地储备货值的目标没有变。”阳光城(8.350,0.00,0.00%)高级副总裁吴建斌表示


津豫家庭生活


你好,我是板鹰。当经济增长乏力的时候,市场上存量资金博弈越发加剧,这是不以意志为转移的,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二线城市超强的虹吸效应主要动力是未来的发展潜力大,像医疗、教育、就业机会等都是小城市不能比拟的,像北上广深这些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发展空间大,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是全国领先的。就拿华尔街的百年历史来看,这是一个趋势,也就是虹吸效应是长期存在的。所以我觉得这种虹吸效应代表的是未来人口红利的争夺,人才红利的争夺。这里有全球最前沿的科技,比如5G的覆盖,对应的就是网红直播,AI,无人驾驶的创业和就业机会的不同。我认为这主要是未来人口的争夺,而大家看到的是资金的变量。这是我的观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股律板鹰


我来回答你的问题,无非是卖地和房价关系,买房人的获得感问题。中国城镇化、城市化还有很大的空间,西方发达国家城镇化率80%以上,而我们60%左右,这也就决定了我们一二线城市“虹吸效应”持续存在。下面再说说卖地。大家关心的就是大城市卖地和房价之间的关系。分三个方面,一线城市及国家中心城市、一线城市、二线城市。

一是北上广深卖地少,尤其深圳,几乎无地可卖,北上广也是地中心地带哪里有地?他们卖地是正常市场化运作,房价该涨还是涨。其他国家中心城市大多城市面积很多,卖地对稳定房价有制衡作用,同时有助于提升经济,因此稳定房价提升经济是关键。因此他们的虹吸效应应是最明显。尤其是北京、长三角、珠三角、成渝。

二是其他一线城市,他们卖地因素多,卖地越多,对房价越不利,他们的经济需要稳定发展,那么卖地就是途径之一。长期对他们的房价维持中性看法。

三是二线城市。分析原因同其他一线城市一样。他们更注重卖地带来的收益,对经济增长比较敏感,因此多卖地,有人买,他们是比较乐意的。对房价来说,无疑是打击。


博哥论房


回光返照。房地产注定不是一个持续发展的产业,以房地产为主的城市折射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向世人宣告,城市发展的畸形和无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除了北京做为中国唯一的政治中心外,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地位越来越被撼动,不要被房子绑架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