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不通過玄武門之變,是否能登上皇位?

木易看史


不能,古代王朝承繼皇位講究長幼尊卑,李建成已經是太子,按照古代宗法是要成為下一位皇帝的!


劉剛大運河


如果李世民沒有發動玄武門之變,他登上皇位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下面給大家分析一下原因吧。

1、“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已經處於極大逆境

眾所周知,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自唐朝建立以來就一直“明爭暗鬥”,雙方都對皇位蠢蠢欲動,到玄武門之變前夕,雙方的鬥爭已經進入了白熱化階段,我們先來看看當時秦王李世民的境遇吧。玄武門之變前,李建成在眾位門客的建議下,已經對李世民的手下動手了,他想方設法的將李世民的一些得力干將給支配開,使得李世民手下只剩下尉遲恭、程知節幾個人了。另一方面,李建成又用計奪了李世民的兵權,而李淵也感覺到了李世民對他的威脅,也對他進行了打壓。這時李世民已經處於極大的逆境中,只有孤注一擲才有可能成功。

2、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最好的機會

這個時候,李建成又準備對尉遲恭、程知節等人下手,如果李世民不發動玄武門之變,不趁現在還有幾個大將動手,到時候就什麼也沒有了,就只能任李建成宰割了。而且,李建成在取得了這些成績後,和齊王李元吉就非常得意,非常驕傲。所以,李世民看準了時機,出手了!如果錯過這個機會,就很難有下一個機會了,也許,就再也不會有機會了。

3、如果沒有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將永遠被李建成踩在腳下

如果李世民沒有發動玄武門之變,等到李世民一無所有了,你認為李建成會讓這個登上皇位最大的敵人給起來嗎?他一定會像曹丕對待曹植一樣,將他死死壓住,不給李世民任何機會,同時鞏固自己的皇位。李世民想要登上皇位卻沒有任何人的支持,沒有兵權,沒有任何力量,他登上皇位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到時候,就算是老天爺都幫不了他!

好了,就給大家分享到這裡了,大家如果有其他想法歡迎評論留言哦!


那些歷史的真相


李世民即便不經過玄武門之變,依然會登上皇位,不過這個過程中必然血流成河,死去的就不僅僅是李建成、李元吉等寥寥數人了。那將是一場類似於“靖難之役”的大規模衝突,李世民必將以屍橫遍野為代價,登上夢寐以求的皇位。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間的矛盾,完全是不可調和的。李建成身為長子,又有皇太子的身份加持,必然不肯放棄唾手可得的皇位,而李世民功勞赫赫手握重病,必然不會熄滅登頂之心。退一步講,即便他想退讓,也不能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做賭注,而他手下的驕兵悍將們,為了成為開國功臣,也必然推動李世民前行。

既然矛盾不可調和,那麼用什麼方法去解決矛盾,就成為至關重要的問題。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是有大局觀的智者,他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代價最小、流血最少的方法:只針對對方的首腦(其實就是兄弟相殘),這樣既能決出勝負,同時也不至於讓剛剛建立的大唐王朝傷了元氣。


李建成和李世民在爭奪皇位過程中所選擇的方法,證明他們都有不錯的格局。 事情的經過大家都清楚了,李世民出其不意幹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迫使李淵承認了現實,最終成為李唐王朝最有為的帝王。

如果沒有玄武門之變,李世民能夠取得勝利嗎? 答案是必然的。如果沒有發生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又有問鼎之心的情況下,雙方發生類似“靖難之役”的戰爭,是早晚的事,而李世民在實戰、果決以及人才儲備等方面,都優於李建成,必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從實戰角度出發,李世民優於李建成。李淵起兵之後,李建成因為是長子(後來又被封為太子),很少有機會親臨戰陣,往往是居於後方進行協調和居中調度,軍事上的實戰經驗弱於李世民,如果雙方刀兵相見,李世民擊敗李建成易如反掌。


在果決方面,李建成也不是李世民的對手。玄武門之變法正之前,李建成身邊很多人都勸他儘快除掉李世民,甚至李元吉已經謀劃了整套的刺殺方案,只等李建成點頭就可以發動,但李建成卻猶豫不決,最後反倒是李世民先發制人,當機立斷發動了玄武門之變。 魏徵後來曾惋惜地說:皇太子若從徵言,必無今日之禍。可見李建成雖有殺李世民之心,卻誤在果決二字之上。


最後,李建成陣營的人才儲備遠遠不如李世民。李世民在征戰四方的過程中,身邊聚攏了大量的人才,他對這些人才推心置腹,整個團隊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極強,這是李建成集團無法比擬的,如果雙方發生真刀真槍的較量,李世民憑藉著人才優勢,一定會取得最終勝利。

李建成之失敗,既有客觀原因又有其自身不足,但平心而論,他的能力雖弱與李世民,卻也是難得一見的人才,如果他能夠成為大唐的當家人,相信也不會差到哪去。


李飛叨


李世民不通過玄武門之變,是否能登上皇位?

李世民如果不發動玄武門政變,不僅當不了皇帝,甚至連當秦王的機會都沒有了。


1.李建成太子的職務合情、合理、合法,他將來當皇帝是順理成章的事。

在輔佐父親李淵建立大唐的過程中,在剿滅突厥人扶植的軍閥劉黑闥的過程中,在平定戰火紛飛的山東過程中,李建成表現出的文韜武略證明他自己完全是一位優秀的領袖人物。

李淵自太原晉陽起兵後,李建成與弟弟李世民一樣,也率領自己的軍隊在戰場上英勇作戰過,也建立了赫赫軍功,而且李建成的軍功比起李世民來毫不遜色,只是正史上少有宣傳罷了;最先率軍攻入長安城內的唐軍將領雷永吉就是李建成的部屬,用今天的話來說,奪取長安的第一功就應該歸於李建成。

李建成鬧革命時厥功至偉,又身為李淵的嫡長子,依立嫡立長的宗法原則,被定為接班人是名正言順的事。按傳統規矩,他有繼承皇位的合法權力,這樣,皇位本就應該沒有李世民的什麼事。



2.依靠和平演變爭取皇位,李世民沒有充分的條件。

大唐開國後,身為太子的李建成要坐在京城監政輔政了,畢竟父親年邁了,新建立的大唐江山需要建立起諸多的社會制度來維護;留守長安協助父皇李淵處理政務時,李建成就很少在戰場拋頭露面了,而李世民仍然有縱橫沙場、殺敵立功逞英豪的機會,如此以來,李世民的英武形象就慢慢地高大了起來,甚至後來蓋過了太子李建成!

但這並不是說,他的能力比哥哥強,李建成並非昏庸之輩,他是一位明察而智慧的人;在長安,李建成身為文官之首,說話想當有份量,關鍵是身為太子,李建 成還有父皇李淵的高度信任與堅定支持;如果秦王不依靠發動令人猝不及防的玄武門之變上位,想通過和平演變來坐穩江山,簡直是痴人說夢!最低皇上李淵這一關他就過不去,況且還有魏徵和馮立等這一大批隋唐文武舊臣呢?



3.玄武門事件的發生 ,已經客觀地說明了李世民自己非常清楚:如果不發動軍事政變,自身上位是無望的。

政治層面與權謀的較量是容不得正義和倫理來講多少話的,自古槍桿子裡面出政權!李世民正是領悟到了這一點,他才在風口浪尖上來了個破釜沉舟、背水一戰,倘不如此,他只有任人宰割的命運,最終的結局比他的哥哥李建成好不到哪去。

當時,李世民因權勢過大而遭到了猜忌和忌憚,李淵在李建成的建議下,已經決定採取非常手段來打壓他了!


如果李世民不鋌而走險,先發制人,及時發動玄武門之變;他有可能成為父親與大哥的政治犧牲品,而一旦他聽任父親與大哥的調令回到洛陽,那麼,他原來的秦王的地位,甚至連自己的生命也保不住了。


希望星晨58298869


唐太宗李世民,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人物。他為了當皇帝,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了太子從而登上皇位。如果他沒有兵變,能夠用正常手段登上皇位嗎?我認為,如果用正常途徑那麼李世民一輩子也當不上皇帝。

嫡長子繼位制度

太子李建成是唐高祖李淵的大兒子,而李世民只是老二。李建成與李世民一母同胞,但是李建成為李淵長子。在古代中國封建社會,一般認為嫡長子才可以繼承家業。西周時期,周公制禮作樂,確立了宗法制度。具體規定為“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自此嫡長子變成最具有合法性的繼承人。

嫡長子繼承製度因此為中華奉行的繼承製度。這種制度的優越性在於,可以順利的交接兩代人之間的權利,也可以很有效的避免宗族親人之間的阿諛我詐,甚至是流血武鬥。所以按照正常情況,李建成成為太子到最後順利登基成為皇帝是大家所公認的。李世民想要當皇帝,只有除掉李建成才有機會。

那麼咱們又要想了,有沒有可能李建成不適合當皇帝,甚至是個壞人,會被李淵廢掉呢?我想著也是不可能的!

太子有功且無過

太子李建成,自李淵起兵多有功績。在李淵剛剛起兵的時候,手上沒有多少兵馬與支持者。這時候李建成站出來了,他四處去拉攏河東貴族,希望能夠得到他們的支持,最後他也成功了,李淵得到了整個關隴門閥的支持。並且李建成還帶兵成功收復長安與河北。 之後李建成成為太子,多留守長安處理朝政。後竇建德部將劉黑闥造反,李世民與李元吉都兵敗,最後還是太子李建成成功打敗了劉黑闥。由此可知,李建成對於大唐也是有軍功,李淵根本不可能廢了李建成。

所以我們從上可以知道,正常途徑下李建成身為皇長子,並且有軍功在身,他基本上是鐵定的皇位繼承人。李世民想要登上皇位,正常途徑簡直是痴人說夢。所以,他選擇了唯一的一條路~玄武門兵變!慶幸的是,他還算對對得起死去的李建成,開創了“貞觀之治”!!


無敵通史


如果李世民不發動玄武門之變的話,那鹿死誰手還真不一定。歷史上的太子李建成可不像電視劇中刻畫的那樣優柔寡斷,反倒是十分的有才華,李建成為人寬厚,坦率,有卓越的軍事才華而且還知人善用。

至於為什麼史書上對李建成的評價一直都不好,那大傢伙肯定都知道了吧。這些都是李世民的誣衊,如果不把李建成李元吉刻畫的昏庸無能,淫亂後宮,怎麼能顯示襯托出自己呢是吧。其實李建成在當太子的時候,就一直是禮賢下士,招攬人才,在此期間,招收了薛萬徹,馮立,王珪還有名相魏徵。但是可惜了這些人才最後全部白白便宜給了李世民。

反觀李世民,他一生在外征戰,是唐朝著名的戰神,一半的天下都是他打下來的。一開始的時候,李淵還是中立的,誰也不偏袒誰,但是無奈李世民功績太高,怕他功高震主,專門為他設了一個天策上將的官職。這個官職就相當於是一個小朝廷,可以隨意的自己招納人才。

但是隨著自己的戰功越來越高,在朝廷裡支持自己的人也越來越多,再加上出征之前,李淵還答應了李世民,班師回朝的時候就讓他做太子,之後的結果我們也知道,李淵食言了。這也導致了李世民對他有所不滿,最終再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奪得了太子之位,但是僅僅只過了兩個月左右的時間,李世民就逼迫李淵讓位,自己稱帝了。

所以說,如果李世民不發動玄武門之變,他的皇位是和他無緣的,甚至還會性命不保,要是真的李建成上位了,他肯定也不會留下李世民這個威脅的。

所以再李世民當上了皇帝之後,不僅殺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幾個兒子,甚至還把自己弟弟李元吉的媳婦兒給佔為己有,最最最厲害的就是,他還給自己的丈母孃蕭皇后給納入了後宮(蕭皇后就是前朝隋煬帝楊廣的皇后),雖然李世民在位開闢了貞觀之治,但是做的荒唐事也確實不少。


易乎


我們先在開頭說一下結論:李世民不通過玄武門之變,無論如何也登不上皇位,與其才能無關,只是不能登上

很多人認為李世民是個文韜武略的皇帝,這確實不假,上馬打得了天下,下馬治得了國家,李淵起兵反隋建唐很多一部分都是李世民的功勞,以至於建唐後完成全國統一也是依靠的李世民為首的武將集團南征北伐統一的,我們這裡看來李世民就是天生的“皇帝種”,他不當皇帝實在是可惜了,但這只是我們所想的,為什麼叫做我們所想呢?因為我們的任何思維或者是言論都對其沒有任何影響,主導權和決定權在李淵手裡,同時也在李建成手裡。

很多朋友會看一些影史作品,像是《隋唐演義》、《隋唐英雄傳》之類的作品,內容很精彩,對人物的性格刻畫也比較細膩,那麼很多朋友就會下意識的將劇中的李建成的樣子代入到真正的李建成中,認為李建成就是個庸俗、毫無建樹之人,只是依靠是皇長子才能奪得太子之位,那麼這樣理解對嗎?

對也不完全對,對的一邊在於李建成奪得太子是靠的其皇長子身份,不完全對是大家對於李建成的刻板印象,李建成究竟如何?好,雖無李世民樣的匡國之才,但也是頗有良將名臣之骨,李淵起初起義反隋,李建成與李世民二人為開頭將領,期間李世民戰功雖拔高一籌,但李建成也不是等閒之輩,後李淵建唐,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手握兵權,李淵多次想收回兵權最後卻都不了了之,而李建成一方也是籠絡了朝中的大部分大臣,李淵早以被李建成和李世民架空,李建成之所以失敗,還是多了一份優柔寡斷之心,李世民做大,李建成早應意識到這是場你死我活的鬥爭,最後多了些婦人之仁,促成了李世民的玄武門一事。

不過話又說回來,李世民不發動玄武門之變的話,他之後充其量就還是個王爺,會一步一步的將其架空,收回兵權,所謂功高不蓋主就是這麼一個道理,李世民讓李淵忌憚了,同時李建成也對其起了防備之心,李世民不拿刀的話只能是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


歷史伶俜者


答案是肯定不行,我是張雲飛,歷史搬運工。

大業十三年(617年)五月,唐國公李淵於晉陽以尊隋之名起兵,一路勢如破竹,十一月佔領長安,擁立代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即隋恭帝。李淵自任大丞相,進封唐王。義寧二年(618年)三月,隋煬帝死,五月,楊侑禪位於李淵,李淵稱帝,建立唐朝,國號“唐”,改元武德,定都長安,隋朝滅亡。楊侑降為酅國公,置居於長安,於次年五月去世。此後,李淵冊長子李建成為太子,次子李世民為秦王,四子李元吉為齊王。

這就已經確定了李建成的地位,同時也奠定了李世民的地位。李淵有感隋文帝廢立太子,導致國破家亡的結果,在維護李建成太子的事上很用心。雖然他知道論能力、功勞,他的這個長子哪方面都不如次子,可中國幾百年來“嫡長子繼承製”對他的影響,他不得不立李建成為太子,而李建成也知道他這個弟弟對他來說是最大的威脅,所以他聯合了自己的四弟李元吉處處制約、迫害李世民。

最終,李世民忍無可忍,先下手為強,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將李建成、李元吉殺死。不久,李淵宣佈禪位,傳位於李世民。而李世民上臺後,又下旨賜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所有兒子。

雖然,玄武門之變並不怎麼光彩,但是封建王權下,父子兄弟之情與皇位相比,都得靠邊站。而唐太宗也因為他在位的一番作為,開創了“貞觀之治”,為“開元盛世”打下了基礎,也因為他的民族政策被各族人民親切的稱為“天可汗”。

我是歷史搬運工,我願同大家分享歷史故事。




眞愛壹丗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們共同探討。

在隋末天下大亂,各路諸侯爭霸天下的時候,李淵很幸運,除了能幹的手下,最給他爭氣的就是他的四個兒女,李建成,李秀寧,李世民,李元吉,可以說個個都很優秀。

在建立唐朝之後,建成被立為太子。由於李世民能征善戰,功勞最大,文能安邦定國,武能開疆拓土。

天下已定之後,李淵就開始頭疼了。因為兒女們太能幹在皇家就是災難。李淵為了保證李建成的太子做的安穩,也為了安撫李世民,就冊封李世民為天策上將軍,並調開他的手下大將,讓他們去外地做官,逐步的架空李世民。

另一邊,李建成對李世民的迫害也逐步加碼。李建成手下的謀士出主意宴請李世民,使李世民中毒吐血。兩邊的將領也在你來我往,互相鬥個不停。

當鬥爭進入白熱化之後,被逼無奈的李世民先發制人,於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發動了歷史上有名的玄武門之變。

如果李世民不發動玄武門之變,他絕對與皇位無緣。古代講究長幼有序,李淵也是偏向李建成的,另外如果不發動政變,他有可能被李建成手下的幕僚殺死,也有可能被自己的將領背叛,畢竟身後跟著一大幫人呢。

世人都說皇帝好,皇家殘酷誰人了啊?

希望我的回答能讓你滿意,謝謝!


立蘋君


我認為如果沒有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最大的可能是被李建成殺死。玄武門之變既是李世民自保的舉措,也是其勢力集團發展的必然結果。

中國自古以來王朝家族形成的最為穩固的權力傳承就是“嫡長子繼承製”,李建成作為李氏家族的嫡長子,從小接受的就是最嚴格、最完善的教育,是作為下一代領導者來培育的,其本人的能力是不容置疑的,後世看到的李建成是經過李世民政治抹黑後的形象,是李世民為其奪權營造正當性而篡改的人物符號。從史書可知,在李淵進行征戰的時候,是李建成留守大本營進行後勤保障和政治建設的,如果李建成本人不具備這種能力,是不可能被李淵所倚重的。

李世民作為李淵的二兒子,本身能力突出,作戰百勝,在大哥李建成留守後方的時候,由他帶領李氏集團征戰四方,立下了赫赫戰功,手下自然就聚集了一大批將領,其天策府人才濟濟,在李氏集團內部形成了自己的小集體。在創業時期,李氏集團內部因為有共同的目標,所以大家能夠群策群力共謀大業,一旦目標達成後,各個小集體就要為自己打算了。作為天策府小集體的頭領,一方面自己有向上的慾望,另一方面也要為集體發展所考慮,再加上李淵的縱容,慢慢的李世民的實力已經不亞於李建成。

縱觀歷史,當王朝內部出現兩股力量相當的勢力時,是絕不可能和平共處的,雙方必有一戰。李建成作為太子,大義在手,只需要按部就班發展就行,而李世民如果不出奇招奮力一搏,其結果註定不會很好。所以才有了玄武門之變的發生,李世民一戰功成,開創貞觀之治,成為了一代明君唐太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