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大數據+擔保+銀行”信貸模式,助中小企業復工復產

上海助力中小企業復工復產又出新招。

3月13日下午,上海市大數據中心、上海市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管理中心(以下簡稱市擔保中心)與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上海銀行等15家銀行簽署協議,共同發佈“大數據普惠金融擔保合作方案”,通過“大數據+擔保+銀行”的模式,支持銀行擴大信貸投放,幫助中小企業復工復產。

據瞭解,此次參與的15家銀行分別為建行上海市分行、交行上海市分行、上海銀行、浦發銀行上海分行、上海農商銀行、工行上海市分行、農行上海市分行、中行上海市分行、郵儲銀行上海分行、興業銀行上海分行、民生銀行上海分行、光大銀行上海分行、招商銀行上海分行、平安銀行上海分行、中信銀行上海分行。

在“大數據普惠擔保合作方案”中,銀行在企業授權後,通過市大數據中心的大數據普惠金融應用獲取公共數據,經過運用金融科技手段綜合評價後形成擬授信客戶名單,再由市擔保基金對名單中客戶予以擔保,支持銀行加大信貸投放,特別是重點支持前期經營正常而受疫情影響遇到暫時困難的中小微企業。

據上海市擔保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市擔保中心推出一系列支持舉措,新增政策性融資擔保貸款規模30億元,對相關企業融資擔保費率降至0.5%/年,再擔保費減半收取,開發創新“無還本續貸”融資擔保產品等,加大對本市防疫重點行業企業和受疫情影響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擔保力度。

上海市金融工作局金融合作處副處長趙煥介紹,這些數據涵蓋銀行比較關心的社保、公積金、納稅,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等等,只要企業授權,銀行就可以獲得這些數據,銀行拿到數據以後給企業做一個畫像,企業不需要抵押就可以獲得融資服務。2019年12月23日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上海銀行、浦發銀行率先上線這個應用,上線2個月來已給600多家企業服務,為4.3億信貸投放提供數據支撐。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更多的中小企業有融資需要,更多的銀行有數據需求,所以今天又將更多的銀行納入這個系統。

平安銀行上海分行副行長許紅輝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銀行給中小企業貸款,主要有四個方面的成本——資金成本、運營成本、風險成本和合理利潤。通過大數據對接,銀行能夠獲得更廣、更全面、更多維度的數據信息,同時有效識別和篩選客戶,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降低風險成本。目前在資金層面上,國家已經出臺一系列政策,降低銀行扶持中小企業的資金成本。通過線上數據對接,能夠省去線下調研瞭解企業的人力、財力、物力,從而降低銀行的運營成本。而對於利潤方面,銀行不會把中小企業作為主要盈利點,在維持正常經營的情況下,更多的是承擔一種社會責任。

上海兆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吳發財告訴澎湃新聞,大數據普惠擔保合作方案上線後,他們公司已經拿到了500萬元無抵押信用貸款,一趟都沒有往銀行跑,全程線上對接,很快捷。後續,他們還將在有需要時申請更多的融資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