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上路——七種駕駛習慣需注意

現在家家戶戶都有汽車了,很多人剛剛拿到駕照,新手司機初長成,很多開車技能掌握得還不怎麼好,還有很多習慣是在駕校練車的時候養成的,這幾個習慣暴露了你的屬性:

1.起步時不給油

科目二基本全程的不用加油門,接觸油門只有科目三短短的幾天,油門不怎麼敢踩,通常起步要慢慢地松離合,然後緩慢起步逐級換擋,在老司機眼裡,明明一腳油門就能解決的事情,耽誤時間。其實新手這樣起步還是比較穩妥的,希望老司機們能適當的給一點寬容和理解。

2.把座椅調的很靠前

這又是學車的時候養成的習慣,教練總會在上車前強調調好座椅,很多個子不太高的的學員就會直接把座椅拉到最前面。

其實,練車是一回事,開車是另外一回事,長時間的開車是需要一定的舒適空間的,不光要能方便的踩到剎車和油門,還有腰部腿部等要有一點能夠活動開的空間,長時間靠前會把自己“擠”得很累,影響操作,是個不好的習慣。

3.在剎車時先踩離合後踩剎車

又是學車期間養成的習慣,教練這樣教的原因是因為怕你直接踩剎車一腳下去直接熄火就掛科了。

在真正開車時的時速可能會達到40碼以上,很可能等你慢慢剎車下來就出事故了,所以有些習慣要儘量改正。

4.反手打方向

有的教練這樣教學的原因是,學員這樣操作更能記得自己打了多少方向,回方向的時候能夠更加清楚,容易通過考試。但是老司機可能看見這種刻板又笨拙的打發比較不能理解,心塞塞的,恨不得上去幫你去打。

5.不注意路面狀況

這也是一種駕校養成習慣。對於新手來說,後視鏡是用來看輪胎和地面的,只不過找不到那些熟悉的點位了,心裡空空的!而在老司機的眼睛裡,後視鏡就像一雙後面的眼睛,一瞥就能看清道路狀況。

6.夜晚和雨天注意路滑

新手在夜晚和雨天也要謹慎上路。到了晚上,視線就變得沒有那麼明亮,新手們對於路況的把握也就沒那麼好了,可能會有一些人穿深色衣服也行,往往這時候就會影響你的判斷,而當你看到的時候,按喇叭什麼的可能眼睛來不及了,所以一定要行駛的足夠慢才行。在光線不太好的情況下,一定要開遠光燈,在光線還可以的情況下,可以開近光燈。下雨天路面會變得很光滑,汽車與路面的摩擦力變小,慣性就會變大。這時候一定要行駛的很慢,如果快的話,就會因為慣性而導致與其他車輛碰撞往往這時候還不是一輛車,前仆後繼,一般都是連環的。

7.不會判斷車寬和車距


當分道線延長線與擋風左下角距離10cm左右,這時車輛距離左側車道基本在50-60cm左右,同樣如果左側是交通隔離護欄或者是路牙,也可以通過這樣來判斷。因為駕駛員位置在車輛的左側,所以在觀察右側距離時,如果按照左側的方法,那麼左側肯定會壓線了。所以當車頭有噴水器與分道線重疊時,車輛距離右側基本也在50-60cm左右。注意上面提到的參照點並非適用所有人,你也可以選擇最合適自己的參照物,例如雨刮器位置、大燈位置等等,只要選擇對了,然後對應地面上的物體,就可以在開車中判斷左右距離。同理前後距離也是類似方法,當我們坐在駕駛座位上,當看到車頭邊緣剛好接觸前車的輪胎下緣,那我們與前車距離在5米左右。接下來便可以以此類推,當車頭邊緣與前車保險槓下緣重合時,車距大約在3米左右;當車頭邊緣與前車車牌下緣重合時,車距在0.5米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