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是什么意思啊?

海阔天丰3


你好,我是爱美食会画画喜读书善皮雕的磊叔。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这两句诗,

出自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杜韦娘》。


高髻云鬟宫样妆,
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
断尽苏州刺史肠。


咱们先了解一下,这首诗所写时候的背景。

刘禹锡诗文出众,但是性格放荡不羁,生活上不拘小节,

最后遭小人的排斥,被贬到苏州做刺史。

李绅此时途经苏州,

就是写下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的那位诗人。

慕刘禹锡之名,请他赴宴,

席间,李绅安排舞女助兴,并让几个歌妓作陪,

两人饮酒畅谈。几杯酒下肚后,刘禹锡有些微醉,

歌女美丽的面容,凄美的歌声,

和李绅悠闲自在的神态,

让诗人有感而发。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这两句是说:李司空对于这样的花天酒地,歌舞升平的场景早已见惯不怪了。

我这个刺史却是另外一种心情啊!


这首小诗诗意很简单,

却可以得出两个信息:

曾经“悯农”的李绅已经不那么在乎民生疾苦了

刘禹锡依然是那个耿直傲骄,得过“政最”的“刘郎”


以上,感谢。

欢迎点赞关注和评论,让我们一起感受美好。


磊叔


这是刘禹锡任苏州刺史时,在李绅招待他的宴会上写的诗。全文是:“《赠李司空妓》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前两句写李司空妓的妆扮和表演。妆是宫中流行的“高髻云鬟”,表演的节目是“杜韦娘”。髻是挽束在头顶

的头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髻。 高髻云鬟就是指高耸的发髻,形容妇女妆饰入时。杜韦娘原是歌姬姓名,后作为唐教坊曲名。也借指名妓,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 杜韦娘 不似旧时,带围宽清减了瘦腰肢。”刘禹锡写高髻云鬟宫样妆,还有一层含义,就是暗示李绅,宫样妆不是一个官员的歌妓可以打扮的。有点像杜甫《赠花卿》“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警告花卿不能僭越。

后两句这刘禹锡与李绅对歌妓的不同态度。李绅就是当年写《悯农》的那个诗人,他其实吃喝嫖赌五毒俱全。他看中了刘禹锡的名气,想要拉拢他,请他喝酒,让歌妓陪舞。因为李绅做过司空类的官,所以刘禹锡说他司空见惯。

但刘禹锡不同,她看不惯李绅的派头,说见到这样的场面。自己是断肠的感觉。这里的断肠是形容伤心悲痛 的样子,不是羡慕销魂的意思。

有人说刘禹锡向李绅表示对歌妓的艳羡之感,李绅就把歌妓送给刘禹锡了,刘禹锡笑纳之。其实这是不懂刘禹锡,刘禹锡一辈子刚直不阿,且至死不改,他前后两次写玄都观桃花就说明了这一点?怎么会因为一个歌妓与李绅同流合污呢?李绅当年就污名天下了。有人说刘禹锡与白居易一起嫖娼,要李绅的歌妓也是这样的。其实唐朝嫖娼不是罪过,是文人雅兴,就看与谁玩了。白居易是当时诗歌大家,早年与元稹齐名。称元白,后与刘禹锡同称刘白。两人互相唱和,其乐融融,儿李绅虽然也是诗人但刘禹锡与他唱和就很少了。

可见刘禹锡的这首诗不是找李绅讨要歌妓,而是√李绅的讽刺五批评。


桃之夭夭老牛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出自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772年—842年)的《赠李司空妓》一诗。司空是古代掌管水利、营建之事的官员;刺史是唐代一州行政长官,在本诗中,李司空代指曾任职工部的李绅,江南刺史是诗人刘禹锡的自称。诗的大意是:在这奢华的盛宴上,梳着宫女一般发髻的美丽歌姬唱着《杜韦娘》如沐春风,客人们推杯交盏,热闹非凡。身居高位的李司空见惯了习以为常,可曾为江南一州刺史的我却肝肠寸断啊!这首诗也是成语“司空见惯”的出处。原诗如下:

 高髻云鬟宫样装,

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

断尽江南刺史肠。 

 





猎风40


唐代诗人刘禹锡中了进士后,便在京做监察御史。因为性格放荡不羁,在京中受人排挤,被贬做苏州刺史。就在苏州刺史的任内,当地有一个曾任过司空官职的诗人,名叫李绅,邀请他饮酒,并招来了歌妓来在席上作舞助兴。饮酒期间,刘禹锡对宴席上的奢华,感到不满与痛惜,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李司空的谴责与劝戒。

“司空见惯” 这句成语,就是取自这首诗。诗中的“司空”,是中国古代官名。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金文皆作司工。春秋、战国时沿置。汉朝本无此官,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但职掌与周代的司空不同。

司空见惯,原意是指当时官场上已经养成奢华的风气,对当时宴会上的排场,已经见怪不怪了,却不理会普通百姓的艰难生活,含贬意。(可以引申来形容今天的社会环境)今通指,对某些事见得多了,也就不觉得奇怪了。



小宇爱看视频


这两句诗从侧面赞美歌妓的。意思是:这么漂亮的人、这么美妙的歌曲,对见过大场面的李司空来说,早已习以为常,见惯不怪了,但是对我这个苏州刺史来说,则是太美丽太动人了。

原句出自于唐代刘禹锡的《赠李司空妓》: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833年,写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人李绅,新任浙东观察使,赴任途中经过苏州。当时,刘禹锡是苏州刺史,李坤便请刘禹锡赴宴。席间,李绅安排携带的歌妓舞女作陪助兴。这首诗就是写给其中李绅的歌妓的。

该诗前两句正面夸歌妓,意思是说,歌妓的装扮时髦高贵,所唱的《杜韦娘》这首歌也美妙动听,恰如春风一般温暖人心。

后两句从侧面夸奖歌妓的。意思是说,这么漂亮的人、这么美妙的歌曲,对见过大场面的李绅李司空来说,早已习以为常,见惯不怪了,但是对我这个苏州刺史来说,则太漂亮太好听太感人了。

就这么简单。可有人说是讽刺李坤的,那是想多了。



王君敏


要想知道“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是什么意思?就要了解这首诗出自哪首诗?是谁写的?写了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

刘禹锡(网络图片)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这两句诗,出自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杜韦娘》。这是首七言诗共四句:“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这首诗是在与其好友李绅在一起喝酒作乐时有感而发的。

刘禹锡在吟唱这首诗的时候,正是自己落魄的时候。刘禹锡被免去和州刺史后,又被任免为集贤殿学士,再由和州回到长安朝廷上任职。而此时刘禹锡好友李绅此时正好免去淮南节度使也在京城长安。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网络图片)

这天,李绅邀请刘禹锡到自己府上做客,隆重设宴招待。酒兴正浓时,李绅又命少年歌姬唱歌佐酒。这位歌姬妙曼的姿容和动听的歌喉深深打动了刘禹锡,于是便当场吟诗《杜韦娘》。用这首诗来表达了此时此刻自己司空见惯的心境。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这两句诗中的“司空”是唐代官职,李绅当时任职主管水利、建筑等,所以刘禹锡称其为“司空”。而“刺史”是刘禹锡自称。这样结合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我们对这两句诗词就好理解了。意思是:你李司空花天酒地,习以为常,可我刘禹锡这个江南来的刺史此刻真是柔肠百结啊!

古代莺歌燕舞,花天酒地场面(网络图片)

这两句诗是在告诉读者,人家司空李绅莺歌燕舞,花天酒地习以为常了,而我这个刺史却没有这个感觉啊!而是另一番感受。

也许这就是至今我们常使用“司空见惯”这个成语的由来吧。

总之,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表达了诗人此时此刻的感受,这种事见的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习以为常了,同时,抒发了作者肝肠寸断,于心不忍的感慨。


言者青青


出 处 唐·刘禹锡《赠李司空妓》

典 故

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因为政治革新被贬职回京,司空李绅设宴款待他,席间命歌妓以歌舞劝酒。刘禹锡感慨万分,当场写诗一首:“高髻云鬟宫样装,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接到风鸣歧阜的话题说。刘禹锡曾写下一首诗,留下”司空见惯“这个成语:高髻云鬟宫样装,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这个司空就是李绅,一边痛哭农民造孽,一边歌妓佐酒寻欢,要多强大的内心才能不精神分裂啊。意思是说这样美丽的女子,你老先生见惯了等闲视之,我却为她想断肝肠。李绅一听,就把这个歌女送给了正在失意中的刘禹锡,这段佳话便是“司空见惯”成语的来历。


六叔爱写字


意思是官位很大的李绅对这样的场景已经见得多了,但作为小小的苏州刺史对此情此景却不得不大发感慨啊。原句出自于唐代刘禹锡的《赠李司空妓》。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高高发髻的宫女,歌一曲杜韦娘,一团和谐的气氛。官位很大的李绅对这样的场景已经见得多了,但作为小小的苏州刺史对此情此景却不得不大发感慨啊。



严哲哲


倾慕佳人声色妙,雅言曲尽动春心。

这一句诗有两种完全相反解读方式。

第一种,成人之美。

诗的背后有一个浪漫故事,公元824年(长庆四年),刘禹锡被贬到了和州。当时担任翰院学士的李绅因为仰慕刘禹锡的诗人或人品,便邀请他到自己的家里饮酒作乐,宴会期间按照惯例让一个美丽歌妓唱歌跳舞陪酒。或许是看到刘禹锡似乎很喜欢这个歌妓,便送给了他。刘禹锡心中感动或欢喜,当时就做了这首诗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诗意并不难理解,第一句是说这个歌妓长得美丽,而且打扮时尚。高髻云鬟是指发型美好之意,唐朝女子的标准发型我们在不少电视剧中都可以看到,此处不做赘述。所谓宫样就是从皇宫时流出来的款式,比如苏东坡《菩萨蛮》里也有“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指的就是当时在宫廷中流行的让足部更显纤美的鞋子,在这产处诗里这两个字可以引伸为大唐最前沿的时尚潮流。

春风,指舒服,等同于“如沐春风”,这里是用来形容歌妓演奏乐曲的悦耳。杜韦娘是乐府歌名,从名字和部分诗词来看来看,应当以缠绵旖旎欢快风格为主,特别适合在宴会中演奏。

司空指主人李绅,浑闲事,就是习以为常。由此还演变出一个成语“司空见惯”。断尽……肠指心动,刺史指刘禹锡。夸张地形容自己没见过世面,惊为天人等等,其实就是客套话而已。

人家请你吃一顿饭,又送个大美人给你,不夸人家几句怎么好意思呢!

第二种:骂人!

而且是不吐脏字的骂人!当年杜甫那首《赠花卿》不就是表面上句句夸人,实际上字字骂人么?其潜台词就是“这首曲子你不配唱,也不醒听”。

这首诗也像!如果说发型和鞋子是参照宫廷款式倒也无妨,但是妆容做成贵人似乎有些不妥。但小可没有证据。明朝对服装的颜色限制不能等同于唐朝也是如此。

此诗从第二句开始就有郑卫之音的涵义,过于贪图享乐。

只是这种说法有些牵强,毕竟李绅和元稹,白居易交情都不错,而白居易和刘禹锡交情更是好到一块嫖娼。

应当就是第一种解释无疑。

赠妓或赠妾在唐宋时期极为寻常,并且引为雅事。

唐朝诗人韩翃为挚爱柳娘写了许多好诗,比如《章台柳》,而诗中的女主角原本是朋友的小妾,一次饮酒聚会,朋友见韩翃喜欢这女子,便直接赠送与他。

当然和杨素比起来都不如,红拂女就是杨素的歌妓,和李靖跑了就跑了呗,他实际上也不在乎。还有破镜重圆的女主人公乐昌公主,不也是落入了杨素手里,听闻如此旧事后,直接把徐德言叫来,当他的面把他的妻子还给他,并安排他们归隐江南,成为佳话。

古代的伦理制度,有时让人发晕!


亦有所思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高高发髻的宫女,歌一曲杜韦娘,一团和谐的气氛。官位很大的李绅对这样的场景已经见得多了,但作为小小的苏州刺史对此情此景却不得不大发感慨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