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各區(11區5市4縣)最新發展規劃——成都二圈層城市

讀懂一座城市的抱負,瞭解一座城市的壯志。


今天繼續跟新成都市各區(11區5市4縣)最新規劃

雙流區

雙流區是四川天府新區重點區域,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所在地,成都市城市向南發展的中心地帶,成都臨空經濟示範區位於境內!雙流區是典型的中優,南拓雙重政策發展紅利試點區!


成都各區(11區5市4縣)最新發展規劃——成都二圈層城市

構建“一港三心四組團”

構建以雙流國際航空港為帶動,以楊柳湖、怡心湖、永安湖三大城市中心為支撐,以空港商務組團、智慧新城組團、高端智造組團、健康文旅組團為重點的“一港三心四組團”區域協同發展公園城市格局。


成都各區(11區5市4縣)最新發展規劃——成都二圈層城市

  • 一港

雙流國際航空港

  • “三心”

楊柳湖、怡心湖、永安湖三大城市中心其中把楊柳湖城市中心打造為雙流的行政中心、經濟中心和文化中心,成為全域雙流城市主中心。

  • “四組團”

1、空港商務組團

以雙流國際航空港為引領,以航空服務業集聚區、航空自貿板塊為支撐,突出“樞紐服務、高端商務”功能定位,將雙流機場跑道周邊和西航港、勝利片區打造為總部聚集、匯通全球的“空港商務組團”


成都各區(11區5市4縣)最新發展規劃——成都二圈層城市

空港國際商務區

2、智慧新城組團

以楊柳湖城市中心為引領,以軍民融合產業園、成都芯谷、空港中央公園為支撐,突出“城市主中心、人居新典範”功能定位,將東昇、九江、彭鎮、黃水、金橋片區打造為生態宜居、芯動中國的“智慧新城組團”。


成都各區(11區5市4縣)最新發展規劃——成都二圈層城市

楊柳湖城市中心效果圖

3、高端智造組團

以怡心湖城市中心為引領,以空港高技術產業園為支撐,以綜保區、電子信息主題城市社區、國際航空動力小鎮等板塊為帶動,突出“智能製造、創新創造”功能定位,將公興、協和、黃甲片區打造為全面體現“三個轉變”的“高端智造組團”。


成都各區(11區5市4縣)最新發展規劃——成都二圈層城市

怡心湖城市中心效果圖

4、健康文旅組團

以永安湖城市中心為引領,以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為支撐,以黃龍溪華僑城、錦江生態帶等板塊為帶動,突出“醫藥健康、文旅休閒”功能定位,將永安、黃龍溪片區打造為醫美特色、川西風韻的“健康文旅組團”。


成都各區(11區5市4縣)最新發展規劃——成都二圈層城市

永安湖城市中心效果圖


成都各區(11區5市4縣)最新發展規劃——成都二圈層城市

“交通規劃”

雙流區共規劃地鐵站點77個,總里程約205公里。佔成都市的10.8%;

2020年,運營站點將達28個,佔成都市的14.5%。

預計到2021年末,雙流區地鐵通車線路9條,總里程82公里,運營站點31個。


成都各區(11區5市4縣)最新發展規劃——成都二圈層城市

“生態規劃”

建構城鄉一體、全域覆蓋、通道連續、生物多樣、功能豐富的五級綠化體系

生態區:發揮近郊優勢打造金馬河、錦江兩片生態區,生態保護為主,兼具農業生產、旅遊休閒等功能

綠道:綠道串連生態區、綜合性公園、溼地公園、郊野公園、小遊園、微綠地,形成綠廊相連、縱橫貫通的綠化網絡

公園:規劃建設空港中央公園等30餘處市級、區級城市公園,成為城市主要公共空間

小遊園:為居民提供健身、遊樂、文化體驗等設施的集中綠地

微綠地:供城市行人作短暫遊憩的場地,是城市公共綠地的一種形式


成都各區(11區5市4縣)最新發展規劃——成都二圈層城市

“教育規劃”

幼兒園:6個,中小小學:12個,共計新增學位16650個。


龍泉區

龍泉驛區作為成渝經濟走廊的橋頭堡,面臨“東進”“中優”雙重機遇,正處於城市功能品質提升的攻堅期。本次規劃圍繞“緊扣城市戰略,塑造格局凸顯的活力山水之城;中優東進並重,建設形態優美的品質宜居之城.塑造“山城相融、六水潤城、一環三軸、一主兩副”的城市特色空間骨架


成都各區(11區5市4縣)最新發展規劃——成都二圈層城市

優化城市空間佈局優化形成“一山一芯聯三片”的空間結構

  • “一山”

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承載國家中心城市國際旅遊、高端服務、城市休閒遊憩等特色職能,主要佈局旅遊度假公園、城市郊野公園、高端服務業小鎮、鄉村旅遊等。


成都各區(11區5市4縣)最新發展規劃——成都二圈層城市

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規劃圖

  • “一芯”

中央活力芯,包括生態功能區、創新集聚區、生活服務區,強化服務、創新、文化、休閒等核心功能,形成具有生態特質的城市活力芯。


成都各區(11區5市4縣)最新發展規劃——成都二圈層城市

東安湖(皇冠湖)中央活力區

  • “三片”

成都經開區南片區、北片區和繞城以內的西片區,依託現有汽車產業、文創產業基礎,形成南片區汽車整車製造、北片區汽車整車製造和貿易博覽、西片區文化創意的產業發展格局。


成都各區(11區5市4縣)最新發展規劃——成都二圈層城市

“生態規劃”

以東安湖片區為「核心」,有效銜接青龍湖、錦城綠道、驛馬河公園、中央綠心等城市生態,而這片 “ 綠色 ” ,將直接延伸至龍泉山脈,從而在整個龍泉形成一個 “ H形 ” 生態空間。


成都各區(11區5市4縣)最新發展規劃——成都二圈層城市

巨型公園


成都各區(11區5市4縣)最新發展規劃——成都二圈層城市

“地鐵規劃”

未來共有12條地鐵將從龍泉驛所在區域範圍經過,總里程179公里,軌道站點數量達到76個。

具體為:2號、4號、9號、11號、13號、17號、20號、25號、30號、31號、32號和38號線。西接成華區和錦江區,北至金堂,南通雙流,東邊可達龍泉山體旁。


成都各區(11區5市4縣)最新發展規劃——成都二圈層城市

“教育規劃”

龍泉規劃在西河新增教育科研用地,作為高校預留地。規劃修建中學37處、小學61處。分別位於龍華、老城、西河東和皇冠湖東(東安湖)等

幼兒園:每1萬人規劃1所,服務半徑原則上不超過300米。

小學:每1-3萬人規劃1所,服務半徑原則上不超過500米。

中學:每3-5萬人規劃1所,服務半徑原則上不超過1千米。


溫江區

2002年,溫江撤縣設區,成為成都市溫江區。是成都中心城區之一,地處天府之國腹地.

成都各區(11區5市4縣)最新發展規劃——成都二圈層城市

“南城北林”差異化發展

以成溫邛高速為界,優化形成“南城北林”總體空間格局,將北部167平方公里生態涵養區作為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主戰場,構建1個城區、4個特色鎮、100個新型社區和林盤聚落的"1 +4 + 100"城鎮體系。


成都各區(11區5市4縣)最新發展規劃——成都二圈層城市

南城北林戰略規劃圖

  • “南城”區域

落實“優功能、優產業、優形態、優方式”的要求,強化城市極核功能,優化城市功能,提高綠色健康產業發展能級,提升城市品質,實現精明增長。

  • “北林”區域

持續優化生態功能空間佈局,厚植綠色生態優勢、促進生態價值轉化,大力發展生態依託型產業,不斷修復生態功能,實現精明收縮。

  • "1 +4 + 100"城鎮體系

構建1個城區、4個特色鎮、100個新型社區和林盤聚落的“1+4+100” 城鎮體系。


成都各區(11區5市4縣)最新發展規劃——成都二圈層城市

‘生態規劃’

規劃立足溫江"水網密佈、花木成林、沃野成片”的生態本底特徵,構建了“一區兩廊、四河干渠、兩湖三園”的生態安全格局。規劃提出“引風貫城,打造清新溫江”;“引綠綴城,打造醉綠溫江”;“引水潤城,打造水韻溫江”三大策略。

“一區"為北部生態區

“兩廊”為兩條一級通風廊道

“四水”分別為金馬河、楊柳河、江安河、清水河“乾渠"為串聯成網的水系渠網

“兩湖”為金馬湖、金沙湖

“三園”為友慶郊野公園、花籬郊野公園、南郊郊野公園


成都各區(11區5市4縣)最新發展規劃——成都二圈層城市

一區兩廊、四河干渠、兩湖三園

  • “引風貫城,打造清新溫江”

構建“兩主六次”的風廊系統,在區域內新增羊馬河、錦繡大道、楊柳河等六處次級風廊。


成都各區(11區5市4縣)最新發展規劃——成都二圈層城市

引風貫城

  • “引綠綴城,打造醉綠溫江”

按照“北部守綠、城區增綠、水綠交融”要求,構建由”六灣五林三溼地三郊野公園”和城區綠地組成的溫江綠網。


成都各區(11區5市4縣)最新發展規劃——成都二圈層城市

引綠綴城

  • “引水潤城,打造水韻溫江”

圍繞四河兩湖,提升水質量、涵養水生態,寫好“水”文章。


成都各區(11區5市4縣)最新發展規劃——成都二圈層城市

引水潤城

“產業優化”

規劃堅持“三醫兩養一高地”產業定位,形成“三區融合”的產業功能區佈局。

一方面,完善提升“三醫融合”核心產業鏈群,立足“南城”,促進醫學、醫療、醫藥產業集群成鏈。


成都各區(11區5市4縣)最新發展規劃——成都二圈層城市

“交通規劃”

溫江將規劃構建“3高8快15節點”的交通體系,打造“1鐵6軌”綠色交通系統,便捷的交通將帶動溫江更快發展!


成都各區(11區5市4縣)最新發展規劃——成都二圈層城市

“教育規劃”

規劃實現公辦學校全覆蓋,形成“名校集群競相發展”新格局。溫江將全面實現兒童健康全面發展,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高水平推進社區教育,建立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加快區域合作與國際合作。


成都各區(11區5市4縣)最新發展規劃——成都二圈層城市



郫都區

2016年撤縣設區,是成都市最年輕的中心城區

郫都區“西控”部分:守護成都飲用水源、創新驅動綠色發展、傳承天府古蜀文化

“中優”部分: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國家創新創業示範基地、中國川菜產業化基地和西部影視文創基地,確立了“天府水源地、電子信息城”的戰略定位。


成都各區(11區5市4縣)最新發展規劃——成都二圈層城市

高標準構建“五區兩軸兩帶”的全域空間結構

成都各區(11區5市4縣)最新發展規劃——成都二圈層城市

  • “五區”

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食品飲料產業功能區、鄉村旅遊聚集區、都市現代農業聚集區和文化創意聚集區。

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以郫都區和高新西區為兩翼,建設總規劃面積為121.4平方公里的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同時也是成都市規劃打造的首個萬億級產業功能區。


成都各區(11區5市4縣)最新發展規劃——成都二圈層城市

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規劃圖

  • “兩軸”

東西向的紅光達到發展軸和南北向的五環路郫都段發展軸。


成都各區(11區5市4縣)最新發展規劃——成都二圈層城市

  • “兩帶”

錦江綠軸特色小鎮生態帶和清水河創智活力生態帶。


成都各區(11區5市4縣)最新發展規劃——成都二圈層城市

錦江綠道

三級城鎮體系“1+6+180”

1個郫都城區

6個特色鎮

團結鎮打造為影視文創小鎮

安德鎮打造為郫縣豆瓣川菜小鎮

三道堰鎮打造為親水度假小鎮

唐昌鎮打造為天府記憶文旅小鎮

友愛鎮打造為農家旅遊創新小鎮

古城鎮打造為古蜀文化小鎮

180個農村聚居點

“教育規劃”

郫都區有高等院校15所(本科10所,專科5所),居成都市各區縣市首位,除此外還有中小學校53所。目前擁有重點中學:郫縣一中、郫縣二中。

未來的郫都區將大力改善辦學條件,適度引進民間資本新建“高端化、國際化、特色化”民辦學校,加快推進城鄉教育高位均衡優質發展。

“軌道交通規劃”

根據成都市軌道交通站點規劃,郫都區境內共設置地鐵站點21處,規劃地鐵線網四條,分別為地鐵2號線、地鐵6號線、地鐵12號線及地鐵28號線。有軌電車蓉2號線。

成都各區(11區5市4縣)最新發展規劃——成都二圈層城市

“生態規劃”

郫都環城生態區整體上按照“一環一軸一道一鎮兩園”進行生態建設和產業佈局。

“一環”即繞城兩側0-500米生態帶,以錦城綠道貫穿內外兩側,串聯各個生態產業項目和旅遊休閒項目。其中,一級綠道長約10.72公里、二級綠道長約10.55公里。

“一軸”即作為錦江綠道重要組成部分的府河生態走廊,通過綠道建設打造濱河生態帶。在環城生態區內一級綠道長約19.65公里、二級綠道長約19.6公里。

“一道”即沿東風渠並北上連接繞城綠道。

“一鎮”則是建設一個“蜀繡小鎮”,突出產業規劃在蜀繡特色產業發展中的引領作用,按照“1235”的思路因地制宜、分區佈局蜀繡文化產業。

“兩園”即蠶叢漁桑園、濯錦江波園。


新都區

是“古蜀三都”之一,已有近2800年曆史,是四川省級歷史文化名城,2001年撤縣劃區。

別名:香城


成都各區(11區5市4縣)最新發展規劃——成都二圈層城市

構建“一城兩翼、一帶雙軸”全域空間結構

  • 一城香城中心(新都城區)

新都區香城中心 ——範圍包括了12.5平方公里新都新城區。泥巴沱城市森林公園為核心,著力建設生態、文化、產業、宜居四位一體的城市中心


成都各區(11區5市4縣)最新發展規劃——成都二圈層城市

香城中心設計藍圖

  • 兩翼
    :石板灘鎮特色鎮為核心的東部發展翼、新繁鎮特色鎮為核心的西部發展翼
  • 一帶:毗河綠谷活力帶
  • 雙軸:延續成德綿傳統軸線、沿蓉都大道拓展的城市主軸;延續成都南北中軸、沿成德大道向北拓展的蓉北中軸


成都各區(11區5市4縣)最新發展規劃——成都二圈層城市

一城兩翼、一帶雙軸

“一帶三圈多點”產業空間格局

一帶:37.8公里毗河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帶

三圈:32.8平方公里先進裝備製造產業 生態圈

30平方公里商創物流產業生態圈

6平方公里智慧家居產業生態圈


成都各區(11區5市4縣)最新發展規劃——成都二圈層城市

“軌道規劃”

新都區起步較晚,是成都二圈層各區中,最後一個有地鐵進入的區域,不過未來規劃還算可觀一共9條地鐵:分別是1,3,5,8,9 11,27號線

成都各區(11區5市4縣)最新發展規劃——成都二圈層城市

"生態規劃"

構建“5分鐘見綠、10分鐘見園、20分鐘見林”的三級綠化體系

香城綠道規劃全長821公里,串聯山水林田形成“田園生態網”。依託錦城綠道建成1680畝香城溼地公園、300畝保利198音樂文化主題公園等項目,依託香城綠道加快推進3287畝泥巴沱森林公園、800畝白鶴島溼地公園等項目。


成都各區(11區5市4縣)最新發展規劃——成都二圈層城市


成都各區(11區5市4縣)最新發展規劃——成都二圈層城市


“教育規劃”

幼兒園:2035年總共規劃182所。其中近期規劃公辦幼兒園16所;遠期規劃公辦幼兒園(2021-2035年)166所;保留現狀公辦幼兒園共34所。

公立小學:2035年總共規劃53所。其中近期規劃公辦小學11所;遠期規劃公辦小學(2021-2035年)42所;保留現狀公辦小學共42所。

公立中學:2035年總共規劃29所。其中近期規劃公辦中學7所;遠期規劃公辦中學(2021-2035年)22所;保留現狀公辦中學共25所。


成都各區(11區5市4縣)最新發展規劃——成都二圈層城市

學校分佈圖



青白江區

青白江區1960年建區,因境內清白江而得名,2017年7月,青白江區被正式納入成都中心城區。

成都國際鐵路港所在地。


成都各區(11區5市4縣)最新發展規劃——成都二圈層城市

“一港三城六個特色小鎮”空間格局

成都各區(11區5市4縣)最新發展規劃——成都二圈層城市

一港三城六個特色小鎮


  • “一港”既:成都國際鐵路港

成都國際鐵路港佔地33.6平方公里,地處“絲綢之路經濟帶”和“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交匯點,是貫徹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和成都構建“國際陸海聯運”走廊的重要載體。

成都國際鐵路港已有境外直達站點26個,覆蓋國內沿海、沿邊城市15個。其中中歐班列(成都)已累計開行超4600列,累計帶動進出口貨值超200億美元。


成都各區(11區5市4縣)最新發展規劃——成都二圈層城市

成都國際鐵路港

  • “三城”即:歐洲產業城、智慧產業城、鳳凰新城

歐洲產業城:以主動承接適鐵適歐產業為方向,重點推動國聯動力電池和電池材料、成都產業投資集團“一帶一路”先進智造產業園、50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等重大項目建設;爭取通過3—5年,建成以先進材料、智能製造、出口加工貿易為主的產業聚集區。


成都各區(11區5市4縣)最新發展規劃——成都二圈層城市

“智慧產業城”

以國際中央商務區為定位,重點佈局總部辦公、科技研發、品質居住、國際會議等功能。爭取通過3—5年,成功創建全國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示範區,打造千億服務業產業集聚區,建成集“產、研、住”一體化、高端型、花園式智慧產業新城區。


成都各區(11區5市4縣)最新發展規劃——成都二圈層城市

鳳凰新城:

依託鳳凰湖良好水系景觀與生態本底,以完善配套、改善環境、提升品質為方向,圍繞建設高品質國際社區、提高開放辦學水平、適應高端醫療需求、全面提升服務配套水平、爭取通過3—5年,建成體現人性化、包容性、宜業宜居的國際品質生活城區。


成都各區(11區5市4縣)最新發展規劃——成都二圈層城市

  • “六個特色小鎮”

城廂天府文化古鎮、蓉歐國際物流小鎮、七星島國際會議度假小鎮、福洪亞歐特色農產品小鎮、人和國際康養運動小鎮、彌牟文化旅遊小鎮


成都各區(11區5市4縣)最新發展規劃——成都二圈層城市

“軌道交通規劃”

青白江規劃了市域鐵路S10線、 S1線、 S12 線、S4線

(地鐵S1線(原34號線)、S4線(原38號線)、S10線(原23號線)、S12線(原36號線))其中S1、S12線已納入近期實施項目。


成都各區(11區5市4縣)最新發展規劃——成都二圈層城市

“教育規劃”

2020年,青白江區人均文化設施用地面積為0.25平方米、教育設施用地面積約3.29平方米、體育設施用地面積為0.57平方米、醫療設施用地面積為0.51平方米。

御龍中學、實驗小學北校區、祥福新建小學、新河幼兒園、鐵路港片區幼兒園、紅陽幼兒園、人和三元幼兒園等,七所學校集中開工


上一篇:

下一篇:

下一期接著講:成都各區(11區5市4縣)最新規劃——5市4縣(新津,大邑,邛崍,崇州,彭州,簡陽,都江堰,金堂,浦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