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民間故事:茅山道士


故事:民間故事:茅山道士

1

在茅山上習武、煉丹、修行十年後,道士毛十三決定下山。

他來辭別時,師父沉默了片刻,問他下山的理由。

毛十三:“如果說我一點也不好奇山下的花花世界,那是騙人的。修行不可違心。”

師父點點頭:“你可以下山,不過我先考考你的修為。”

毛十三跟師父比拳腳,打了個平手;在規定時辰內,毛十三煉出三顆上乘的靈丹;至於道觀裡的心法口訣,毛十三倒背如流。

師父:“毛十三,我給你三年時間去辦三件事——讓一個人起死回生,圓一個落魄書生美夢,成就一樁美好姻緣。假如有一件失敗,說明你的修行還不到家,請回山上修煉。當然,你也可以什麼都不做,只是今後你我再也沒有師徒之名。”

毛十三想了想,說:“一言為定!”

師父:“習武的最高境界是救人,而不是傷人;三顆靈丹可以起死回生,但總不能時刻備有;修行的終極目的不是自明,而是教化人。此次下山,你不能用武功,只能帶一顆靈丹,還要教化他人。”

毛十三愣了一下,點點頭,拜別師父。

在一處岔路口,毛十三就犯迷糊了:“該往東還是往西?”以前,他根本不用考慮這些問題,因為師父就在身邊,可隨時請教。現在,他只能通過拋銅錢決定——往西走。

在一處古渡口,毛十三搭船時遇到劫匪。如果可以用武功,那夥匪徒根本不是對手,可他費了半天口舌不僅身上的盤纏被搶光,還被推下水,差點淹死。

在一座古村口,毛十三看到一支送葬隊伍抬著一口棺材。他卻真切地感受到,棺裡的人並沒有死,甚至能聽到絲絲鼻息。毛十三救人心切,攔住去路:“鄉親們,等一等,棺裡的人是假死,你們不可以草菅一條人命!”村民置若罔聞,還勸毛十三想活命就繞道:“別擋路!瘟疫猛於虎!”毛十三不能明著搶人,只好悄悄尾隨送葬隊伍。

2

古村叫十八里坡,曾經是一座有50多戶人家的村莊,鼎盛時有400多口人。

半年前,一場瘟疫席捲十八里坡,半數人家不治。

村中有一戶崔姓人家,有個女兒名翠娥,年方十六。雙親病亡,翠娥也身染瘟疫,在驚恐中昏死過去。村民聞訊趕來,草草地把翠娥裝入棺材抬到南山埋葬。

道士毛十三遇到的就是翠娥的送葬隊伍。他攔棺未遂,悄悄尾隨至墓地。等到村民埋棺、散去,他雙手刨墳、開棺,往翠娥的嘴裡放入一顆靈丹。

三個時辰過去了,翠娥卻沒有甦醒的跡象。毛十三扯下拂塵上的一根毛,放在她鼻前探測,紋絲不動。

毛十三又往翠娥的手掌插了一株靈草,說:“姑娘,貧道還有重任在肩,不能親眼看你重生。如果你靈魂沒散,可到村裡土地廟居身,有緣人會搭救你……”

離開墓地已時近傍晚,毛十三剛走到村口,就看到一個書生倚著一株老楓抱頭痛哭。他走上前,問:“秀才何故傷心如此?”

書生說自己姓盧,進省城趕考不第,才回到家鄉。不料房屋已坍塌,父母了無蹤影。經打聽,方知二老已遭瘟疫身亡。眼下無處可去,打算投宿村西頭的土地廟。

“土地廟、翠娥、盧生,莫非三者冥冥中有關聯?”毛十三想。決定當晚跟盧生結伴,次日再作打算。

自從瘟疫侵襲村莊,村民都嫌土地公庇護不力,廟裡香火已斷供多時。由於人跡罕至,香爐灰冷,神龕上掛滿了蛛網。

當晚,毛十三和盧生秉燭夜談,談天論地。

毛十三:“你怕鬼嗎?”

盧生:“不怕,家裡除了我都是鬼。我若怕鬼,無異於怕親人。”

毛十三:“你可有意中人?”

盧生:“不曾有,如今家道中落,更不敢妄想。”

毛十三:“一個鍋匹配一個蓋。姻緣天註定,該來時自然會來。”

盧生聽了,不語。

毛十三:“也許,你會在這土地廟裡遇到佳人。”

盧生苦笑:“那真是活見鬼了。”

毛十三聽了,不語。

夜深人靜,盧生鼾聲如雷。毛十三重任在肩,心事重重,輾轉難眠。次日天一亮,不辭而別。

3

盧生醒來時,看到廟裡井然有序,心生狐疑。

他翻身抓到一張紙條,是毛十三留下的——“萍水相逢,晨曦離別。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當日白天,盧生渾渾噩噩。傍晚,盧生想念家人,淚水如麻,早早鑽進薄被昏睡。

也不知過了多久,盧生聽到窸窸窣窣聲,感覺廟裡除了自己還有別人。

藉著神龕上淡藍的燭光,盧生瞥見一個著白衣的妙齡女子正在廟裡走來走去,清理灰塵。

白衣女子沒有影子。

“你是誰?”盧生問。

女子答:“我是翠娥。”

“翠娥?你怎麼在這裡?”

“我已無家可歸,只好棲身廟裡。”

“你父母呢?”

“死了,”翠娥說著轉過臉來,“其實我也死了。”

“啊?!”盧生驚得從地上彈起來。不過,他看到的卻是一張人臉,跟活人一樣有血有肉。

翠娥:“你呢,怎麼會在這裡?”

盧生:“我父母也死了,無家可歸,只好棲身廟裡。”

兩人互訴衷腸,都為彼此的可憐身世感傷。雖然已不屬於同一個世界,但他們都不懼對方。

即日起,盧生繼續寒燈苦讀,翠娥則給他洗衣做飯。兩人暗生情愫。

轉眼七天過去。這天晚上,翠娥陪盧生讀書到凌晨。

當盧生沉浸在久違的幸福中時,翠娥站起來,說:“盧生,雞要叫了,我得走了。”

“走哪裡?”

“頭七已過,我要走了。”

盧生趕考歸來,家沒了。好不容易遇到一個知己,如今又要分離。他展臂挽留。

翠娥搖頭:“你若要留我,先找到還陽扇。然後拿扇子趕到南山我的墓前連扇九下,我才能永久回到陽間。”

翠娥說完消失不見了,空中飛舞一張紙條,上寫:“如要還陽扇,需朝廟堂西面山坡跪拜三天三夜……”

盧生抓過紙條,吃進嘴裡。次日醒來,他便對著廟堂西山跪拜,三天三夜不眠不休。

第三天午後,狂風暴雨大作,盧生巋然不動,直至昏倒在地。

盧生醒來時,西山上空陽光燦爛,傳來陣陣喜鵲叫聲。他起身,往山上奔去,在一株古楓上赫然看到一把扇子,上寫“還陽扇”。

盧生咬破手指,擠出幾滴血朝扇子甩去,將扇子穩穩地抓在手裡。他持扇奔南山而去,找到翠娥墳墓,即對著墓碑揮扇九下。

隨著“咯吱”一聲悶響,墳墓裂開了,翠娥笑盈盈從墓裡走出來。

4

盧生攜翠娥回到十八里坡,重修老屋,結為夫妻。

村民見翠娥死而復生,起初都以為盧生領了一個女鬼回家。紛紛上前掐翠娥的皮肉,直到弄出鮮血來,才相信翠娥是人不是鬼。

問及緣由,翠娥說夢見一個道士餵了她一顆靈丹,塞給她一株靈草,還說靈草可以治瘟疫。

“治瘟疫?靈草在哪裡?”村民問。

“可惜我醒來時,靈草不見了,但我記得它的樣子。”翠娥說著領村民爬上十八里坡的後山,在石縫中找到閃閃發亮的靈草。

村民將靈草熬成藥湯服用,沒多久藥到病除。村民感恩翠娥,尊稱她為“娥姑”。

盧生在翠娥的悉心照料下,繼續寒窗苦讀,終於中舉。

三年後,毛十三回到茅山,破衣爛衫,面龐漆黑,手汙腳垢,活像一個乞丐。

離開十八里坡後,他試圖挽救很多病人,但都沒能救活一個;他遇到多股賊盜,但都感化未遂;他試圖點撥無數落魄書生,但都被當成瘋子攆開。

道士毛十三一路討飯回到了茅山。他剛走到道觀大門,師父已經站在那裡等候。

“師父,我失敗了。”毛十三跪下,羞赧不已。

“不,你可以下山了。”師父說著把營救翠娥、點撥盧生、促成姻緣的事情告訴毛十三。

毛十三聽了,愣在原地。

師父:“實現夢想的道路確實漫長崎嶇,如果起點選對了,至少已成功了一半。我很高興,你從一開始就做對了。大千世界,芸芸眾生。見過的人越多,經歷的事越雜,心靈越不單純。”

“滿招損,謙受益。”毛十三說,“花花世界,迷亂心眼。師父,此次下山我還有很多事情看不明白,很多事情我做不到,請讓我繼續留在山上吧!”

師父點點頭,扶起毛十三,將畢生本領傳授給他。

毛十三餘生都在茅山上修煉,偶爾下山搭救蒼生,終成名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