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畫

年畫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民間美術形式,是中華民族祈福迎新的一種民間工藝品。年畫深深紮根於廣大人民生活的沃土之中,有著最廣泛的群眾基礎和社會影響。

追溯年畫的起源,始於漢代,發展於唐宋,盛行於明清,革新於民國,絢麗於當今。

年畫是中國古代一種寓意吉祥的形象。在漫長的歲月裡,隨著年節風俗的演變而衍生形成的一種中國民間特殊的象徵性裝飾藝術,它時人類遠古時期的自然崇拜觀念和神靈信仰觀念。

早期的年畫都與驅兇避邪、祈福迎祥這兩個母題有著密切關係,在祈禱豐收、祭祀祖宗、驅妖除怪等年節風俗習俗化的過程中,逐漸出現了與之相適應的年節裝飾藝術。

春節貼年畫在晉南城鄉都很普遍,濃墨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豐富多彩的年畫通常有一團和氣、五子登科、麒麟送子,以及大量戲曲人物、神話傳說、演義小說,幾乎無所不包,而歸根結底,不外乎家和人興、富貴平安的寓意。

這種粗放率直、簡樸飄逸的繪畫作品,寄託了人們對家門興旺發達的美好願望,表達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憧憬嚮往。

年畫的藝術風格與文化內涵的完美結合,表達了民眾的審美取向和文化祈求,是年畫根深葉茂、長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年畫作為民間的新年祝福,充滿了喜慶,因此,民間年畫大多采用大紅大黃等鮮豔火爆的色彩,注重情趣和造型的表現,人物生動可愛,富有活力。體現了民眾智慧,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

年畫不僅是年節一種五彩繽紛的點綴,還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審美傳播、信仰傳承的載體與工具;

也是一種看圖識字式的大眾讀物;

對於那類時事題材的年畫,還是一種百性喜聞樂見的媒體。

年畫又是一部承載地域文化的辭典,從中可以找到各個地域鮮明的文化個性。

像天津楊柳青、河南開封朱仙鎮、江蘇蘇州桃花塢、山東濰坊楊家埠、山東高密、四川綿竹、河北武強、陝西鳳翔、廣東佛山、山西臨汾平陽(古臨汾)、福建漳州、湖南邵陽灘頭木版年畫等都久負盛名,各有千秋。

這些個性因素,不僅在題材內容裡,從各個年畫產地習慣的體裁、用色,線條及其不同的版味,也能一眼識別出來。由年畫可以認識全部的中國民間。

在我的故鄉,呂梁山南端的鄂邑大地,尤其是縣城西部的幾個鄉鎮,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多居住在土窯洞。

低矮幽深,光線相對暗淡,加之一日三餐多是燒煤炭和柴禾,久而久之,土牆壁上刷的白塗料就會發黃變灰,即使重新刷一遍,也會捲起脫落。

所以,過年時,人們有錢沒錢,都會在集市或商店裡購買一些吉慶鮮豔的年畫,貼上牆壁,紅紅綠綠的色彩給家裡帶來“舊貌換新顏”的視覺。

對於貼年畫,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欣賞風格,有的用訂書針,有的用程亮的圖釘,老年人的家庭則簡單地在酸棗樹上,摘些棗刺,將棗刺穿過南瓜籽或將廢紙箱剪成菱形、梅花圖案釘在年畫四周。

記得那時的我,每到一家拜年磕頭完畢,不去理會用什麼張貼的年畫,都會認真細緻地看完各家年畫,在心裡默記每張年畫所表達的含義。第二年在集市上去選擇心愛的畫樣。

如今人們普遍富裕了,也修建了鋼筋混泥土的平房,但人們對年畫的喜愛依然在心裡,每到歲末臘月年畫都會大量出現在鄉村市集和城鎮街巷,趕年集的人總會或多或少購買幾張吉慶的年畫。

中國年畫經過千百年的演化和傳承,形成了民眾喜聞樂見的民間繪畫藝術。

大江南北自然環境各異,風土人情不同,由此形成了種類繁多、繽紛多彩的年畫形式,幾乎是中國民俗文化的圖解。

因為它不單具有藝術價值,更重要的是它承載著大量的自然和人文信息。

年畫承載著百姓最樸素的美好憧憬,時代新年畫呈現新氣象,成為傳遞信息和知識的重要媒介。

中國年畫的興衰歷程與時代發展的節奏相合拍,與中華民族文化繁榮昌盛休慼相關。它凝聚了世世代代中華兒女的勤勞與智慧,飽含著傳統優秀文化的精神與理念。

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當下,我們應珍視這份寶貴的民族文化遺產,讓這一民間瑰寶被更多人所瞭解和欣賞,讓它的養分滋潤當代文化藝術的生長,在新的時代煥發耀眼的光芒。

年画

韓和平,山西鄉寧人,退休教師。

系中國現代作家協會會員、首屆全國鄉村作家認證會員,《芙蓉國文匯》簽約作家,《作家前線》和《中國.作家在線》簽約作家。

年画

交由老家山西V平臺原創首發的作品,可以接受“打賞”了~

郵箱:[email protected]

聯繫我們:

年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