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师生:乡村教育之幸!定向培养乡村教师:乡村教育之痛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至上1999年结束,我国从初中毕业生中招录优秀学生,培养了近400万中师生,这些中师生毕业之后,被分配到祖国各地的乡村学校,成为一名乡村教师。近年来,部分省份实施从初中毕业生中定向培养乡村教师计划,同样是从初中毕生中招收乡村教师,同样是毕业后分配工作,有岗位、有编制!同样的乡村教师,对乡村教育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中师生:乡村教育之幸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为了解决农村小学师资严重不足的问题,国家在全国范围内,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优秀毕业学生就读中等师范学校,三年毕业后分配工作,安排到乡村学校任教,这一政策执行至1999年。

中师生:乡村教育之幸!定向培养乡村教师:乡村教育之痛

中师生大多数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毕业之后又回到农村成为一名乡村教师,他们成为中师生,又一个最朴素的想法:解决一辈子的吃饭问题,那个年代,能够考上中师,成为一名中师生,意味着解决了一辈子的吃饭问题,捧上“铁饭碗”,吃上“皇粮”,跳出了农门,因此,当时考中师的竞争之激烈程度不亚于现在考重点大学。

当年的中师生录取,只有成绩最优秀的学生才能敢报考,考不上师范学校的学生,才报考普通高中!

成千上万的中师生毕业以后,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飘向祖国大江南北的每一个山村,生根发芽,为中国的基础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年的中师毕业生,琴棋书画、吹拉弹唱都能拿得出手,不管是语文、数学,还是体育、音乐、美术,他们都能胜任,是真正的全学科教师。

中师生:乡村教育之幸!定向培养乡村教师:乡村教育之痛

一些中师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离开了学校,走上高级领导岗位的也大有人在,成为大学教授的也为数不少,但是无数的中师生扎根乡村教育,为祖国的乡村教育贡献了一生的力量。几十年间,一代中师生勤勤恳恳,让无数的山村孩子通过读书,走出大山成为国之栋梁。

一代中师生,是中国乡村教育之幸!

当下教育存在的问题

男女教师比例失调

近年来,中小学教师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有媒体随机调查了山东、湖南、四川、浙江四省140多所中小学,女教师占到教师总数的70%至80%属于常见现象,甚至一些城市小学,出现清一色的女教师。

男女教师比例失调,对中小学生成长来说,并无好处。会让很多的中小学生在言语、行为乃至性格等方面女性化。看看现在的学生,不少男生阳刚之气不足、阴柔之气有余。男生,在风度、气概、体魄等方面少有阳刚特质,说话“娘娘腔”,日常行为更是娇气、害羞、动不动就哭,爱耍小脾气,甚至于模仿女性的穿着打扮。

中师生:乡村教育之幸!定向培养乡村教师:乡村教育之痛

教师岗位吸引力下降

与公务报考的激烈程度相比,教师报考遇冷,出现冰火重天的局面。广西省2019年计划招聘19772名教师,但是招考情况并不乐观,截止报名时间为3月29日下午18:30,但是3月29日中午12:00通报,尚有1835个岗位无人报考。

中师生:乡村教育之幸!定向培养乡村教师:乡村教育之痛

广西省的教师招聘,要求大专学历即可报考,但是无人报考的尴尬情况其实很是说明问题,教师岗位吸引力下降才是事实。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江西、安徽等省实施了定向培养乡村教师计划。

定向培养乡村教师计划:乡村教育之痛

近日,江西省教育厅发布通知,今年,江西继续实施“定向培养乡村教师计划”,计划定向培养幼儿园、小学、特教教师共6350名。小学教师男、女比例不得低于40%,幼儿园教师男、女比例不得低于20%。

中师生:乡村教育之幸!定向培养乡村教师:乡村教育之痛

据悉,乡村教师定向培养的生源条件为参加2020年中考的初中应届毕业生,定向师范毕业生必须安排在乡镇(不含县城,特殊教育除外)及以下中小学(幼儿园)任教,特教师范毕业生安排在县特殊教育学校任教,任教不得少于5年,确保有编有岗。

从初中毕生生招定向培养乡村教师计划,解决教师男女比例失调、教师岗位吸引力下降等问题,是否良策呢?

中师生:乡村教育之幸!定向培养乡村教师:乡村教育之痛

​2018年,安徽省教育厅出台了定向培养2500名乡村小学全科型老师政策,其中初中起点专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招聘2200名,招录分数线为330分,安徽中招总分是880分,得分率仅为41.7%。分数如此之低的初中毕业生,在学校往往是“学渣”的存在,这些“学渣”五年后,被分配到乡村学校,成为乡村教师,对乡村教育来说,又是多大的不幸!

从初中毕业中生定向培养乡村教师计划,表面上看解决了教师男女比例失调、教师岗位无人报考的问题,实际上却为乡村教育埋下了巨大隐患!

40多年前,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最优秀的学生成为中师生,三年毕业后成为小学教师;40年后,仍然是从初中毕业生中定向培养乡村教师,五年后成为小学教师,前者是乡村教育之幸,而后者却是乡村教育之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