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鳥朝鳳》:嗩吶技藝的落寞,折射出傳統文化的悲劇

“在車站外一塊巨大的廣告牌下,一個衣衫襤褸的老乞丐正舉著嗩吶嗚嗚地吹,嗩吶聲在閃爍的夜色裡淒涼高遠。

這是一曲純正的《百鳥朝鳳》。”

這是《百鳥朝鳳》小說最後所描繪的畫面,寓意著嗩吶這門曾經在鄉村備受尊敬的民間樂器徹底走向落寞,同時也折射出整個傳統文化所面臨的悲劇。

《百鳥朝鳳》:嗩吶技藝的落寞,折射出傳統文化的悲劇

《百鳥朝鳳》是作家肖江虹創作的一部反映在當代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浪潮下,傳統鄉村音樂——嗩吶受到巨大沖擊,在夾縫中艱難求存的悲情故事。

嗩吶技藝從興盛走向衰敗,從精湛走向平庸,從神聖走向平凡,從理想走向現實,其中的無奈與辛酸,讀來令人唏噓不已。

這部小說曾於2016年被搬上銀幕,獲得第22屆金雞百花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而導演吳天明也憑藉該片獲得第3屆中澳過激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不過,與原著小說相比,電影的劇情改動較大,尤其是後半部分將描寫父親遊本盛的部分全部換成了嗩吶師傅焦三爺。在我看來,這樣的改動已經使得小說的味道徹底改變。小說與電影相比,我更青睞前者,本文我也僅從小說的角度進行解讀。

一、百鳥朝鳳的象徵意義

看過電影的人都知道,《百鳥朝鳳》其實是一首精彩絕倫的嗩吶名曲。不過,它究竟象徵著什麼?對於小說中的不同人來說,它代表的意義也不同。

在嗩吶師傅焦三爺眼中,它代表著榮譽和責任;在父親遊本盛眼中,它代表著遺憾和理想;而在主人公遊天鳴眼中,它則代表著兩層含義:父親的期望以及自己的信仰。

《百鳥朝鳳》:嗩吶技藝的落寞,折射出傳統文化的悲劇

1、榮譽和責任

嗩吶是門匠活,焦三爺從師傅那裡學到了《百鳥朝鳳》,也就有責任將其傳承下去。而他的繼承人,嗩吶吹的好壞是次要的,主要是看他有沒有將嗩吶吹到骨頭縫裡,能不能信守承諾,守住這門手藝,這樣的徒弟其實並不好找。

不可否認,焦三爺的眼光十分毒辣,他看準了天鳴是個信守承諾的人。他自始至終其實都是看不上天鳴的,他心中最喜歡的還是那個聰明機靈且最有天分的藍玉。不過,礙於《百鳥朝鳳》只傳一人的規矩,他還是忍痛放棄了藍雨,而選擇天鳴作為接班人。


《百鳥朝鳳》:嗩吶技藝的落寞,折射出傳統文化的悲劇

焦家班變成遊家班後,焦三爺不願意再繼續出活;在火莊老支書的靈堂前,天鳴突然“忘記”《百鳥朝鳳》曲子,焦三爺則以“這個班子是遊家班,只有遊家班的班主才有資格。”為由拒絕吹奏。

嗩吶曾帶給焦師傅莫大的榮譽,不過這份榮譽同時也意味著沉甸甸責任。他承受的尊敬讚美越多,身上揹負的使命責任就越重。將嗩吶技藝傳承下去,這個重擔將他壓得喘不過氣來,只要將《百鳥朝鳳》傳下去,他的任務也就完成了,至於嗩吶究竟是發揚光大,還是衰敗凋零,就都與他無關了。

2、遺憾和理想

當老師在水莊的木橋上情緒激動地向父親反映,說他兒子從一年級道五年級,數學考試從來沒有超過三十分的時候,他對此不屑一顧,他對兒子有更高遠的打算——成為一名嗩吶匠。

因為在父親看來,嗩吶匠是一份受人尊敬大有前途職業,神聖無比。


《百鳥朝鳳》:嗩吶技藝的落寞,折射出傳統文化的悲劇

為了讓兒子成功拜師學藝,他在焦三爺面前卑躬屈膝;在遊家班解散後,他悲痛萬分,傷心欲絕;甚至到了身患重病臨死之際,他還惦記著將自家的牛賣了,不是為了治病,而是給兒子重整遊家班購買傢什。

然而,當天鳴提出要給他吹《百鳥朝鳳》的時候,他卻擺手拒絕,說:“使不得,我不配!”

在整部小說中,父親的形象刻畫的最為鮮活,雖然在送天鳴學習嗩吶這件事情上,他表現出十分自私的一面,但這份自私中還摻雜著一份深沉的父愛。

嗩吶是父親的理想,這個理想並沒有隨著年紀的增長像深秋的落葉腐化成泥,反而時間的流逝愈加地清晰強烈,他將這個理想又寄託在了兒子的身上。

其實細細想來,這不正是歷來絕大多數中國老百姓的縮影嗎?用簡單質樸的願望,承載著中華民族進步發展的希望。

3、期望和信仰

天鳴學習嗩吶不是因為熱愛,而是為了不辜負父親的期望。後來天鳴又將這份期望成功轉化為自己的信仰。


《百鳥朝鳳》:嗩吶技藝的落寞,折射出傳統文化的悲劇

在馬家大院裡,現代樂隊的樂器聲驕傲而高亢,嗩吶聲卻細若遊絲,像臨死之人哀怨的殘音,天鳴開始發現嗩吶不再是唯一的可以慰藉亡靈的樂器,這使他陷入了某種迷茫。

之後,遊家班被人們遺忘;父親對他寡毒的蔑視、打擊、嘲諷,更令天鳴的精神信仰發生了坍塌。他不知道該怎樣應對,徹底迷失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無法自拔,以至於他在火莊老支書的靈堂前,竟然突然“忘記”該怎樣演奏《百鳥朝鳳》這首曲子。

英國詩人彌爾頓曾說過:“沒有信仰的人如同盲人。”天鳴失去了自己的信仰,註定只能得到一個悲劇的結局。

二、嗩吶技藝的落寞,折射出傳統文化的悲劇

1、是規矩,也是枷鎖

“規矩”一詞在小說中反覆多次出現,貫穿了嗩吶的整個過程。拜師前師傅擺架子是規矩,嗩吶匠得到極好的禮遇是規矩,演奏完給錢、收錢是規矩,就連推辭都是規矩的一部分。


《百鳥朝鳳》:嗩吶技藝的落寞,折射出傳統文化的悲劇

如果這些規矩歸類為繁文縟節還情有可原的話,那《百鳥朝鳳》一代只傳一個弟子的規矩,便是十足的陋習了,在我看來,它就是讓嗩吶走向衰落的罪魁禍首。

“我的這班師兄弟裡,也只有藍玉最適合了,他人精靈,天分高,也勤苦。反正最後是他我也不會驚奇的。最後我覺得我那幾個師兄也可憐,為什麼師傅不全給傳了呢?那樣就整齊了,人人有份,個個能吹《百鳥朝鳳》,焦家班、藍家班、遊家班,還不響亮死啊!”

正是這根粗重的枷鎖,把焦三爺捆的死死的,也將嗩吶未來的希望也完全束縛住。

2、理想與現實

有位讀者曾對毛姆《人性的枷鎖》的主角菲利普做過這樣的評價:

“和許多年輕人一樣,為天上的月亮神魂顛倒,對腳下的六便士視而不見。”


《百鳥朝鳳》:嗩吶技藝的落寞,折射出傳統文化的悲劇

月亮代表理想,六便士代表現實物質。對於天鳴的師兄弟們來說,比起虛無縹緲的月亮,六便士才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他們的目光只會被地上的六便士吸引。

遊家班沒人請,沒活可幹,他們便只能各自外出打工。對於他們來說,嗩吶只是個謀生的手段。從嗩吶走向落寞的那天起,便毫不猶豫地被丟棄了。

理想終究還是敗給了現實。

3、世界在發展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新事物代替舊事物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世界在發展,倘若一直墨守成規,那麼只能走向沒落。


《百鳥朝鳳》:嗩吶技藝的落寞,折射出傳統文化的悲劇

天鳴的不幸在於他只是個合格的繼承者,而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創新者,面對樂隊的挑戰,他輸的一敗塗地,無法適應時代的發展。若是沒有處在改革發展這樣的大勢下,他也可以像師傅焦三爺一樣,將嗩吶技藝順利地傳承下去。

然而,歷史的發展並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天鳴和他的嗩吶註定只能以悲劇的結局收場。

三、傳統文化,路在何方?

1、落寞≠淘汰

遊家班的落寞並不等於嗩吶的淘汰。

因為沒能抵禦現代樂隊的衝擊,遊家班解散了。


《百鳥朝鳳》:嗩吶技藝的落寞,折射出傳統文化的悲劇

人們的目光全都被樂隊這種新鮮事物吸引,但這陣風來得快去的也快,除了水莊,無雙鎮的其他村子又都冒出了新的嗩吶班子;上面也開始重視起嗩吶這種傳統民間音樂的保護工作。

傳統文化並沒有走到絕路的地步。

2、弘揚工匠精神

這個時代需要工匠,更需要工匠精神,

所謂“工匠精神”其核心是:不僅僅是把工作當作賺錢的工具,而是樹立一種對工作執著、對所做的事情和生產的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


《百鳥朝鳳》:嗩吶技藝的落寞,折射出傳統文化的悲劇

天鳴心中對金莊的嗩吶匠十分不屑,覺得他們“不是能把死人吹活,而是能把活人吹死”;當母親勸他乾點別的,別再吹嗩吶了,他回答只要有一口氣,就要把這嗩吶吹下去。

在天鳴的身上,我們看到了這種珍貴的工匠精神,正是有這樣的人存在,傳統文化才能保留住最後一絲希望。這也是整部小說中最為動人的閃光點。

3、打破規矩,尋覓新生

傳統文化逐漸淹沒在時代浪潮下,我們在嘆息之餘,更應該思考,傳統文化的出路究竟在哪裡?


《百鳥朝鳳》:嗩吶技藝的落寞,折射出傳統文化的悲劇

我們應該分清,傳統文化本質上來說,分為實用價值和藝術價值兩個部分,隨著時代的發展,它們的實用價值越來越弱,有的甚至已經完全褪去,但它們的藝術價值卻永遠不會喪失。

想要獲得新生,唯有打破陳規陋習,在藝術價值層面深入發掘不斷創新,才能使傳統文化獲得長久的生命力。

結語:

關於這部小說改編的電影,還有一個悲情的故事:導演吳天明在電影完成剪輯之後不久即離世,他的遺作《百鳥朝鳳》上映以後遭遇高評分低排片的尷尬境地。出品人方勵焦急萬分,現身某直播平臺呼籲院線經理為影片增加排片,說到激動處,方勵在視頻中直接下跪痛哭。

文藝片歷來都不是影院的寵兒。戲裡戲外,相似的情形實在令人感傷不已。


《百鳥朝鳳》:嗩吶技藝的落寞,折射出傳統文化的悲劇

小說並沒有對天鳴及他的嗩吶最後的命運作出交待,但最後巨大廣告牌下,乞丐吹奏《百鳥朝鳳》的景象除了預示嗩吶的衰敗之外,我想應該還寓意著希望。

這個世界的其他角落,還有更多的人懂得這門技藝,他們是希望的種子,也許未來的某一刻這些種子會產生令人意想不到的驚人變化,然後落地生根,開出絢麗奪目的花朵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