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故事|蒲城八仙板——凡心所向 素履以往

非遺故事|蒲城八仙板——凡心所向 素履以往


非遺故事|蒲城八仙板——凡心所向 素履以往

渭南日報 記者 牛綱

還沒去採訪時,蒲城八仙板傳承人,年過八旬的王忠玉老人熱心的打電話過來,希望我們早一些去,他準備了一肚子要說的話。

11月29日一早,幾經輾轉,這才找到王忠玉老人的家,見到了坐在書桌前專心整理非遺筆記和照片的王老。

“為這,把心費咋了,現在老了,耍不動了。就盼著你們來,把這個宣傳一下,總要把優秀民間傳統文化傳承下去。”王老舉起一張泛黃的舊照片,八個身著戲服的表演者,手裡各執一個鮮紅的八仙板,笑容燦爛。年輕的王忠玉站在中排,一臉笑顏。

再看看拿著這張照片的王忠玉,被歲月風霜侵蝕,刻滿皺紋的黑黢黢的臉,右眼像是受過傷,眯成一條線,左邊的腿也不靈光,走起路來身體微微傾斜,乾枯的雙手捧起一疊資料,聲音裡卻充滿希望:“我把這八仙板可算是研究了一輩子,天生就愛這。到現在都放不下。”王忠玉嘆了口氣。

厚厚的一沓資料裡,有關於堯山聖母廟會的記錄,有關於八仙板的傳說研究、舞蹈形式和操作流程的說明,還有對八仙板未來發展方向的創新探索以及過往他們參加過的八仙板表演影像資料。

王老笑著:“還有很多資料沒留下,都在我腦子裡面裝著。我慢慢給你說。”

在王老緩緩地講述中,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八仙板”有了靈魂和生命。

說到八仙板表演,就必須提到當地的堯山聖母廟會。在民間有個美麗傳說,八仙板就是八仙為了給堯山聖母祝壽而合起來進行的一段表演。

堯山聖母何許人也?傳說中的“堯山聖母”,屬堯王之女,能呼風喚雨、祛病助產,從善扶正,解憂排險。有關她的傳奇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聖母助唐”就是其中之一。

話說唐王命狄青掛帥南征,到某地途中,狂風四起,烏雲密佈,難辨東西,這時眼前出現一條“黑水河”,嘩嘩直流,人馬如飢似渴,急於飲用,誰知水中有毒,人馬上吐下瀉,狄青乾急無方,只好命部下來到堯山祈求聖母救助,聖母命其到山頂西邊的“風雲洞”起雲施雨,一陣電閃雷鳴、傾盆大雨之後,晴空萬里,道路明晰暢通,士兵們喝了雨水,病也好了,屢戰屢勝。

狄青奏明聖上“多虧堯山聖母賜雨解危”。唐王聽後驚喜,便敕封聖母為“靈應夫人”,從此,民間就有“靈應一方之說”。640年,唐太宗李世民曾“狩獵於堯山”。蒲城境內的五座唐陵就有四座依堯山而建,由此可見,在唐朝堯山聖母就被視為保護神。

而今,當地的人們依然將堯山聖母視作保護神。依照習俗,每年輪流舉辦廟會,其間以抬神、接神為主,有大社火助興,為期三至五天,清明節以在山上活動為主。

“接送神駕儀式隆重,有盛大的廟會和傳統的社火表演,鬥旗、八仙板、芯子造型、堯山大鼓等等一系列的社火表演就在其中,這些表演極受我們當地群眾歡迎,並在省內享有很高聲譽。”王忠玉解釋道。

民間傳說故事裡寫,八仙板就是鐵柺李、漢鍾離、藍采和、張果老、何仙姑、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八仙揹著自己的法器,來為堯山聖母祝壽時進行的表演。

而在實際演出中,八仙板是八個以上的年輕女性手拿一種稱做八仙板的木製大拍板舞蹈,伴奏為鑼鼓,舞者隨鼓點一邊拍板打擊,一邊舞蹈,名目依陣容變化有“一條龍”“兩交叉”“四對面”“麻花八”等多種,翻騰跳躍,大開大合。

“其實你仔細觀察八仙板,上端各有一人頭形狀,兩扇分開,中間一邊龍一邊鳳,寓意龍鳳呈祥,這似乎跟我們人類的繁衍文化有關。”王忠玉解釋道。

說到以後八仙板的創新發展,王老領著我們到了村裡的農家書屋,穿過長滿雜草的古樸院落,打開老舊掉漆的暗紅色柵欄門,是間老舊的祠堂。進門的左邊放著一面大鼓,右邊一角用厚重的塑料紙包裹著,他彎著腰,小心剝開這些塑料紙,八個工藝精良、樣子嶄新的神龕就出現在我們面前。

他小心地取出一個神龕背在身後,頗為憂傷地說:“我專門畫的圖紙,到蒲城縣找了一圈人也沒找到會做的,就專門去山西找的人做的,我是想著我們以後在表演八仙板的時候,不只是要八個人穿著表演戲服,還需要八個人在後面揹著八仙的神龕,這樣感覺表演更具可看性更有意思。我想把八仙板的表演內容儘量擴充,讓大家對八仙板有更多的認識和了解,讓其表現形式更為豐富。”王忠玉說。

冬日清晨的陽光,透過老舊的紅色窗戶,溫和的照在揹著神龕的王老身上,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長,等他轉過身,那張佈滿皺紋的臉上,又有了笑容。彼時情景的溫暖,足以令人世的薄寒在劫難逃。

“一輩子就愛好個這,投資再多都沒有後悔過,我在世一天,就要把這些故事講給大家知道,就要把八仙板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事業繼續下去。”王忠玉說。

每每談到非遺的傳承問題,大多數傳承人都面露難色,尤為遲疑,不知自己堅持的這個事情在不久的將來將會遭遇什麼樣的命運,而耄耋老人王忠玉由始至終都從未說過放棄,更多的卻是放不下、捨不得。在這座小小院落裡,眼前樸素的老人,讓我突然想起《塵曲》裡的話,易曰:始於“乾”,終於“未濟”,生生不息。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凡是心所向往的地方,即便穿著草鞋也要前往。生命猶如逆行之旅,即便一葉扁舟也要向前起航。

對啊,無論世事如何變遷,我們總該抱有這樣的生活信念:繼續與生命的慷慨與繁華相愛,即使歲月以刻薄和荒蕪相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