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白点病会短期反复吗?

大泽的暖男爸爸


白点,就是小瓜虫。一种寄生虫。在治疗不彻底的时候,很容易复发。

白点在春秋,冷热交替,昼夜温差大的时候容易得。小瓜虫在15至25摄氏度的时候是爆发期,也就是成长繁殖很快。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小瓜虫会很快长满鱼的全身。并且在鱼缸内大范围爆发,导致鱼大量死亡。

在治疗时,鱼明显好转,身上已经没有白点了,可鱼缸内还会有小瓜虫。

小瓜虫最简单安全的治疗办法就是升温,温度越高,小瓜虫的生长发育越快,达到28摄氏度的时候,就会停止繁殖,死亡。

在发现鱼得了白点后,尽量在早期就给鱼缸内使用加热棒升温。但升温不易过快,每两小时升一度,每天不要超过五摄氏度,比较安全。在鱼缸内水温升温至28摄氏度以上,白点就会得到有效的控制。最好可以把水温升至30摄氏度。等鱼身上白点全部没有了。开始底层抽水,在倒入新水时,把水也给加热至三十度。不要让鱼缸内水温有大幅度变化。保持温度,坚持每天换水五分之一左右。持续十天,白点就会治好,而且不易复发。在加温治疗时,停止喂食。治疗好后,以每天鱼缸内温度降不超过2摄氏度为标准,慢慢把温度降至平常饲养鱼的温度就可以。

药物治疗也可以,但对鱼缸内的硝化系统破坏很大。所以建议用升温治疗的办法。安全,有效。


聊个鱼


题主,你好。我是养了好多鱼,养鱼好多年的“热爱生活的渔夫”,想知道更多养鱼生活中有意思的事儿,请关注我,谢谢!


题主的问题是:金鱼白点病会短期反复吗?

就这个问题分享一下我的真实观点和经验!

我的观点是:

金鱼白点病会短期反复。

理由如下:

🔳🅰🔳金鱼白点病是小瓜虫引起的,这种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杀虫,杀虫的治疗周期是五到七天,期间需要做好升温工作,保持30摄氏度左右较为有效。既然周期较长,如果在前面的治疗中疗程稍短,并没有完全按照既定规定时间进行杀虫治疗,导致小瓜虫没有完全被杀死,在合适的条件又重新死灰复燃,从而造成反弹。

🔳🅱🔳有一种情况需要特别注意下,我给大家介绍下,就是我家的泰狮在最初也是得过白点病,也是常规治疗方法,水温升至三十摄氏度,也是保持了一周,结果和题主遇到的情况一样,也是发生了反复。

那么为什么白点病会发生反复呢?出了什么问题呢? 结合一下我家的案例,希望能够解决题主的问题。

  • 💧后来我想了一下,觉得问题出在了上滤,我家泰狮的上滤使用的滴滤盒,问题就在这儿,鱼缸里的水在持续加温持续杀虫的状态,但是鱼缸上滤盒里的水温度不会那么高,尤其是室温与缸内水温相异较大的冬天,上滤里的水是一个温度不是那么高的状态,那其实上滤盒里的滤材上附着的小瓜虫随着上滤水流温度的降低,存在小瓜虫当中的“残兵败将”,某一时期某一条件恢复进攻的状态也不是不可能。
  •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也不是没有办法,就是升温多来几轮,彻底杀虫,避免后患。
  • 💧所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题主家的这个缸也是上滤,周转箱过滤,里面可能会存在没被完全杀死的小瓜虫,导致了反复发作。解决办法就是杀虫。

◼️◼️延伸阅读:白点病的辅助治疗和终极治疗

众所周知,白点病需升温至30摄氏度保持一周,那我在这里介绍下辅助治疗和终极治疗。

  • 💧辅助治疗指的是换水,加大加频换水次数和数量,提高金鱼自身的免疫力,有很好的效果。
  • 💧终极治疗指的是全缸下药,针对性杀虫 硝酸亚汞或者商家卖的白点净全缸下药,注意不要过高浓度,可以考虑缓慢增加药物浓度,也是要注意后期换水降低水中药物浓度,保证金鱼健康!

🔳🔳🔳🔳【小结】🔳🔳🔳🔳

白点病不可怕,短期反复也不可怕,只要勤于观察,早点对症治疗,也能完全干掉小瓜虫。


我是“热爱生活的渔夫”,大家可以叫我“渔夫哥”,

洋洋洒洒许多言,

希望解决友问题,

爱养鱼儿爱生活,

欢迎转发和关注!

谢谢大家!


热爱生活的渔夫


金鱼的白点病,很多鱼友都碰见过,此病传染速度很快,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会并发产生水霉病和细菌感染,致死率很高。严重时药物就会无效,金鱼会大批死亡甚至团灭。今天我们就介绍一下金鱼白点病的致病原因、症状和防治方法。

感染了小瓜虫的金鱼

一、白点病的症状

感染了白点病的金鱼身上会出现颗粒分明的一颗颗的白点。感染初期,首先会在金鱼的胸鳍、背鳍、尾鳍等部位出现白点,这时金鱼还能正常觅食,但是会经常用身体蹭缸壁或者鱼缸内的其它坚硬物,希望以此来蹭掉自己身上的白点病原体。白点病从开始到蔓延到全身的速度很快,往往几天后(条件适合的话,甚至会在一天之内)就会白点布满全身,呆浮在水面,严重的全身就像洒满了面粉。

感染了白点(小瓜虫)的金鱼

二、白点病的元凶——小瓜虫

白点病实际是一种寄生虫病,而这种寄生虫指的就是原生动物小瓜虫,小瓜虫侵入金鱼的皮肤或鳃部就会引发白点病。小瓜虫成虫内部有一个月牙状器官的寄生虫,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包囊分裂期和感染期,包囊在宿主金鱼身上成熟后,冲破包囊到水中,沉到水底开始孕育新的分裂繁殖。一次约500到1000个幼虫。之后再游向新的宿主,感染别的金鱼并等待成熟。

显微镜下的小瓜虫

三、白点病的发病原因

金鱼的白点病多在春、秋和梅雨季节发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温、活饵的饲养环境下容易流行。水温忽高忽低是本病的诱因,金鱼在新水刺激下,极易发病,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新手鱼友,经常在换水后第二天就发现金鱼出现白点的情况。一般夏季高温下不会发病,小瓜虫不耐高温,28度以上很难存活。

金鱼的白点病多在春、秋和梅雨季节发生

治疗金鱼白点病,一般传统使用硝酸亚汞、孔雀石绿等药物(食用水产禁用药物)。全缸泼洒或隔日捞出药浴,都可以有效治疗。如果是在金鱼小苗儿阶段,可以采用生姜加辣椒熬制成浓汁直接抛洒水体的方式,也可以较为有效的治白点。

在不使用药物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升温至28度以上来治疗白点(小瓜虫在28度以上很难存活)。但要注意必须逐渐调高温度,每天升温不超过2度,直至28度以上。因为升温过快导致的危害,有时比小瓜虫还严重。




中华武术绝技表演


你好,咱们鱼店也经常出现白点的情况,治疗不彻底会反复,治疗彻底是不会反复的,我来分享一个治疗方法吧。

1. 白点病,其实是外寄生虫(小瓜虫),并且很容易传染,一般一个缸里面出现一条,两三天的时间就会扩散给整个鱼缸,但是小瓜虫有个弱点,就是在温度高于30度会停止生长而死掉。所以一般出现白点咱们就升温就行。这样白点是不会反复的。药物一般不推荐,多年经验告诉你无法有效根治,或者说一般人掌握不好,劳民伤财。

2. 发病原因

一般常见于冬转春,秋转冬,这两个时期。一是这时候细菌滋生快,二是昼夜温差大,忽冷忽热的环境让鱼产生应激反应,甚至有的水质不好的,直接造成鱼的免疫力下降,所以春秋两季最容易生病了。小瓜虫(白点)当然也不能缺席。所以这两个季节得多留意,加上平时换水也要处理好,一是困水,二是规范发操作(温度一致,换水要慢)

希望能帮助到你。





鱼景


白点病是饲养金鱼时的很常见的一种病,体表寄生虫引起的。

1、治疗白点病硝酸亚汞效果非常明显,以汞剂+升温疗效最快,但硝酸亚汞毒性较强,用量必须很准确,否侧可能会毒死金鱼,鱼苗不能使用;相对而言红药水的毒性比较轻,剂量也好掌握,可以使用注射器,不会出现药量超量过多,红药水药量6ml/100升水是很安全的,鱼苗用量减半。

2、亚甲蓝或生姜辣椒水也可任意治疗金鱼白点病,但是效果较慢、时间较长,需要7天左右的时间;配合加热棒可以缩短治疗,亚甲蓝对硝化系统也有破坏作用;生姜辣椒水对硝化系统的破坏性较小。

3、升温治疗:治疗白点病用加温棒加热能明显增强疗效、缩短治疗时间,是快速治愈白点病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甚至单独加温、无须加药都能治疗白点病,因为小瓜虫怕热,28度会停止发育,所以28℃以上的水温基本不会出现白点病。

温馨提示:

1、为了防止药物失效过早,整缸泼洒红药水需要暂时关闭过滤2小时,氧泵需要开启,2小时后再打开过滤水泵,红药水不能和盐一起使用。

2、白点病治愈后不要马上立刻拿掉加热棒,保持高温2-3天后慢慢降温防止复发。





胖兽医


首先认识什么是白点病:

金鱼白点病的病原是由原生动物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或鳃部而引发。其小瓜虫属原生动物中纤毛虫的一种。

症状和病变

患病初期,胸鳍、背鳍、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散布,病鱼虽照常觅食,但常聚集在鱼缸的角上互相挤擦。病鱼会用身体摩擦硬物,希望藉此清除身上讨厌的病原体。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病鱼常呆滞状浮在水面,严重的全身似洒满白粉,多在春、秋和梅雨季节发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温、活饵的尾部下容易流行。此病传染速度很快,如不及时治疗会二次感染合并水霉病及细菌感染,严重时,药物无效,会大批死亡。要及早治疗。



周末Yu快


白点病(小瓜虫病)是一种全球性淡水鱼类普通的一种常见病。

如图中我渔场在初冬时感染白点病的黑色兰寿。(重度白点病)

症状:病鱼体表 鳍 鳃瓣上布满大小1毫米左右白色白色点状虫体和包囊,肉眼可见。俗称白点病。重度时鱼体头部 躯干 鳃 鳍 粘液增多,与虫体混在一起。好像白色薄膜。病鱼在水中反应迟钝,游动缓慢 不摄食 呆浮,此病发病期短,传染速度快 ,常引起爆发式死亡。

发病规律:白点病的虫体在15~25摄氏度,繁殖密切剧烈。水温高于25摄氏度就开始消退,28摄氏度以上虫体脱落死亡。所以白点病多发病与春 秋 都是此病的高发季节。

1切忌用生水和温差过大的新水换水。致使鱼体感冒 ,让病虫有机可乘虚而入。

2充分利用小瓜虫24小时找不到宿主即可自行死亡的这一弱点,饲养金鱼的水,应该进过暴晒或2-3天后再使用。

3用融有0.1~0.2p.pM硝酸亚汞的水全缸泼洒,或者在10斤水中放入0.1克硝酸亚汞药浴一小时。再用等温新水洗过后放入消毒过的新水池中饲养。(渔场多使用此方法,见效快。但存在有毒风险,家庭饲养时使用浓度要把握好)



岁月留金年年有鱼


金鱼白点病一般不会反复,小瓜虫病俗称“白点病”,它是一种世界性广泛流行的鱼病,1876年由法国人Fouquet描述并将病原定名为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 fiis)。多子小瓜虫对寄主无严格选择性,几乎能感染所有的淡水养殖鱼类,尤其对无磷鱼类如叉尾鮰、黄颡鱼等危害严重。

【病原】多子小瓜虫隶属动基片纲、膜口亚纲、膜口目、凹口科、小瓜虫属。

多子小瓜虫的形态随其所处的生活时期不同,而呈现很大差异。

成虫期:成虫期虫体又称为滋养体,虫体较大,肉眼可见,一般为椭圆形或球形,乳白色。体披有分布均匀的纤毛。胞口位于体前段腹面。胞口表面观似人“右外耳”。口纤毛呈“6”形。围口纤毛从左向旋入胞咽。体中部有1个马蹄形或香肠状的大核。小核球状,紧贴于大核之上。胞质内常有大量食物粒和许多小的伸缩泡。

幼虫期:幼虫体呈卵形或椭圆形,前段尖,后端圆钝。前端有一个乳突状的钻孔器。体前方有1个呈“6”字形的胞口,胞口上方有1个反光体。全身披有等长的纤毛。在后端有1根长而粗的尾毛。大核椭圆形或卵形。体前端有1个大的伸缩泡。

包囊期:脱离宿主的虫体在2-8h内形成硬质包囊。包囊形成后,虫体在包囊内不停转动,马蹄形的大核逐渐变为圆形或卵形,小核可见,包囊内虫体胞口逐渐消失。2-3h后,虫体开始分裂,经9-10次分裂后就不再分裂。

【生活史】多小瓜虫生活史(图4)为:①掠食体钻入鱼类皮肤后被寄主组织包被(EN);②包被的掠食体发育成直径约1mm的滋养体,并在鱼类皮肤上形成灰白色的包囊;③包囊破裂,含有大量伸缩泡的滋养体离开寄主自由游动,并沉降到池底后自身分泌一种凝胶状的包囊壁;④~⑧包囊在1h内形成并开始以横裂的方式繁殖,最后产生近1024个,长度在30~50μm的梨形掠食体(掠食体只含有1个伸缩泡);⑨包囊壁破裂释放掠食体,掠食体在1d内入侵鱼类皮肤,第二天仍没有成功钻入鱼类皮肤的掠食体将死亡。

【病症】虫体寄生于体表、鳃丝及鳍等部位。寄生于鱼的皮肤、鳍、头、口腔及眼部等部位,形成肉眼可见的小点状白色包囊,严重时鱼体浑身可见小白点,故称为“白点病”。它引起体表各组织充血,并同时伴有大量黏液,表皮糜烂、脱落,甚至蛀鳍、瞎眼;病鱼体色发黑、消瘦,游动异常;病情严重时,鱼体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病鱼食欲减退、游动迟钝,漂游水面,有时也集群绕池,鱼体不断与其他物体摩擦,不久将成批死亡。

【流行与危害】小瓜虫病在全国各地均有流行,对宿主无选择性,各种淡水鱼、洄游性鱼类、观赏鱼类均可受其寄生。对无磷及鳞片不发达的鱼类感染尤为严重。小瓜虫病受温度的影响。小瓜虫繁殖适宜水温为15~25℃。水温15~20℃为流行盛期,但水温5~7℃或27~28℃时部分鱼类也能感染。幼虫的侵袭能力与水温也有直接的关系,水温为15~25℃时侵袭能力最强,其余水温条件下侵袭能力低下;水温高于30℃时,多子小瓜虫虫体会停止发育。此病多在9-11月、3-6月发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温、缺乏饵料、水质清瘦及鱼体受伤、抵抗力低的情况下易流行,苗种期间感染率极高。

【防治方法】目前尚没有治疗小瓜虫病的特效药,所以此病的防治关键点为彻底清塘、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良好环境及增强鱼类免疫抗病力。

预防措施

1、彻底清塘。放养鱼种前用生石灰对养殖池塘彻底清塘。

2、提高养殖水体水温。小瓜虫繁殖适宜水温为15~25℃,通过提高水温可阻断多子小瓜虫生活史中某一环节,使其不能完成生活史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池塘养殖条件下在秋末、冬初及初春时期可通过适当降低水位以提高水温的办法实施预防。

3、在小瓜虫病流行季节对有棘鱼类(如黄颡鱼等)苗种实施转塘、并塘等越冬准备时,拉网操作应避开阴雨低温天气,应在晴天水温相对较高时进行捕捞运输操作,且谨慎操作以避免对有棘鱼类产生损伤。

4、提高养殖鱼类免疫抗病力。鱼类生理状况与小瓜虫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鱼类机体免疫力低下更容易受到小瓜虫掠食体的侵袭。因此,在小瓜虫病流行季节,应加强养殖鱼类营养,提高鱼类的免疫力。

5、培肥水质。小瓜虫病的发生与池塘水质的关系密切,一般在水质清瘦的池塘中小瓜虫病易多发,因此在小瓜虫流行季节应适当肥水培肥水质。

6、适当控制养殖鱼类的放养密度,以降低小瓜虫感染机率。

7、出现小瓜虫等寄生虫时使用绿色安全无毒的驱虫产品,把寄生虫从鱼体中驱除,目前并无良药。

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渔人刘文俊。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留言或评论分享!


渔人刘文俊


这季节温度还不是很高,日

夜温差大,对于养殖金鱼的朋友来说这季节最怕的就是白点病,这种病是由一种叫做小瓜虫的寄生虫引起的。此病的最大特点就是当鱼感染之后会在病鱼身上出现白色的针尖状小白点,也正因这一特点所以我们通常将其称为白点病,另外这病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当水温低于25度时最易出现,特别是15—20度左右经常会让人防不胜防。

首先要做到的是当水温下降之后,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特别是不要轻易向鱼缸中加鱼,如果家里有多个鱼缸的话,则最好是每个鱼缸用的工具是单独用的,例如捞网、吸垃圾用的软管之类的,而且每操作一个鱼缸之后若人的手有接触鱼缸中的水则同样要消毒之后再去操作下一个鱼缸。这种病是传染性极强的,病鱼缸里的一滴水可以让一个鱼缸里的鱼在短时间内长满白点,因此一定要防止交叉感染。

进入低温季节后,如果鱼缸中装有紫外线装的话,则可以每天将缸里的紫外线灯开启几个小时,这样可以将水中的一些病原杀死掉,这样可以降低鱼出现白点的机率。

当鱼已出现白点时,只要发现的早也不用慌,我们用最常用的方可以将其治好,对于在水族缸里养殖的金鱼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将加温来防治,严重的情况下将水温加到30度之后再在水中用0.5%的粗盐,一般一周左右可以好,但是鱼身上的白点掉了之后最好还要将水温维在30度一周的时间,这样才能彻底治好。同时在刚开始加温时要在水中用一些杀菌类的药,要不鱼身上被虫子咬出来的伤口很易出现细菌感染而加重问题。


兴宁用户小李


金鱼白点病会短期反复吗?

我们平时养殖观赏鱼的过程中,白点病是鱼类很常见的一类鱼病,特别是当水温低于25度时很易出现这种病。这病的特点是病鱼身上出现白色的小点,严重时整个鱼的体表都有这种小点。正常来说这种病的死亡率不算高,但是传染性极强,当鱼病的严重时若不及时处理,鱼的体质下降之后则易感染其它的鱼病而死。


再来看一下你所说的金鱼得了白点病治好之后会短期反复吗?其实这要看你怎么来治的,如果在治的过程中方法不对时则很易出现反复,一旦反复之后再来治则更加困难。因为白点病是由寄生虫引起的,如果在治疗时没有治疗彻底,只是表面上没有看到白点,但是水中或鱼身上还有小的虫或虫卵,一旦停止治疗过几天就会立即长出更多的虫子而出现白点,这时的虫子还会产生抗药性所以治起来更难处理。

因此对于白点正确的治疗方法是即使我们肉眼见不到白点了还得继续治疗至少一周才行。我们在养鱼过程中如果鱼缸中的鱼出现了白点一般都是通过加温来处理,将水温加到30度之后白点会自然脱落,但是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将这一水温再维持一周以上,要不水中的虫卵繁殖出来后又会快速长起来。如是用药物来控制住的,则建议用药过后在看不到白点的情况下,过3-5天再用一次药,这样也会将水中没有死掉的虫杀死掉,以防反复出现。

需要注意的是,在防治白点病的过程要注意用一些杀菌的药物,特别是当白点严重时更加得用。要不就算将白点控制住,但是虫子所咬的伤口很易感染细菌性的鱼病,这样之后再去治疗时会更加麻烦。


以上为踏火个人经验、见解,仅供参考用,更多的水产、水族类经验分享敬请关注踏火逍遥说鱼,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