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膠澳設防始末

青島:膠澳設防始末


鴉片戰爭以後,外國兵艦多次侵入膠州灣海域,清朝軍隊防不勝防。第二次鴉片

戰爭期間,列強分途北上,僅1860年5月上旬至6月上旬,以英國、俄國為主的外國艦

船在膠州灣一帶侵犯中國主權的活動就達7艘次以上, 加劇了膠州灣的緊張形勢。自

19世紀70年代以來,西方資本主義列強派軍艦多次前來膠州灣遊弋,查勘形勢,測繪

地圖。1869年,德國人黎希霍芬到山東遊歷,調查這裡的資源物產。隨後,德國政府

還多次命令遠東艦隊司令棣利斯調查山東半島的形勢。1884年中法戰爭開始後,法國

侵略軍“屢次聲言將由膠州進圖北犯”。清廷命山東加強整治海防,膠州灣開始引起

關注。清廷出使德國大臣許景澄深切感知歐洲列強對膠州灣懷有侵略野心,於1886年

3月13日在《條陳海軍應辦事宜折》 中,主張將膠州灣闢為海軍屯埠,以防未然。他

強調,“山東之膠州灣宜及時相度為海軍屯埠”,“該灣形勢完善,又居衝要,似為

地利之所必爭。應請由南北洋大臣會同察看,漸次經營,期於十年而成巨鎮”。繼許

景澄的奏摺之後,陝西道監察御史朱一新又上《敬陳海軍事宜疏》,同樣表述了加強

膠州灣軍事防禦的主張。他建議,“修造炮臺,創建船塢,以次經營,酌抽戰艦屯集

其地,為北洋首衝,庶聲勢易通,藩籬益固矣。”

清廷把許、朱的奏摺交給督辦北洋海軍兼新成立的海軍部侍郎李鴻章去“詳複核

辦” 。 李鴻章對許景澄提及“西人豔稱膠州灣為屯船第一善埠”也有所知,並曾於

1886年2月末派管理魚雷營道劉含芳前往查勘、 測量。後又派水師統領丁汝昌會同英

籍總兵琅威理赴膠州灣“再行詳細審度”。劉含芳、丁汝昌和琅威理經詳細查勘,先

後呈復圖、折各一份,進一步肯定了膠州灣“得海軍地利,為南、北洋水師總彙之區”,

並初擬了設防的一些構想。由此,李鴻章提出,對膠州灣,應“地利在所必爭,若我

不先置守,誠恐海上有警被人佔據。雖北竄之路尚遠,而肘腋之患頗長”。李鴻章請

旨飭山東巡撫酌撥數營兵力到該處駐守,待有條件“再行購炮築臺,逐漸經營。將來

南北洋水師添多鐵艦、快船成軍後,即可在該處會哨駐操,隨時擇要佈置”。清廷大

員們忙於籌建海軍,財政緊絀,加以當權者政治腐敗,疏於國政,這些成為一番空論。

數年後, 清廷開始注重在膠州灣加強設防。1891年6月,直隸總督李鴻章與北洋

海軍幫辦大臣、山東巡撫張曜在旅順檢閱海軍演習後,一同到膠州灣巡視,詳細勘度

形勢,認為“膠州海澳寬深,口門緊曲,昔年英、法兵船犯津,皆在威海、大連灣停

頓。現在威、大各口修築炮臺,水師相依,俱成海防重鎮。若有敵船遠來,必求一深

水船澳停駐之處。至於乘隙登岸,陸路內犯之說,尤可慮也。是膠澳設防實為要圖”。

李鴻章等奏,“擬將煙臺、膠州口炮臺擇定基址,酌量建築”,“所需經費,擬請將

山東海防捐截留,作為建築炮臺之費”,“所需布紮營隊,擬就山東現有各營抽撥,

毋容添募, 以節經費” 。清廷對李鴻章所奏《煙臺、膠州添築炮臺片》十分重視,

1891年6月14日內閣明發上諭, 允准在膠州灣設防。這被認定為青島的建置時間。青

島市第十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了市人民政府《關於確定青島市建置時間

和舉行建置100週年紀念活動的報告》,市人大常委會於1990年7月20日作出《關於舉

行青島市建置100週年紀念活動的決定》。

青島:膠澳設防始末


隨後,登州鎮總兵章高元奉命率廣武兩營兵力移駐膠澳,後山東巡撫福潤調嵩武

兩營兵力歸其節制調遣,也隨後調往膠澳。章高元率部至膠澳後,在青島村天后宮以

東建築了總兵衙門,在青島口及團島等處築土壘、設炮臺,開闢了青島口至內地的道

路,設置兵營,又用旅順船廠的鐵材在青島灣內修築鐵碼頭一座(即青島灣棧橋),

以供停泊船隻裝卸物資。青島口遂成為軍事基地,成為吸引人流、物流的市鎮。

1894年5月, 直隸總督李鴻章率北洋前敵營務處山東登萊青道劉含芳等由旅順開

始校閱海軍事務,23日至膠州灣,勘察青島口、團島各處炮臺形勢,認為“所擬安設

炮位處所,尚得形勝。惟團島適當海口來路,一臺尚嫌單薄,擬於島左添築炮臺一座。”

又“擬於鐵碼頭後建造水雷營緊扼口門”,敦促章高元“督率四營將弁認真合力工作,

以期早日告成。”李鴻章強調,“經營海疆,必須雷炮兼精,方稱完固”。“現辦煙

臺、膠州兩海口防務,事同一律,宜各設水雷弁兵一營,各制下雷輪船一艘。”7月,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山東沿海地區形勢也趨緊張。膠州灣工程未竣,山東巡撫福潤請

求暫行停工,讓膠州灣駐軍專事巡操。後章高元部被調往遼東戰場增援,翌年戰事結

束後才調回膠州灣。

1895年11月,俄國以過冬為名,請求讓俄國軍艦借膠州灣停泊,出使大臣許景澄

奉命與俄外交部訂明暫泊,次年春俄艦駛離。德國外交大臣馬沙爾屢向許景澄申明,

想向中國借一海口,作為在東方屯泊兵艦之地,並指明膠州灣,遭到拒絕。1896年底,

德國駐華公使海靖在北京向清廷提出租借膠州灣的要求,清廷害怕其他國家援例而未

敢答應。1897年,德國又派河海工程專家佛郎求斯來膠州灣一帶進行調查,對港灣形

勢、氣候、風向、水域深淺、泊船地點,以及地質、水質、居民、商業、交通、農業、

漁業、畜牧業、建築材料、潮汐、海水鹽份等都進行了詳細的考察,為侵佔膠州灣作

準備。1897年2月,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恭親王奕睪等奏請在膠澳建設船塢,屯紮兵輪,

以資扼守,杜絕外人覬覦。此後,軍事建設尚未進行,德國侵佔膠州灣事件便發生了。

此時,今青島市區大部分屬即墨縣仁化鄉,該鄉轄14個社,相當於今市南區、市北區、

四方區和李滄區一部分。青島口有村落、集市、海關,有較繁榮的工商行業,已成為

一個頗具規模的市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