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魏徵的評價是怎樣的?

BjMr_T


我對於魏徵的認識和大家在歷史上看的基本一致的,但是我的看法卻與大家不同。

歷史是由人書寫的,尤其一定要代表統治者的根本利益。眾所周知的的一代明君李世民卻有著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抹去的汙點,那就是玄武門事件。這是他一生的痛,也是他在他政治生涯中最不安定的因素。為什麼是魏徵,最重要還是他的身份。

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李世民一定要表現出自己的大度,自己的開明。那麼就一定要有很多的陪襯。李世民的陪襯是很多的,甚至可以說在中國歷史上最多的。

簡而言之,在李世民下的這局棋中,魏徵只是一個棋子,一個讓自己更名正言順的棋子而已。


嘯風堂書法


魏徵在回答唐太宗李世民什麼是忠臣、什麼是良臣的問題時說: 稷、契、咎陶這些人是良臣, 龍逢、比干這些人是忠臣。能讓自己獲得美名, 輔助君主獲得尊貴的聲譽, 子孫相傳, 福祿無疆的臣子就是良臣; 自身遭受殺身之禍, 又陷君主背上殺戮忠臣的惡名, 使小家和國家都遭受損失只留下空名的臣子就是忠臣。縱觀魏徵的一生, 他確實如己所言, 不做忠臣, 而是一位十分稱職的良臣。

魏徵, 字玄成, 公元580年出生於鉅鹿曲城(今河北鉅鹿)一個低層官員的家庭。他的父親叫魏長賢, 任過北齊朝屯留的縣令。魏徵小時, 家道中落,但貧困的生活並未給他造成不良的影響, 相反, 他落拓不羈,胸懷大志, 寧願出家當道士, 也不願從事普通的謀生之業。他極喜讀書, 眼見著天下漸亂, 因此特別專注於如何經營天下的學說。

隋煬帝大業末年, 天下群雄紛起。時任武陽郡丞的元寶藏起兵響應奪取了瓦崗軍領導權的李密, 徵召魏徵為書記官,這樣, 魏徵也就參加了瓦崗軍。李密在隋時做過官, 是因不滿意所當的宿衛侍從這一職務,

稱病自免, 閉門讀書, 之後參加瓦崗起義軍的。他每次見元寶藏給他的報告, 都讚不絕口, 一打聽, 全是魏徵寫的, 於是就將魏徵召到了身邊, 魏徵也就從元寶藏的手下變成了李密的手下。魏徵到了李密手下後, 即向李密提出了10 條建議, 然而,李密雖然認為這些建議新奇卻未能加以實際運用。後來, 被李密打敗了的隋軍將領王世充捲土重來, 在洛口一帶攻打李密。因才打敗過王世充, 李密軍上上下下都不把王世充放在眼裡。魏徵分析了敵我情況, 但因職位低, 只能向李密的長史鄭頲建議道: 魏公( 李密) 雖然很快取得了勝利, 但驍將銳卒死傷過多; 軍中府庫空虛, 對有功的將士又未給予賞賜, 戰士們求戰的心情並不積極。從我軍目前這兩方面的情況來看, 是難以抵擋王世充的。因此, 我軍正確的應敵之策, 是深溝高壘,跟敵人打持久戰。要不了十天半月, 敵人糧盡, 只能退兵, 那時我軍乘機追擊, 必勝無疑。況且東都已無糧食, 王世充走投無路, 此番來攻是下了決死一戰之心的。窮寇難以爭鋒, 請轉告李密將軍不要貿然與之交戰。不料鄭頲對魏徵這一建議竟然嗤之以鼻, 說道: 你的這一建議, 不過是老生常談罷了! 魏徵想不到會遭此當頭一棒, 憤怒地說道: 這是打敗敵人的奇謀深策, 哪裡是什麼老生常談?說罷, 拂袖而去。而這一戰, 未聽魏徵建議的李密果然大敗。李密兵敗, 轉投唐高祖李淵。魏徵服務的對象, 也就從李密變成了唐王朝的統治者。魏徵到了李淵手下後, 卻很久都沒有得到建功立業的機會, 於是毛遂自薦, 請求到山東黎陽去招降尚未歸順的瓦崗軍殘部。李淵同意了魏徵的請求, 並給了他一個秘書丞的銜頭。當時, 李密的舊部徐世勣還擁有不少人馬, 控制了東抵海濱、南臨江淮、西至汝魏徵畫像州、北達魏郡的廣大地區。魏徵來到梨陽, 首先致書徐世勣,幫助他分析了形勢, 指出瓦崗軍處於兵家必爭之地, 王世充東略之心不死, 竇建德南謀之力待舉, 徐世勣孤立無援, 必不能持久。魏徵又分析了天下大勢, 指出天下必將為李淵所有,徐世勣只有儘早歸順, 才可保平安富貴。這封信寫得邏輯縝密, 文情並茂。徐世勣得信, 即率隊歸順了李氏王朝。徐世勣後來被李淵賜姓李, 其所部成了李氏爭奪天下的勁旅, 為李氏最終奪取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魏徵在這次招降中, 兵不血刃就收了不少瓦崗舊部, 展示了他過人的才華。619 年, 隋末起義於河北、已自立為夏王的竇建德於聊城一舉殲滅宇文化及所率軍隊,隨後又大敗唐軍, 攻陷梨陽, 俘獲魏徵, 魏徵也就成了竇建德的部下。竇建德得魏徵, 也十分賞識他的才幹, 但賞識不等於重用, 竇建德只給了魏徵一個起居舍人的官當, 專門負責記錄竇建德的言語行跡, 真是大材小用了。魏徵在竇建德手下一呆就是兩年。兩年之後, 秦王李世民率軍與王世充和竇建德的聯合軍團決戰, 先大敗竇建德於虎牢關, 後又迫使王世充投降, 佔領洛陽, 取得東方戰場的決定勝利。竇建德兵敗, 身在竇營的魏徵趁機勸說竇建德的洛州守將唐旦, 一同投降了唐朝。魏徵在竇建德手下呆了兩年之久, 現又重新降唐, 若以今天的標準去衡量, 即使不給戴上“ 叛變投敵”之類的帽子, 至少也要划進立場不堅定之流,給予一定的懲處, 不會再用; 即便因有一技之長再用, 也會在檔案上註明, 屬於控制使用之列, 不能再參與決策和機要之類工作。李淵大度, 沒有懲處魏徵, 但也沒有大度到重用魏徵。倒是太子李建成慕魏徵之名,將其召進太子府, 任為太子洗馬。太子洗馬是一個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職, 從級別上看,不低, 是從五品上, 而且雖是太子屬官, 但屬老師之類, 很受禮遇的。魏徵到了李建成手下, 也就一門心思為太子辦事。他看到李建成和唐王李世民之間在爭奪最高權力上的明爭暗鬥,特別是看到李世民的功勞和影響一天天大起來, 很為太子擔心。竇建德部將劉黑闥擁兵南下, 魏徵感到太子建立功勳的機會來臨了, 就對李建成建議:有人說您只以年長而位居東宮, 無大功而要四海臣服。現劉黑闥殘兵散眾南下, 此時擊之勢必如摧枯拉朽。請您親率大軍討伐, 獲取功名, 並以此結識山東豪傑。李建成接受了魏徵的建議。當時劉黑闥軍士氣甚銳, 如立即交戰很難取勝。魏徵又建議李建成不要急於同劉黑闥軍正面交鋒, 而應先發動政治攻勢。魏徵說: 上次擊敗劉黑闥, 俘獲的將領皆被處死, 他們的妻子兒女也都成了階下囚。後來雖有詔書赦其餘黨之罪,卻無人再敢相信我們。現在釋放全部被囚禁的俘虜, 安撫宣赦後遣送回去, 我們就可以坐視敵軍離散了。李建成採納了魏徵的建議。果然不出魏徵所料, 劉黑闥軍糧草用盡, 軍心大亂, 士卒多有逃亡, 李建成大勝。大敗劉黑闥這一役充分顯示了魏徵的政治軍事才能。後來, 魏徵又多次建議李建成早作準備, 甚至應對李世民先下手為強。可惜李建成對魏徵的這些建議猶豫不決。而李世民畢竟不是等閒之輩, 不等李建成先下手, 他就發動了玄武門之變, 讓李建成成了刀下之鬼,魏徵則被李世民俘獲。李世民捉到魏徵後, 問他:你為什麼挑撥我們兄弟之間的關係? 並擺出了一副要殺他的樣子。我們不知道假如魏徵此時被嚇得痛哭流涕, 或跪地求饒, 李世民又將會如何對待他。但此時被抓的魏徵卻態度從容, 不卑不亢, 很冷靜地回答李世民說: 太子若聽從我的建議,哪裡會遭受今天的橫禍。李世民惜才如命, 早就聽說過魏徵的大名, 一見面臨死刑威脅的魏徵能如此從容, 便放了他, 並收為手下, 給他封了一個詹事主簿的官。於是, 魏徵從此又成了李世民的部下。李世民雖然用了魏徵, 但一開始也並不重用, 從詹事主簿這一級別就可以看得出來。唐制, 詹事主簿只一個從七品上, 很低級的。

縱觀魏徵早期的政治生涯, 可見魏徵一直是實踐著他“ 良臣擇主而事”、事天下不事一人、做良臣不做忠臣的政治理念的。也正因為魏徵有著這樣豁達的政治理念, 中國的歷史長河中, 才留下了魏徵這麼一顆閃亮的明星。

唐太宗李世民創下了為後人津津樂道的貞觀之治, 因素之一, 是他有“ 三鏡”, 即以銅為鏡, 可以正衣冠, 以古為鏡, 可以知興替, 以人為鏡, 可以明得失。這以人為鏡, 並不是人人都可以為鏡的。魏徵去世後, 李世民悲嘆道: 從此我就少了一鏡了。可見, 李世民之“ 人鏡”, 是特指的魏徵。魏徵能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留下自己鮮明的足跡, 有史家評論說: 魏徵最大的政績, 就在於對唐太宗的犯顏直諫。魏徵能對唐太宗犯顏直諫, 就因為他以“ 國士”自居, 以事天下高於事一人。玄武門之變不久, 唐高祖李淵無奈將帝位傳給了李世民。李世民登基後, 即提拔魏徵為諫議大夫, 封鉅鹿縣男。李世民雖然登上了皇位, 但李建成在河北山東一帶的餘黨不少,影響仍然很大。李世民做了一個果斷的決定: 讓魏徵出使河北, 安撫前太子李建成和前齊王李元吉的舊部, 並特許他便宜從事。所謂便宜從事, 就是使臣遇事可斟酌情勢, 不拘規制條文, 不須請示, 自行處理。從這也看出李世民雖是初次任用魏徵, 就表示了對他的特別信任。魏徵也沒有辜負李世民的信任。魏徵到達磁州時, 正好遇到前太子李建成的手下、官居千牛的李志安, 前齊王李元吉的手下、官居護軍的李思行被押解去京城。魏徵的使命就是來安撫這些人的, 那麼, 對這兩個被押解的人管不管呢? 這樣的難題即使放到今天, 恐怕也會有不少人難以做出正確的回答。魏徵是原太子舊部, 齊王和原太子是死黨, 僅從避嫌這一點看, 一般人在這種情況下的態度, 恐怕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好。魏徵並沒有採取這種不負責任的態度。他對副使李桐客說: 我們接受出使命令時, 前太子和齊王的手下, 都令赦免不加追問。如今又將李思行等人押解去京城, 太子和齊王舊部誰還相信赦免令呢? 我們奉命前去安撫, 他們也不會相信。處置不當, 差之毫釐, 失之千里。何況有利於國家的事,只要知道的, 就應當去做。寧可個人遭受懷疑, 也不可廢了國家的大事。假如我們現在就釋放了李思行等人, 不再追究他們的責任, 那麼這信義所能感動的, 就沒有到達不了的地方。從前大夫出使, 只要是有利於國家的事, 就可自作主張行事,何況我們今日出使, 皇上還特許了我們便宜從事。皇上既然將我們當成了國士來對待, 我們怎麼能不以國士的作為來報答呢? 於是斷然釋放了李思行等人, 並將此事報告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不愧一代明君, 他聽到這報告後, 竟是非常高興。

李世民是一個明君, 但不是一個完人, 因此, 他就會犯錯誤, 但他大度, 能真正地聽取不同意見, 於是, 他成就了一代名臣魏徵; 魏徵珍惜自己的國士身份, 以事天下高於事一人, 凡利國之事, 則知無不為, 於是,他成就了李世民的貞觀之治,也完美了李世民的明君形像。一個敢說, 一個能聽, 當我們徜徉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時, 不得不為他們這種少有的君臣關係擊節長嘆, 津津樂道。

貞觀二年, 唐朝聲威日盛。這時, 高昌王麴文泰準備入朝朝貢, 西域諸國得知這一消息後, 都準備派遣使節隨文泰一道入朝朝貢。這對於一個剛登上皇位不久的人來說, 是多大的面子, 是多榮耀的事啊! 李世民馬上命令文泰駐京使者厭怛紇前往迎接。大家都高高興興等著朝貢時, 魏徵卻出面反對了。他的理由是: 中國剛剛安定下來, 長期戰爭的創傷還未平復, 在這種情況下, 稍有一些勞役, 就容易引起社會的動盪。以往文泰入朝時, 所經過的州縣供應都很困難, 何況這回又增加了這麼多國家的使者。若讓這些人作為一般的商賈往來,那麼邊境上的老百姓還能從中獲利, 但若把他們當成賓客迎接, 國家就將遭受損失了。漢建武二十二年時, 天下安定, 西域請置都護府, 並願送子進京, 但光武帝不同意, 為什麼呢? 就是不願因處理西諸國的事務而使國內遭受拖累。現在我們若同意西域十國來朝貢, 他們的使者一定不會少於千人, 這麼龐大的隊伍, 所經過的州縣將如何接待? 人們是各種各樣的心思都有的, 到那時再來後悔就晚了。李世民聽魏徵說得有道理, 馬上派人將已出發的厭怛紇追了回來。有一次, 李世民到九成宮住, 中途有一宮人回京, 途中歇於湋川縣官舍。此人住下不久,右僕射李靖、侍中王珪也來了。官舍小, 官舍的負責人就將宮人移到別處去住, 將官舍騰出來讓李靖等人住。李世民一聽到這事, 就大發脾氣, 罵道: 怎麼能讓李靖這些人如此作威作福, 為什麼要照顧李靖等人而輕視我的宮人? 俗語有云: 打狗要看主人面。在李世民看來, 怠慢了他的宮人, 也就是怠慢了他, 所以他要大發脾氣。他馬上命令要查辦湋川縣官吏和李靖等人。這時, 又是魏徵出面來勸阻了。魏徵說: 李靖等人, 是皇上您重要的大臣, 而宮人, 不過是宮中打掃衛生之類的雜役。要論他們肩負的責任, 那是不同的。李靖他們到地方上去, 地方官吏要向他們請教朝廷的法令政策, 從地方上回來, 皇上要聽他們彙報民間的疾苦。因此,李靖等人到了地方上自然要與地方官員相見, 地方官員也要拜訪他們。至於宮人, 除了讓他們吃飽穿暖之外, 是不讓他們參與這類政事的。假若您就因為怠慢了宮人而責罰縣吏等人, 這恐怕有損於皇上的名聲,也讓天下人聽了寒心。剛剛發過脾氣的李世民此時也冷靜下來了, 聽魏徵說得有理, 便停止了追問, 李靖等人也就在官舍安安穩穩地睡了下來。李世民的女兒長樂公主要出嫁, 李世民想到長樂公主是皇后所生, 因此, 責令有司送長樂公主的嫁妝是永嘉長公主的一倍。皇帝嫁女, 皇帝家的事,嫁妝之多少, 當然皇帝說了算。然而, 魏徵又站出來了, 說不可。魏徵說: 過去, 漢明帝要封他的兒子, 說道, 我的兒子怎麼能和先帝的兒子相提並論呢?有楚或淮陽的一半就行了。這在歷史上傳為美談。天子的姐妹稱長公主, 天子的女兒稱公主, 既然加了一個長字, 就是表示尊崇啊。情可有深有淺, 但禮法卻不能逾越。所以, 送長樂公主的嫁妝不應該比永嘉長公主的多。李世民又聽進去了, 並進到宮裡將魏徵的意見告訴了長孫皇后。這位長孫皇后也十分了得, 不僅沒有絲毫的不滿, 相反, 派人送錢四十萬、絹四百匹到魏徵的家裡獎賞魏徵。當然, 李世民也不是一直對魏徵沒意見。一次李世民罷朝回宮, 就咬牙切齒地說, 總有一天我要殺了這個鄉巴佬! 長孫皇后問: 是誰得罪了皇上啊? 李世民說: 是魏徵, 這傢伙經常在朝廷上跟我過不去。長孫皇后聽了, 即退下, 換上朝服肅立於庭。李世民一見大驚, 問這是何故? 長孫皇后答: 我聽說主上聖明, 臣下方可盡忠。如今正是因為陛下聖明, 魏徵才能知無不言啊。我身居後宮, 怎麼能不向聖上賀喜呢? 聽了長孫皇后這委婉的勸告, 李世民才消了怒氣。這又驗證了句俗語: 妻賢夫少禍。

魏徵不僅是一個敢於犯顏直諫的良臣, 也是一個學富五車的歷史學家, 是一個有著自己獨特理念的政治理論家。魏徵非常重視以史為鑑。他在給李世民的奏疏中就說道: 要想知道國家是否安危, 看看已經滅亡的前朝就知道了。他又說: 我們希望當今社會該做什麼, 不該做什麼, 只需將已經滅亡了的隋朝作為一面鏡子, 那麼存亡治亂, 都能知道了。後來, 李世民任魏徵為總編, 派令狐德棻、岑文本修撰《周史》, 孔穎達、許敬忠修撰《隋史》, 姚思廉修撰《梁史》、《陳史》, 李百藥修撰《齊史》。魏徵作為總編, 不僅要對這些人的作品進行審定, 還親自為每部史書撰寫序論或總論。在魏徵的主持下, 完成了《梁史》五十六卷《、陳史》三十六卷《周史》五十卷《齊史》五十卷《隋史》五十五卷的編修任務。這些史書一出, 便得到了眾口稱讚,譽為“ 良史”。

魏徵當過道士, 他政治理念的核心, 雖然參有道家的無為理念, 但基本上還是儒家學說。他的不少政治主張, 直到今天, 仍有著巨大的參考價值。魏徵主張居安思危。他在給李世民的奏章裡對此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他說: 我聽說若要樹木長高長大, 就必須讓樹木的根堅固; 若希望水能流得遠,那就必須保持水流源泉的通暢; 要想讓國家得到安定, 就必須積累德和義。流水的源泉不深, 如何讓水流得遠? 樹木的根不堅固, 樹木怎麼能長高長大?德行不夠, 要想把國家治理好,即便是一般老百姓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何況是聖人君子呢?居安時不思危, 不懲戒貪慾崇尚潔儉, 不用德義時時規範自己, 不制約自己的情慾, 那就等於砍去了樹木的根卻希望樹木長得茂盛, 堵塞了水源卻希望水能流得長遠一樣, 是不可能的啊。

魏徵認為老百姓好比是水, 水既能載舟, 也能覆舟。他對李世民說: 很多打得天下的君主, 起事時頗有建樹, 但能將起事時的德義堅持到底的卻不多。為什麼呢? 就因為功成名就而志得意滿了。志得意滿便縱情傲物, 在這種情況下, 即便使用嚴刑峻法進行統治, 讓老百姓服從, 老百姓也只是表面害怕, 內心是極不滿的。老百姓好比是水, 水既能讓船行弛, 也能讓船覆滅。魏徵還主張“ 任賢受諫”,“ 薄賦斂、輕租稅”“, 無為而理”“, 兼聽則明、偏信則闇”等等, 直到今天, 這些都是政治家們必記的格言。

魏徵晚年在辭去宰相職務之後, 給李世民上了一道《十漸不克終疏》。這道奏章從十個方面論述了貞觀中期以來的唐朝政局, 指出李世民統治日益懈怠的危險性。這篇奏章結合實際, 有理有據, 感情充沛, 對十個方面的問題論述得十分深刻透徹, 動人心魄。李世民看後,很受感動, 於是將《十漸不克終疏》寫在屏風上, 朝夕閱讀, 天天警惕自己。

李世民對魏徵的逆耳之言, 不僅聽得進, 對魏徵的評價也非常之高。李世民對侍臣們說: 貞觀以前, 跟隨我平定天下, 周旋於艱難險阻之中, 房玄齡的功勞無人能夠相比; 貞觀以來, 盡心於我, 出謀獻計, 安國利民, 犯顏直諫, 隨時糾正我的錯誤的, 只有魏徵一人而已。魏徵病重, 李世民多次上門看望。魏徵過世, 李世民痛哭不已, 並罷朝五日。

劉昫等《舊唐書》:①好讀書,多所通涉,見天下漸亂,尤屬意縱橫之說。②雅有經國之才,性又抗直,無所屈撓。狀貌不逾中人,而素有膽智,每犯顏進諫,雖逢王赫斯怒,神色不移。雖漢之劉向、魏之徐邈、晉之山濤、宋之謝朏,才則才矣,比文貞之雅道,不有遺行乎?前代諍臣,一人而已。③贊曰:智者不諫,諫或不智。智者盡言,國家之利。鄭公達節,才周經濟。李世民用之,子孫長世。

宋祁等《新唐書》:君臣之際,顧不難哉!以徵之忠,而李世民之睿,身歿未幾,猜譖遽行。始,徵之諫,累數十餘萬言,至君子小人,未嘗不反覆為帝言之,以佞邪之亂忠也。久猶不免。故曰:“皓皓者易汙,嶢嶢者難全”,自古所嘆雲。唐柳芳稱“徵死,知不知莫不恨惜,以為三代遺直”。諒哉!謨之論議挺挺,有祖風烈,《詩》所謂“是以似之”者歟!


自畫小石頭


貞觀之治時,李世民評價魏徵:“盡心於我,獻納忠讜。”意思是說,魏徵忠心耿耿,為了國家獻出良策,李世民現在的功績,有一大半是魏徵的功勞,魏徵不愧為“千古之名臣”。後來,李世民又說:“當政者應當像堯舜禹學習,做一個明君。自從我重用魏徵,天下太平,邊境安穩,百姓富足,可見魏徵是多麼忠益的人。”貞觀19年,李世民親征邊疆,損失慘重,死傷上千,李世民非常懊惱並嘆息說:“如果魏徵在世的話,他就不會讓我去打仗,哪裡會損失如此慘重?”後來魏徵病逝,李世民悲痛欲絕,失常對身邊的人說:“魏徵去世,我就少了一面鏡子啊。”並留下傳世名言:“以人為鏡,可以正衣冠。”


習慣辦法84458


引用康熙黃帝的一句話吧::人臣進言固當直切無隱,人君納諫尤當虛懷悅從,若勉聽其言後復厭棄其人,則人懷顧忌不敢盡言矣。每閱唐李世民、魏徵之事,嘆君臣遇合之際,千古為難,魏徵對李世民之言‘臣願為良臣,毋為忠臣’,嘗思忠良原無二理,唯在仁君善處之,以成其始終耳。


九州獵奇LieQi


魏徵出身貧寒,當年為了活命,曾經當過道士。到了隋朝末年,群雄逐鹿,武陽郡丞元寶藏起兵反隋,魏徵看到成就事業的機會到了,馬上脫下道袍投入元寶藏的麾下,元寶藏是魏徵的第一個主人。

沒過多久,元寶藏就帶著魏徵投奔了瓦崗山的李密,李密非常欣賞魏徵,將其調到自己手下效力,所以李密是魏徵的第二個主人。

後來,瓦崗軍發生了內訌,李密頂不住隋朝和王世充的連番進攻,最後只好投靠了李淵,而魏徵也跟著李密投降李淵,因此李淵可以稱是魏徵的第三個主人。

但是魏徵在李淵的手下,也沒有受到重用。後來,他得知李密的手下徐世勣混的不賴,魏徵馬上跑去投入徐世勣麾下。徐世勣就是魏徵的第四個主人。

接著,竇建德率兵南下,擊敗徐世勣,魏徵馬上投降。竇建德待他也不錯,封他做起居舍人。魏徵的第五個主人閃亮登場。

竇建德也沒支撐太久,就被大唐軍隊幹掉了。太子李建成聽說過魏徵的大名,將他收入自己帳下,任命他為太子洗馬,禮遇有加。李建成就是魏徵的第六任主人。

魏徵見到李世民勢力擴張嚴重威脅李建成的地位時,曾經勸說李建成先下手為強,可是李建成沒有采納這才發生了玄武門之變,李建成被殺,魏徵被俘虜。

李世民不但沒有怪罪魏徵,反而給他不斷加官進爵。魏徵知恩圖報,經常給李世民提建議出主意,知無不言。魏徵死後,李世民很傷心。他們成為封建社會里一對模範君臣,青史留名。

我對魏徵的評價:雖然魏徵原先跟過六個老闆,但都沒有得到重視,也沒有發揮他才能的機會,所以不能說,魏徵是個朝秦暮楚的小人,而是一個待機而動,隨機應變的真君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