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过剩、马力短缺和道路失修——宋代马车就这样“输给了”轿子

人力过剩、马力短缺和道路失修——宋代马车就这样“输给了”轿子

马车和轿子,是古代两种不同的交通工具,也是古代最常使用的两种交通工具。在宋代以前,马车是使用的最为普遍的一种交通工具,而在宋代之后,这轿子,就已经超过了马车,成为了广大宋人最常乘坐的一种交通工具。马车使用的是畜力,轿子使用的是人力,但两者的区别却不仅仅限于此,更何况,为何宋人都偏爱轿子,不爱马车?比的就是两者的区别和不同。

一、 宋代的马车和轿子的使用对象

首先从两者的使用对象来看,实际上,在中国古代的森严等级制度的约束下轿子和马车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一种不同等级的象征,也是等级制度下的产物。

1、宋代马车多为平民百姓所使用

首先,从马车来说,虽然马车在古代也算得上是比较珍贵的交通工具,但是在宋代,马车反而成为了一些百姓家的长途运输工具,但是这种马车的马,其实也是平常百姓自己家里养的劣等马,或者是混种马。虽然交通工具并没有优劣之分,但是马车的确是因为使用的是畜力,因此平常百姓使用的较为多些。

马车的历史十分久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在《司马法·严位》中有谈到:“凡马车坚,甲兵利。”可见,在先秦时期,马车还是作为一种战场上的交通工具所出现。但是,到了宋代,马车却成为了一些百姓的代步工具。

人力过剩、马力短缺和道路失修——宋代马车就这样“输给了”轿子

2、宋代轿子是达官贵人的必备之品

其次,“轿子”在宋代,可不是寻常百姓家能够拥有的,能够出门坐轿子的人,都是宋代的一些达官贵人。因为,轿子实际上也是一种财富的象征,只有有钱可以买得起轿子,有钱可以雇佣的起人力,才可以享受这种“坐轿子”的荣誉。

轿子实际上也是历史非常悠久的一种交通工具,具有四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史记·夏本纪》当中便有记载:水行乘舟,陆行乘车,泥行乘橇,山行乘欙。这里所说的“欙”,就是中国古代最原始的一种轿子。那么为何轿子的悠久历史已经超过了马车,但却是在宋代才开始真正的流行起来呢?

二、 为何“轿子”在宋代胜过了“马车”

1、人口原因:宋代人口繁盛,为轿子提供了人力

首先,因为宋代的人口繁盛,而且甚至产生了一些人力过剩的情况,因此使得这使用人力的轿子,能得到一定的发展。宋代人口繁多,而且在当时全国记录人口已经达到了一亿以上。更何况,在古代,多的是不被登陆在册的黑户。这是因为宋代的商品经济十分发达,生产业、农业和手工业都十分发达,为人口的增长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

《清明上河图》和《东京梦华录》当中就可以体会到,当时宋代一些较大的城市当中,人口繁多的景象。甚至于因为人口流动众多,使得集市延长到夜市,从而能够分散部分人群。而人多地少,也是宋代的主要特征之一,这就使得当时的农民全职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比较少,因此一些农民被雇佣为轿夫也是很常见的现象。

人力过剩、马力短缺和道路失修——宋代马车就这样“输给了”轿子

而当时的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再加上租佃制的影响,使得一些农民经常从事兼职活动,或者雇佣活动,因此,为“轿子”的发展使用提供了一部分的人力资源。甚至造成了一种人力过剩的景象,因此这过剩的人力被使用到“轿子”上,自然而然促进了“轿子”的发展。

2、马力资源:宋代马力短缺,马车发展不足

马力资源的不足,也是当时“轿子”的使用多过“马车”的主要原因。这里所说的马力,不是寻常百姓家自己养的马,而是说可以被使用作为富人家具有一定拉力的马力。宋代为何会马力资源不足?这主要是因为,宋代丢失了作为马力资源来源的一部分“国土”,而且就算是有马,也是被用到战场上去了。

北方的大辽和金朝,几乎占据了宋朝可以开发马力资源的北方,因此宋代的马力资源远远达不到前朝,连战场上的马力资源都达不到普通水平,更何况用于普通人家的交通工具了。当时,

宋代的战马主要都是从吐蕃进口的,但是因为吐蕃自身的衰弱,因此宋代的马匹来源也远远不够了。到了宋徽宗时期,战马总数量才达到800匹,远远不够用于战场。因此,这优等的马车,自然也很少有人使用了。

3、交通原因:宋代交通失修,无法满足马车发展

在交通方面,其实是因为宋代的陆上交通措施达不到供马车发展的要求。宋代的水路运输比较发达,但是陆路交通却没有得到一定的发展。中国地形非常复杂,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宋朝的大部分疆域的平原地区很少,而且处于南方的平原地区多半是种植水田。在需要大面积的跨区域的运输之下,使用“畜力”的马车,并没有使用“人力”的轿子来的灵活和方便。

人力过剩、马力短缺和道路失修——宋代马车就这样“输给了”轿子

而且,宋代官府的财力多半用来修建水路交通了,因此陆路交通得不到重视。因为宋代造船技术的发展,使得宋代官府比较注重发展水路交通,再加上地形原因,因而也就忽略了陆路交通的建设,从而无法满足马车的发展要求。

4、经济原因:奢侈之风的兴起,使得“轿子”流行

两宋,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经济最为发达的一个时期,而且民间的商品经济和自由经济,几乎是达到了古代中国历史上最高的一个程度。在经济繁荣发展的情况下,一种在达官贵人中间,所流行的奢侈之风也就渐渐兴起。

南宋时期的管制比较松弛,在北宋时规定的五代舆服制,基本上起不到什么作用了。在相对自由的管制条件下,一些达官贵人中间的奢侈之风兴起。因为“轿子”是一种比较安逸的享受,朱熹也说过:“自南渡后至今,则无人不乘轿。”

可见,当时的人们对乘坐“轿子”的一种特殊的感情。这时候的轿子,实际上,已经完全超过了车辆,成为了大部分达官贵人家里的必备出行工具,连一些稍微有钱的民间艺人,也可乘坐轿子出门。

5、等级原因:等级制度,促进彰显人格优势的“轿子”发展

上文中提到朱熹,朱熹是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他的“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实际上影响了一大部分宋人。但与朱熹的思想完全相反的,使用“人力”的轿子,却得到如此大的发展,主要是因为当时森严的等级制度。

人力过剩、马力短缺和道路失修——宋代马车就这样“输给了”轿子

在封建等级制度之下,一些封建等级地位较高的人,利用其他人的脚来变为自己的脚,坐着移动,实际上是他们等级地位高的体现。在追求人格优势的古代社会,“轿子”可谓是最能体现这种人格优势的一种交通工具,使用“人力”的轿子,可以让一部分人将另一部分人踩在脚下,可谓是封建等级制度的最好体现。

6、技术原因:宋代轿子的制造工艺发展

最后一个原因,之所以宋代乘轿之风如此盛行,实际上也是因为当时的轿子制造工艺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这就使得,乘坐轿子,成为了一种最为特殊的享受。当时的轿子,外表非常华丽,里面的环境也十分舒适,可谓是一种“移动的房子”。

宋代的手工业和各种制造业,都因为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得到了一定的拔高和发展。那么,轿子的制造业的发展,自然而然,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当时的轿子不仅外表华丽,可以作为一种权贵的象征,彰显富贵,而且内里也安排的十分舒适,并且

种类也发展到十分丰富。

当时的轿子种类包括,全封闭的“暖轿”、适合女人专坐的“女轿”、可以乘坐6人的“豪华轿型”、皇帝的专用轿子“銮舆”、官员贵人专用的“檐子”。可见,当时的轿子种类,发展的已经是非常完备了,几乎囊括了所有乘坐轿子的人群。不仅针对不同的人群,制定了不同的外观,代表不同的身份,而且还针对不同的人群特点,设计了不同的样式。

人力过剩、马力短缺和道路失修——宋代马车就这样“输给了”轿子

三、总结

作为我国古代最常用的两种交通工具,“轿子”在宋代的使用远远超过了“马车”。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宋代人口繁多所造成的人力过剩、商品经济下发展的轿子制作工艺、马力资源不足、忽视陆路交通建设导致的马车发展不便、封建等级制度下“轿子”彰显的人格优势,等等一些原因和因素,是造成此种情况的主要源头。但是,也是在宋代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的产物。

参考文献:

1、《司马法·严位》

2、《史记·夏本纪》

3、《东京梦华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