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别人家的孩子”再次出现,如何培养让父母自豪的孩子?

疫情之下,没有一个人可以全身而退,不少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在疫情面前,也最考验一个人的能力。疫情下,有人看着新闻,时而焦虑,时而愤慨;有人身不在疫情,却不断检测自己的体温;有人空虚度日,有人临危不乱,也有人争分夺秒,有这样一群“别人家的孩子”再次脱颖而出。

疫情下“别人家的孩子”再次出现,如何培养让父母自豪的孩子?

延迟开学期间,上海一名高三女生Tracy发动身边的同伴,成立了一个八国语言的抗“疫”情报站。随着疫情形势扩散海外,外媒的报道越来越多,这群高中生认为应该将防控疫情的目光聚焦全球,把国外的新闻报道译成中文,供国人参考。于是掌握了英语、法语、德语等八国语言的她们,决定在“疫”常时期发挥自己的优势,当起了“人工”翻译。2月7日,一个名为“2019新冠肺炎-全球报道”的中文网站正式上线,里面聚合了路透社、德国之声、《科学杂志》《自然》等国际知名媒体和机构的实时疫情新闻摘要,每篇还附上了原文作者信息和链接。

疫情下“别人家的孩子”再次出现,如何培养让父母自豪的孩子?


为什么疫情之下这些孩子能有如此远见?我想她们的父母一定以她们为自豪,并且这与他们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一个好的老师,或许影响孩子三五年。但一个好的家长,绝对能影响孩子一辈子。“桔生淮南即为橘,桔生淮北即为枳。”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起决定性作用。一个重视家庭教育的家庭,一定能培养出一个热爱学习的优秀孩子。

疫情下“别人家的孩子”再次出现,如何培养让父母自豪的孩子?

一个孩子在学校经常打架,只要和同学一有矛盾,就会用拳头解决问题,动不动就将同学打伤,甚至进了医院。老师为此非常头疼,最后实在没办法只好将其劝退。当问及孩子知不知道打人的行为非常危险时,孩子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说:“我从小不也是被我爸打过来的吗?我爸能打人,我为什么不能?”理直气壮的样子让人既心疼又难过。家庭教育最大的差距,是父母的品行格局。家长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虽然,这只是个案,但是我们在生活中不难发现,有很多孩子其实就是在重复着父母的行为方式,在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时常看到父母的影子。很多时候,父母指责孩子的缺点,却没有反思,有时候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往往连自己都做不到。

疫情下“别人家的孩子”再次出现,如何培养让父母自豪的孩子?

如何培养让父母感到自豪的孩子?首先,家长要做一个优秀的父母,一个懂得家庭教育的父母,懂得用自身的言行向孩子产生积极正向的影响,父母精彩的工作与生活是对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一个高考状元的背后,一定站着热爱学习并且严于律己的父母。

疫情下“别人家的孩子”再次出现,如何培养让父母自豪的孩子?

好孩子,一定是父母精心教育出来的。坏孩子,一定是父母放纵溺爱出来的。再好的名校,都比不上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才是孩子一生中最好的老师!想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人,首先,您就得成为怎样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