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之身世顯赫的隆科多

在有清一代,被皇帝公開以“舅舅”相稱呼的,大概只有隆科多一人。就是這個隆科多,在康熙帝晚年諸皇子之間撲朔迷離、明爭暗鬥的皇位大戰中地位非同一般,是康熙、雍正兩朝皇權交替之際最為關鍵的核心人物。這與他在雍正即位之後飛黃騰達、顯赫一時有著直接關係;他最終為雍正所猜忌,屢遭打擊,直至被圈禁而死,實際上其根源也在於此。

隆科多能夠躋身政壇,風雲一時,與他的身世、他的眼光有絕大關係。在他起家發達乃至身敗名裂的過程中,步軍統領一職起著重要作用,而他的人生中最驚心動魄的一幕和最倉皇潦倒的一幕都在皇家園林暢春園及其附近上演。

顯赫身世

隆科多的祖輩、父輩都為清廷建有很大功勳而封官晉爵:祖父佟圖賴,是順治帝孝康章皇后的父親,入關以後多次出征山東、山西、河南、湖廣等地,軍功卓著,歷任定南將軍、禮部侍郎,晉爵至三等子,死後又特贈為一等公,原因是“父以女貴”,是皇太后的父親。父親佟國維,又是康熙帝孝懿仁皇后的父親,所以佟國維既是康熙的舅舅,也是康熙的岳父,地位自然尊崇。他又曾三次跟從康熙親征噶爾丹,立功頗多。因此,佟國維也是仕途一路暢達,歷任侍衛、內大臣、領侍衛內大臣,晉爵一等公。佟國維還有一女做了康熙的貴妃。

歷史故事之身世顯赫的隆科多

因其祖父和父親的緣故,隆科多與康熙也有著雙層的親戚關係,既是康熙的表弟,也是康熙的內弟,自然受到重用。康熙二十七年(1688),隆科多開始任一等侍衛,不久就提拔為鑾儀使兼正藍旗蒙古副都統。四十四年(1705),康熙發現其部屬違法,下諭斥責隆科多不實心辦事,革去其副都統、鑾儀使之職。但到康熙五十年(1711),他又重新受到重用,得授步軍統領的重要職位。步軍統領,俗稱九門提督,負責維持京城防衛和治安,並統帥八旗步軍及巡捕營將弁,權責重大,由皇帝特簡滿洲親信大臣兼任。由此可見康熙對其親信程度。五十九年(1720)十一月,任理藩院尚書,仍管步軍統領事務。

電視連續劇《雍正王朝》在演繹這一段歷史時,把康熙五十年隆科多的突然升遷、再受重用,歸因於康熙看到諸皇子你爭我鬥、局勢混亂,為保證身後皇位平穩交接,國家不至於出現大的動盪,而預先培養提拔隆科多作為關鍵時刻穩定大局的重臣。聯繫到康熙末年的政局,以及佟佳氏家族與清朝皇室數代聯姻的特殊地位,康熙作出這樣的人事安排也是合乎情理的。但是要說康熙栽培隆科多,是為扶持皇四子胤稹登位則似乎並不確切。這要從隆科多的前任託合齊說起。

託合齊,自康熙四十一年(1702)始任步軍統領,康熙五十年離職。其間,憑恃康熙的寵信,多有欺罔不法之事,如出行必用親王儀仗等。託合齊的諸多不法行為引起參劾,康熙卻採取寬容態度,始終未予深入追究。但這種情形到康熙五十年發生了變化。這一年,康熙再次與太子胤礽發生矛盾,公開譴責太子,開始處理***人,慢慢糾出託合齊。

歷史故事之身世顯赫的隆科多

原來,康熙四十八年(1709)十一月,多羅安郡王去世,託合齊於其喪事期間,糾集部分滿族官員多次聚集在都統鄂善家宴飲,被人告發。此類宴飲本是禁止,但康熙起初認為宴飲可以寬宥。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參加宴飲人員除步軍統領託合齊外,還有刑部尚書齊世武、兵部尚書耿額和八旗的部分軍官。這些人掌握一定的軍事權力,尤其是步軍統領一職,直接負有保衛皇帝之責。這引起了康熙的警覺。他認為託合齊一夥會飲是為太子籠絡朋黨。這是可能的。太子早就厭煩了數十年的等待生活,曾多次向人抱怨。即使太子本人沒有異心的話,但誰能保證他的黨人不鼎力擁戴呢?經過調查,康熙越來越相信自己的判斷,託合齊等人極有可能不惜以武力逼迫自己傳位給皇太子。康熙憤怒地指責託合齊等人為“亂臣賊子”。

託合齊離職時,因會飲案正在調查中,所以其罷官理由是“以病乞假”。但隨著案情的清晰,康熙下令逮捕託合齊。康熙五十二年託合齊病死獄中後,康熙採取了頗為極端的處罰手段,下令“銼屍揚灰”,不許收葬。康熙又下令將涉及此案的八旗軍官全部革職。對於齊世武,在五十一年指責他“諂事”太子,用鐵釘將他釘在牆上,呼號數日而死。康熙對待大臣少有如此之殘酷,如對鰲拜,僅僅圈禁而已,對索額圖雖然處置較重,但也沒有施以極刑。鰲拜和索額圖雖然威脅皇權,但畢竟離紫禁城裡的皇帝較遠,不易發難。而步軍統領託合齊就不同了,他就在皇帝身邊,如果刀兵相向,任憑康熙再有本事,也難以阻止。託合齊等人的行為可能也達到了極其嚴重的程度,令康熙覺到有生命之虞,所以才如此重懲。據親歷康熙二廢太子現場的意大利傳教士馬國賢記載,康熙廢黜太子的最大理由就是他有謀反的嫌疑。這當然與託合齊會飲一事有關聯。

歷史故事之身世顯赫的隆科多

託合齊之後,康熙選擇了隆科多接任步軍統領一職。康熙為何讓曾被斥為“不實心辦事”的隆科多接替這麼重要的一個職務?分析起來,有如下原因。

首先,顯然在很大程度上是任人唯親的因素起作用。隆科多生於身世顯赫之家,三代為清廷效忠,又有兩個姐姐是康熙的皇后和貴妃,在情理上不會逼迫康熙下臺。

康熙選擇隆科多的第二個原因是他相信隆科多不會參與皇子結黨之事。當然,隆科多絕對不是無黨的君子。此前他就與大阿哥相善,而大阿哥是皇八子胤礽集團中的人物,在康熙四十七年太子首次被廢后曾積極為八弟謀取儲位。康熙發覺後,予以嚴懲。康熙四十八年,康熙特地就此事斥責隆科多,說你與大阿哥相好,人們都知道。那意思似乎是警告隆科多不要捲入皇子結黨。此後,隆科多表現得很安分。康熙五十五年(1716),皇八子病重,康熙讓平素與其關係密切者皆去看望,此中甚至包括極力與胤礽疏遠的胤稹,卻惟獨沒有隆科多。看來,隆科多的中立功夫做得很到家了,以致康熙不再將他看為胤禊的同黨。

歷史故事之身世顯赫的隆科多

當然,隆科多個人的才能也是康熙看重的。隆科多是康熙外戚中最有才能的一個人,曾被康熙稱讚為“能夠做將軍的人”。總之,康熙認為隆科多不會對自己起異心,所以才選擇他。事實也是如此,隆科多成為康熙晚年最得力的大臣之一,經常秘密執行一些重要使命,如監視廢太子、大阿哥,掌握其他宗室王公的動向等,隨時將情報密報康熙。隆科多盡職盡責,表現出色,康熙生前多加讚賞。但在康熙身後,就不一樣了。隆科多正好在康熙逝世後才發揮步軍統領的關鍵作用,沒按康熙可能有的遺願擁立新君,而是從自身的榮華富貴出發,當機立斷,就近擁立皇四子胤稹,遂成為雍正初年政壇上風雲顯赫的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