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74岁大爷养蜂6年,用蜂蜜为老伴治病,现生活是啥样子


岳大爷今年74岁,家住山西晋南一农村,“我下了一辈子苦出了一辈子死力,在化肥厂当过炉前工,上山背过石头,当过泥瓦匠,到那里都是凭力气吃饭,6年前,突发心血管病,死里逃生一次,再也没人叫我去打工了,这又操起了老本行,养蜂已经6年了。”图为岳大爷在整理蜂箱回头和摄影师打招呼。

“太阳光不是太耀眼,干嘛戴副墨镜?”“发酷呢,哈哈哈,我的眼睛怕强光,遇到强光就睁不开、落泪,医生说我是弱光眼。”岳大爷的老伴今年73岁,非常开朗地和摄影师聊着天。

大妈说,她的身体也是常年患有各种慢性病,血脂偏低、糖尿病、腿部疾病等,为了治疗疾病她常年喝蜂蜜,在自己没有养蜂前,都是寻找质量上乘的蜂蜜购买,寻找一次费好大劲,自从老伴患病康复后,没人在叫他去给建筑队帮忙,闲不住的他,又开始养蜂,自己吃着方便,不用再费力跑路去寻找了。


岳大爷的父亲在世时就是靠养蜂养家糊口,岳大爷跟着父亲养了多年蜜蜂,后来父亲去世后就停止了养蜂。他没想到时隔几十年他又重操旧业。他说,养蜂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分箱、合箱,什么时间喂食、多长时间摇蜜等等。图为他在把蜂箱里的蜂巢重新分隔。

他这是疫情缓解后,第一天把封箱带出来,原有50多箱蜜蜂,由于放蜂时间推迟,现在他把50箱蜜蜂合到一起,只剩30多箱。图为春风拂面菜花初开小蜜蜂闻香飞舞。

养蜂不但需要技术更需要经验,每到一处,他先观察周边地里都种植了些啥作物,因蜜蜂最怕农药,他一般选择比较偏僻的山区沟壑地带,他不去成片的果树林,花虽多,蜂蜜产量高,蜜蜂最易受伤害。他选中的花地先要征求主家的意见,大多数的农民非常欢迎他在地里放蜂,农作物的花开季需要授粉才会有果实,大量的蜜蜂在采蜜的过程中能增加花朵的授粉机率,从而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在油菜地放蜂能增加4分之一的产量,可谓是双丰收。


岳大爷为了提高蜂蜜的质量,他延长摇蜜的时间,他几乎是每隔3、4天才摇一次蜂蜜,从而增加了蜂蜜的粘度和甜度。他和老伴每天都要喝蜂蜜,老伴的身体好了许多,低血脂基本恢复正常,不再用药物控制。许多外地朋友通过亲朋好友从他这里买蜂蜜,上乘的蜂蜜受到周边群众的喜爱,他每年还能收入两三万元钱。图为儿子在帮他搬蜂箱。

岳大爷计划在这块油菜地里放蜂一个多月,然后把蜂箱转移到中条山脚下,就不再转移,等到花季结束就回家。一方面是自己的年龄较大,另一方面是不愿让儿子为自己操心。岳大爷笑着说,产的蜂蜜够自己吃,有个事做就知足了。图为盆里是给蜜蜂喝水。

老人有两个儿子各自有家庭日子非常殷实,由于上了年纪,儿子对岳大爷放蜂也是非常操心。岳大爷说,在外面视野开阔处处花香鸟语,心情自然就好了很多,既能锻炼身体增加了收入,还能吃上上乘的蜂蜜,有事做不寂寞不无聊,好处太多了。“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这是老年人生活的最高境界吧?但愿天下的老人都能够拥有这样幸福平安健康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