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女宰相上官婉儿,她为何惨遭“墨刑”之苦?

历史诗人


上官婉儿并没有做过女宰相,历史上出过女宰相,并不是上官婉儿,而是北齐的陆令萱,也就是陆贞传奇的陆贞的原型,不过陆令萱与陆贞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上官婉儿没有被任命过宰相之职,但是她代武则天处理政务,所以她无宰相之名,而有宰相之名。

上官婉儿的祖父是上官仪,是唐高宗李治的宰相,李治想尽办法封了武则天为皇后之后,又后悔了,因为武则天这个人很强势,李治想把武则天给废黜,他就找来了上官仪商议。

上官仪就为李治起草了废后的诏书,武则天立马得到了消息,就赶到了李治跟前,质问李治,李治终究还是怕武则天,内心也有些许不忍心,他只能昧着良心说:这个是上官仪教她的。

没多久,上官仪就被诬陷与废太子李忠要谋反,最终上官仪和他的儿子上官庭芝,也就是上官婉儿的父亲被杀,当时上官婉儿还只是一个婴儿,连同她的生母郑氏被罚入掖庭,成为官婢,也就是说,上官婉儿一出身就是奴婢。

上官婉儿的基因好,再加上她的母亲的悉心教导,上官婉儿十分的聪颖,博览群书。在她十四岁的时候,武则天出题考她,上官婉儿表现十分之好,武则天十分满意,下旨免去上官婉儿的官婢身份,并且召其入宫。

武则天的很多诏书,都是出自上官婉儿之手,外人皆称之为内舍人,而内舍人是什么身份呢?根据新唐书·百官志,是这样记载的:

舍人六人,正五品上。掌侍进奏,参议表章。凡诏旨制敕、玺书册命,皆起草进画。

从舍人的职能描述,可以看出,上官婉儿对于武则天来说,还是十分重要的,是武则天的得力助手。

兴许是因为武则天的器重与宠爱,上官婉儿有点飘了,有一次,因为违背了武则天的旨意,而被判死罪,具体是什么事情并没有说明,反正事情并不小。

不过武则天还是比较爱惜上官婉儿的才能的,所以就给予赦免,并没有处以死罪,而是用黥面之刑代替。


历史简单说


历史上上官婉儿被武则天视为股肱之臣,相当于武周的女宰相,附作武则天治理天下,功不可没,但她为何会惨遭“墨刑”之苦,下面我来说一下这个问题:

何为墨刑

首先来解释一下何为墨刑,墨刑的操作方式是在人的脸上或者身体的其他部位,先用铁器做上标记,等刻画出大体轮廓后涂上古代的墨水或者其他黑色的的颜料,从而让在身体上的标记形成永久性的标记,这个刑法往往会伤害带刑犯的皮肉或者筋骨,刻字时非常痛苦,并且在身体的众多部位中,脸最为频繁,所以无法遮盖,在给人肉体痛苦的同时,精神上的痛苦往往也会很致命

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争帝

上官婉儿出身唐朝世家,自幼聪慧,琴棋书画样样皆通,并加上本来就有上官家世代为官的家学熏陶,是名副其实的才女,这也为以后辅佐武则天打下了厚实的基础。其祖父上官仪为唐高宗李治的谋臣,在李治与武则天夺位的期间站错了队,当时李治命上官仪为急先锋,起草废后(武则天)诏书,但是由于李治天性懦弱,在后面的争斗中处于下风,因为败落,所以武则天称帝后,大肆贬落上官家,家中男丁悉数被杀,女眷则被充当入宫做婢女,上官婉儿亦在其中,进入宫中服侍武则天。

受武则天赏识,进入仕途

众所周知,武周时期,由于武则天身为女性,所以朝中女性重臣不在少数,再一次偶然机会中,武则天发现她身边的一个婢女,生的着实秀美轻盈,艳丽中又有些许威严,武则天本来就是爱美之人,因此此人引起了武则天的注意,在随后的时间里,又发现此女文采过人,过目成诵,尤其是书法更为一绝,犹如其人一样妖冶艳丽,秀美又不乏庄严,因为上官婉儿由此进入仕途,最初为武则天掌笔宫女,武则天绝大多数圣旨诏书都处于上官婉儿,而后进一步得武则天赏识,入朝为官,慢慢的,许多宰相分内之事,也有上官婉儿负责,故此上官婉儿被后世称为巾帼宰相。

侵犯武则天底线,被施以墨刑

上官婉儿自小生活在宫中,并且生的样貌艳丽秀美,正如现在的话说的,每个帅哥都渴望爱情的滋润,美女也是如此,到了已经谈婚论嫁的年纪,心中的情愫也早已盛开,但是此时,上官婉儿却依然在为武则天辛苦负责朝政,众所周知,武则天身边面首众多,而且武则天与上官婉儿关系素来亲密,甚至在与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颠倒鸾凤之时,也在上官婉儿面前毫不避讳,这显然极大的刺激了正处于躁动期的上官婉儿,久而久之,上官婉儿则与张昌宗混在了一起,而后宫之中,武则天耳目众多,不久武则天就知道了此事,对于张昌宗,武则天还在爱头上,不舍得处置,于是上官婉儿就成了她泄愤的工具,武则天你没有处死她,而是让他活着,受尽折磨,于是给上官婉儿处于墨刑,让其毁容,并且将上官婉儿流放三千里,永世不得回朝。

这就是深受武则天喜欢的上官婉儿为何会被施以墨刑的原因,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防火防盗防闺蜜啊。


丫丫说史


昨天恰好看到个野史,答一个。



话说太平公主把张昌宗推荐给武则天,武则天大喜,晚上共度良宵,歇罢,上官婉儿进来汇报工作,武则天出去起夜,上官婉儿心痒难耐,掀开帘子近距离观察张宗昌,结果被武则天进来看见,大怒,随手拿起床上的剪刀,一剪刀扔到上官婉儿头上,上官婉儿头破血流,留下一个伤疤。于是就用花黄纸把额头贴住,没想到成为流行装饰。



正史的说法是上官婉儿在上朝时偷看群臣,结果被武则天看见,以为她要觊觎神器,就把她扎了一剪刀。



不管那个版本,都是她偷看男人被武则天扎了一剪刀。


唐风宋月


上官婉儿被处以墨刑,是因为她触怒了武则天。墨刑也被称为黔刑,黔刑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开始盛行,秦末汉初的著名将领英布就曾经受过墨刑,被人们称之为黔布。


看过《水浒传》的朋友们都知道,在犯人发配边疆的时候,都会在脸上加盖一个金印,这也是一种墨刑。上官婉儿是唐朝著名宰相上官仪的孙女,在武则天做皇后期间,上官仪对于武则天专政的行为十分不满,多次上书请求废除武则天皇后的地位。唐高宗也不满武则天的专权,让上官仪起草了废后的诏书。

然而在当时的唐王朝,武则天已经树大根深,就连唐高宗李治也无法扳倒,废后的事情遭到了武则天党羽的普遍反对,最后不了了之。上官仪在之后遭到了武则天的报复,家庭中的男性都被杀死,女性都被收入皇宫里面做奴隶。上官仪被杀害的时候,上官婉儿才刚刚出生,她随同母亲一起入宫为奴。上官婉儿从小聪明伶俐,精通琴棋书画,13岁的时候就已经是皇宫里面是出了名的才女。

李治统治晚期,唐朝的朝政全部落入了武则天的手中。在公元677年,武则天召见了年仅13岁的上官婉儿,在第一次见到武则天的时候,上官婉儿用自己出色的文采打动了女皇,武则天废除了上官婉奴隶的身份,将她提拔成了才人,留在身边做侍女。武则天称帝之后,上官婉儿跟随在武则天的身边,为她起草诏书颁发命令。当时的上官婉儿相当于武则天的女秘书,是武则天最信任的人之一。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上官婉儿因为犯错,被武则天除以墨刑。

关于上官婉儿得罪武则天的原因,一些人认为可能是上官婉儿和宫廷里面的美男子有私情,最终招来了武则天的妒忌,武则天才会用墨刑使她毁容。一些民间传闻称上官婉儿在受了墨刑后,将自己的受刑部位改成了一朵花,看起来更加的抚媚了。


上官婉儿成为女丞相是在唐中宗李显时期,武则天退位之后,善变的上官婉儿立刻投奔了韦皇后,成为了韦皇后的心腹。韦皇后一直将武则天当做自己的榜样,上官婉儿又是武则天的宠臣,因此韦皇后逐渐拉拢上官婉儿,希望她能够辅佐自己称帝。

在韦皇后的提拔下,上官婉儿控制了大部分朝臣的任用,成为了一个女权臣,被后人称之为女宰相。上官婉儿文采很好,却十分的淫荡,大臣们为了升迁很多人都和上官婉儿有私情。后来韦皇后密谋称帝,上官婉儿则积极为她策划。上官婉儿和韦皇后的阴谋遭到了李氏皇族的不满,唐玄宗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等人发动政变,杀死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等人。

在政变发生后,上官婉儿带着宫人迎接李隆基,表示自己对唐朝皇室的忠诚。但是由于上官婉儿跟着武则天和韦皇后做了很多坏事,李隆基对上官婉儿十分的不信任,最终将她杀死祭旗。就这样在唐朝政坛纵横30多年的上官婉儿,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因为站错队被杀。


历史总探长


是金子总会放光!上官婉儿把这句名言演绎得淋漓尽致。

唐高宗时期有一个丞相叫上官仪,起草诏书要废除武则天。

武则天将上官家族的男人全部处死;

将上官仪的儿媳妇郑氏及其刚出生的女儿上官婉儿罚做女奴,分配到掖廷使唤差遣。

郑氏真是伟大,女儿上官婉儿刚会讲话,便教她识字读书、背诵诗文。

上官婉儿确实聪明,6岁时不仅能够熟背诗歌200多首,还能写诗著文;

更令人称奇的是,10岁的时候,上官婉儿能够明明白白说出官场上的规定,并且富有文采和修饰,还能理解一些法律和命令。

上官婉儿的聪慧睿智传到武则天耳中。

13岁那年,武则天特地召见小女奴上官婉儿,并当场出了一道题考考她。

武则天亲眼见证,上官婉儿思考片刻,提笔一挥而就,很快写成一篇美文,好像早就构思好了一样。

看完文章,武则天十分高兴,将小女孩拉进怀中,如获至宝。

武则天当场下令免除上官婉儿的奴婢身份,并且让她负责朝廷诏书、命令的拟定。

上官婉儿掌管解释、起草皇宫诏令很多年,被人们称为“巾帼宰相”。

受到武则天的重用,上官婉儿尽心尽力回报恩情。

骆宾王起草了《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文章慷慨激昂、气吞山河。

上官婉儿看过文章后,赏其文采、爱不释手,还把文章推荐给武则天。

武则天看了开头就被震慑;

当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时,武则天问道:“这是谁写的?”

上官婉儿回答:“骆宾王写的。”

武则天抬头望向前方,长长叹口气说:“宰相怎么没有发现这样的人才啊!”

武则天觉得一定要爱惜身边的人才,于是更加重用上官婉儿。

这么受重用的“女宰相”为什么惨遭“墨刑”之苦呢?

唐高宗和武则天每次上朝,接受大臣朝拜、禀报,武则天都会安排上官婉儿钻到自己的桌案肚下,记录大臣们所奏事宜。

有一天,武则天没有上朝,唐高宗一个人接受宰相禀报上奏。

上官婉儿像平时一样,钻进武则天的那张桌案肚下,记录唐高宗与宰相的言论。

唐高宗发觉了上官婉儿,非常愤怒。

退朝时,唐高宗将一块指甲盖大的刀片扎到上官婉儿的额头,并且不许拔下。

上官婉儿爱美心切,请求唐高宗准许拔下刀片,便写下一首诗《乞拔刀子诗》。

诗的全文是:

丽日煦皇庭,清风拂龙台。

分明眼前事,依稀梦飘来。

忽焉思散起,精移何神骇。

罪奴当万死,还乞龙颜开。

最后两句打动了皇上,唐高宗准许她将刀子拔下。

刀子拔下了,额头留下一条刀疤。后来,武则天又在她的额头加上一条刀疤。

武则天非常喜欢上官婉儿,将她作为心腹。

武则天也是过份放纵自己了,她与张易之、张昌宗等人在床榻间交欢时,也不避开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20多岁的女孩,看见这样的场面,免不了会心如鹿撞、芳心荡漾。

张氏兄弟身姿俊美、容颜亮丽。

长期身居宫中,上官婉儿经不住诱惑,有时候与张易之调情骂俏。

情欲之惑能够使人越发放肆,甚至无所顾忌。

武则天与张氏兄弟、上官婉儿一起吃早饭。武则天一抬头,看见张易之与上官婉儿眉来眼去、暗送秋波。

武则天当时一拍桌子,怒目圆睁,呵斥道:大胆放肆,你敢偷我禁脔!罪该处死!

命人将上官婉儿关押起来,但是,武则天心情矛盾。

自从任用上官婉儿,制诰发令总是很满意,几乎没有出现过任何差错;

但是,与自己情人偷偷摸摸,也是实在可恶,这口恶气难以下咽。

武则天犹豫不决之时,张易之兄弟吹起了耳边风,请求武则天念在上官婉儿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的份上,饶过这一回。

为了让上官婉儿记住教训,武则天免除她的死刑,决定对上官婉儿实施墨刑。

上官婉儿嫩如凝脂的脸面上,眉心右上侧有一小块疤痕,那是唐高宗留下的。

武则天下令与旧疤对称,再刺上一块疤痕。上官婉儿眉心上方有了两块对称的疤记。

上官婉儿受到惩罚后,更加用心服侍武则天,讨好武则天;

渐渐地,武则天不再计较她以前的过失。

毕竟年轻,当然爱美。

上官婉儿最初用头发将额上的墨刑遮住;

后来,心生灵感,在伤疤之处精心刺了一朵梅花,并且涂上红色,用来掩盖墨刑之羞。

没想到,经过这样打扮,上官婉儿越发妩媚动人。

皇宫中的女人们纷纷效仿,很多人都用胭脂在前额点上淡红色的梅花,演变成红梅妆。

一枚掩盖缺陷的花朵,逐渐发展成一个朝代的时尚。


历史教员张


上官婉儿生活在唐高宗李治到唐中宗李显二次为帝这段时间。

上官婉儿如果不是因为遭遇墨刑而是直接被处死,相信今天对她的评价会很不错,可惜她活到了李显二次为帝。

墨刑通俗点讲就是在面部刻字,然后在伤口上涂墨汁,这样伤口愈合后会留下黑色印迹。墨刑其实是一种比较轻的刑罚,身体遭受的痛苦有限,这主要是用来羞辱一个人的刑罚,毕竟是刻在脸上的,而且需要携带一生。


上官婉儿可以说武则天就是她的伯乐,可武则天同时是他的杀父仇人。在上官婉儿出生还没多久其祖父上官仪和父亲上官庭芝一同被杀,其母郑氏和上官婉儿虽没被同时诛杀,但被武则天充入皇宫为奴了。也不知道武则天当时咋想的,杀了别人爷爷跟爹,还把别人的后代放到皇宫为奴,就不怕孩子长大知道真相找你复仇?这还是发生在唐高宗在位期间。

说武则天是上官婉儿的伯乐,是武则天要上官婉儿登上唐王朝的政治舞台,进入权力中心的。

上官仪

上官婉儿究竟知不知道祖父、父亲怎么死的或者是知道但没复仇的打算,这在历史上没记载的。

上官婉儿天赋很高,再者生活在皇宫,肯定会受到耳濡目染的良好的教育,再者长得非常漂亮,在十三、四岁的时候(有13的记载,也有14的记载),上官婉儿在宫内已经小有名声。武则天于是召见了上官婉儿。或许是经过一番考察后,在上官婉儿身上看到曾经的自己,才器重上官婉儿,皇帝敕令多出于上官婉儿之手。在后来上官婉儿歪曲了武则天的意思,武则天大怒,本来可以杀了上官婉儿的,历史记载上只说武则天惜其才,由死刑改为只在面部刻字的墨刑。这其中真实原因估计只有武则天自己清楚。

我认为武则天这么做有两层意思;第一层就是武则天真的惜才,这么聪明的秘书很难找,杀了可惜;第二层就是武则天想借用这件事来“敲打”上官婉儿,告诉她老实本分点,自己可以杀掉你爷爷还有你爹一样可以杀掉你。聪明的上官婉儿一定意会出了这层意思,要不然这件事后上官婉儿不但不记恨武则天,反而对武则天更加忠诚,再也没有忤逆武则天的意思了,就这样上官婉儿在武则天身边做事。

至于上官婉儿最初是否做了唐高宗李治的妃子,历史上并没有记载。但发现的上官婉儿的墓志铭说“年十三为才人该通备于龙蛇”上官婉儿13岁就做了才人(后妃的品级),那是谁的才人,上官婉儿13岁得到武则天器重的时候正是唐高宗李治在位时间,那只能是李治的才人。上官婉儿13岁的时候,唐高宗李治已经近50岁了,还有六七年的寿命就死了,再者李治晚年体弱多病,根本不可能临幸上官婉儿。这个才人的名号应该是武则天授意的,主要是要上官婉儿以后妃的名义方便工作而已(那个时候武则天权力再大,她也只是后妃)。

神龙元年,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还政李氏,其实就是不逼武则天,如没意外皇位最终也会落到李氏头上,因为当时武则天已经把武三思、武承嗣等武氏子弟成为储君的路给堵死了,复立了自己儿子李显为太子。太子就是未来的皇帝,武承嗣就是因为没争取到太子之位,做不了皇帝忧郁而终。再者张柬之等人正是看到武则天病重的时候才发动政变,也就是说神龙政变时武则天已经病得很严重了,活不了多久了。当然神龙政变也有必要性,那就是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增加太多不确定性。毕竟武则天在位时大封武氏子弟,势力很大。他们是敢起来武力夺取皇位的。那样就免不了血流成河。

神龙政变只诛杀了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等少数人和逼武则天退位,其他的人都没有诛杀。尤其是武氏子弟,别人劝说张柬之等人诛杀诸武。这种劝说是很必要的,武氏子弟基本没干什么好事,张柬之等神龙政变的功臣最后被武三思反杀就是明证。张柬之等人却拒绝了诛杀诸武的建议。

李显复位后,上官婉儿跟不倒翁一样,依然得到李显的信任,还命她掌握皇帝诏命的起草,俄而被加封昭容(后妃名号)头衔。上官婉儿这样由武则天的秘书变成了李显的昭容了。

从这开始,上官婉儿开始了富有争议的一生;或者说是在在唐中宗李显朝变成了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

  • 上官婉儿为了权势放弃了原则,选择同流合污;

上官婉儿处于什么样的考虑不清楚,(毕竟是饱读诗书的人,又聪明)但她选择亲近权势正盛的韦后和安乐公主是事实,还时常劝韦后效法武则天做第二个女皇。《新唐书》:

於是昭容以武氏事动后。

上官婉儿还劝说韦后首先要积累民望,采用施恩于民的办法来获得百姓的支持。《新唐书》:

即表增出母服;民以二十三为丁,限五十九免;五品而上母、妻不繇夫、子封者,丧得用鼓吹。数改制度,阴储人望。

当时的武三思因为是李显的亲家(李显之女安乐公主最先嫁给了武三思之子武崇训),李显并没有疏远武三思。当神龙政变后获悉有人主张杀掉武三思,武三思赶快结交上官婉儿,这样武三思通过上官婉儿的途径,被上官婉儿引荐给了韦后,这样武三思重新获得权势。《新唐书》:

是时,上官昭容与政事,方敬晖等将尽诛诸武,武三思惧,乃因昭容入请,得幸於后。

这样韦后、上官婉儿和武三思等人就此形成“邪恶同盟”。韦后掌握实权,上官婉儿掌握草拟政令的权力,武三思就是最好的枪手。武三思利用韦后等人的支持,先诬陷、杀驸马王同皎,后采用一步步陷害的手段,把张柬之、桓彦范、敬晖等神龙政变中的功臣,先剥夺实权,再外放任职,再贬官,但这些都没把这些神龙政变中的功臣置于死地。所以武三思找韦后商议后,不经李显,直接由上官婉儿以皇帝的名义起草一个诏令杀掉这些功臣。这样一个个功臣全被扒拉干净。

  • 上官婉儿不恤民力,劝谏李显;反而是建议修建了豪华的吟诗作对的场所。

上官婉儿接近李显,却没有去劝谏李显,反而自己开始想着怎么花朝廷的钱;上官婉儿文学天赋挺高,找上一群志同道合的文人吟诗作对是没什么的,可上官婉儿建议李显这么做,就上升到国家工程的高度了,还用朝廷的名义召集文士,用国库的钱修建华丽的场所昭文馆,还用朝廷的声誉,这也没什么,可结果做出来的诗文空洞无物、全是华丽辞藻的堆砌,这样的诗文根本流传不开。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靡靡之音数量不少,但没有一篇被世人传诵。这么做纯粹是花国库的钱来满足个人爱好,有点自私。《旧唐书》:

婉兒常劝广置昭文学士,盛引当朝词学 之臣,数赐游宴,赋诗唱和。婉兒每代帝及后、长宁安乐二公主,数首并作,辞甚 绮丽,时人咸讽诵之。《新唐书》:婉儿劝帝侈大书馆,增学士员,引大臣名儒充选。
  • 上官婉儿有强烈的求生愿望,为了活下去可以牺牲人品。


第一次:上官婉儿在事武则天的时候,因为忤逆圣意被处以墨刑以及有杀父之仇,上官婉儿非但不记恨武则天,反而对武则天更加恭顺。

第二次:李显的太子李重俊被韦后等人逼的起兵那会,李重俊矫诏调兵先诛杀掉了武三思和其子武崇训,然后要去诛杀上官婉儿;上官婉儿跑得快,跑到了李显和韦后面前,但李显并没有多生气,上官婉儿直接添了一把火说,看样子,杀完自己就会杀皇帝和皇后了。这其实是毫无根据的推断,其是为了求存“以激怒帝”,借皇帝的手对付李重俊。但这无疑触犯了李显的忌讳,李显调集军队诛杀李重俊并带韦后和上官婉儿到玄武门城楼躲避兵锋。后来李重俊兵败被杀。《旧唐书》:

节愍太子深恶之,及举兵,至肃章门,扣 阁索婉兒。婉兒大言曰:“观其此意,即当次索皇后以及大家。”帝与后遂激怒, 并将婉兒登玄武门楼以避兵锋,俄而事定。

第三次:是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发动的先天政变中。李显不明不白的突然驾崩,韦后重用亲信,打算立一个傀儡自己临朝称制。上官婉儿根据韦后的意思草拟李显的遗诏,可唐隆政变发生,韦后及安乐公主被杀,上官婉儿被李隆基的人捕获,这时的上官婉儿不是宁死不屈,而是主动把草拟的遗诏交出来希望免自己一死。可李隆基不答应上官婉儿也就被诛杀了。

《新唐书》:及草遗制,即引相王辅政。临淄王兵起,被收。婉儿以诏草示刘幽求,幽求言之王,王不许,遂诛。

  • 上官婉儿无法洁身自爱,与人随便发生关系。上官婉儿被唐高宗封为才人,被唐中宗封为昭容,这已经很能挑战底线了,无论是否被皇帝临幸过,但上官婉儿是有那个名分的,做父子两代皇帝的妃子;可上官婉儿还是私生活不检点。先后与武三思、崔湜发生关系。

《旧唐书》:婉兒既与武三思淫乱。

这个崔湜(shi)也不是什么正人君子,先是靠建议武三思杀死神龙政变的功臣上位;尔后跟上官婉儿勾搭上。

《旧唐书》:婉兒又通于吏部侍郎崔湜。网络配图
  • 上官婉儿还有收受贿赂、罗织朋党的情况。

有人说上官婉儿没有权力欲怎么感觉这话非常虚,怎么滴,只有做皇帝才有权力欲。
《旧唐书》:时上官昭容与其母郑氏及尚 宫柴氏、贺娄氏,树用亲党,广纳货赂,别降墨敕,斜封授官,或出臧获屠贩之类, 累居荣秩。

但上官婉儿又表现出不完全是韦后一党,也就是说跟韦后存在利益冲突。在封安乐公主为皇太女一事上。上官婉儿甚至以死相谏,坚决反对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来。

上官婉儿的墓志铭中记载:贼臣递构,欲立爱女为储;爱女潜谋,欲以贼党为臣。昭容泣血极谏。

上官婉儿也非常喜欢藏书,至于有多少藏书保存下来不清楚。

上官婉儿的一生都处于政治漩涡中,而政治斗争往往会扭曲人性。

再加上唐中宗李显昏聩导致皇权旁落,忠良被害,奸佞当道。李显要对这个负主要责任。

上官婉儿的一生是黑白间杂的一生。或许有人说上官婉儿是身不由己,这点不可否认,但关键是她做了。上官婉儿的墓志铭基本采取的是表扬的态度来展现上官婉儿的一生,可是墓志铭上还有许多事没有写,历史上确有记载。

看了一些网友的观点啼笑皆非:上官婉儿这么出名是因为她名字起的好听,一听就是小鸟依人的那种女子;或者是人长得漂亮,惊为天人;亦或者上官婉儿才华横溢,聪明,文学天赋高。可这些被她的扶不起来的人品给稀释了。《旧唐书》《新唐书》对上官婉儿的评价都不高。

这么看,给孩子起个好名多么重要。


过去即历史


墨刑的官方称呼叫黥,就是以刀刻凿人面人体之后再用墨涂在刀伤创口上,使其永不褪色,成为犯法的标志,耻辱的象征。

武则天本身是女人,很清楚对貌美如花的上官婉儿来说,这样的刑罚伤害很大,那么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据说这是因为有一次武则天的面首张昌宗和上官婉儿私下调笑戏谑,被武则天发现,怒曰:

汝敢近我禁脔,罪当处死。

后来死罪得免活罪难饶,被处以墨刑。

还有两个说法,一个是上官婉儿拒绝了武则天的面首薛怀义的调戏,引起薛怀义疯狂报复烧毁明堂,武则天迁怒于上官婉儿,处以墨刑;另一个是上官婉儿偷窥上朝奏事的凤阁舍人李迥秀被武则天发现,导致武则天怒发动了刀。

三个版本说法中上官婉儿的志节作风完全不同,宫闱秘事,实情到底怎样别人搞不清楚,因而《新唐书》中关于这一事件的记载只是:

尝忤旨,当诛,后惜其才,止黥而不杀也。

实际上等于没有提到具体理由。

从武则天的角度,违抗旨意必须处罚,但是上官婉儿是使用起来得心应手的助理,武则天毕竟不舍得杀,因此只给予墨刑的处罚——后来上官婉儿为了掩盖住这个痕迹,自己在上面画了一个梅花妆反而变得妩媚了,间接反映出这个墨刑的痕迹并不是很大,从武则天的角度也算是一种手下留情了。


谈古论金


上官婉儿遭“墨刑”一事在段公路的《北户录》中有详细记载:

天后(武则天)每对宰臣,令昭容(上官婉儿)卧于案裙下,记所奏事。一日宰相对事,昭容窃窥,上(唐高宗)觉。退朝,怒甚,取甲刀札于面上,不许拔。昭容遽为乞拔刀子诗。后为花子,以掩痕也。



这段记载讲述的是这么一段故事:当年贵为天后的武则天每每与朝廷宰辅议事时,都会让上官婉儿躺在她的裙子底下记录她与朝臣议论之事。但是有一天,在武则天、高宗与宰辅议事的时候,上官婉儿却突然爬了出来,偷偷偷窥着前来议事的大臣(有传是李炯秀)。这时,被高宗发现,在退朝后,高宗十分生气,就让人将一把小刀插在婉儿的前髻以示惩戒。



后来在上官婉儿做了一首乞拔刀子诗后,高宗心软并允许她取下小刀。可是此时小刀虽拔,但对她的容貌造成了瑕疵,那个伤口已挥之不去,无奈下她只得在自己的伤口上画上装饰来掩盖其疤痕。

其实严格来说上官婉儿并未遭受到“墨刑”。



首先我们要知道何谓“墨刑”,郑玄曾言“墨,黥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言刻额为疮,以墨窒疮孔,令变色也。”简单的说墨刑就是在脸上刻字。显然上官婉儿没被刺字,高宗也没有下令让她受“墨刑”。当时高宗其实只是一时恼怒她的所作所为,就让人拿个小刀插在她的前髻上,借此以示惩戒罢了。



当然从以上的记载可以看出上官婉儿之所以会遭受如同“墨刑”这样的惩戒,究其原因在于她太没有规矩。李治对于武则天让一个奴婢参与到皇家与大臣讨论国家大事的事情当中本就心生不满,虽然上官婉儿只是记录,并没有参与到决策当中。

但是上官婉儿始终是一个奴才,而且还是一个女流之辈,这等做法置于朝廷威仪于何地,置于朝廷礼制于何地。



只是因武则天执意如此,再加上李治对于武则天疼爱有加,最终也只得同意让她加入到这等大事中,但是前提是她只能是躲在武则天的裙下,不得露面。

可惜就是这一次,上官婉儿居然直接露出头去扫视议事的宰辅,而这等做法就是直接将高宗的警告置若罔闻。你说李治怎能不生气,她这等做法无疑会让李治被满朝文武所议论。



可是李治又不能杀他,冲动之下李治就让人拿了一把小刀刺向了婉儿,并严令她不能拔掉。

后来因武则天的求情,再加上上官婉儿的求饶,心软又气消了的李治也就答应放过她了。



当然对于上官婉儿受如“墨刑”这样的惩罚还有另外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记载于野史当中,话说当年武则天十分宠爱于张昌宗,而上官婉儿也喜欢这个张昌宗,所以她暗地也与他有所往来。这不某一天婉儿与张昌宗私相调谑,就被武则天发现了,她愤怒的拿起小刀就插入上官婉儿前髻,并愤怒的说到“汝敢近我禁脔,罪当处死”,后好在张昌宗的求饶,上官婉儿才保住性命。



不过对于这个故事,个人觉得不可信,毕竟只是野史,而且是记载于污秽一书中,那就更是不可信。

而至于题主所问,为何她在脸上留上伤疤后,不显丑陋,反而是越发妩媚呢?很简单,如《酉阳杂俎》所说“今妇人面饰用花子,起自上官昭容,所制以掩黥迹。”,当年的上官婉儿因受此惩罚,导致脸上留有疤痕,于是在当时上官婉儿为了掩盖这个疤痕,并在自己的疤痕处画上一个梅花。



也正是这个梅花不但掩盖了她的疤痕,还让她变得越发的妩媚。后来宫女们皆以为美,并有人偷偷以胭脂在前额点红效仿,渐渐地宫中便流行其一种全新的妆容,而这就是后世闻名的红梅妆。


澳古说历史


上官婉儿,复姓上官,小字婉儿,又称上官昭容。是西汉上官桀、上官安、上官期祖孙三代的后裔,高祖父上官贤官至北周幽州太守,曾祖父上官弘曾在隋朝时任江都宫福监,祖父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

相传婉儿将生时,母亲郑氏梦见一个巨人,给她一秤道:"持此称量天下士。"郑氏料想腹中,必是一个男孩,将来必能称量天下人才,谁知生下地来,却是一个女儿,郑氏心中甚是不乐。这婉儿面貌美丽,却胜过她母亲,自幼儿长成聪明伶俐,出世才满月,郑氏抱婉儿在怀中戏语道:"汝能称量天下士么?"婉儿即呀呀地相应。 麟德元年(664),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后所杀,刚出生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被配没掖廷。在掖廷为奴期间,上官婉儿熟读诗书,不仅能吟诗著文,而且明达吏事。

十四岁那年,上官婉儿出落得亭亭玉立,又是才名远播。仪凤二年,上官婉儿被武则天召见宫中,当场命题,让其依题着文。上官婉儿须臾而成。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让其掌管宫中诏命。

此后二十七年之久,上官婉儿是武则天身边的大红人,让其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日盛。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等拥护李唐宗室的大臣发动神龙政变,武则天被迫退位。神龙政变后,唐中宗复辟,又令上官婉儿专掌起草诏令,深被信任,又拜为昭容,封其母郑氏为沛国夫人。

上官婉儿又向韦皇后推荐武三思,将武三思领进宫中,不久,武三思依靠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等人的支持,权倾朝野。上官婉儿又与其私通,并在所草诏令中,经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致使太子李重俊气愤不已。

上官婉儿深得李显、韦皇后信任,专秉内政。李显派人在上官婉儿居地穿池筑岩,穷极雕饰,常引大臣宴乐其中。当时,宫禁宽疏,允许宫内官员任意出入。上官婉儿遂与一些宫官在宫外购筑宅第,经常与他们交接往来,有的人因此而求得高官要职。中书侍郎崔湜就是因为与上官婉儿在外宅私通,后被引以为相的。

除了武三思和中书侍郎崔湜,上官婉儿还有不少男宠。《旧唐书》、《新唐书》等正史中都对上官婉儿有记载,但较为体现她奉承权贵、淫乱宫闱,并操纵政治,控制朝纲的负面事件。

相传古代色情小说《控鹤监秘记》中说武则天将上官婉儿倚为心腹,甚至与张昌宗在床榻间交欢时也不避忌她。上官婉儿免不得被引动,加上张昌宗姿容秀美,不由地心如鹿撞。一天,婉儿与张昌宗私相调谑,被武则天看见,拔取金刀,插入上官婉儿前髻,伤及左额,且怒目道:"汝敢近我禁脔,罪当处死。"亏得张昌宗替她跪求,才得赦免。婉儿因额有伤痕,便在伤疤处刺了一朵红色的梅花以遮掩,谁知却益加娇媚。宫女们皆以为美,有人偷偷以胭脂在前额点红效仿,渐渐地宫中便有了这种红梅妆。


素衣惊流年


所谓墨刑就是古代在犯人脸上或额头刺字,并涂以墨汁使其永不褪色的一种肉刑。史书对上官婉儿遭受墨刑之事确有记载,但不是被刺字,只是被小刀戳中额头,而且网传婉儿因武则天面首张易之兄弟惨遭墨刑纯属无稽之谈。

上官婉儿本是名门之后,祖父上官仪曾任唐高宗李治时期宰相。只因武则天招道士入宫做法事惹怒李治,上官仪顺便提出废后之议。

上官仪太天真了,他本以为就此扳倒武则天,但其草拟废后诏书还未完成,李治就在武则天哭闹面前认怂,一句“这皆是上官仪教的”,直接为上官家族招来灭门之祸,只有尚在襁褓中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免死入掖庭为奴。

掖庭虽苦,可婉儿在母亲精心教导下擅诗文精律法,其才情名满掖庭。求贤如渴的武则天听闻婉儿才情,不顾两人之间血海深仇,竟将婉儿招至身边亲自调教成得力心腹助手。而婉儿也忘却仇恨,对武则天忠心耿耿,很快就成其身边拟订诏敕的内舍人(首席秘书)。

武则天与婉儿这对奇特的君臣组合,携手对抗波谲诡异的政治风雨。可是人皆有七情六欲,更何况婉儿聪慧过人也非冷血心性,可想而知婉儿随着年龄增长,当然也会有情感荡漾之时。

据《北户录》记载,武则天称帝后,每次与宰相议事时,都命婉儿在旁全程记录。有一次一位姓李的宰相前来奏事,婉儿望着侃侃而谈的李宰相,突然提笔忘写有些失态了。

武则天察觉之后心下大怒,她岂容婉儿如此忘情?议事完毕,主仆二人回到后宫,武则天为此大发雷霆,顺手拿起桌上一把小甲刀掷向婉儿,小刀正中婉儿额头,并挂在婉儿额头晃晃悠悠似坠非坠。

吓得婉儿也不敢拔下刀子,直接跪地赋诗《乞拔刀子诗》,为自己求情。这时武则天才稍稍息怒,命婉儿拔下刀子。

由此婉儿的额头就留下疤痕,婉儿嫌其难看,就在额头贴上梅花钿加以修饰。谁料婉儿这随手一贴更显其俏皮可爱,竟成为引领唐朝仕女热衷的梅花妆。

其实古代女性贴花钿习性起源于三国时期的东吴,并非婉儿首创。只不过婉儿名气太大,后人多将此美妆技巧归功于婉儿而已。

至于引起婉儿情感波动的李宰相到底是谁?《北户录》只以“忘名”二字一笔带过。我们如果真想对此八卦一下,那就根据史料抽丝剥茧细作分析。

有关上官婉儿容貌在史书中并未明确记载,只说其气质好,聪慧明习吏事。不过根据武则天的择人眼光,婉儿容貌既便称不上大美女,也应是蕙质兰心的知性女人。那么能被婉儿看中的男人,也应是才情容貌旗鼓相当之人。

据史料分析,婉儿在武则天身边负责记录政事的时间,应在公元696年至705年之间。那在此期间李姓宰相共有4人(李怀远、李道广、李峤、李迥秀),其中才貌并重之人只有李迥秀符合标准,而且李迥秀当时年过不惑还是未婚之人。而当时上官婉儿三十多岁,和李迥秀年龄也正相合,由此被婉儿看中的李宰相最有可能就是李迥秀。

如果上官婉儿与李迥秀能喜结连理,也不失为才子佳人一段良缘。只是婉儿刚动情就遭武则天法海式强力阻止,只得被迫放弃不敢再有下文。

而李迥秀竟被张易之老妈看中,被迫娶了这个又老又丑的老女人,一时间心怀抑郁疏于朝政,终落得被贬外任刺史悲惨结局。

当然这皆是我们根据史料推理,没有直接史料依据。我们面对浩瀚历史,也只得慨叹婉儿错失好姻缘,唯留下梅花妆的美丽传说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