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的財產可以做為綁架兒女孝順的籌碼嗎?老人暮年和子女壯年,該何去何從?

Naneo


這樣的問題,首先得幫助題主提升文字表達能力,用“綁架”來形容父母子女關係是不合適的,用“綁架”來定性父母子女之間因為財產而發生的相互關係更是不恰當的。

父母子女之間的相互關係以是否符合常理為標準可以劃分為正常父母子女關係和非正常父母子女關係。

非正常父母子女關係太複雜,本人能力有限,在此只能表示放棄探討。

正常父母子女關係下,雖然必然地存在著代溝,可代溝不會妨礙父母對子女的慈祥和子女對父母的尊愛。

在父母子女關係正常狀態下,父母在暮年生活中正常消費,餘下財產自然遺留給後人,這是最自然不過的事,怎麼扯得上綁架呢?在這樣情況下題主的問題純屬是扯蛋。

在父母子女關係正常狀態下,子女能夠自立,並且依自己的能力去贍養父母,這樣的狀態當屬人之常情,又怎麼談得上被綁架呢?

所以說,題主用“綁架”來定性父母子女關係是很不恰當的。

如果父母子女關係處於非理性狀態,那就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比如說:父母生活水準高於子女,卻仍然要求子女超出其給付能力來“孝順”自己。又比如:子女有能力讓父母過得更好一些,可是子女卻只顧自己享受而不管父母冷暖。

如果父母子女雙方都是如此‘’你看著我的鍋裡、我看著你的碗裡‘’。這樣的父母子女之間談得上綁架與被綁架嗎?

如果父母子女中一方處於非理性,一方傾其所有幫襯另一方,而另一方卻認為對方的綁襯是理所當然,在這樣的父母子女的相互關係狀態下,用“綁架”來形容非正常的父母子女關係仍然是很不恰當。

本人以為,父母以自己的財產作誘餌要求子女孝順不能稱之為綁架,那叫誘惑!子女企圖父母遺產那叫自願上鉤,談何“綁架與被綁架”。子女具備正常人格,不去企圖父母遺產,又怎麼扯得上“綁架與被綁架”呢?


不糊塗時塗糊不


我父母前幾天就說了,如果他們只剩下一個人,就把房子賣了,錢給我們姐倆分分。我告訴他們絕對不要,任何時候不要把財產全部分給孩子,我家就我和姐姐兩個女孩,現在都是很孝順的,但久病床前無孝子,何況還有女婿呢 財產是老人的最後一道安心線 真的居無定所要在孩子家輪流居住 那滋味肯定不好受 如果再遇到孩子婚姻變故或身體不好 那就太被動了


阿紫246153015


我可以說是過來人,父親經濟能力可以,我對父親照顧有加,偶爾我也會想可能我不一定是真正孝順,如果父親很窮,我會這樣照顧他嗎?父親走了之後,沒有把財產給母親,而是交給我們,我依然那麼孝順我的媽媽,我希望,母親能好好的生活下去,我一直擔心會失去媽媽,那我就成了孤兒。所以我得出一個結論,其實孝順的人依然孝順,但是經濟能力影響了孝順的執行力!不孝順的人,經濟能力再好,孝順也是表象!


用戶6002802789363


父母有撫養子女的義務,子女有贍養撫助老人的義務。

父母的財產是否給兒女,那是父母說了算,給多給少也是父母說了算。當然,某個子女贍養老人的時間長,出的力多,當然財產兒女就要多得,反之則少得。

兒子孝順,財產就應該多分,反之,則少分或不分。但無論父母是否給子女財產或多或少,作為兒女必須有義務無條件的贍養老人。否則,對老人不管不問,甚至拋棄老人,情節嚴重者應涉嫌‘遺棄罪’!

父母晚年定要作好兩件事:一是保健身體,二是留有財產及現金、存款。

沒有一個好身體,三天兩頭上醫院,就算你家產萬貫,作為兒女的也不願意侍候你,再者,也沒有時間和精力總往醫院跑啊!二是,沒有財產沒有錢,指望兒女出錢那都是白廢!但也不能絕對,總有孝子,可長此以往讓誰總出錢,誰都難受,嘴上不說心裡也不痛快。除非兒女非常有錢,但也未必,有句話說——越有越摳。

子女在壯年時期,一方面要照顧老人,一方向要撫養子女,擔負著雙重任務,俗稱上有老,下有小。這個年齡段的人,就要努力掙錢養家,為了父母的急需,為了子女的需要,可謂堅難!

然爾,再堅難,生活還得過。可現實中,確實有很多家庭在贍養老人方面矛盾重重,歸根到底就是在父母對財產的分割上不公,導致兒女怨聲載道。

現實中,有很多父母,把財產的大部或全部給了他偏向的兒女,可當自己患病需要藥費時,由兒女平攤或平均支付醫藥費。由此帶來的不公,必定導致兒女的不滿,隨之而來的是對老人的不孝,致使老人在外人面前有大講特講某子(女)不孝的言論,使家庭不和。

作為長輩的父母,作事一定要一碗水端平,不能偏向一個,欺侮另一個。不論哪個子女‘強’還是哪個子女‘弱’都是自己的骨肉,要合情、合理地處理問題。不要動輯就指責哪個子女孝與不孝,更不應用誰侍候我時間長,花錢多,我就給誰財產多的純物資刺激來滿自己的需求,這樣,親情哪去了?還有什麼意思?那不同僱人侍候你是一樣道理嗎?當然,必要的獎勵是有的。


人生一世,活著不易。時間短暫,加倍珍惜!靠父母的財產活著的兒女,就家寄生蟲一樣,當財產用完、現金花光還不是一樣窮光蛋嗎?只有靠自己的雙手創造的利潤,用著才踏實,才自豪!

什麼都可以丟,唯獨不能丟下生我養我的父母,因為丟下他們,就是丟掉良心,丟掉作人的基本道德!動物都知護崽養母,何況人乎?


平順吉祥18


老人的財產可以做為…?答,俗話說,家中有糧,心中不慌。當今社會,竟爭激烈,優勝劣汰!兒女,自有兒女的事業。孝順的也有,不孝的也大有人在!有的是工作忙,有的是不想管。反正,方方面面,各種因素,不盡其然。人老了,身體隨著年紀的增加, 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身體衰退,力不從心。的確,生活中很多事需要人來幫忙,老人如無有一點經濟實力。那將是很困難的…!如果,老人自己有一些財產,孩子們也會輕鬆一些!或請保母,上敬老院都是可以選擇的。不存在綁架一說!如,兒女孝敬,老人有錢沒錢都會孝敬…。當然,有點財產老人會更安心一些。孩子孝順,早晚都是留給他。如不孝順老人還有選擇的餘地…!這樣,應該是更好的安排吧!


檸濛5


我覺得,對於孝順的兒女,無論老人有沒有財產,有多少財產,他們都會始終如一的照顧老年人的晚年,或許有時子女累的會有怨言,但他們依然不會放棄自己做子女的應盡的義務,認真的照顧好操勞一生的父母;

但對於不孝的兒女,老人還是要留一些心眼的,比如攥緊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工資卡和存款;

因為有些孩子成人後,仍然把父母的一切都當做自己的財產,他們只會享受、索取而對日益年邁的父母卻不想盡贍養義務;

如有的老人在子女的勸說下,把房子賣了投靠子女,給子女帶孩子,甚至把自己不多的退休工資都用在孩子的身上;

可一旦子女覺得再也用不上父母的時候,會對父母橫豎看不上眼,這樣的子女雖然不是全部,但也很多吧,我的身邊就有好幾例這樣的例子,讓許多父母寒了心;

於是有些父母開始小心的保護自己的財產,不再做那種把什麼都奉獻給子女的“傻”父母,也出現了許多“財迷”父母,這也可以說是一種社會的普遍現象吧;

目前我們社會養老制度還不夠健全,好一點的養老院太貴,差一些的養老院那叫真差,性價比好的養老院要排隊,還有傳統的觀念在作祟,老人進養老院普遍都有牴觸的情緒,所以中國現在的養老還主要是居家養老……

但這些“財迷父母”他們怕孤獨還是需要親情,等年老體衰時需要孩子的幫助,怎麼辦,拿錢“買”唄,比如說來看一次給多少錢,誰照顧陪伴自己,將來把房子給誰等等吧,這就是把財產作為換來兒女孝順的籌碼,對於不太孝順的兒女這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是無奈也是一種悲哀吧[可憐]

其實應該這樣,無論父母有沒有錢,作為成年子女的我們,也要盡力照顧好風燭殘年的父母,無論自己的父母有“籌碼”還是沒“籌碼”,因為我們也終將有老的走不動的那一天[可憐]


舞葉2019


從法律的角度去講,父母有撫養子女的義務,子女有贍養撫助老人的義務。但事實上許多事情僅僅是停留在法律層面上,實際是有區別的。撫養的義務是針對未成年人而說,贍養也要針對沒有能力的老人而言。簡單把老人的財產與綁架道德相聯繫是不合適的。父母的財產就是父母的財產,子女的財產就是子女的財產。兩者分清就不存在道德綁架的問題,如果分不清誰是誰的才會成為道德綁架。



讀懂書


,雖然養老模式已經多元化,比如社區養老、社會化養老,但子女養老仍是更為普遍的一種養老模式。依據傳統習慣,在多子女的情況下,哪個子女承擔父母的養老責任,就可以獲得更多甚至是全部的遺產。但實際情況往往比較複雜,由此引發的家庭糾紛也不在少數。比如承擔養老責任的子女,實際並未很好地履行贍養義務,甚至有虐待老人的情況。再比如,得知父母有較為可觀的遺產後,子女之間會出現爭搶父母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老人幾乎不太可能有尊嚴地度過晚年,而只是被遺產綁架的利益籌碼。對於一個老人來說,再沒有比這更淒涼的晚景了。

具體到這起糾紛,限於信息有限,我們不便妄下判斷,但從老人先立遺囑後又贈與的反常舉動,以及幾個女兒為爭房產而親情盡失等細節看,或多或少存在不為人知的隱情。這或許才是令人無法釋懷之處。百善孝為先,每個人都終將老去,這樣的傳統美德永遠都值得敬畏和持守。





標峰理評論


如果靠財產,來綁架兒女們孝順老人,是我們幾千年華夏文明的一大悲哀,是孔孟禮儀道德的最大失敗。但,這個悲哀和失敗,卻離我們越來越近了,我們很無奈呀,很不願接受這個現實。可不管我們如何違心,孝順二字越來越不會寫了。也說不定多年以後的這兩個字,將從漢語言的詞典中消失。作為老年人來講,把你的財產守住吧,這是你晚年的一棵救命稻草啊,千萬要抓住!


想想88665


提出這樣問題的題主?你是中國人嗎?!要是中國人,你知道中華民族敬老愛幼的優良傳統嗎?!你父母沒教過你嗎?你讀書學校老師沒教過你嗎?不要說父母用財產幫架你孝順,父母沒有財產你就不應當孝順了嗎?!難道你不是人生父母養的?!是畜牲生養?!真他媽不是個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