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中"才情":吳中才子唐伯虎,六如居士的畫藝人生

唐伯虎位居"吳門四家"之列,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他本名唐寅,字伯虎,號六如居 士、桃花庵主、南京解元等,江蘇吳縣人。

唐伯虎從小便聰慧過人,長大後更是修養廣博,學富五車,成為了江南第一風流才子。

為何唐伯虎在民間知名度如此之高?除卻他是江南地區的才子身份以外,他是否還有一些不為人知的個人故事呢?包含才情與詩意的吳中才子,憑藉自身的畫藝,逐漸在明代時期的蘇州顯露頭角。唐伯虎也寓情於景,用畫筆描繪出了自己起落難解的一生。接下來,我們就通過一些具體的多角度分析,來揭示出六如居士的畫藝光輝。

畫中

古代繪畫

01、唐伯虎的個人經歷:家庭慘變,仕途不順,屋漏偏遭連夜雨!

唐伯虎幼年生於商賈之家,家境優越,家資充足,從小便接受了較為良好的文化教育,同時這也為後來的成名打下了必要的基礎。可以說,唐伯虎成長於商業鬧市,而且飽讀詩書,書畫方面的天賦很高,吳門領袖文徵明就曾經這樣形容過他:

君家在皋橋,宣闐井市區。何以掩市聲?充樓古今書。

畫中

古代繪畫

唐伯虎與文徵明是同學,被父親寄予厚望。他與文徵明一同跟隨老師沈周學畫,最終也都成為了吳門畫派的旗幟性人物。此外,唐伯虎還與當時的文化名流吳寬、王鏊等人交善,躋身於蘇州文人圈層,並且享有很高的聲譽。正如,後來有人記載的那樣:

一時名士,如唐寅、文壁之流,鹹出龍門。

畫中

古代繪畫

在明代弘治七年,也就是1494年,二十五歲的唐伯虎剛剛料理完父親的後事,他的母親又因為哀傷過度而辭世。然而,噩耗並沒有結束。在不久之後,唐伯虎的妻子徐氏也帶著對他和兒子的不捨,含恨而終。就連遠嫁他鄉的妹妹也意外撒手人寰,如此悲慘的身世境遇,可謂是家庭慘變,禍不單行,屋漏偏遭連夜雨。

接連失去至親的唐伯虎,悲痛至極,這是常人難以忍受的心理壓力與創傷,如同一次次無情地鞭撻抽打在他的心上。唐伯虎強忍悲痛,在《答文徵明書》中將自己的經歷告知了好友文徵明,在悼念妻子的《傷內》中,也同樣如泣如訴。

不意今者,事集於僕。哀哉哀哉!此亦命矣!不幸多故,哀亂相尋,父母妻子,躡踵而歿,喪車屢駕,黃口嗷嗷。

悽悽白露零,百卉謝芬芳。槿花易衰歇,桂枝就銷亡。迷途無主駕,款款何從將。扶景念疇日,肝裂魂飄揚。

畫中

古代繪畫

功名未就的唐寅痛定思痛,在好友祝允明的規勸下潛心讀書,希望憑藉自己的才華光宗耀祖。不過,命運似乎又對他開了一個玩笑。雖然,唐伯虎二十九歲高中"解元",弘治十一年參加鄉試,中應天府第一名,聲名鵲起,人稱"唐解元"。但是,在第二年赴京會試的時候,卻受考場舞弊案牽連而被斥為吏。後來的唐伯虎,我們就比較熟悉了,開始賣畫為生,寓居於蘇州地區。唐伯虎縱有千般理想才學,但是世事難料,個人經歷十分坎坷不順。不過,這也成為了唐伯虎後來進行繪畫創作的情感來源,將自身的情思表現於畫面之中,略感淒涼。

唐伯虎為了維持生計,不得已才賣畫為生,並且轉而拜職業畫家周臣為師,潛心學畫。這一點跟仇英是一樣的,唐伯虎特意練習畫技,在市場上出售自己的畫作。對於此事,唐伯虎也毫不避諱,他在《言志》一詩中說得很清楚。

不鍊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

閒來寫幅丹青畫,不使人間造孽錢。

畫中

古代繪畫:六如居士像

畫中雖不解風情,但是足夠養家餬口,賺得一方安穩,唐伯虎這一心態還是值得肯定的。畢竟家道中落,自己又仕途不順,如今畫業還算收穫頗豐,已經算是給唐伯虎內心深處很好的安慰了。

02、唐伯虎的畫藝人生:畫中不解愁緒,人格不屈於世

唐伯虎不斷磨練自身畫技,但是始終恪守文人繪畫的情操,不會刻意迎合商業權貴,這一點是他與其他職業畫師最大的不同。在山水畫創作方面,唐伯虎恪守"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遊之為得"的要旨,同時他走出書室,遊歷大江南北名山大川,開擴視野豁達心境,胸貯無數的高山流水、深岫丘壑、危崖高崗、闊江漁溪,從而使其作品既有院體畫家的嚴謹

縝密,又具有文人畫家的清逸灑脫。一點一墨之間,蘊蓄著唐伯虎的精煉人生態度與高雅文人趣味。

唐伯虎所畫題材多樣,不拘一格,山水、人物、花鳥、樓閣都無一不精,具有很高的悟性與才情。這也難怪後來的王稺登在《吳郡丹青志》中對其有這樣的評價:

評者謂其畫,遠攻李唐,足任偏師;近交沈周,可當半席。

畫中

古代繪畫

唐伯虎在繪畫中寄託自身的人生閱歷與情感思考,但是這種情感是十分隱晦的,一般人很難從畫中體驗到,唐伯虎也不希望士人從他的繪畫中來解讀他的人生。畫中體現的最為明顯的還是不屈於世的倔強人格,這便是一種文人情懷的真實寫照。

唐伯虎喜歡畫松樹,喜歡畫"歲寒三友",因為"歲寒三友"不畏風霜,正好比自己一樣,需要有一顆堅強的內心才行。從《清溪松蔭圖》《山路松聲圖》《畫山水》《東籬賞菊》這些作品可以看出繪畫風格的變化及所表現松樹形態、氣格的迭變,無不反映出其人生歷程。畫中松樹的形態變化亦或 是其心境生活變故的體現,松樹它以堅強不屈的雄姿展示著正直與無畏,不與群芳爭豔奪春,不依附於藤蔓,以一種慎獨意發向上,樂觀闊達的精神展示著自己的風采。正如《莊子》和《荀子》中所說的那樣,松樹象徵著頑強的毅力和堅韌不拔的意志,正是這種品格迎合了君子的心態,也成為了唐伯虎心中的堅定形象。

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

松柏經秋而不調,蒙霜而不變。

畫中

唐伯虎《山路松聲圖》

此外,唐伯虎還向往文人雅士的隱逸生活。他曾經創作創作過一幅《溪山漁隱圖》,從畫面右端看起,分別有幾個情節分別是歸舟、烹茶、賞音、訪友、觀魚和垂釣,這裡面的水鄉情境中還隱藏著一些歷史典故,比如太公垂釣、莊子、惠子觀魚、陸羽烹茶等等。唐寅通過這些情節和典故表達了他這種隱逸之情。 除了畫面優美,畫中題款也相當精彩,在畫卷空白處除了有乾隆御筆題詩外,還有此畫作者唐寅題詩。

茶灶魚竿養野心,水田漠漠樹陰陰。

太平時節英雄懶,湖海無邊草澤深。

畫中

唐伯虎《溪山漁隱圖》

通過這樣一幅《溪山漁隱圖》,唐伯虎向我們完美地訴說了他自己內心中的美好願望,是那般的澄澈與寧靜。在畫中,可以說不管是人物的刻畫、山石處理還是樹木賦色,無不體現出唐寅的繪畫技高和對隱居愜意生活的嚮往。

讀書冥想、品茶論道、閒來垂釣,這也許便是唐伯虎嚮往的隱居生活,在畫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不染一絲塵埃。

在一些其他繪畫中,也可以看到唐伯虎失意的情緒。比如,在他創作過的《清溪松蔭圖》畫面之中,繪有一名高士坐在松蔭下昂首觀景,陷入沉思,一位隨從捧書而立,高士身上的線條端莊、靜穆,勢態清高;畫面上的遠山如巨碑,山頭作密巒,漸漸虛去,山腰用雲勾,使成烘斷,而其中的松樹穿插在巖壁之間,古藤纏繞,又隨風搖擺之勢,用筆老練。畫面左上角還有一首題詩:

長松百尺蔭清溪,倒影波間勢轉低。

恰似春雷未驚蟄,髯龍頭角暫皤泥。

畫中

在這樣的一幅畫中,暗含著唐伯虎陷於困苦愁蹙,懷才不遇,而又希望擺脫困境施展才華,實現初衷之抱負的綿長心願。畫中愁緒難解,唯有一番惆悵!

03、總結:唐寅畫藝人生的融匯,受益於明代中葉繁盛的書畫交易

在明代中葉,家境優渥、社會地位崇高的沈周、文徵明,不僅活躍於書畫鑑藏雅集中,其書畫作品也流通於市場,受到世人追捧。唐伯虎雖然家道中落,但是憑藉著前期建立起來的良好文人社交關係,他的繪畫名氣也絲毫不亞於當時的文徵明。只不過文氏家族後來才人輩出,家族也隨著不斷壯大,整體的社會影響力要大於唐伯虎,所以現在的吳門畫派領袖還是文徵明,而不是唐伯虎。

唐伯虎所處的時代中,書畫日益成為一種雅俗共賞的審美風尚,大量的文人開始追求新潮,附庸風雅,相繼催生出了以仇英為代表的典型商業畫家。

唐伯虎與仇英的繪畫風格不太一樣,沒有刻意地去迎合權貴階層,而是專心於表達文人內心的一方情調。這種風格上面的差異,也決定了後人對於唐伯虎、仇英兩者的評價。雖然兩人同為"吳門四家"之列,但是影響力卻大為不同,其中的有一部分原因就源於此方面的見解差異。

畫中

古代繪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