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韌性強一枝獨秀!險資等眾機構如何看?


A股韌性強一枝獨秀!險資等眾機構如何看?

A股韌性強一枝獨秀!險資等眾機構如何看?


今日A股強勢反彈翻紅,滬深兩市成交額再破萬億元! 3月10日,三大股指早盤低開後瞬間翻紅,不久後指數急跌後悉數翻綠,三大股指圍繞平盤線高頻震盪,幾度翻紅。盤中指數總體表現較為弱勢,前期熱點如口罩、特高壓板塊受到打壓,券商、半導體板塊表現較為活躍。午後,三大指數集體走強,滬指一度收復3000點關口,科技股、武漢本地股集體爆發,白酒股表現活躍。 截至收盤,滬指報2996.76點,漲1.82%,成交額為4250.17億元(上一交易日成交額為4381.44億元);深成指報11403.47點,漲2.65%,成交額為6565.03億元(上一交易日成交額為6480.77億元);創指報2148.81點,漲2.66%。 從今日市場主要指數漲幅來看,創業板指、中小300等指數漲幅依然大幅領先。與年初不同的是,近期市場投資風格有切換的趨勢,比如年初上證50、滬深300等指數單日漲幅往往拼不過創業板和中小板指數,而近幾個交易,上證50、滬深300等指數單日漲幅與中小創的差距逐漸縮小,個別交易日甚至出現跑贏中小創指數的現象。 實際上,今年以來,“白龍馬”(白馬股、龍頭股)等價值股普遍沒有跑贏中小創成長股,而半導體、國產芯片等科技股一路走強(近期開始回調)。據金融1號院統計,年初至今,創業板指雖經歷近期的大幅震盪,但漲幅依然遙遙領先,年初至今漲幅接近20%(去年漲幅超過40%),也被市場一度譽為全球最賺錢的指數。 此外,今年以來中小300、中盤成長等指數漲幅雖不及創業板指,但漲幅依然超過超過10%。而上證50及中證100今年漲幅分別僅為-4.5%及-3.5%,跑輸上證指數的-1.8%。 今年以來市場主要指數漲跌幅一覽:

A股韌性強一枝獨秀!險資等眾機構如何看?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ioce 製表:金融1號院 從金融機構對後市走勢來看,目前險資普遍看好A股投資價值,券商、基金等機構也普遍認為目前A股流動性充裕,不會走熊,估值處於低位。 萬億險資仍看好A股 曹德雲:市場估值仍較低 存在結構性配置機會 保險資管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德雲表示,受近期全球性新冠疫情的影響,國際投資者對通縮和衰退風險的憂慮加劇,股票市場和大宗商品市場波動劇烈,新一輪降息潮來臨;國內股票市場也同步出現波動,市場利率加速下行,債券收益率創歷史新低,給保險資產管理帶來很大挑戰。 但曹德雲同時強調,本次疫情是短期衝擊,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趨勢並未改變。從股票市場看,無論與歷史還是與國際比較,市場估值仍較低,存在結構性配置機會;從債券市場看,長期債券發行規模的擴大值得關注;從項目投資看,目前至少有15個省推出共計20多萬億的投資計劃規模,投資計劃新消費、新技術、新基建、醫養健等領域投資仍有機會;從政策走向看,最近監管部門就保險資金參與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三項政策徵求意見,新修訂的股權投資辦法、保險資管產品“1+3”規則等也將陸續出臺。 李斯:股票市場波動性加大但總體維持在中性 保險機構投資者專委會資產配置工作組組長、泰康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投資管理部副總經理李斯指出,一方面,從中長期來看,由於本輪利率下行和經濟基本面掛鉤,目前市場對利率中長期呈下行趨勢的觀點已達成一致,並通過拉長組合的久期以抵禦利率風險;另一方面,從短期來看,市場對受疫情影響利率大幅快速下行準備不足,相較非標投資停滯,項目、產品供給大幅萎縮而言,股票市場波動性雖然加大,但總體來說還維持在中性。 多位險資大咖:年度配置策略基本不變 一位外資財險公司資產管理部負責人表示,從權益配置思路看,公司將仍以價值型長期投資為主,關注高分紅、打新、絕對收益等策略,在投資管理方面關注中長跑選手;從配置結構看,相應增加風險資產比重,拉長固定收益類資產久期,加大中長期權益類資產比重,尤其偏重絕對收益的權益資產配置。 某大型財險公司資產管理部負責人介紹,在權益投資方面,將優選高股息率和有價值的股票進行長期配置,以作為長期受益來源。 某小型壽險公司投資部負責人表示,“配置策略基本無變化,只是在結構上更加集中在價值投資方面,同時節奏有所放緩;在信用債投資方面保持一貫謹慎,對收益率要求有所降低,但受疫情影響,依然存在項目獲取難度。 券商、基金等機構看多A股 除險資外,券商、基金等機構也紛紛看好A股投資價值。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所長黃燕銘最新表示:大盤指數仍然會運行在3000-3300點之間。從現在開始,我們認為大盤應該是逐步站穩3000點,然後走向3300點的過程。隨著風險偏好的上升,科技板塊的走勢已經起來了。創業板、科創板的表現,會比主板的表現更好,看好創業50的優質科技股,看好科創板ETF,看好半導體、雲計算等細分領域的股票表現。從醫藥板塊來看,風險偏好上升,也會帶動科技醫藥,強過傳統醫藥。 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表示,A股投資者要淡定,中國股市擁有藍籌估值優勢,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共同抗疫取得積極進展,復工復產順利,經濟活動正在恢復,經濟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正在發力,中美10年國債利差已經達到200個基點,中國經濟長期發展潛力巨大,中國消費市場空間廣闊,中國正在成為全球資金的避險地。要淡定,好股票無需恐慌。如果說有諾亞方舟,那也許就是中國資產。 此外,多位基金經理認為,海外市場大跌是受疫情和油價大跌影響,並隱含著對經濟衰退的預期,但發生全球金融危機可能性不大,美股繼續大跌可能性不大。當前國內貨幣、財政政策空間大,A股流動性充裕,不會走熊,估值處於低位,中期機遇大於風險。操作策略上,做些保護,留在市場上會是最優選擇。 例如,博時基金研究部總經理王俊認為,連續下跌後,美國市場相對較高的估值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復,繼續暴跌的可能性不大。疫情的發展對海外的影響較大,發達國家的政策空間比較有限,未來海外市場需要更多關注企業盈利的變化。目前A股下行空間相對有限。目前A股較大的問題是內部估值的差異,需要修正。 泓德基金投研總監王克玉表示,A股市場整體估值吸引力仍然非常強,但內部結構也有非常顯著的分化。有部分方向和領域受盈利和流動性推動出現估值泡沫,在失去賺錢效應後會面臨調整壓力,很多基礎產業中的優秀公司估值吸引力提升。未來關注的主要方向包括醫藥、汽車零部件、信息服務、房地產以及消費,同時基於海外疫情對消費電子等行業的影響,也對消費領域的投資進行了結構調整。 此外,清和泉資本認為, A股不會走熊。歷史上任何一次市場轉熊,必須要有兩個條件:一是流動性要進入緊縮的狀態;二是股票市場的估值要高,有泡沫。目前流動性還看不到緊縮的趨勢和苗頭,應該處在一個放鬆週期的起點。關於估值,目前市場整體估值處於合理中樞偏下,結構上創業板可能會貴一點。中期的定調仍然偏積極,從中長期的角度看,有三個環境跟2014年-2015年非常像,分別是:宏觀流動性環境、產業週期環境、監管再融資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