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薪嚐膽之後的經濟戰


臥薪嚐膽之後的經濟戰

我們都聽過臥薪嚐膽的故事,大概意思是說吳國打敗了越國,越王勾踐為了不被滅國,一邊送西施施展美人計,一邊帶著自己的謀士范蠡到吳國,去給吳王當奴隸,在經受了種種凌辱之後,他們終於能回到自己的國家,並且臥薪嚐膽,勵精圖治,最終滅掉了吳國。

那麼,越國到底是怎麼滅掉強大的吳國的,僅僅是憑越王勾踐的吃苦能力麼?顯然是不可能的,其實,這中間范蠡發起的經濟戰功不可沒。

越王回國之後,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鑄錢,後世稱之為“蟻鼻錢”,也叫鬼臉錢,而范蠡藉助大量的蟻鼻錢搞活了對外貿易,幾乎是什麼賺錢做什麼。唯獨對吳國,只做一種生意,以蟻鼻錢高價收購糧食。

公元前472年,吳國趕上旱災,糧食緊缺。這時候范蠡主張給吳國提供糧食援助。勾踐對此很生氣,對范蠡說:“我們一起謀劃反擊吳國,你總說時機不成熟。現在又反過來資助他們糧食,究竟是什麼時候才可以出兵呢?”

范蠡回答說:“時機還不成熟,現在吳國還是很強的,如果他們垂死掙扎,我們未必能勝。何況我們給的糧食不多,並不能維持吳國的戰鬥力”

上天沒有讓范蠡多等,就在當年九月,夫差再次作死,不顧國內饑荒與楚國開戰,而當時吳國軍隊的糧食供應幾乎全靠越國。

這時,范蠡覺得時機成熟了,完全切斷吳國的糧食供應。吳國糧食短缺,防備空虛,如何能抵擋越國的三千兵馬?其實真正進攻吳國的並不是三千越國勇士,而是范蠡前期如流水般花掉的錢幣。

這一次,吳國大敗,吳王夫差兵敗自刎。

最後,說下范蠡的結局。人們經常鄙夷“共患難,不可共富貴”的人。其實,共患難是因為窮哥們之間根本就沒有利益,也就談不上叛變;共富貴呢,如果還沒有背叛,那是因為背叛的籌碼還不夠大。

這一點,范蠡看的很透,他在功成名就之後就跑路了,順便還總結了一下跑路的原因: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出逃後的范蠡繼續經商,賺了很多錢,被後人奉為文財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