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的主要成就是什麼?

用戶6274824405941


武哥說文很高興為您解答這個問題。


您這個問題問得很有現實必要性,我們現在言必稱歐陽修、蘇東坡,而作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似乎真的被我們忽視了。所以,我願意說得詳細全面點。


韓愈(公元768年—公元824年),河南河陽昌黎人,字退之,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被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公元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諡號“文”。

古往今來,對韓愈的讚譽很多,特別是對他發起的古文運動。其實,韓愈的成就不僅僅只是在文學方面,在哲學、教育方面,也是很有建樹的。


一、作為哲學家的韓愈:以“道統之說”,繼傳儒學。

韓愈主要哲學思想主要體現在《原道》《原性》等著作中。在晚唐思想界中,韓愈就是他的“道統之說”而擁有特殊地位。

《原道》的界定是:“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無待於外之謂德。仁與義為定名,道與德為虛位。

韓愈的“道”是有別於佛、老之道的儒家之道。在他來,“道”首先應該是以“仁義”為核心的精神價值,還要包括儒家的典章制度、倫理秩序、社會風俗,具有超越性與普遍性的特徵。

韓愈的“統”是就歷史延續而言的,“道”要有時間性與連續性的特徵,“道”的傳承的一歷史過程就是“統”。這個過程就是: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以是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軻之死,不得其傳蔫。

韓愈認為,儒家的“統”傳到孟子那裡就斷了,需要再繼“統”。所以,韓愈道統思想的來源,據陳寅恪先生講,主要就是由孟子篇章所啟發的。到了中晚唐時期,韓愈義不容辭的擔起了“道統”的責任。

韓愈的“道統之說”,其目的是通過梳理儒家思想的內在傳承,用儒家思想的連續性、普遍性來超越佛、道思想,成為當時的唯一真理來佔據思想文化領域的主流,最終實現儒學的復興。

二、作為思想家的韓愈:反佛、尊儒,一心復興儒學。

魏晉南北朝以來,佛教、道教興盛,唐朝建立後,延續了前朝重視佛、老學說的基本政策,唐代中期,佛學、道學隆盛,儒學漸趨衰微,直到盛唐,儒學的地位顯得不太突出。

儒學的長期衰落,讓士人階層與普通民眾的儒家文化認同出現危機,韓愈挺身而出,打起儒家的大旗,堅定儒學文化立場,並重新明確內容,以正人心。

當時,寺院經濟發展已經直接影響了唐朝的經濟,寺院不僅成了“逃丁避罪”之所,而且“十分天下之財而佛有七八”,危及到了政府的財政收入,進而影響了社會安定。

韓愈反佛最突出的事例就是《諫迎佛骨表》。在憲宗時期,崇佛猖獗,韓愈勇敢地挺身而出,予以堅決反對。他在給憲宗的《諫迎佛骨表》中,指出這種現象實在是“傷風敗俗,傳笑四方”。《諫迎佛骨表》觸怒了皇帝,韓愈幾乎因此而喪失性命。後來在一些大臣的幫助下,總算免遭殺害,貶為潮州刺史。對於這件事,韓愈始終沒有後悔,不改初衷,他在赴潮州途中有詩云: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欲為聖朝除弊事,豈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蘭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政治上的打擊,並沒有動搖韓愈放棄反佛的主張,他一直在拼死反對。

反佛與尊儒是韓愈“道統”論的一體兩面。在中國儒學發展史上,韓愈的道統論一方面繼承了傳統儒學思想,另一方面也是儒家復興先驅之作,宋明理學的開啟有巨大影響。

三、作為文壇盟主的韓愈:領導古文運動,文起八代之衰。

在古文運動中,韓愈和柳宗元是領導者,也是主將。他們主張儒學復古,反對駢體,在文體上恢復先秦兩漢文章散行單句、不拘格式的寫作傳統,後來的人們稱之為古文運動。古文運動在打擊綺麗柔弱文風的同時,直接引起了北宋的文學革新運動,開創了文學史上以“唐宋八大家”為代表的古文潮流,對後世影響極為深遠。

韓愈的古文理論,是為復興儒學服務的。他自己在《答陳生書》中就表明心跡:“愈之志在儒道,又甚好其辭”。他宣揚儒家的仁義和道統,也強調文章必須言之有物,內容充實。他直斥“齊梁及陳隋,眾作等蟬噪”,推崇先秦兩漢古文,提出“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

古文運動中,韓愈提出“文以明道”“文道合一”賦予了文的政治色彩和現實品格;他提出“不平則鳴”作為“文以明道”的補充,增強了文的情感力量;他提出“務去陳言”“文從字順”,復古還要變古,鼓勵創新;他還提出“氣盛言宜”,重視道德修養和人格精神,要求“人格”和“文格”的統一。

蘇軾在《潮州韓文公廟碑》一文中評價韓愈是“文起八代之衰”,近代陳寅恪先生也說:“退之者,唐代文化學術史上承前啟後,轉舊為新關捩點之人物也。”

四、作為文學家的韓愈:散文雄起奔放,掀起中唐古文創作最高浪潮。

韓愈是當時的文壇盟主,他不僅提出了系統的古文創作理論,極力提攜文學上的同道,還自覺參與實踐。韓愈以傑出的散文創作成就贏得了時人和後人的敬仰。

他的散文雄奇奔放,蘇洵在《上歐陽修內翰中書》中評價是“如長江大河,渾浩流轉”,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代表著中唐古文創作的最高藝術水平。

韓愈散文體現了精湛的語言藝術,語言準確、生動、凝練,他兼收前人語彙和時人口語,別具一格,為文章增添了生氣;韓愈將現實情感傾注於文章中,借文感懷言志,濃郁的情感表達極大地強化了作品的抒情特徵和藝術魅力;韓愈散文還有高超的表現技巧,他善於用變化多端的構思方法組織文章,並通過多種表達方式來豐富文章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古文的表現手法。

韓愈行文超越前輩,除了文體的創新之外,還有遣詞造句的完美。蘇軾讚歎道:“子美之詩,退之之文,魯公之書,皆集大成者也。”韓愈散文成為了歷代的典範,很少有人能夠企及,後來的同列為“唐宋八大家”的歐陽修、王安石都是以韓愈為師,在踐行學習。

五、作為教育家的韓愈:傳道、受業、解惑,宣揚教師之道。

《師說》是韓愈的散文名篇,他寫這篇文章是送給他的學生李攀的,用它來映射當前“恥學於師”的陋習,論述了從師學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講了教師的原則。

文中“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是經典名句, “師說”就是”說師“,意思就是要講清關於“從師“的道理”,他先概述了教師的作用:傳道、受業、解惑,然後,逐一闡釋。韓愈把“傳道”放在教師職責的第一位,而且要“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傳,以此突出“道”的重要性,傳什麼道?就是他哲學思想中“道統”的“道”,即儒家之道,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三觀”教育。“受業”,放在第二位,此處的“業”即是“六藝經傳”,又不同於彼童子之師的“授之書而習其句讀”之業。“解惑”放到最後,韓愈認為要解的“困惑”應該是上述“道”與“業”方面的難題,還有學生的人生困惑。

在韓愈看來,“彼童子之師”那種單純的教書行為不能稱之為“師”,他們只是教給了學生小的知識,而丟掉了大的“道”與“惑”,這與今天我們的素質教育本質是異曲同工的。

當然,韓愈如此不遺餘力扶掖後進,積極培養學生,主要目的還是在為傳播“道統之說”服務,為古文運動的推廣服務,但在客觀上,他還是促進了當時教育思想的發展和進步。


總結:“百代文宗”,歷久彌新。

韓愈的一生,在其哲學思想“道統之說”的統領下,提出了“反佛、尊儒”主張,並通過古文運動來推廣,而且,他自己更在親力親為的踐行著,在他周圍還形成了一個創作古文的作家集團,聲勢浩大,由此,也奠定了他在文學史上的崇高地位。

韓愈雖然已經遠去一千多年了,可是我們發現,他們那個時代的的創新精神印記歷久彌新,那一個時代文人的價值趨向和行為準則,已經深深植根於中華文化之中,並激勵著一輩又一輩的人去傳承和發揚。

(以上是“武哥說文”的理解,不當之處請見諒,圖片來於網絡,如侵請刪)


武哥說文


悟空問答,有問有答。我是璞玉待琢,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提問:韓愈的主要成就是什麼?

韓愈是我國唐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和教育家。這裡我從教育思想和文學影響兩個方面來談談他的偉大成就。

一、韓愈的教育思想

(一)弘揚孔孟之道

韓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高舉儒家道統的大旗,猛烈地反對佛老,提倡古文運動,以復興儒道為己任。他認為儒家的道有一個傳承的過程,從堯開始,中經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最後傳至孟柯。孟柯死後,儒道不復傳矣。為了重振儒家的道統,韓愈極力抨擊佛道,尤其反對外來的佛教。韓愈曾直接從事教育和教學工作,他熱心教育事業,積極培養人才,不斷探討有關的教育理論問題,是唐代著名的教育家。

(二)、“性三品說”及教育作用

(1)性三品:

第一、他提出性與情的問題,認為人有性有情,性是先天具有的,情是後天習染的,性和情二者之間完全相應。

第二、性和情皆分三品,性有五德,情有七情。上品之性為善性;中品之性可善可惡、尚未定型:下品之性為惡性。

第三、性可移,但性的品級不可移。上、中品之人可受教育,下品之人只能以刑罰制之,而三品之人,都固定在天生的“品”的界限內,是“不移”的。

(2)教育的作用

第一,從性三品說出發,決定人發展的主要因素是人性。

對於不同的人性,教育所起的作用是不盡相同的。上、中品之人可受教育:下品之人,教育對他們人性的變化起不了作用,只能以刑罰制之。但教育不能改變人性,不能使下品轉化為中品、中品轉化為上品,教育只能在品之內發生作用。

第二,教育只能在已定的人性品位內發生作用。

不同等級的人接受教育的權利也是不同的,只有統治階級才能享受教育的權利,對被統治階級實行專制,剝奪其受教育的權利。這與孔子“有教無類”的思想相比是倒退的。

第三,人性決定教育的主要內容。

由於人天生包含仁、義、禮、智、信的道德內容,教育就應把這種道德發揚開來,而儒家經典是最好的教育內容。

第四,評價:韓愈一方面肯定 了教育在促進人性變化中的積極作用,另一方面又認為教育的作用是有限的,人性三品不可變,教育只能在品味內發揮作用,這種人性論不但為封建制度的等級性做了合理的論證,而且也為絕大多數的人接受封建道德教育提供了理論依據。

(三)、關於人才培養和選拔思想

首先,他重視人才的培養,要求整頓國學改革招生制度擴大招生範圍。同時,重視人才的選拔,要求不拘一格地選拔人才。

根據自身參加科舉的體會,韓愈抨擊了科舉選士的弊端,指出依靠科舉不僅難以選拔出真正的人才,反而會埋沒治國興邦的大才。他以千里馬與伯樂的關係為喻,希望統治者能夠以特別的方法發現人才、禮遇人才,不拘一格地選拔入才。

(四)、韓愈論師道

1、內容:

《師說》是韓愈一篇專門論述教師問題的文章。 在這篇文章裡他系統闡述了他的教師觀,: 提倡社會要尊師重道,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

(1)教師的任務。“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任務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傳道,即傳授儒家仁義之道;二是授業,即講授儒家的六藝經傳與古文;三是解惑,即解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提出的疑難問題。

(2)以“道”為求師的標準。

韓愈主張不管其門第、出身、相貌等如何,只要學有所成,合乎儒道,就可為人師表。他提出“聖人無常師”,主張廣泛地向他人學習,開闊自己的視野,增長自己的知識和才幹。另外,“道”是無處不在的,只要能體認到它,就可以為師傳道了,"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3)建立合理的師生關係。

韓愈認為師生之間可以互相為師,“ 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只要聞道在先,術業有專長者,皆可以為人師表。

2、評價:

(1)韓愈的《師說》是

中國古代第一篇集中論述教師問題的文章,後人有關師道觀的不少論述皆受其影響。

(2)他既肯定了教師在傳道、授業、解惑方面的主導作用,又強調教師要尊重學生,向學生學習。既要求學生虛心向教師學習,又鼓勵學生敢於超過教師;既提倡樂為人師,勇為人師,又強調不恥下問,虛心拜人為師。

(3)韓愈看到了師與道、道與業、師與生之間的統一關係,對於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具有啟發意義。

二、文學影響

(一)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並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並尊他為之首。

(二)、杜牧把韓文與杜詩並列,稱為“杜詩韓筆”;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韓柳倡導的古文運動,開闢了唐以來古文的發展道路。韓詩力求新奇,重氣勢,有獨創之功。韓愈以文為詩,把新的古文語言、章法、技巧引入詩壇,增強了詩的表達功能,擴大了詩的領域,糾正了大曆(766~780)以來的平庸詩風。

(三)、韓愈積極領導了“古文運動”,並使這一運動獲得重大的成功。 所謂古文運動,就是改變漢魏六朝以來的駢體文,恢復先秦時代的散文體。韓愈把古文運動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韓愈提倡古文的目的,就是:“通其辭也,本志乎古道也。”以古文來振興儒學,恢復“聖道”。

(四)、 韓愈認為,“文以載道”,文和道必須有機結合起來,應該首先重視的是道。“本深而末茂,形大而聲宏”。 韓愈以“物不得其平則鳴”為根據提出了一條理論,認為人“有不得已而後言者”。 韓愈認為,文體上應該學習古代聖賢之為文。但必須“師其意,不師其辭” 。

(五)、韓愈還提出,寫文章應該“唯陳言之務去”,去陳詞濫調,務爭有所創新。韓愈領導是成功的,從此“古文自唐以後為一大變”,一改淫靡的文風。韓愈的文學主張,

對於後代文學理論的發展和文學實踐活動都有積極的影響。

(六)、文學著作。韓愈的散文、詩歌創作,實現了自己的理論。其賦、詩、論、說、傳、記、頌、贊、書、序、哀辭、祭文、碑誌、狀、表、雜文等各種體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 論說文在韓文中佔有重要以尊儒反佛為主要內容的中、長篇,有《原道》、《論佛骨表》、《原性》、《師說》等,它們大都格局嚴整,層次分明。嘲諷社會現狀的雜文,短篇如《雜說》、《獲麟解》,比喻巧妙,寄慨深遠;長篇如《送窮文》、《進學解》,運用問答形式,筆觸幽默,構思奇特,鋒芒畢露。論述文學思想和寫作經驗的,體裁多樣,文筆多變,形象奇幻,理論精湛。敘事文在韓文中比重較大。學習儒家經書的,如《平淮西碑》,用《尚書》和《雅》、《頌》體裁,篇幅宏大,語句奇重,酣暢淋漓;《畫記》直敘眾多人物,寫法脫化於《尚書·顧命》、《周禮·考工記·梓人職》。繼承《史記》歷史散文傳統的,如名篇《張中丞傳後敘》,融敘事、議論、抒情於一爐。學《史記》、《漢書》,描繪人物生動奇特而不用議論的,如《試大理評事王君墓誌銘》、《清河張君墓誌銘》等。記文學摯友,能突出不同作家特色的,如《柳子厚墓誌銘》、《南陽樊紹述墓誌銘》、《貞曜先生墓誌銘》等。但在大量墓碑和墓誌銘中,韓愈也有些“諛墓”(指為死者歌功頌德,在墓誌銘中不論其功績如何,一概誇大其詞予以讚頌的行為)之作,當時已受譏斥。 抒情文中的祭文,一類寫骨肉深情,用散文形式,突破四言押韻常規,如《祭十二郎文》;一類寫朋友交誼和患難生活,四言押韻,如《祭河南張員外文》、《祭柳子厚文》。此外,書信如《與孟東野書》、贈序如《送楊少尹序》等,也都是具有一定感染力的佳作。韓愈另有一些散文,如《毛穎傳》、《石鼎聯句詩序》之類,完全出於虛構,接近傳奇小說。韓愈散文氣勢充沛,縱橫開合,奇偶交錯,巧譬善喻;或詭譎,或嚴正,藝術特色多樣化;掃蕩了六朝以來柔靡駢儷的文風。 他善於揚棄前人語言,提煉當時的口語,如“蠅營狗苟”(《送窮文》)、“同工異曲”、“俱收並蓄”(《進學解》)等新穎詞語,韓文中較多。他主張“文從字順”,創造了一種在口語基礎上提煉出來的書面散文語言,擴大了文言文體的表達功能。但他也有一種佶屈聱牙的文句。自謂“不可時施,只以自嬉”(《送窮文》),對後世有一定影響。韓愈也是詩歌名家,藝術特色以奇特雄偉、光怪陸離為主。如《陸渾山火和皇甫用其韻》、《月蝕詩效玉川子作》等怪怪奇奇,內容深刻;《南山詩》、《岳陽樓別竇司直》、《孟東野失子》等,境界雄奇。但韓詩在求奇中往往流於填砌生字僻語、押險韻。韓愈也有一類樸素無華、本色自然的詩。韓詩古體工而近體少,但律詩、絕句亦有佳篇。如七律《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答張十一功曹》、《題驛梁》,七絕《次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題楚昭王廟》等。

結語:韓愈在文學,教育學、哲學等多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不但對當時的文學運動和教育方面提供了方法論的指導,而且對後世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為後世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文章和振聾發聵的思想啟迪。


璞玉待琢


韓愈(768一824),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哲學家,自稱"郡望昌黎"。由於文學方面傑出的貢獻,被稱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鉅公""百代文字"之美譽。

韓愈在政治上,主張國家統一,反對藩鎮割據,即使在今天,也有現實意義。在思想上,韓愈倡導致力於復興儒學,尊儒反佛,並取得了重大成功,是中國在思想道德上"道統觀念"的確立者。在敎育上,韓愈強調學習的重要性,並認為只要有學問的人都是自己的老師,闡釋了為官之人,如何識別人才,對待人材和使用人材。這在今天社會,對領導們都是一種啟迪。

韓愈除上述成就之外,最主要的成就應該是體現在文化方面,主要成就如下:

1,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主張集先秦兩漢的散文傳統,他認為道是目的和內容,文是形式和手段,強調以文載道,以道為主。反對專講聲律對應而忽視內容的駢體文,實質就是提倡散文形式。其主張以文為詩把古文的語言,章法和技巧引進詩歌中去,擴大了詩歌的領域和表達功能。

2,韓愈倡導古文運動,提倡古散文的推廣,其特點"發言真率,無所畏避",提倡文章講真話,講實話,反對假大空的官樣文字,對今天我們的文人,領導者們都具有現實意義。

3,韓愈倡導古文寫作上有兩個特點,一是打破傳統觀念,打破世俗之見,寫文章除了講真話,實話以外,文章要有鮮明的關點,二是倡導古散文,突破傳統的寫法,文筆自然隨便,如話家常,其文中多引用貼意的成語,大量的成語為後代流傳至今。

4,在詩歌方面,韓愈仍倡導"以文為詩",採用"古文筆法",改變了唐朝早中期及前輩詩人的詩風,成為"導致唐朝詩另一派別,形式"韓孟詩派"。

綜上述,韓愈這位古人,除了在政治,思想,教育等領域均有建樹,成就之外,主要成果是在古典散文的發展上取得的成就,使古散文持續流傳幹百年,韓愈功不可沒!




老翁歷來是布衣


韓愈(768~824),字退之,世稱韓昌黎。韓愈是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古文運動的領袖,在中國散文發展史上地位崇高。他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後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韓愈最大的成就,是倡導了古文運動,成為散文的奠基者!




平陽一虎


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

,他們主要成就在教育文學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學上的成就最大)

韓愈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繼承先秦兩漢散文傳統,反對專講聲律對仗而忽視內容的駢體文。韓愈文章氣勢雄偉,說理透徹,邏輯性強,被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時人有“韓文”之譽。杜牧把韓文與杜詩並列,稱為“杜詩韓筆”;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韓柳倡導的古文運動,開闢了唐以來古文的發展道路。韓詩力求新奇,重氣勢,有獨創之功。韓愈以文為詩,把新的古文語言、章法、技巧引入詩壇,增強了詩的表達功能,擴大了詩的領域,糾正了大曆(766年-780年)以來的平庸詩風。在封建思想道德方面,他也有獨到的建樹,大力提倡儒學,以繼承儒學道統自居,開宋明理學家之先河

韓愈文章的特點之一是“發言真率,無所畏避”,或“鯁言無所忌”,也就是敢於講話,而且敢講真話。這個特點是和他積極的政治態度分不開的。

史學:唐人稱韓愈有史家的筆力,他撰有《順宗實錄》五卷,是韓愈在韋處厚所撰三卷《順宗實錄》基礎上改寫而成,他“削去常事,著其繫於政者,比之舊錄,十益六七,忠良好佼,莫不備書,苟關於時,無所不錄。” 從實錄可看出他對宮市之斥責,對鹽鐵使進奉的批判,對京兆尹李實罪行的揭露等等,說明表狀所言,符合實情。

,在教育和哲學上的成就

在教育方面的論文中,他強調了求師的重要性,認為只要是有學問的人,就是自己的老師;把有才能人比作千里馬,闡釋了在位之人如何識別人才、對待人才和使用人才的人性論,成為其教育學說的理論基礎,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1首先,人性決定教育所起的作用;人性存在等級差別,教育對不同的人性發揮不同的作用。還有主張主要的教育對象為中品的人。

2其次,由人性而規定教育的權利;人性等級不同,教育作用不同,教育的實施只限在一定範圍內,沒有必要遍及每一個人。

3。由人性決定教育的主要內容。人性以仁禮信義智為內容,教育要發揮人內在的善性,應以五常道德教育為主,最好的教本是儒家的《詩》、《書》、《禮》、《易》、《春秋》。

論學校教育與措施

韓愈認為,治國人才依靠教育培養,他主張發展學校教育並採取一些措施:

(1)第一,用德禮而重學校。韓愈繼承儒家德治的思想,把教育作為首要的政治工具。要實行德治,必先德禮而後刑法,強調德禮,也必然重視以學校教育為重要政治工具。

(2)第二,學校的任務在訓練官吏。學校是宣揚封建道德的中心,也是訓練封建官吏的機構。這些是忠心為封建統治效勞的臣僚,他們的職責是把君主的政令推行到民眾中去。

(3)第三,整頓國學,韓愈上任後,作為優先的任務,是對國子監實行整頓。

①在招生制度方面,韓愈建議考慮現實,調整招生制度,稍微放寬入學的等級限制;

②在學官選任方面,韓愈主張以實際才學為標準選任學官;

③在轉變學風方面,以恢復教學秩序為首要。

(4)第四恢復發展地方學校,主張重視地方學校。

論教學

學生有德的修養,還要有藝的訓練,需要教師的教學,教學的目的在於“修先王之道,而其途徑則是“讀六藝之文”。對於文與道的關係,他認為文是手段,道是目的;文是形式,道是內容,文道合一,而道為主。

三,思想上的成就

韓愈是位重要的思想家。在宋儒眼中,孔、孟之下,便是韓愈。他在儒學式微,釋、道盛行之際,力闢佛、老,致力於復興儒學,取得了重大的成功。他所倡導的古文運動,其實就是復興儒學的重要手段。

四:政治上的成就

韓愈在政治上,反對藩鎮割據。對於韓愈對待藩鎮割據的態度,學者郭預衡指出:韓愈《平淮西碑》的主要傾向是“反對藩鎮割據,而歌頌平叛的勝利;讚揚主戰派,而批評主和派”,認為“韓愈反對藩鎮割據的堅定立場,不應因為碑文少寫了李愬之功便加以貶低”,而且他“反對藩鎮割據的主張,還不僅表現在平定淮西的一時一事,他在一系列的文章裡都貫穿著這個思想。”


經典傳頌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

貞元八年(792年),韓愈登進士第,兩任節度推官,累官監察御史。後因論事而被貶陽山,歷都官員外郎、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

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軍司馬,參與討平“淮西之亂”。其後又因諫迎佛骨一事被貶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

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諡號“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並從祀孔廟。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後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在中國散文發展史上地位崇高,蘇東坡稱讚他為”文起八代之衰”。他的文章氣勢宏大、豪逸奔放、曲折多姿、新奇簡勁、邏輯嚴整、融會古今,無論是議論、敘事或抒情,都形成獨特的風格,達到前人不曾達到的高度。 韓愈的主要作品有《原道》、《原性》、《答李翊書》、《師說》、《送李願歸盤谷序》、《送孟東野序》、《此日足可惜贈張籍》、《山石》、《張中丞傳後敘》、《毛穎傳》、《送窮文》、《進學解》、《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赴江陵途中寄贈……翰林三學士》等



琪琪75352


韓愈,字退之,生於何陽(河南孟縣)。幼年父母雙亡,靠嫂嫂撫養成人,25歲中進士,29歲應聘當幕僚。後回到京城,擔任過四門博士(大學教授)、刑部侍郎等。

但他的仕途並不平坦,曾因上書請求減輕百姓徭役而被降職,又曾經極力反對佛教,觸犯皇帝,幾乎被判死刑;幸得朝中大臣營救,才改貶為潮州刺史。最後官職吏部侍郎,所以後世又稱他為韓吏部。

韓愈的成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韓愈是傑出的古文家,更是古文運動的領導者。


韓愈在政治上反對潘鎮割據,思想上尊儒排佛,在文學上他和柳宗元同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力排六朝以來的淫靡文風,反對講究聲律、對仗,而忽略內容的駢體文。認為形式必須適合內容的需要,提倡散體;主張文學語言要“辭必己出”,“惟陳言之務去”,對散文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二、韓愈一生寫了三百多篇不同題材的文章,並且各種題材都有名篇傳世。


他的論說文結構嚴謹,說理透徹,邏輯性很強。

這類文章雖不屬於文學作品,但氣勢磅礴技巧很高,最能代表他獨特的風格。名篇有《原毀》《進學解》《師說》等。

《師說》針對當時人們恥於從師的陋習,透闢地說明了從事的重要性。有很強的說服力。文中關於“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都可以為師、“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的見解,在今天也還是有借鑑的現實意義。

三、韓愈的雜文和傳記文,都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韓愈的《雜說四》(即《馬說》),以“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比喻人才難以被發現和賞識。寄寓了他早年三次考試落選,後來又被貶官的悲憤,反映出當時社會許多人懷才不遇的社會現實。文章簡短明快,富於轉折變化,淋漓盡致的發洩了一腔怨恨,鮮明地體現作者“不平則鳴”的文學主張。

韓愈的傳記文學名篇

有《張中成傳後續》《毛穎傳》等。前者記述了張巡等三人在安史之亂中英勇守城的事蹟,文中通過一系列遺聞軼事,再加上夾敘夾議,生動地刻畫出他們的英雄形象,熱情歌頌了他們“守一城、捍天下”的功勳,其中寫到南霽雲,向河南節度使賀蘭進明請求救兵,賀蘭不肯,南霽雲當即砍斷一指,“血淋漓以示賀蘭”的那一段,慷慨悲壯,令人可歌可泣。

《毛穎傳》,採用的是“擬人化”的手法,用毛筆寫傳記。傳記中借毛筆“始而見用、老而書疏”的故事,諷刺了統治者的刻薄寡恩,同時又借筆的“老耳禿”諷刺了那些不中用的老官僚;文章寫的十分滑稽有趣,別有風味兒。

四、韓愈的書信文章、序文和祭文,也頗值得讚譽


《與孟東野書》《答李翊書》是韓愈書信文章的代表作。後者暢談了作者讀書、寫文章的豐富經驗,是論”文”的名篇,至今仍有借鑑意義。

《送李願歸盤古序》《送孟東野序》《送董邵南序》是韓愈序文中的名篇。《送李願歸盤古序》借隱士李願之口,盡情描述了官場醜態,對那些“坐於廟堂、進退百官”聲威赫赫的大官,投以極大的蔑視;而對“窮居而野處”的隱居者,則寄予深切的同情。蘇軾對這一篇文章推崇備至,誇獎的說它是唐朝最好的文章。

《祭十二郎文》歷來被譽為祭文中的千年絕調。作者通過回憶往事,傾吐了的對亡侄的深切哀思,文章敘事和抒情緊密結合,感情真摯,動人哀感。

此外,韓愈的碑文也很講究,名篇《柳子厚墓誌銘》,滿掬同情之淚,敘述了柳宗元一生的不幸遭遇,公正的評價了這位品德高尚、才華出眾的作家的文學成就。

五、韓愈是司馬遷以後最優秀的散文家之一。


他的散文語言新穎簡潔,鮮明生動,缺少陳詞濫調。他所創造的許多詞語如“垂頭喪氣”,“雜亂無章”,“動輒得咎”、“俯首帖耳、搖尾乞憐”、“落井下石“等等,完全達到了他所提出的“辭必己出”、“惟陳言之務去”的要求。對豐富我國文學語言的詞彙寶庫是一個貢獻。

六、韓愈又是中唐時期勇於獨創,自成一家的重要詩人。


韓愈打破了格律的束縛用寫散文的方法作詩,他不用陳詞,喜歡用怪字、造怪字,這對改革中唐以來浮淺庸俗的詩風,促進詩歌風格的多樣化,起了積極作用。但必須要說的是,韓愈的這種“以文為詩”的寫法,也損害了詩歌特有的形象性和音樂美;有些詩由於過分追求新奇而使用很多生僻字,讓人讀起來比較費勁,需要查字典。

他的這個特點主要體現在寫景時尚,而其他內容的詩篇,如抒發自己詩意情懷的《八月十五夜贈張公曹。反映社會動亂,同情人民疾苦的《歸彭城》等,都寫得平易自然,樸素剛健。


文子心語


韓愈名傳後世,皆因其文。至於那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的幾頂桂冠,似乎不那麼閃閃發亮,至少是比文學家這個稱號要遜色得多。他的文學成就可說是光彩奪目,令人刮目相看。有人說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文章巨匠”、“百代文宗”,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為“千古文章4大家”,蘇軾評價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可見韓愈文壇泰斗的地位,和對文學上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而且在後人的評價,各朝各代也讚譽有加,推為宗師。

韓愈長於各種文體,揮灑自如、雄渾奔放,為後世所效法推崇。特別是散文方面,經典名句汩汩而出,人生感悟極富哲理。如①“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巜師說》②“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巜進學解》③“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巜送孟東野序》。諸如此類,不勝枚舉,很多典故成語都脫胎於他的文章。作詩也不少,偶有珠璣,但遠不如他的散文成就大。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散文名篇巜祭十二郎》,號稱祭文中的千年絕調。他的孤苦伶仃,身世之悲,和著悼念亡侄的泣血含淚,肝腸寸斷,百轉千回,令人感同身受,悲苦難狀。他3歲喪父,惟兄嫂是依,顛沛流離,深知人間疾苦。他發憤力學,自強不息,終於逆襲成功,成朝廷大員。剛正不阿,堅持原則。招致兩次受排濟,仍倔強如故,不改本色。為人重情重義,感恩念舊。對他有撫育之恩的嫂子鄭氏去逝後,為其守喪5個月。侄子十二郎亡故,他決定把侄子的兒女一併撫養成人,告慰逝者。這種擔當,真爺們!

這,就是文人韓愈的形象。他生於公元768年,卒於824年。河南孟縣人,因昌黎(今河北昌黎縣)韓氏是望族,後人因稱他為韓昌黎。


真情依舊


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韓愈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教育、文學等!

政治主張

  韓愈在政治上主張天下統一,反對藩鎮割據。唐憲宗時,曾隨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鎮之亂。韓愈曾經因為進言佛骨一事,被貶潮州,後因治政突出,遷袁州,即今江西宜春,任袁州刺史。任職袁州期間,韓愈政績卓越,並且培養了當時江西省的第一個狀元。現宜春秀江中有一個沙洲,名為狀元洲,傳說就是當年學子讀書之處。宜春城中最高山頭建有狀元樓,宜春市區有昌黎路,都是為了紀念韓愈的特別功績。

教育思想

  韓愈三進國子監做博士,一度擔任國子監祭酒,招收弟子,親授學業,留下了論說師道 激勵後進和提攜人才的文章,不失為一位有創造性見解的教育家。韓愈力改恥為人師之風,廣招後學。柳宗元曾讚歎說:“今之世不聞有師,獨韓愈不顧流俗,犯笑侮,收招後學,作《師說》,因抗顏為師,愈以是得狂名。”韓愈在教育方面的論文主要的有《師說》 《進學解》和《雜說四馬說》等等。在這些文章中,他強調了求師的重要性,指出“人非生而知之”;提出了“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命題,認為只要是有學問的人,就是自己的老師;他還提出了“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的至理名言,把有才能人比作千里馬,指出“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了在位之人如何識別人才 對待人才和使用人才的問題。韓愈這種識別人才與培養人才、使用人才的思想,是孔子“舉賢”、裡子“尚賢”思想的新發展,也是對封建貴族那種選人唯貴、用人為親的腐朽思想進行的有力批判。

文學成就

  文學成就

  古文運動

  後人把他與柳宗元、蘇軾、蘇轍、蘇洵、曾鞏、歐陽修、王安石合稱為唐宋八大家,並尊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韓文與杜詩並列,稱為“杜詩韓筆”;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韓柳倡導的古文運動,開闢了唐以來古文的發展道路。韓詩力求新奇,重氣勢,有獨創之功。韓愈以文為詩,把新的古文語言、章法、技巧引入詩壇,增強了詩的表達功能,擴大了詩的領域,糾正了大曆(766~780)以來的平庸詩風。韓愈積極領導了唐代古文運動,並使這一運動獲得重大的成功。 所謂古文運動,就是改變漢魏六朝以來的駢體文,恢復先秦時代的散文體。韓愈把古文運動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韓愈提倡古文的目的,就是:“通其辭也,本志乎古道也。”以古文來振興儒學,恢復“聖道”。 韓愈認為,“文以載道”,文和道必須有機結合起來,應該首先重視的是道,“本深而末茂,形大而聲宏”。 韓愈以“物不得其平則鳴”為根據提出了一條理論,認為人“有不得已而後言者”。 韓愈認為,文體上應該學習古代聖賢之為文。但必須“師其意,不師其辭” 。韓愈還提出,寫文章應該“唯陳言之務去”,去陳詞濫調,務爭有所創新。韓愈領導唐代古文運動是成功的,從此“古文自唐以後為一大變”,一改淫靡的文風。蘇軾據此稱 是“文起八代之衰”。韓愈的文學主張,對於後代文學理論的發展和文學實踐活動都有積極的影響。

  文學創作

  韓愈的作品非常豐富,現存詩文700餘篇,其中散文近400篇。 韓愈的散文、詩歌創作,實現了自己的理論。其賦、詩、論、說、傳、記、頌、贊、書、序、哀辭、祭文、碑誌、狀、表、雜文等各種體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

  韓愈散文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語言鮮明簡煉,新穎生動,為古文運動樹立了典範。韓文風格雄健奔放,曲折自如。其散文作品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雜文,與論說文相比,雜文更為自由隨便,或長或短,或莊或諧,文隨事異,各當其用。如《進學解》通過設問設答的方式,反話正說,全文多用辭賦鋪陳的手法排比對偶,行文輕鬆活潑。雜文中最可矚目的是那些嘲諷現實、議論犀利的精悍短文,如《雜說》、《獲麟解》等,形式活潑,不拘一格,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序文(即贈序),大都言簡意賅,別出心裁,表現對現實社會的各種感慨,如《張中丞傳後敘》、《送李願歸盤谷序》、《送孟東野序》等。此外,韓愈還在傳記、碑誌中表現出狀物敘事的傑出才能,如《毛穎傳》《柳子厚墓誌銘》等。傳記、抒情散文,韓愈的傳記文繼承《史記》傳統,敘事中刻畫人物,議論、抒情妥帖巧妙。《張中丞傳後敘》是公認的名篇。他的抒情文中的《祭十二郎文》又是祭文中的千年絕調,具有濃厚的抒情色彩。

  韓愈也是詩歌名家,藝術特色以奇特雄偉、光怪陸離為主。如《陸渾山火和皇甫用其韻》、《月蝕詩效玉川子作》等怪怪奇奇,內容深刻;《南山詩》、《岳陽樓別竇司直》、《孟東野失子》等,境界雄奇。但韓詩在求奇中往往流於填砌生字僻語、押險韻。韓愈也有一類樸素無華、本色自然的詩。韓詩古體工而近體少,但律詩、絕句亦有佳篇。如七律《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答張十一功曹》、《題驛梁》,七絕《次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題楚昭王廟》等。



中醫生命科學


說起韓愈,我們知道他,字退之,河南河陽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他是唐朝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所以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的他的主要成就可以從以上幾個方面來述說。

第一,文學方面: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唐宋八大家之首。

韓愈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繼承先秦兩漢散文傳統,反對專講聲律對仗而忽視內容的駢體文。他的文章氣勢恢宏,有理有據,發言真率,無所畏懼,被稱為

唐宋八大家之首。蘇軾更是稱他“文起八代之衰”,可見他在文學方面的造詣非比尋常。比如最有代表性的文章還是《論佛骨表》。其中所講的就是“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舉其失”的話。

第二,教育方面:在擔任國子監祭酒時,招收學生,親授學業,並強調求師的重要性。

我們知道韓愈曾經在國子監任博士一職,後來又任國子監祭酒,在這個時候招收學生,親授學業,並強調了求師的重要性。比如在他的文章《師說》裡就闡說從師求學的道理,諷刺恥於相師的世態。

第三,思想方面:在佛、道思想盛行的時候,致力於復興儒學。

我們知道唐朝佛、道教思想比較盛行,同時儒學卻日薄西山,而這時韓愈大力提倡儒學,以繼承儒學道統自居,開宋明理學家之先聲。

第四,政治方面:反對藩鎮割據。

我們知道韓愈在元和八年,降為河南縣令,而此時魏、鄆、幽、鎮四藩鎮暗中蓄養士兵,並窩藏逃犯,意圖不軌。韓愈知道後就要揭發他們的叛亂行為,並讓百姓和他們斷絕往來。在後來他隨徵淮西后,更是寫下了《平淮西碑》,這個碑的主要內容就是反對藩鎮割據,而歌頌平叛的勝利;讚揚主戰派,而批評主和派。從上可知,他在政治上主張反對藩鎮割據。

第五,史學方面:修撰《順宗實錄》。

我們說韓愈在史學方面有成就,就是因為他曾經奉命修撰《順宗實錄》。所謂修撰《順宗實錄》,也就是韓愈在當時韋處厚所撰三卷基礎上,加以改動,寫成了五卷。他修撰的》順宗實錄是唐代唯一沒有佚失的實錄,雖然因為直筆書寫禁中之事、觸犯宦官利益而遭到修改,但是留下了有關順宗及其有關時期情況的第一手記錄。

結語: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韓愈的主要成就,表現在文學、教育、思想、政治以及史學方面,不得不說成就斐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