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在《原道》裡面所講的“聖人不死,大盜不止!”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織蓆販履者


韓愈在《原道》裡對莊子的批評,簡單膚淺,並未真正理解“聖人不死,大盜不止”這句話的含義,他的思想境界與老莊還差得太遠。

老莊秉承無為而治的道家思想,對儒家思想多有抨擊。在《胠篋》篇中,他批判所謂的“聖人”理論,不過是是為強權服務的,對一般人則是枷鎖。他舉例說,關龍逢(夏桀的賢臣)表盡忠誠結果被斬首,比干(商紂王的叔父)忠諫被剖腹,萇弘(周靈王的賢臣)被車裂,伍子胥向吳王忠諫被殺害。遵守仁義禮制的賢人就落得這個下場,這是莊子的憤怒,有一句話呼之欲出,“為什麼那些高高在上的人就沒有仁義道德”?對強權老莊有一種深深的無奈,他也找不到辦法來遏制強權,所以不願做官,消極避世,在大自然中去尋求慰籍。

他借用大盜蹠的話說,“盜也有道”。能夠判斷屋中哪裡藏有珍貴物品為“聖”,一馬當先,破門而入為“勇”,得手後斷後為“義”,使用什麼樣的手段為“智”,分贓均勻為“仁”。這是嘲諷儒家的理論什麼人都可以用,本來是小盜,有了這套理論,小盜演變成了大盜。所以才說“聖人已死,則大盜不起,天下平而無故也。”

莊子在這篇文章中說,“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民眾被所謂的“仁義”束縛,懲處,強權者則利用聖人的理論竊國,掠奪天下。“德治”治的是“下人”,所謂“聖人”不過是為“大盜”,“竊國者”服務的,儒家的“仁義”成為奴役的工具。所以莊子說“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後面一句話沒有說出來,“聖人不死,竊國者不止”。莊子可以直接批判“聖人”,但沒有反抗專制強權的勇氣,憤怒和鄙視都在蘊含之中。

所以說韓愈在《原道》對莊子的批判,是膚淺的。韓愈只是站在“竊國者”的立場看問題,只是想為“王朝”清除“大盜”而已,對“仁義”的枷鎖屬性,他是看不到的。只是思想層次的巨大差異。


老龍142346142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原出自《莊子·外篇·胠篋》,唐朝文學家韓愈在《原道》裡引用過這句話,基本意思是:如果聖人不死,大盜就不會停止。這句話進一步理解的意思是:這個世界不需要聖人,既使沒有聖人,也不會有大盜。其實,韓愈在引用這句話時,是在批評莊子的這種思想。

莊子在《外篇·胠篋》中提出“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的觀念,其中的聖人,是指有思想有技能的人,包括孔子,其中的大盜,包括但不限於春秋時期的盜蹠(傳說中的一個大盜),是借這些人來說明事理。

在莊子看來,因為有了聖人,才有了大盜。世界是自然的,它本來就是那樣子,沒有什麼道德價值之分,儒家的仁義禮智信就是自己創造出來的道德,是人的判斷造成價值的對立。要是取消了這些道德判斷,大家都做一個無慾無求的自然人,這樣也就不需要聖人,也就沒有了大盜。

莊子認為,人來自於自然,具有自然、天然的本性,不教育依然會保持和擁有本性,不會成為大盜,因而也就不需要聖人的教誨和開導。

韓愈不同意這種說法。他在《原道》中說:今其言曰:“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剖鬥折衡,而民不爭。”嗚呼!其亦不思而已矣。如古之無聖人,人之類滅久矣。何也?無羽毛鱗介以居寒熱也,無爪牙以爭食也。

翻譯成現代漢文是:現在道家有人說:“如果聖人不死,大盜就不會停止。只要砸爛鬥斛、折斷秤尺,人民就不會爭奪了。”唉!這都是沒有經過思考的話罷了。如果古代沒有聖人,人類早就滅亡了。為什麼呢?因為人們沒有羽毛鱗甲以適應嚴寒酷暑,也沒有強硬的爪牙來奪取食物。

現在來看“聖人不死,大盜不止”這句話,的確是有問題的。因為人類是自然界的產物不假,人出生時也是自然、天然、天真的,具有這樣的本性。但是,人生存和成長的社會環境卻很複雜,人無法脫離於現實世界,所以必然有慾望,受環境影響,會變壞,這時就需要教化,否則勢必成為大盜或惡人。因此,現實社會中,聖人(有道德)是不可或缺的,這個世界要想沒有大盜(壞人),就需要聖人的榜樣和教誨。

莊子是站在超凡脫俗的角度來看待這個世界、以及其中的人的,是一種理想的願望,是如“夢碟”般的幻想。而現實社會,並非是理想和願望的,因此這種觀念是站不住腳的。

綜上,我認為,“聖人不死,大盜不止!”這句話的根本意思是:這個世界不需要聖人來教化,同樣不會有大盜。現在看來,這句話是片面的、不正確的。


山會長


這句話並非韓愈所說,他只是在自己的文章《原道》中引用,引用如下:\r今其言曰:“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剖鬥折衡,而民不爭。”嗚呼!其亦不思而已矣。如古之無聖人,人之類滅久矣。何也?無羽毛鱗介以居寒熱也,無爪牙以爭食也。\r意思是:如今道家卻說:“如果聖人不死,大盜就不會停止。只要砸爛鬥斛、折斷秤尺,人民就不會爭奪了。”唉!這都是沒有經過思考的話罷了。如果古代沒有聖人,人類早就滅亡了。為什麼呢?因為人們沒有羽毛鱗甲以適應嚴寒酷暑,也沒有強硬的爪牙來奪取食物。\r“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的版權應屬莊子,《莊子·胠篋》中說:“夫谷虛而川竭,丘夷而淵實。聖人已死,則大盜不起,天下平而無故矣。聖人不死,大盜不止。”莊子認為所謂的孝、悌、仁、義、忠、信、貞、廉等等,都是人道譭棄,是人為標榜出來的東西。人皆循道而生,天下井然,何來大盜,何須聖人。莊子說聖人不死,倒不是說詛咒聖人都要死掉,也不是說希望盜蹠一直存在,只是希望按照他的無為和齊物的思想,取消一切差異,讓世界按照他原來的樣子運行,這個原來的樣子,就是自然而然,就是道!\r隋唐時佛教盛行,儒學在思想學術界影響日漸衰微。韓愈在政治上排斥佛教的同時,又作《原道》,以維護儒學的基本觀念,掃除佛教的思想影響。\r在《原道》中,韓愈開宗明義地提出了他對儒道的理解:“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為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於外之謂德。仁與義為定名,道與德為虛位。”以此為據,他批評了道家舍仁義而空談道德的“道德”觀。他回顧了先秦以來楊墨、佛老等異端思想侵害儒道,使仁義道德之說趨於混亂的歷史,對儒道衰壞、佛老橫行的現實深表憂慮。文章以上古以來社會歷史的發展為證,表彰了聖人及其開創的儒道在歷史發展中的巨大功績,論證了儒家社會倫理學說的歷史合理性,並以儒家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為對比,批評了佛老二家置天下國家於不顧的心性修養論的自私和悖理,揭示了它們對社會生產生活和綱常倫理的破壞作用,提出了“人其人,火其書,廬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鰥寡孤獨廢疾者有養也”的具體措施。\r《原道》最引人注目之處,在於提出了一個“道統”的授受體系。韓愈在重申了儒家的社會倫理學說後,總結說:“斯道也,何道也? 曰:斯吾所謂道也,非向所謂老與佛之道也。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軻之死,不得其傳焉。”宋儒所樂道的“道統”的形態即由此而來。關於韓愈的“道統”說,《原道》最直接的打擊對象是佛老,韓愈所要誅的“民”,也是士農工賈四民之外的佛老二民,這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實。《原道》的指責顯然是不合適的。韓愈從國計民生的角度指責佛老破壞了社會的生產和生活,這種基於現實功利的批判無疑是有力的。唐代的僧道不納賦稅,不服徭役,所以逃丁避罪者,並集於寺觀,“至武宗會昌滅佛時,官度僧尼已達二十六萬多人”。\r《原道》強調“君君臣臣”的等級秩序,還隱隱地將矛頭指向了另一個強大的對手,藩鎮。對於這一點,陳寅恪先生在他的文章中已經揭示。他認為,韓愈在文章中屢申“夷夏之大防”,其中實包含著對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局面的深憂,因為安史是“西胡雜種,藩鎮又是胡族或胡化的漢人”。此說雖有理,似略顯迂。相比之下,倒是蔣凡先生之說更為顯明。《原道》中說:“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則誅。”藩鎮割據之地,朝廷政令不行,租賦不入,這樣的亂臣賊子,正在可誅之列。只是由於當時藩鎮勢力正熾,韓愈才不得已以曲筆《原道》加以誅伐,實有著強烈的干預現實的用心。\r可見,韓愈的思想與到加斯像是不同的,道家主張無為和齊物,取消一切等級差異,二韓愈主張君臣等級差異。




情深深語夢夢


這句話出自莊子。

莊子時代講的聖人,和我們今天講的孔子孟子甚至莊子這樣的聖人不同,那個時候講的聖人是饒舜禹這種傳說中道德高尚,又對自己的族群有著重大貢獻的遠古帝王。

莊子的思想,從政治上追求無為而治,從個人的人生追求上講究的是自由。

聖人的出現必然與無為而治相互衝突的,聖人不僅僅是道德高尚,功勞巨大,而且有權力,權力即各人意志必然強加於群體,同時必然享受權力帶來的一切好處。因此世間有聖人,必然會有思想衝突,必然會有利益衝突,有衝突必有鬥爭,有鬥爭,自然就有破壞,而與聖人鬥爭的領袖即為大盜。

在老莊的時代,他們看到了聖人大盜之間意識形態和利益鬥爭對整個社會形態和個人意志的綁架,所以提出無為,提出不需要聖人的政治理想。

就像當下許多選舉形態的政治人物,就如同莊子所說的聖人與大盜,也許他們喊著為群體利益的口號,其實為的只不過是自己的政治私心,只不過政治需要群體的力量而已,最終損害的反而是群體的利益,比如臺獨,港獨之類。

但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聖人大盜是必須的,只不過誰是聖人,誰是大盜,考驗的是整個群體的集體政治智慧是否足夠。


伍陸麒他爹爹


無論世界如何鉅變,科技如何發達,社會文明進程如何加快,但千萬不要忽略的是,古人和今人在思維方面,在思考的形式和內容方面沒有太大變化,甚至在有些時候表現出驚人的相似,可謂人性。比如韓愈《原道》裡面”聖人不死,大盜不止“這句話,作者想表達的正好和寫出來的意思相反,他之所以提出來,就是當時有些人標新立異,奇談怪論也好,無知、歪曲事實也罷,實屬存心不軌,行為不端。現如今,在社會各層面、各領域也會出現這樣的人,這樣的事,表面看,很民主,很文明,很科學,但實際上,如果你用心,是非黑白自會明白,各種謊言、假新聞、假消息、違背良知和良心,不負責任的議論,一定會不攻自破。所以社會需要公信力,需要正義,需要正建,需要正知。讓類似於“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的論斷見鬼去吧,讓古今中外那些混淆視聽的人見鬼去吧。


老鐵讀詩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的真意:

不是以往曲解的錯誤意思:聖人如果沒有被消滅,那麼大盜就不會停止 。

真意是:聖人不用主觀意志壓制民主的死辦法(死字意思),大盜不用民主辦法止定(止字意思)。

例如:

人睡覺中是聖人,不壓制身體休息呼吸(民主),即讓人睡覺休息呼吸(民主);人患盜汗病是個大盜,不會在睡覺中停止,即不讓人正常睡覺(民主)。社會政治同理。


龍學創始人劉樹成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這是莊子講的。其意與老子“不尚賢,使民不爭”差不多。是道家的思想。

道家講求無為而治,道法自然。什麼叫無為?就是大家都別去幹多餘的事,自自然然地生活,這就可以了,各活各的,屁事沒有。別沒事整出好多事來,一會教你這個,一會教你那個,把自已整得比別人聰明許多,象個聖人似的。你整來整去,有人會了,有人學不好。然後有人富了,有人窮,有人會用刀槍,有人只拿木頭,整出權力了,就有人去欺負平頭百姓。整得東西有貴賤了,就有人永遠拿不著。怎麼辦?偷唄,搶唄。大盜就出現了。

只要這一些自以為是的“聖人”存在,這世上就少不了高低貴賤,便就永遠會有爭鬥搶奪。

講什麼禮法呢?有禮法就有規矩。有規矩就有不守規矩的人。要是沒規矩多好,你喜歡站著吃飯,他喜歡蹲著,我喜歡坐著吃。誰管你?這不就沒人去教訓別人了。大家都是對的。無爭端,挺自由的。

老莊就喜歡自由。

所以他就說了,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韓愈呢,他說,別亂扯了。什麼佛家啊道家的理論拿來亂用。我來跟你們講講原道。

於是就把老莊的這句話拿來批了一通。

你可別以為這是韓愈講的。


心動馬蹄聲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源自莊子道家思想。莊子認為所謂的孝、悌、仁、義、忠、信、貞、廉等等,都是人道譭棄,而人為標榜出來的東西。人皆循道而生,天下井然,何來大盜,何須聖人。以孝而論,烏鴉生反哺,無需彰顯孝道,而盡反哺本職。以專注彰顯孝為宗旨的贍養,攀比成風,最終有人無法滿足所謂孝道,而放棄了贍養,於是就有了孝子和不孝,何若行贍養之本職,人人贍養,不勝出個別所謂的孝子。再如人人排隊,勝過一群人亂哄哄而出個別謙讓的好品質人。


輕誑書貹


沒看過原道,不知如何。

我的粗地看,竊國為道。


赭紅


沒有聖人,即仁慈的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