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为什么能够得到王熙凤的帮助?

日出林霏开


七十多岁高龄的刘姥姥,好些年和亲戚没有什么来往,为什么一进荣国府能够得到王熙凤的帮助?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态度积极,有勇有谋

刘姥姥一家冬日生活遇到困难,女婿狗儿只会在家吃闷酒,闲寻气恼,女儿只是沉默,不敢顶撞。只有刘姥姥,面对饥馑积极地想办法。本着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想法,刘姥姥建议狗儿向连过宗的金陵王家的二小姐家——荣国府求助。

这个谋划很有意思,狗儿家,二十年前是和金陵王家连过宗,现在刘姥姥打算求助的并不是王家,而是王家二小姐的婆家——贾府。为什么?因为王家的二小姐“着实响快,会待人,倒不拿大。如今现是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听得说,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最爱斋僧敬道,舍米舍钱的”。求助,要对求助的对象有所了解,这样成功的几率才更大。

当女儿自觉以现在的情形去求助,怕的是门上的人也未必肯去通信,狗儿倒想起王夫人的陪房周瑞来。这是个有效建议。俗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直接见王夫人可能性低,但先见周瑞,再通过他从中周旋,可能性就大了。何况,早些年,周瑞还和狗儿的父亲交过事,关系不错呢。

凭着过人的勇气,积极的谋划,刘姥姥进城了。

谦卑有礼,善于表达

来到荣府大门石狮子前,看到簇簇轿马,刘姥姥这个颇通世故的老人也胆怯了,不敢上前。但终鼓起勇气,“蹭”到角门前。见到那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坐在大板凳上的门人,刘姥姥一把年纪,谦卑有礼:“太爷们纳福。”就这样,也没免了他人的冷落。好在有一老年人,为她指明了通往周瑞家的道路。

见了周瑞家的,刘姥姥忙迎上来问道:“好呀,周嫂子!”当周瑞家的问她是路过,还是特来的,刘姥姥便说:“原是特来瞧瞧嫂子你,二则也请请姑太太的安。若可以领我见一见更好,若不能,便借重嫂子转致意罢了。”“特来瞧瞧嫂子你”,这话说得让人听着热乎;“领我见一见”“借重转致意”这话让人觉得被重视;“若可以”“若不能”,分寸感把握得极好。这么近乎、被看重、又有分寸的表达,那听话人自然愿意帮忙。

周瑞家的为报当年之恩也罢,显弄体面也好,总之,为成全刘姥姥见王熙凤一事,无论是在平儿面前,还是在王熙凤那儿,都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刘姥姥也及时给予了积极的反馈:“阿弥陀佛,全仗嫂子方便了。”

刘姥姥对王熙凤的褒扬也好,见到王熙凤“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口口声声称“姑奶奶”,及至后来的“千恩万谢”也好,其谦卑的态度,得体的礼节,于施予者都是极受用的。

施予者心存善念,愿积功德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能够得到王熙凤的帮助,主要还是缘于王夫人心存善念,有所交待,王熙凤处事周全,自有分寸。

刘姥姥问了凤姐的安,凤姐就笑着表明了态度:“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戚,何况你我?”然后就让周瑞家的去请王夫人的示下。

王夫人的态度,是凤姐安排刘姥姥一事的依据,待周瑞家的带来王夫人的意见,“当时他们来一遭,却也没空了他们。今儿既来了瞧瞧我们,是他的好意思,也不可简慢了他”,王熙凤必定有所照应。

施予者心存善念,愿积功德与子孙,才是刘姥姥能够得到帮助的关键。善有善报,因了这一善缘,才有后来巧姐的被救——“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胸怀感恩,言行俱现

刘姥姥三观很正,对帮助过自己的人,皆心怀感恩,从话语和行动上及时表达出来。

周瑞家的告诉她,如今太太不大管事,都是琏二奶奶管家。今儿宁可不会太太,倒要见她一面。刘姥姥当即道:“阿弥陀佛!全仗嫂子方便了。”

王熙凤赏饭,刘姥姥吃毕,拉了板儿过来,舔舌咂嘴的道谢。王熙凤赏了二十两银子并一吊钱,刘姥姥千恩万谢。

刘姥姥能够见到王熙凤,并得到帮助,周瑞家的从中指点、周旋,着实功不可没。刘姥姥走时,“便要留下一块银子与周瑞家孩子们买果子吃”,虽然周瑞家的执意不肯收,但知恩图报的心情到位了。最后“刘姥姥感谢不尽”,充分表达了刘姥姥对周瑞家的的感恩之情。

助人最大的快乐,在于帮助别人度过困境的同时,对方的认可和感恩。这一点,刘姥姥做得极其到位。这也为她后面二进荣国府奠定了极好的基础。

总之,求助需要勇气,也要凭借智慧,更要有谦卑的态度及得体的礼节、表达,之后,最不能少的,就是对助人者的谢意。当我们在生活中需要别人的帮助而不得时,可以对照刘姥姥,看看自己哪里做的不够呢?


日出林霏开


那年,狗儿父亲过世,为老人治病和办丧葬也要花费,所以这年,狗儿家特别困难,到了冬季,狗儿一家缺粮少衣,难以抵御寒冬了。这时,刘姥姥鼓气勇气,要到荣府走一遭。

刘姥姥虽是乡里人,但说话、办事有理有节,是一位有着既朴实善良、又富含智慧的老人。

刘姥姥能顺利的进入荣国府,见到管事人凤姐,主要得利益于周瑞家的!因为狗儿父亲帮助过周瑞,周瑞家的很乐意帮刘姥姥引见。见到凤姐后,凤姐让周瑞家的找王夫人问原委,周瑞家的又来往周折,告诉凤姐却有这家连过宗的远亲,并告诉她,以前来了没空过,这就为刘姥姥此行的成功打了基础。

还有二个很重要的因素:一,刘姥姥诚实谦恭,对凤姐又爱又敬重,一进屋就在地上拜了几拜,对凤姐称呼一句一个您老,您老拔根毫毛都比俺的腰粗!虽说庄稼人说活土气,但句句都是奉承话,是诚心实意的尊敬,冰雪聪明的凤姐都感觉到了。二,凤姐是个爱听奉承话,爱戴高帽子承强的人,刘姥姥的谦恭丰承,正对了凤姐的胃口,这也是二人有缘的原因。再者,凤姐爱让人求她,以显示自已的能力。还有就是,刘姥姥带着板儿,听说小孩子没吃没穿,比大人也更可怜些。

总之,凤姐礼貌的接待了刘姥姥,并动侧隐之心,送了二十两银子,还细心的给了一串搭车钱。这也是刘姥姥的勇敢、智慧、诚恳打动了她的心。您说呢?





乐观ww


与其说刘姥姥第一次来荣国府求助,得到了王熙凤的帮助,不如说王熙凤简单地把她打发了的好,二十两银子,对于王熙凤来说一顿饭也不止这个数,她眼里没有这样的穷亲戚,也容不下这样寒酸的亲戚登门,叫别人笑话,特别叫那些下人们笑话,王熙凤得给自己打圆场“皇上还有三四门的穷亲戚,何况你我”,这不是客气话,这是说给别人听的,拿自己家跟更高贵的皇族比,无论如何不会跌份的。其实刘姥姥家当初跟王家偶然联宗攀亲,真正求助的应该是去王子腾王子胜的王府,为什么会跑到贾府,这说明她来求的是王夫人,因为年轻时候的王夫人她一定熟悉,书中对王夫人的描写虽然有一些极端,比方逼死金钏撵走晴雯,但是那都是基于一个做母亲的保护儿子本能,真正的王夫人吃斋念佛怜老惜贫为人还算善良,起码刘姥姥这样认为,这一点以前的刘姥姥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刘姥姥活了一大把年纪,看人的眼力还是有的,谁心软谁心狠谁好求谁好说话,这个八面玲珑的老村妇心里明镜似得,王家那起人别看有王子腾这样做官的支撑着,但后人都是些纨绔子弟心狠手辣的人,大家想想王仁卖巧姐就知道,一个王侯公府的后人,就是再落魄也应该有廉耻,怎么就连亲外甥女都舍得狠心卖掉,卖给穷人家做个正经媳妇也就罢了,偏偏又是卖给妓院,活生生推进火坑里了。但是这样的坏风气不会忽然显现出来,一定在平时府里人也仗势欺人做了不少坏事,虽然书中没写刘姥姥到王家打秋风,但是我觉得他们一定曾经去求助过,但是以王家那些人的所作所为,是不会可怜他们的,所以刘姥姥要在记忆深处寻找一下,还有谁可以面活心软利用一下,她想到当初王家的小姐现在的贾府夫人,刘姥姥本意是求见王夫人,但是王夫人推辞给王熙凤,让王熙凤斟酌着,一则王夫人相信王熙凤能办好,毕竟家里不缺这俩钱。二则不出面就等于软拒绝,毕竟不是什么正经亲戚,帮多帮少以后都不要来了,这是潜台词。这样刘姥姥的本意落空,她迂回战术也没奏效,但是周瑞家的告诉她,有什么事跟二奶奶说也是一样的,这也是告诉王熙凤,太太的意思很明确不是什么正经亲戚也不是什么高官显贵,你自己看着处理就行了。王熙凤何等狡猾,立即把人情送给王夫人,“太太给我丫头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真是贫穷限制了刘姥姥的想象,二十两银子是她一家人一年的收入,然而在府里一个丫头做衣裳就能花去一个乡野人家的一年的收入,这样的施舍到底是善意的还是轻蔑的?只有刘姥姥慢慢用心去体味了。


烟雨198006


刘姥姥能得到王熙凤的帮助,不外乎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 、刘姥姥头脑清晰,对于贾家的行事作风很清楚。

原本狗儿的祖上同王家有点来往,而不是贾家,但刘姥姥认为王夫人嫁给了贾政,是最怜老惜贫的了, 王夫人虽然有逼死金钏这样的事儿发生,但一般情况下习惯吃斋念佛,对下人还是友好的。

二、刘姥姥找对了前去通报的人



刘姥姥知道这种大户人家里三层外三层,如果没有一个认识的人去通报的话,那她这样一个乡野村妇是肯定见不到王夫人了。幸运的是狗儿的父亲曾帮助过太太的陪房周瑞,所以可以通过此人来说明来意,进而寻得王夫人的帮助。

狗儿笑道:“不妨,我教你老人家一个法子:你竟带了外孙子板儿,先去找陪房周瑞,若见了他,就有些意思了。这周瑞先时曾和我父亲交过一件事,我们极好的。”

三、刘姥姥口齿伶俐八面玲珑


当周瑞家的告诉刘姥姥,如今王夫人的侄女,贾琏的媳妇王熙凤是主管荣国府的,刘姥姥来了这么一句。

刘姥姥听了,罕问道:“原来是他!怪道呢,我当日就说他不错呢。这等说来,我今儿还得见他了。”

刘姥姥认识凤姐吗?其实是不认识的,因为后文她看到平儿花容月貌,穿金戴银,还以为平儿是凤姐呢。

那她为什么这么说?这一句话有两层意思。

(一)在周瑞家的面前夸奖,奉承了王熙凤的为人处事能力之高。

(二)夸自己的眼光好,抬高一下下自己的地位,也是为了有一些底气。

刘姥姥见到王熙凤,虽然满口俗语,但是一口一个"您""奶奶",还夸奖贾府家大业大,奉承之意显而易见。王熙凤听了自然高兴。

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他二十两,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说道:“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周瑞家的见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凤姐看见,笑而不睬,只命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吊钱来,都送到刘姥姥的跟前。

所以凤姐能帮助她就不奇怪了。


维夏读书


凤姐对待第一次进荣国府的刘姥姥并不是真心的帮助。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主要目的是要钱去的。第六回中写到刘姥姥女婿狗儿祖上做官时,贪王家的势利而连了宗,后家业萧条,与王家也早不来往。因家中生活拮据冬事未办,刘姥姥才进城想找王夫人打秋风。

凤姐压根不知道这门亲戚,她说“既是一家子,我如何连影儿也不知道”,但周瑞家的是王夫人陪房,既然带了刘姥姥来见自己,自然是有原因的,从她见刘姥姥时一番“大有大的难处”话,她本无意帮刘姥姥,但周瑞家的请示王夫人后,王夫人发了话“不可简慢了他,便是有什么说的,裁度着就是了”,凤姐才给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打发她走了。

但刘姥姥却对这个举动感恩不尽,所以才会二进荣国府送瓜果蔬菜,机缘巧合得了贾母的欢心,同时也得到了更大的好处,就更对贾家感激涕零了。

因此巧姐判词说“偶因济村妇”,也说明了凤姐当初帮刘姥姥只是无心插柳的行为。


游弋的比目鱼


刘姥姥是红楼梦中很重要的一个人物,她是一个积年的寡妇,因为女儿孝顺便接她同住,刘姥姥也很感恩。她本只是王夫人的一个很偏远的亲戚,她本来和贾府不会有什么大的联系,可是因为家中艰难,女婿又不愿亲自上门求助,无奈之下刘姥姥只昂朱能够厚着脸皮去找王夫人请求帮助。

几番周折刘姥姥终于在周瑞家的帮助下见到了王熙凤,王熙凤本不认识刘姥姥,为什么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王熙凤就会帮助她呢?

第一,刘姥姥是王夫人的亲戚,不看僧面看佛面

其实最直接的理由就是刘姥姥是王夫人的亲戚,虽然是很偏门的亲戚,但求助到府上王熙凤无论如何不能够拂了王夫人的脸面,或多或少都要资助刘姥姥,不然王夫人那一关过不了。

刘姥姥和王熙凤非亲非故,其实随便哭穷以下不帮刘姥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是刘姥姥和王夫人是亲戚,那么王熙凤不看僧面看佛面,也要照顾刘姥姥,只是给多少就要王熙凤看着办了。王熙凤做事滴水不露,所以不多不少给了刘姥姥20两银子,这个银子不过是王夫人一月的月钱,却足够刘姥姥家过一年的生活了。

第二,刘姥姥第一次上门,王熙凤也不好不给

王熙凤帮助刘姥姥的原因她自己也曾经说了,刘姥姥是长辈而且又是第一次上门求助,如果是刘姥姥是经常上门的老油条,那么王熙凤大可以不管就完了。刘姥姥非常不好意思的来请求帮忙,那么王熙凤出于礼仪也不好不给与刘姥姥帮助。

凤姐笑道:“……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

王熙凤说话办事都是非常圆滑和周到的,凤姐通过刘姥姥半遮半掩的说话早就知道了刘姥姥此次上门的来意,而且她让刘姥姥去吃饭的空隙已经知道了王夫人让她看着办的意思,所以王熙凤思量着也就给了刘姥姥20两银子。

第三,周瑞家的带着刘姥姥前来拜见,王熙凤也不好丢面子

如果不是有周瑞家的相助,刘姥姥花费一天的时间恐怕都见不到王熙凤。周瑞家的都是见缝插针,特意等到王熙凤吃饭的时间带着刘姥姥来见王熙凤,不然错过了这个时候回事的人多了就不好办刘姥姥的事情了。

而且刘姥姥在贾府除了周瑞家的一个人都不认识,那么替刘姥姥通传的人都没有,刘姥姥就更不要想可以要到银子了。

既然周瑞家的能够带着刘姥姥来见到了王熙凤,那么周瑞家也就会各种周旋一定要让六姥姥拿到银子。有周瑞家的这个下人在一旁,王熙凤也不得不给刘姥姥一些帮助,不然在下人面前就丢脸了。王熙凤这么爱面子的人绝对不会在下人面前丢脸,周瑞家的也是看准了这一点才会陪同着一起来见王熙凤。

刘姥姥今日也是运气好,不仅遇到周瑞家 ,恰好碰到王熙凤吃饭的空隙,不然缺少了哪一个环节刘姥姥都不可能这么顺利的就要到银子。



十一的江湖


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能够得到王熙凤的帮助,这句话不完全正确,钱是王熙凤给的,但是做主的是王夫人。


刘姥姥第一次来荣国府,是冲着一层微弱的关系,这个关系也就只有王夫人知道,那个时候王熙凤还是和小丫头,记不得更多的往事,周瑞家的告诉刘姥姥,目前是王熙凤当家,王夫人几乎不管这些事,所以要想拿到钱,还必须得见王熙凤,毕竟人家是内务府管家。

但是红楼梦中写的很清楚,王熙凤是差人去问王夫人,得到王夫人的回话后才给刘姥姥20两银子外加一点自己的心意,还说成是有用的钱,先拿出来给了,并招待了刘姥姥,总之王熙凤是很会做人做事,让刘姥姥误解为这是王熙凤的好处,把恩情全记在了王熙凤身上。



作者这么写一来是体现王熙凤当家做主和处理事情的能力,二来为后来第二次来荣国府,以后营救巧儿做伏笔。

当然刘姥姥也是个比较专业的乞讨者,真诚的心,几近完美的语言和动作让荣国府的王熙凤觉得自己很伟大,如果不表示一下,又失风度,觉得有关系且不走动了,都陌生了,还以为人家发财了忘记了亲戚,既然刘姥姥是投靠来的,空手而归的话就有点说不过去。

所以第一次来荣国府,刘姥姥是胸有成竹,虽不知道能给多少,但是必定会有所收获。

不管谁当家,刘姥姥是来乞讨的,而且是老幼同行,就冲着王夫人吃斋念佛,年龄增长越发慈善,刘姥姥是很有把握的,在关键时刻都可以暗示王熙凤该给钱了,于是打自己的外孙,并指出板儿爹让你是来干啥的,王熙凤何等的聪明,这点事她很明白,知道做什么,该干什么,可见刘姥姥的确非同一般。

刘姥姥的行程是,先整理好关系――然后行动――找熟人引路――说明来意――开始诉苦――面见王熙凤――进行公关――感觉有戏――速战速决――收获银两――满载而归――结束旅行……


黑白文章泽渊诗


刘姥姥会说话,一口一个姑奶奶,使得王熙凤高兴。

另一个则是王夫人要求王熙凤顾及旧亲,善待刘姥姥。

第三个怕别人说闲话,所以要照顾好刘姥姥。



赵富忠笔名破石


刘姥姥是《红楼梦》里的一个大好人,这位老人家一把年纪,虽然圆滑世故,但本性善良,知恩图报。贾巧姐能够幸运地被刘姥姥救出火坑,可以说是她母亲王熙凤曾经不经意间积起来的功德,比如,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的时候,王熙凤就打发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那么,为什么对这个从未耳闻的刘姥姥,王熙凤肯伸出援手呢?

王夫人交代了


别看王熙凤叱咤风云、雷厉风行的,她只是荣国府的大总管,是一个执行的狠角色,而荣国府真正的女主人则是安享晚年、落个清静、退居幕后的王夫人,她才是最高决策人。王夫人虽然不喜欢管事,喜欢把所有摊子丢给侄女,但是王熙凤所做的事都会知会她,她偶然也会问起王熙凤事情办得怎么样。比如林黛玉进贾府时,王夫人就曾过问月钱的发放问题,还有林黛玉的新衣服布料问题。

这次,刘姥姥进荣国府也不例外,王熙凤派人找王夫人裁夺。王夫人是老一辈人,刘姥姥这么个人,年轻的王熙凤不曾听起过,可王夫人却是知道的,两家虽然不大走动,到底是以前连了宗,本家人,也不好怠慢,侮了先人的情分和自家的颜面。好了,既然太太放话了不得怠慢,王熙凤也不好叫刘姥姥空手而归,所以就给了她一些银两。

王熙凤要面子


王夫人只是说不可简慢了刘姥姥,具体怎么做叫王熙凤自己看着办,给多少也没个音。王熙凤就算不给刘姥姥银子,赠送她一些衣物食物,刘姥姥也没什么可挑的。刘姥姥虽然是冲着钱来的,可是根本还没来得及开口要钱。当然,王熙凤对刘姥姥此行的目的一目了然。老人家老实本分,也不是敲诈阿谀之辈,有了难处大老远地赶来,也是不容易。王熙凤不仅是王家的千金,更是贾家的少奶奶,于情于理,见困不帮都不是大户人家该有的作风,这要传出去,终究是不好听,落个无情负义的坏名声。何况,如果连二十两银子都舍不得给,未免显得王熙凤太小气,贾家也太衰了。因此,王熙凤决定赠予刘姥姥一些银两,也算是尽了亲戚的情分,维护了贾家和王家的体面。

王熙凤力所能及


区区二十两银子,对于刘姥姥这样的乡下人来说,是一笔巨款,可以够庄稼人过一年了。但对于王熙凤来说,不过是一根汗毛,从哪里省不出来。送出不疼不痒的二十两银子,既可全了面子,也未伤及里子,一件小事而已,给就给了。

因此,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成功地打到了秋风。


一抒己见


众所周知,王熙凤是个势利眼,让她平白无故的帮助一个农村来的脏老太太,肯定是有原因,我总结了一下大概有以下几点:

第一个原因就是这个刘姥姥对于这些人来说是客人,按照贾母的性子,自然是不会亏待了来贾府做客的人的。而且在贾府能够跟贾母好好说话而且还是年纪差不多的人更是少见,这样的刘姥姥就算是一个稀客了。而且这些长久的住在贾府的人也不知道乡间都有些什么样的好玩的事情,通过刘姥姥的描述来开怀乐呵一下,也不是什么坏事。况且招待刘姥姥的钱根本算不上是什么。

再来就是刘姥姥比较会说话, 初次见到王熙凤的时候就各种说好话,而且还要给王熙凤行礼。王熙凤这样虚荣心的人自然是喜欢这样的人的。其实这也是满足了自己的需要。既然这个刘姥姥这么的懂事,王熙凤自然是要好好招待的,有谁会拒绝一个时刻的能够抬高自己的人呢?

第三是因为王熙凤的女儿,面对着王熙凤的女儿生病的这件事情,刘姥姥更是一眼就看出了问题所在。在刘姥姥的指导下,巧姐成功的脱离了生命危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