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奥:君子如玉自高贵

《诗经》中有一首《淇奥》,道出君子之品格。

原诗:

瞻彼淇(淇水)奥(水边弯曲的地方),绿竹猗猗(美而茂盛的样子)。

有匪(文采斐然)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仪容庄重)兮僴(宽大)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忘记)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菁菁)。

有匪君子,充耳(贵族冠的左右两旁以丝悬挂至耳的玉石)琇(宝石)莹,会弁(帽子缝合处,缝合之处用玉装饰)如星。

瑟兮僴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zé,本指竹编订垫,这里指竹子长势茂密)。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玉器,长方形,上端尖)如璧(圆形玉器,正中有小圆孔)。

宽兮绰兮,猗(倚靠)重较(车上座位两边横森,供人倚靠)兮。

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看那淇水弯处,修竹纤纤。有位文雅君子,学问好人品佳。庄重豁达,真是好威仪。有位文雅君子,让人终身难忘。

看那淇水弯处,绿竹青青。有位高雅君子,两耳垂美玉,帽上镶珠宝。庄重又豁达,真是好威仪。有位高雅君子,让人终身难忘。

看那淇水弯处,绿竹茂密。有位高雅君子,高贵如金,貌美如玉。宽宏豁达,靠在车上向前驱。谈吐风趣又幽默,从不刁难刻薄人。

淇奥:君子如玉自高贵

诗中的切、磋、琢、磨,是制造玉器、骨器的四种工艺,比喻学问和修养好。很显然,诗歌赞美了一位有良好学识和修养的君子,认为他是内外统一真正高贵的人。

《毛诗序》认为此诗:“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谏,以礼自防,故能入相于周,美而作是诗也。”朱熹《诗集传》也说:“有斐君子,终不可諼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肯定武公之功德。

武公,即卫国的武和,生于西周末年,曾担任过周平王的卿士。史载,武和活到了九十多岁,德高望重,但仍然谨慎廉洁地从政,宽厚待人,听人劝谏,所以受到人民的广泛爱戴,人们遂以诗赞美他。

淇水弯处,修竹青青。诗歌以此起兴开篇,也是以清水和修竹来比喻君子——武和的高贵品质:他驱车前行,学问好,人品优;气质儒雅,道貌岸然人端庄,心胸豁达,吐气如兰。而且他谈吐风趣,从不怠慢刻薄人。这样一位有德有才、品貌皆佳、温润如玉的人,是真正的贵人啊,让人如沐春风,永生难忘。

淇奥:君子如玉自高贵

先秦时,中华各民族日益趋于统一,人们渴望和平富足的生活,但这个希望只有寄托在明君和贤臣身上。诗歌赞美的武和,是西周时的宰相,他内外兼修、知行合一,是一位几近完美的君子贤臣,人们对他寄予希望,他果然也不负众望,德高望重,也享有高寿之福。诗歌赞美他,也是在呼唤有更多的武和出来,这样才是天下苍生之福。

人的高贵,不在于权钱地位,而在于人品修养。君子有丰富学养和深厚修养,有志节操守,中正不阿,坚守自我格调,有自己的风格,不与世同流合污,能超然物外,不为名利所拘,因此他能独立超越于俗众和平庸之上,气质如兰竹,温润如宝玉,让人仰视尊重,被认为是人中高品,俗世贵人。

淇奥:君子如玉自高贵

喜欢切磋琢磨的人,由于勤奋刻苦,学习上进,所以能丰富和涵养自己;由于对自己有要求,有期待,所以自觉提高修养完善自己,勇于接受各种考验和挑战,自觉磨砺意志品质。

这样的人,他在提高中不断淬炼自己,他德才兼备,能量巨大,终能把自己铸造成器。

淇奥:君子如玉自高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