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得太多,做的太少



想得太多,做的太少

大家好,我是波旁。


2020年的开头真是不太平。中东战乱,澳洲大火,我自己的小日子过得也不顺利。


此时此刻我晚上十点坐在新搬的出租屋里,一边对着电脑,一边等着师傅安装衣柜。


装衣柜的是对夫妻,女的有点胖,但一脸和气。男的瘦瘦的,一声不吭,闷头干活。旁边的手机一直响,像外卖一样,一个人工女声:“师傅您好,有新的订单等您接单了。”


我问,您这是自己接单?女人答:对,我们自己干,接一单赚一单钱。

“怪不得晚上十点还能上门安装。”我心想。


其实夫妻俩能这么和和气气的一起接单、干活,挺不错的。


听女人念叨:孩子生病了,送去医院了。


男人答:明天回去看看。

这是所有北漂人的生活,平淡又窝心。


最新一期视频我做了份红烧肉。配了音,只剪成42秒的短视频,主要发在抖音上。朋友和家人都跟我说,视频做的太差了。


真的太差了,自己都不忍直视。可是该做还是要继续做吧。对我来说,如果什么都不做,没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目标,生活也就没了乐趣。


生活需要调味剂。


从我准备做美食视频以来,盯上了几个网站:抖音、B站,和微博新出的绿洲。


抖音流量大,节奏快,从操作成本上讲性价比最高,一定要做。B站的内容质量高,奔着跟人学,也得做。微博的绿洲,模仿了外网的Instagram,风格调性大体一致。倒是方便了我这种懒得翻墙的人。


我自称自媒体人,却把内容做的平庸无奇。既不够商业,也不够文艺。凄凄惨惨。


总结了一下,还是想得太多,做的太少了。


两年前我是一名创业媒体记者,说是记者,也没有记者证。但做的工作还算有趣,采访创业者,帮他们写故事。但写着写着,心里越发觉得怪。


每天都和这些人打交道,很魔幻。公关和创业者们都对你客客气气,发布会上公关叫你“媒体老师”,大厂的出差,住的酒店是五星。采访的是老板,本该是领导的人对你客客气气,其实无非是想让你多写几句好听的话。做品牌,找融资。


可我作为一个刚刚毕业的小记者,拿着不足一万的薪水,被老板们客客气气的对待。天长日久,我还能认清自己的生活吗?


我会不会自以为很了不起,可其实离开了这个岗位却一无是处?我会不会,在意识到某种心理落差后对生活充满怨恨?我会不会把错误都归咎于别人身上,永远意识不到自己的无能?


这些担忧使了我离开了这个岗位。我想找到自己,认识清楚自己几斤几两,能心态平和的对待这个世界。即使失败,即便平庸。


“想的多,做的少。”这是两年前我认为很多媒体人的通病。想逃离,却还是成倍的烙印在自己身上,这大概就是墨菲定律吧。所以我自己的自媒体做的很差。


现在想想,所谓逃离,其实应该矫正自己。自我认知不够清晰,判断不够准确,性格冲动,导致我犯过各种错误。


不过倒也没什么,不犯错误的人生,那还活个屁。

我有个朋友在阿里呆了七年,从程序员到工程师,后来变成了一个靠买房暴富的创业者。


他身上阿里巴巴的痕迹很明显:较真、学习、不说不可能。朋友现在三十出头,和老婆在北京已经有两位数的房产,其中包括一整栋亚朵酒店,却还是每天坐着地铁上下班,在淘宝上买别的网站的会员。


在他看来,赚钱是生活的一部分,没有人可以一劳永逸。当然,也可以理解为 “抠”……


朋友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那就换个方式做啊~” 阿里人真的觉得什么都有可能。不知道对别人有没有用,他这话是真的无数次激励了我。


而关于我之前对媒体人的思考,另一位朋友告诉我,不必太较真。“有的人是需要做实事的。还有一部分人,他们的角色就是告诫那些做事儿的人。”有道理。


但我一定做不了那个告诫别人的人。连自己都没搞清楚呢,怎么告诫别人?


所以2020年,还是多做点实事吧。


新的一年我没什么宏图大志,只希望继续写作,在短视频和VLOG这部分能有所改进。


其实做好视频的成本很高,设备是硬件,软成本更多。


一是反复的录制操作。比如一道菜可能需要做三次以上才能录制成功,几乎没有一个成品视频可以一次就过。

二是脚本、台词和食谱。我做美食视频,上次的鸭翅我妈直接打电话说你做的不对。现在的观众这么懂行,不敢忽悠。

三是拍摄技巧、剪辑、调色。这部分,更需要磨练。


上述三个问题我都欠缺很多。但还是做吧,总得有点目标。就和写作一样。我在公众号上写作两年,也没吸引多少粉丝,可见写的不咋地,也还是要继续写。


这些都是我对自己的告诫,和你们分享。至于视频部分,我偶尔会选择合适的VLOG发到微信公众号里。更多的内容你们可以去我的抖音、B站和微博上看。


创作使我快乐,欢迎你们去抖音和微博评论。B站就不勉强了,你们自由发挥。

想得太多,做的太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