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王思聪,也玩不过半个王世襄

王世襄是马未都收藏路上的导师,亦是北京城名副其实的“头号玩家”——


一千个王思聪,也玩不过半个王世襄

一.少年王世襄


王世襄的少年时代非常惬意,按他自己的说法:我从小学玩儿到大学,玩物丧志,业荒于嬉。


10岁时,他就开始养鸽子和蟋蟀。


鸽子,他养了一生,可谓此中高手,玩得精也见得多。


他曾说:挂在他们(指当时养鸽人)嘴边的都是洋鸽子,而对高贵、典雅的中国传统观赏鸽却毫无概念。


为此,王老专门编著了《北京鸽哨》、《明代鸽经·清宫鸽谱》等书,为我国观赏鸽文化的传承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蟋蟀方面,王老也有极深刻的理解。


如他《秋虫六忆》所说:天地间,人和蛐蛐,都是众生,喜怒哀乐,妒恨悲伤,七情六欲,无一不有。怡情养性应当是养蛐蛐的正当目的和最高境界。

一千个王思聪,也玩不过半个王世襄

二.中年王世襄


1944年,凭着多年“玩”的经验,王世襄参加“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追回七批文物,106箱古籍,为国宝回归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在1952年,他却因此事被人诬陷为“大老虎”,而遭到了故宫方面的撤职。


当时有一挚友劝他再找一稳定工作,但离开了体制的王世襄却如鱼得水,甚感自在,还玩起了葫芦。


一边玩,自然也一边做学问,王世襄写出了《中国葫芦》一书,让匏器这项濒临灭绝的传统技艺得以传承。

《中国葫芦》:范制葫芦,自然生成,而造型结体,悉随人意,真可谓巧夺天工,西方人士讶为不可思议者。

一千个王思聪,也玩不过半个王世襄

三.晚年王世襄


1957年,王世襄老师撰写了《呼吁抢救古代家具》一文,但并非引起重视,他便自己走街串巷,收购古典家具:


(古典家具)那时候没人要,当破烂,贵的我买不起,便宜的我就收回来。


而那些买不起的,王老总会拍下器物的资料,认真地保留下来。


1985年,王老多年厚积薄发,《明式家具珍赏》《明式家具研究》二书出版,引起海内外学者的关注。


王老书中对明式家具的精神做出总结:明代工匠惜料如金,不事奢靡,崇尚朴实,善待自然,想来不都是当今社会应当重拾的美德吗?


他的研究也使古典家具一跃提升为我国的高端艺术品,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对中国古典家具的收藏和保护热潮。


结语


真正的”玩“,无关你有多少物质财富,去过多少声色犬马的场合,喝多贵的酒,开多贵的车,而在于一生都有孩童的心态,认真对待自己的生命和生活。


王世襄玩了一辈子,积累了无数财富,但他并不爱财。散去的时候,云淡风轻,潇洒至极:

万物从哪来,到哪去是最好的归宿。凡是生命以外的东西,皆为人生长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有幸陪我走一遭,已是人生之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