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一節課

 裕安區教研室 劉正平

    疫情之下,教師擔當在肩使命。看似簡單的一節課,其過程傾注了很多人的心血和勞動。    

由於網課受時空條件制約,課堂教學中特別強調和關注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取消了,同時為了集中信息,高度凝練,將時長縮短為一節課18至20分鐘。如何在精簡的時間和新型的形式中打造適合學生網上學習的一節課,對教師是個新的挑戰。    

《磁鐵的兩極》是小學科學二年級下冊第3課。楊會老師剛生產滿月,她還是毫不猶豫的接下此項任務,她左手抱著二寶,右手操作電腦,研究教材,準備實驗器材,撰寫了《教學設計》、製作教學幻燈片PPT。    

課程中需要實驗耗材鐵粉,但實驗室的鐵粉用完了,商鋪近期也沒開門,一時半會無法買到。於是,我想到一個主意:“去工地找河砂,吸一些鐵沙來代替!”等小雨停下來,我就騎著電動自行車出門了。順著塔吊找工地還是挺順利的,可是疫情期間不開工,工地都是大門緊閉!好容易找到路邊有河砂,發現手邊的工具不給力:門吸太小,接觸河砂面積小,吸住鐵沙的量非常有限!    

這個時候,遇到一個小夥子。他正準備去路邊釣魚,得知楊會收集鐵沙是為了錄製網絡學習視頻,迅速從車上拿出一塊大磁鐵給她!受人幫助,被人信任,感覺特別幸福,早已忘記了彎腰弓背的勞累。    

其中有一個實驗環節:“藉助回形針感受磁鐵不同部位的磁力的大小”。如果讓同齡的孩子來完成,可能傳播與接受效果會更好,更能激發同學們的興趣。楊會老師決定讓自己小學二年級的女兒朱紫沐,來承擔這個任務。    

但拍攝過程還是比較曲折:第一次孩子的動作太快,像是告知探索結果,不符合編者意圖。第二次孩子右手握著回形針,慢慢靠近並接觸磁鐵不同部位,感受磁鐵吸引回形針的磁力大小。但有個習慣性的小動作,就是每次右手收回回形針的時候,都要放入左手手心裡。第三次由於角度的關係,又進行了更改,孩子拿著回形針採取了上下運動的形式。同時,因為視頻是在家裡拍攝的,經常受到窗外噪聲的干擾,所以反覆多次,才算成功。    

整個課例錄製完成的時候,楊會幾乎已經累虛脫了:並不複雜的任務,卻是全新的探索和體驗,並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    

看似平凡的一節網課,有朱紫沐小朋友的參與、有老師與技術團隊成員努力,還有很多“雲”端看不見的人參與付出。一節課,一節僅20分鐘的課,有著不為人知的故事與努力,在這場疫情阻擊戰中,人人各負其責、各盡其能,正是保證生活與工作平穩有序進行的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