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霸主黯然神傷——英國機敏級核潛艇成“器官捐獻者”(二)

考慮到未來10年的海上威脅更有可能來自恐怖分子,機敏級核潛艇被賦予了在不被人發覺的情況下“坐鎮”海岸,監聽移動電話通信的責任。機敏級的聲納異常的先進,即使潛在英吉利海峽仍可以探測到3000英里外離開紐約港的艦隻。然而,機敏級到底是如何實現這種監聽功能的,卻被皇家海軍嚴格保密。

昔日霸主黯然神傷——英國機敏級核潛艇成“器官捐獻者”(二)

另外,機敏級也是第一艘沒有安裝常規潛望鏡的英國潛艇,取而代之的是兩根備有低光攝像機和熱成像儀的光纖管。它們能夠突然在水面上出現,在3秒鐘內完成一次旋轉,只需3秒鐘就能讓艇長觀察到周圍360度的水上情況,而後這些光纖管把探測到的周圍情況進行彩色成像,艇員可在閒暇的時候對這些圖片進行研究和分析。

機敏級核潛艇攜帶有38枚最新型的戰斧Block IV型智能導彈,每枚導彈的射程高達1240英里,這意味著機敏級核潛艇即使呆在英國普利茅斯港口,它也能精確攻擊北非地區的目標。這種導彈能夠在目標上空徘徊,同時指揮官也可在導彈飛行中途對其進行程序修改。

海軍上校戴維斯-馬克斯說:“它同樣可以發現當時正在出現的情況,並向負責控制的指揮官報告,任何人都無法知道我們具體的位置。由於高度的隱秘性,這種潛艇受到政要們的青睞——在任何人都不知道你的行蹤的情況下前進或者撤離,實際上等於提高了自己的賭注。”

昔日霸主黯然神傷——英國機敏級核潛艇成“器官捐獻者”(二)

不過,機敏級核潛艇上暫不考慮攜帶核武器。此外,機敏級還具備秘密搭載特種部隊執行滲透任務的能力,它能幫助特戰隊員潛入敵方水域,配合其進行情報偵察、目標鎖定以及重要人物暗殺等行動。

機敏級核潛艇的先進性能與現實窘狀的落差,深刻揭示了英國核潛艇部隊乃至整個皇家海軍的戰備窘態,道理很簡單——國家缺錢。自2010年以來,英國一直推行大幅削減國防預算的政策,陸軍、皇家空軍和皇家海軍的預算都遭到持續削減,以至於軍方警告未來將無力承擔國家所賦予的防務責任。

2016年底,英國國國防部官員公開承認,由於經費緊張決定,包括主力45型驅逐艦在內的水面艦都不裝備反艦導彈,一直要等到2018年才能補上空檔,在“空窗期”內,皇家海軍艦艇只能依靠區區4.5英寸(114毫米)口徑艦炮上陣,而艦炮的射程至多不超過30公里,這樣的作戰效能與現代化海戰的需求顯然不匹配,英國海軍少將克里斯·佩裡就抱怨這種決定不負責任,“我們的軍艦簡直是用來閱兵的,不是用來打仗的”。

弔詭的是,根據IHS在2016年發佈的年度國別軍費報告,英國年度軍費支出位列世界第三,雖然與前兩名有較大差距,但畢竟排名相當靠前,也算是軍費大戶,為何英軍卻出現手頭吃緊的現象呢?專家認為,對於昔日差點征服全世界的英國來說,“軍費黑洞”竟然是歷史。

原來,英國在世界各地保有軍事基地,雖然絕對數量遠比不上“老大哥”美國,但在北約系統內也是“大戶”,英軍在原殖民地塞浦路斯、直布羅陀、馬爾維納斯群島、迪戈加西亞等都經營著永久性基地,同時還在不少國家租借基地,例如英國在卡塔爾烏代德基地、巴林海軍基地等駐紮部隊,與英國有歷史宗主關係的新加坡、肯尼亞、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也有英軍出沒……這些基地雖然有效提升英國海外軍事存在,但維持起來花費巨大。

昔日霸主黯然神傷——英國機敏級核潛艇成“器官捐獻者”(二)

英國為何不放棄幾個軍事基地呢?道理顯而易見,英國不甘僅作歐洲區域強國,依然希望獲得世界影響,尤其在2016年公投決定退出歐盟後,英國更要做出強國姿態。現任首相特雷莎·梅夫人表示,英國仍是北約重要成員國,還要在北約發揮重要作用。換句話說,英國軍人註定要把目光和雙腳放到英倫三島之外。

可是,決定英國是不是世界性強國,不光看英國人怎麼看,還得看美國怎麼幫扶。冷戰結束後,英美保持緊密的軍事合作,英軍總能最先得到美國先進武器和訓練,美國甚至包攬了英國核武庫的維護和升級。但美國是非常現實的國家,它絕不會帶著一個羸弱的夥伴到江湖上“打拼”,近年來,許多美國高級軍官和政客公開質疑英軍在戰時能否充當“美國盟軍”的角色。

前美國陸軍參謀長奧迪爾諾曾說過:“美國願意參與,在一些情況下也願意發揮主導作用,但我們需要眾多夥伴的幫助。在我們應對世界各地的威脅時,我們需要制定跨國解決方案。這些威脅事關所有國家,我們需要所有人出手相助、支持並投入。”

事實上,美國總統特朗普已不止一次地對外放話,北約盟國繼續搭美國“安全便車”的時代結束了,再“鐵”的夥伴也得為北約集體防務買單。目前,北約對讓28個成員國的年度國防預算要求是達到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可是隻有美國、英國、愛沙尼亞、波蘭和希臘達標。

昔日霸主黯然神傷——英國機敏級核潛艇成“器官捐獻者”(二)

美國國防部發言人、海軍上尉戴維斯說:“我們希望人們可以承擔GDP的2%的防務支出。我們是這樣做的,幾個盟友也這樣做,但有些成員國沒有這樣做。我們想要確保他們在財務上履行自己的義務……他們應該在軍事上承擔這樣的義務。”

梅夫人曾表示2020年前英國將遵守北約提出的目標,將國防預算保持在GDP的2%。但英國能否繼續保持這一狀態,國內已經出現質疑聲音。英國《金融時報》報道,部分議員懷疑2018財年的國防預算有“造假”嫌疑:過去沒計算在國防開支內的情報費用以及維和費用首次被劃入其中,所謂的軍費增長只是一個策略。

更重要的是,退出歐盟對英國財政收入的影響不可小視,不少專家都預言英國經濟會繼續衰退,前財政大臣奧斯本表示,英國退歐或意味著要經歷新的困境,年度國防預算或將削減15億英鎊。鑑於美國特朗普政府期望值很高,英國可能最終依然會讓“總盟主”失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