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源:巧用“加減乘除”法 助推農牧業綠色發展

2019年以來,門源縣搶抓省部共建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範省機遇,著力推動農牧業綠色發展,積極走優質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之路,大力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厚植生態、循環、有機農牧業發展根基,譜寫綠色發展、質量興農新篇章。

做好“加”法,有序推進有機肥全替代化肥。

2019年,充分發揮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示範帶頭作用,在北山、西灘、泉口、東川等10個鄉鎮推廣有機肥全替代化肥6萬畝,其中青稞3萬畝,油菜3萬畝,施用有機肥7800噸。2020年,將結合全縣糧油生產發展實際,在2019年實施6萬畝基礎上,有機肥全替代化肥增加到9.9萬畝,其中青稞6萬畝,油菜3.9萬畝,實現化肥施用量零增長減量化的同時,有力促進糞汙資源利用,持續提升農產品品質和耕地質量。力爭到2023年,全縣44.43萬畝耕地全部實現有機肥全替代化肥。

做好“減”法,逐步推進化肥農藥零增長減量化。

在總結2019年的經驗基礎上,創新服務方式,拓展服務內容,強化農業病蟲害防治宣傳預警,及時發佈病蟲防治預報,讓廣大農民群眾掌握病蟲最佳防治時期,避免盲目用藥,減少農藥用量,提高重大病蟲防治的科學性、有效性。及時與64家浩門農場、合作社、家庭農牧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簽訂種植合同,開展青稞、油菜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施用有機肥14000餘噸,輻射帶動周邊農戶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力爭年內全縣化肥使用量較行動實施前減少40%以上。截止目前,共調運商品有機肥4000餘噸,剩餘部分正在陸續調運當中,調運渠道暢通,春播肥源充足。

做好“乘”法,大力推進農牧業資源綜合利用。

立足以農為主、農牧結合的縣情實際,按照“穩糧油、擴優勢、抓特色、創品牌”的思路,積極推動飼草料規模化種植,推廣“高效種植—生態養殖—有機肥料”等農牧業循環發展模式,在推動形成種草養畜、草畜聯動、種養循環良性發展格局的同時,積極推動有機肥資源化利用,鼓勵規模化養殖場、農戶家中積攢農家肥,收集牧區畜禽糞汙製造商品有機肥,不斷提高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率,帶動全縣農牧業高效循環發展。引導農民合理施用有機肥和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和生物農藥,推廣應用植保無人機、低容量噴霧器,提高農藥利用率,大力推進秸稈粉碎翻壓還田。各類農牧業資源利用率實現了最大化。

做好“除”法,強化宣傳引導消除群眾疑慮。

充分利用微信集群傳播快、覆蓋廣、功能強大的作用,積極宣傳農牧業科學生產知識,並通過懸掛橫幅、張貼和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加強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畜禽糞汙利用、秸稈還田等相關知識和政策宣傳普及,使群眾充分認識過量使用化肥農藥的危害,著重宣傳化肥農藥兩減行動造成農作物減產農業保險政策,保障種植收入不減少,消除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帶來減產的短期群眾疑慮。同時,強化技術培訓和指導服務,推廣“青稞—油菜”、“青稞—馬鈴薯”輪作倒茬模式,加大循環綠色農業生產技術和先進適用推廣,促進施肥方式轉變。



來源:縣政府辦公室 縣農牧水利和科技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