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頭哥”被眼鏡蛇咬一口,真的能原地復活嗎?

打遊戲的朋友一定知道,網遊不同職業代表著不同的技術專精,戰士皮糙肉厚負責抗怪、潛行者動作迅速負責偷襲、牧師負責恢復、術士負責削弱、獵人負責偵查……但是,有一種生物蘊含了戰士、潛行者、牧師、術士、獵人等種種特長,甚至在2002年被吉尼斯世界紀錄收錄為“

世界上最無所畏懼的生物”,對,它們就是大名遠揚的網紅動物——“非洲平頭哥”蜜獾(Mellivora capensis,看成蜜“罐”的,請自動面壁)!

“平頭哥”被眼鏡蛇咬一口,真的能原地復活嗎?

帶著幼崽的母蜜獾。圖片:Derek Keats / Wikimedia Commons

首先先糾正一個小誤會,非洲平頭哥並不是只生活在非洲,事實上,在西亞甚至印度半島都有它們的分佈,廣袤的分佈範圍也暗示著它們非同一般的生存適應能力!它們是蜜獾屬下的唯一物種,不過雖然被叫做“獾”,在分類上它們更接近鼬類。

為什麼叫它們蜜獾(Honey Badger)?其實它們最早被稱為“海角邊的吃蜜獸”(the honey eater of the cape),這個海角便是好望角,因為最初,探險家們在好望角一帶發現了這些愛吃蜂蜜的小怪獸(所以它們的種名capensis也是海角的意思)。同時它們在英語中還有個別名“ratel”,這個名字可能也源自南非的荷蘭語“raat”,也就是蜂巢的意思。

“平頭哥”被眼鏡蛇咬一口,真的能原地復活嗎?

英國博物學家Richard Lydekker繪製的蜜獾。圖片:Wikimedia Commons

被叫做“哥”的生物大多有過人之處,蜜獾的“平頭哥”大名也得來不虛,我們這就來看看它的各項職業才能。

“平頭哥”被眼鏡蛇咬一口,真的能原地復活嗎?

平頭哥是血牛戰士

蜜獾的體格並不大

,體長(不含尾)僅55~77釐米,雄性體重9~16公斤,雌性更小,可能僅相當於一隻法斗的體格,甚至比一隻大橘貓霸氣不到哪裡去。但是,接下來是重點——它們的皮膚非常厚實,特別是頸部的皮膚居然厚達6毫米,這簡直為它們加了10086點的防禦力,要知道兩三毫米的豬皮我們就可以做皮帶了……六毫米,怎麼咬?不信大家可以買一塊豬皮煮熟後自己體驗一下……

“平頭哥”被眼鏡蛇咬一口,真的能原地復活嗎?

可愛(?)的鐵血戰士。圖片:漫畫《鬼滅之刃》

有了這一身堅不可摧的板甲,平頭哥就變得肆無忌憚,與其說它們是“最無所畏懼”,更不如說它們是“最愛惹是生非”的一種小怪獸,它們甚至喜歡挑釁各種兇悍動物,像豪豬這種別人敬而遠之的傢伙,平頭哥也敢迎頭痛擊。

並不是說它們就沒有對手,事實上鬣狗、獅子、豹以及蟒蛇等都可以戰勝它們(當然,蜜獾最強的敵人還是人類),但是捕食者即便能打贏平頭哥,這些不畏生死的傢伙也是它們十分不願意接觸的。

“平頭哥”被眼鏡蛇咬一口,真的能原地復活嗎?

“平頭哥”蜜獾被獅群包圍,仍然在奮力抗爭。圖片:Lion Mountain TV / youtube

“平頭哥”被眼鏡蛇咬一口,真的能原地復活嗎?

平頭哥是敏捷潛行者

既然是蜜獾,偷襲蜂巢是它們不可或缺的技能。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平頭哥真正最想吃的並不是蜂蜜,而是蜂巢中的

蜂類幼蟲——滿滿的高蛋白啊!因為它們匪夷所思的厚皮,平頭哥不但是防咬,也是防蟄的!換言之,各類蜂類對它們的進攻效果被大大削弱了,只要不引起大的驚動,平頭哥在蜂巢間如入無人之境。

“平頭哥”被眼鏡蛇咬一口,真的能原地復活嗎?

身為“蜜”獾,搗蜜蜂窩自然是傳統藝能。圖片:The Crazy Nastyass Honey Badger / youtube

不過這也給它們引來了殺身之禍,因為蜜獾對蜜蜂造成的傷害,蜂農會佈下天羅地網抓捕並殺害它們……現在很多地區出臺了一項保護平頭哥和蜂農的兩全措施,就是把

蜂箱放置在離地一定距離的地方,這樣蜜獾就夠不著了,平頭哥雖然幾乎無所不精,但唯一的弱點是它們無法很好地跳躍

但這不意味著它們身手平平,恰恰相反,在和猛獸搏鬥中,它們還有第二項絕世武藝!平頭哥的皮不但堪比“恨天高”,也非常鬆弛,當猛獸咬住它們背部的時候,它們可以憑藉鬆弛的皮膚和靈活的肌肉構造擰轉身體和脖頸,給對手帶來終生難忘的反戈(牙)一擊(咬)!

“平頭哥”被眼鏡蛇咬一口,真的能原地復活嗎?

即使被獅子咬在口中,我也不會屈服!圖片:Lion Mountain TV / youtube

這個時候捕食者只要輕輕一鬆口,它們就可以伺機落地,但記住!蜜獾著地後並不是逃之夭夭,原則上它也是可以全身而退的,因為它是游泳和爬樹高手,但似乎平頭哥更願意拼死抵抗!這時會出現很神奇的一幕:捕食者被獵物追得魂不守舍……

“平頭哥”被眼鏡蛇咬一口,真的能原地復活嗎?

固然愛吃蜂蜜和蜜蜂,但是蜜獾幾乎無所不吃,從哺乳類、鳥類、爬行類、昆蟲、蜘蛛到水果、塊根樣樣都是投其所好!而解剖發現居然佔到它們食譜中的1/4!對,可能你也想到了,蜜獾最非比尋常的特徵就是不怕毒

“平頭哥”被眼鏡蛇咬一口,真的能原地復活嗎?

蜜獾大戰眼鏡蛇!圖片:The Crazy Nastyass Honey Badger / youtube

要注意,平頭哥也不是什麼毒都不怕,而是對於蛇類的α神經毒素(α-neurotoxin),有很強的抵抗力。這類毒素多見於眼鏡蛇科(Elapidae),α神經毒素能結合在神經的乙酰[xiān]膽鹼受體(cholinergic receptor)之上,讓它們無法接受乙酰膽鹼分子。乙酰膽鹼是在神經之間、神經與肌肉之間傳遞信息的神經遞質。中毒之後,受體無法接受神經遞質,神經就會發生“斷網”,使動物肌肉麻痺,無法呼吸。但是蜜獾的乙酰膽鹼受體上,有特殊的氨基酸,從而使毒素無法結合

“平頭哥”被眼鏡蛇咬一口,真的能原地復活嗎?

普通動物和蜜獾乙酰膽鹼受體的區別示意圖,可見蜜獾的受體不會與毒素結合。圖片:樹樹

2011年,一部名為《天不怕地不怕的瘋狂蜜獾》(The Crazy Nastyass Honey Badger)的視頻在網上走紅,它剪輯了國家地理紀錄片裡關於蜜獾的片段:蜜獾與眼鏡蛇搏鬥,身中蛇毒,昏迷了一陣,居然甦醒過來。“平頭哥吃蛇如吃辣條”自此一戰成名,留在了人們的心中。另外,和偷襲蜂巢時一樣,蜜獾厚實的皮膚也可能起到了保護作用,讓蛇很難咬透它的皮膚注毒。可以說它們是動物界不可多得的抗毒高手!

“平頭哥”被眼鏡蛇咬一口,真的能原地復活嗎?

被蛇咬後昏迷又醒過來的蜜獾。圖片:The Crazy Nastyass Honey Badger / youtube

順便一提,一些種類的,例如印度灰獴(Herpestes edwardsi),也是“跟毒蛇叫板”的老手,它們獨立進化出了類似的抵抗神經毒素能力。

“平頭哥”被眼鏡蛇咬一口,真的能原地復活嗎?

平頭哥是放毒術士

黑白相間的平頭哥不僅配色像臭鼬,也會和臭鼬一樣使出臭彈攻擊!在它們尾部有一個臭腺,在遇到麻煩時它們可以排出惡臭液體作為武器。但是臭彈的主要作用是標記領地而非戰鬥魔法,平頭哥也不會像臭鼬那樣向空中噴射。平頭哥是獨行俠,除了交配時間它們很少兩兩相聚,媽媽(平頭嫂?)會獨自帶大小平頭,臭氣不僅能警示同類,也能用來保護自己的孩子。這個毒彈的氣味頗似腐爛物體,讓同類或對手記憶深刻。

“平頭哥”被眼鏡蛇咬一口,真的能原地復活嗎?

平頭哥是敏銳獵人

平頭哥有著遠超出體型比例的巨大前爪,它們是敏銳的獵人,能挖出一切被它覺察到的食物。在地面,在樹上,甚至在白蟻巢上,都可以看到蜜獾努力翻找挖刨,宛若“魔怔”的身影。這雙巨爪另一大作用是打造地道,它們可在短時間內挖出一個完全容下自己的洞穴

“平頭哥”被眼鏡蛇咬一口,真的能原地復活嗎?

努力挖洞。圖片:The Crazy Nastyass Honey Badger / youtube

這麼會挖洞穴的主,在做窩方面卻很懶,它們經常侵佔土豚(Orycteropus afer)、狐狸、獴、兔子等的洞穴,就像惡霸流氓一樣,看中哪個直接搶哪個。不知平頭哥是否會為此臉紅?

獵人職業少不了幫忙的寵物寶寶,一直有傳說,黑喉響蜜鴷[liè](Indicator indicator)找到蜜蜂巢的時候,會發出響聲把平頭哥吸引過來,在平頭哥大快朵頤之後自己也可以吃到蜂蠟。

“平頭哥”被眼鏡蛇咬一口,真的能原地復活嗎?

黑喉響蜜鴷。圖片:Francesco Veronesi / Wikimedia Commons

黑喉響蜜鴷確實能消化蜂蠟,而且它會跟非洲原住民合作,帶領人尋找蜜蜂巢,在人採完蜂蜜後享受蜂蠟。人們還會發出特殊的聲音來招引它。不過蜜獾和響蜜鴷的合作未必是真的,現在有實驗表明,把響蜜鴷的叫聲播放給平頭哥,它們無動於衷……不過也可能是平頭哥平日裡食物並不匱乏,對人們的“勾引”不為所動,也許在它們看來,自己主動出擊的捕獵收益更大!

“平頭哥”被眼鏡蛇咬一口,真的能原地復活嗎?

技能和傳說還遠不止此

在印度,“平頭哥是食屍鬼”,印度人相信,蜜獾會挖掘甚至啃食剛剛下葬的屍體。雖然沒有直接證據,但是從其天性來看,也不乏這樣的可能性。在南非,“平頭哥是利牙獸”,有多次觀察表明,它們可以輕鬆咬開陸龜龜殼,特別是南非的星叢龜(Psammobates屬)。

在動物園,“平頭哥是越獄王”。如果你以為平頭哥僅僅是憨頭憨腦的愣頭青,那就大錯特錯了,它們在逃離動物園時表現出超群的智力。這些傢伙不善於跳躍,但它們會藉助能找到的一切東西攀爬牆壁,從釘耙、木棍到泥土、石頭。平頭哥的“越獄”被監控拍攝下來後讓人忍俊不禁,但也不得不感嘆它們的卓越智慧!

“平頭哥”被眼鏡蛇咬一口,真的能原地復活嗎?

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用釘耙做梯子的平頭哥!圖片:BBC / youtube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平頭哥是小獵豹的榜樣”,出生不久的小獵豹背上有一道白毛,遠遠看去和平頭哥惟妙惟肖,雖然並不是所有生物都懼怕平頭哥,但多少能讓小獵豹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平頭哥”被眼鏡蛇咬一口,真的能原地復活嗎?

小獵豹的白色“莫西幹”毛髮,模擬蜜獾的“平頭”。圖片:pxhere

本文是物種日曆第6年第50篇文章,來自物種日曆作者@羅曉峰。感謝@樹樹 解釋一些神經學和毒理學方面的問題並供圖。

戰鬥種族

野豬:直來直去的二師兄

黃喉貂:聚眾打野的社會貂

加拿大雁:“鵝國人”叫板飛機

大紅袋鼠:滿身肌肉,但不好吃


“平頭哥”被眼鏡蛇咬一口,真的能原地復活嗎?


說起吸貓,第一反應一般都是家貓,實際上貓科動物都有一種令人心醉的魔力。一本《世界野生貓科動物》讓你暢享前所未有的吸貓快樂!

“平頭哥”被眼鏡蛇咬一口,真的能原地復活嗎?


這本書堪稱研究野生貓科動物的聖經,涵蓋所有野生貓科動物的

分佈、演化、習性和現狀

“平頭哥”被眼鏡蛇咬一口,真的能原地復活嗎?


閱讀門檻不高,看完後還能GET到一大堆談資!當別人還沉迷於圖片吸貓時,這些貓科動物背後很多好玩有趣的事情,你都能夠如數家珍地一一道來~

“平頭哥”被眼鏡蛇咬一口,真的能原地復活嗎?


像這圓滾滾兔猻,日子過得其實挺不容易!


它們不擅長奔跑,發現威脅時便會靜止不動,攤平身體緊貼地面……而兔猻媽媽每年夏末還會因為帶孩子導致體重銳減23%。

“平頭哥”被眼鏡蛇咬一口,真的能原地復活嗎?


貓科動物喜愛獨居,但並非互不來往。生活在同一片棲息地的成年個體通過氣味標記和叫聲頻繁交流,形成複雜的社會群落


熟悉的個體可以會面,對手則會彼此迴避。

“平頭哥”被眼鏡蛇咬一口,真的能原地復活嗎?


書中的描述太生動,以至於我時常展開腦補——如果人類像大貓一樣生活,會是什麼樣的體驗


這也是一種獨特的閱讀樂趣!

“平頭哥”被眼鏡蛇咬一口,真的能原地復活嗎?


關於大貓的那些事兒,都在這本書裡。歷時兩年翻譯、校對、編輯和印刷,這本《世界野生貓科動物》現貨終於上架!


原價 198元 果殼商店6.8折

戳下圖帶走你的大貓吧!

“平頭哥”被眼鏡蛇咬一口,真的能原地復活嗎?


“平頭哥”被眼鏡蛇咬一口,真的能原地復活嗎?

如需轉載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