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有技巧地跟孩子談錢?

帶涵涵去逛商場時,她看到一個很喜歡的芭比,一問價格286元,涵同學說:“媽媽,好便宜啊,你給我買吧。”

而且涵同學最近老是跟我說:“媽媽,我想住別墅和四合院。”

在小孩子的眼裡,她根本不知道價格和價值之類的,對於錢也沒有啥深刻的認識,只知道能拿來買東西。

財商培養 | 怎樣有技巧地跟孩子談錢?

財商教育似乎是個很寬泛的話題,父母也不知從何入手,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先從一些簡單的認知開始。

比如:告訴孩子錢從哪裡來,以及讓孩子分清自己“需要的”和“想要的”等等。

也許你覺得金錢教育為時過早,但熊孩子卻能因不瞭解錢而鬧出大問題。

財商培養 | 怎樣有技巧地跟孩子談錢?

1

最近又看到一則關於孩子玩手機,刷走爸媽血汗錢的新聞。

財商培養 | 怎樣有技巧地跟孩子談錢?

6歲男孩因為“玩遊戲的時候點錯了”,把爸媽辛苦攢下的1600塊錢,充進了遊戲賬號裡。

而這些錢原本是給男孩治腎病打針用的。

全家僅有男孩爸爸每天打零工賺的一、兩百塊錢,好容易攢下了2000塊錢,就這樣沒了1600塊。

在孩子看來,這只是自己點錯時的一個失誤。他不懂得錢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也就是說他其實並不知道錢是什麼。

再看2017年,重慶一位12歲的男孩,不到半個月,打賞女主播9萬元。其中最多的一次:5秒鐘打賞6萬元,刷新了整個網絡的消費新數據。

最為可怕的是,在問及他為什麼要這麼做時,他的回答是:“我就覺得很搞笑,就想打賞他。”

財商培養 | 怎樣有技巧地跟孩子談錢?

也就是說,他覺得喜歡,就兌換道具打賞了。

財商培養 | 怎樣有技巧地跟孩子談錢?

那麼,他對錢的價值觀在哪裡?如果知道9萬元對於父母意味著什麼,他還會這麼做嗎?

財商培養 | 怎樣有技巧地跟孩子談錢?

不得不說,孩子金錢教育的缺失,是件多麼可怕的事情。

網上隨便一搜,類似的新聞事件不少。

財商培養 | 怎樣有技巧地跟孩子談錢?

未成年人用父母的手機打賞主播、購買遊戲道具、充值遊戲幣等事情層出不窮。

究其背後的原因,跟孩子沒有金錢意識有關。

1. 孩子不知道錢轉走、打賞了,就回不來了。

2. 孩子心裡沒有“錢”的概念,他不知道錢在生活中的意義。

3. 他不知道錢並非取之不盡。

4. 他沒有理財和“保護錢”的意識。

在他們眼裡,支付就是動手點一點手機,而背後關聯著的銀行卡、銀行卡上的錢,他一無所知。

經濟學家也分析過中國的親子教育:“中國的孩子們不知道金錢是從哪裡來的。在孩子的眼中,金錢就像是一種玩具,一張可以隨意擺弄的紙。他們完全忽略了金錢背後的勞動付出。”

財商培養 | 怎樣有技巧地跟孩子談錢?

2

小區業主群,一位寶爸問有沒有人知道哪兒可以換電視液晶屏。他萬分心疼地說剛買的上萬元的液晶電視,被孩子砸壞了屏幕。

鄰居都說現在換個液晶屏跟買個新電視差不多。

寶爸無奈地說孩子才三歲多,平時就比較調皮,老是搞壞玩具,沒想到這次弄壞了一個大件。

最讓寶爸發愁的是,孩子絲毫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還告訴爸爸電視壞了再買一個,讓爸爸到卡上去取錢。

其實,孩子這一行為,很明顯地折射出父母平時沒有跟孩子做過金錢方面的交流。

在孩子看來,電視壞了,和自己十來塊錢的玩具壞了並沒有區別。玩具壞了可以買新的,電視壞了自然也可以買新的。

有的人習慣了把孩子的問題不當回事,隨隨便便回答了事,導致孩子信以為真。寶爸仔細回憶後想起,孩子平時弄壞玩具,他總是說壞了算了,重新買。

財商培養 | 怎樣有技巧地跟孩子談錢?

有一次他去自動取款機取錢,孩子問他錢從哪兒來的。

他就逗孩子說,錢就藏在這個“怪獸的肚子”裡,只要爸爸一按那個按紐,錢就吐出來了。現在想來應該是他誤導了孩子。

其實在孩子對錢產生疑問的時候,就是最好的教導時機。

如果寶爸當時不是隨口給孩子胡謅,而是認真地告訴他:錢是爸爸辛苦賺來的,每個月都是有數的,不可以浪費……那麼,孩子就不會像現在這樣,弄壞了萬元價值的東西,還一副無所謂的樣子。

所以,跟孩子談錢越早越好。股神巴菲特面對記者採訪時也說過:讓孩子們知道玩具的價格,理解存錢的意義,越早越好。既然孩子的生活離不開金錢,那儘早培養他們良好的理財習慣。

財商培養 | 怎樣有技巧地跟孩子談錢?

3

網上流傳很火的視頻,採訪00後學生,看他們對的錢認知有多少。

答案五花八門:

有的說他爸一個月賺十幾萬;

有的說校長有一億多;

有的說爸爸每週都發工資,一次發幾千萬;

……

如果這些話是從兩、三歲孩童的嘴裡說出來,可能還會逗人一樂,可這些話從小學生的嘴裡說出來,就讓人有些憂慮了。

不知道家庭收入是多少,又怎麼可能知道自己可支配的金錢限額是多少呢?

那麼,如何讓孩子心裡有“錢”的概念?

1. 要告訴孩子,錢是獲取其他東西的一種對等交換。

賺錢,是付出勞動,換回來的等值收入。不是取之不盡的,是有數量和限制的。

花錢,是把錢換成同樣價值的東西,比如玩具、零食。錢只能換取同樣價值的東西,不是說錢什麼都能買,花不完,用不盡,也有數量和價值的限制。

孩子有了這個認知以後,才不會覺得父母的錢是取之不盡的。

財商培養 | 怎樣有技巧地跟孩子談錢?

2. 讓孩子明白父母賺錢的不易。

閨蜜工作的公司每兩個月有半天開放日,讓員工帶孩子參觀辦公室,和爸爸媽媽一起工作。

這項活動一直都是閨蜜七歲兒子童童的最愛。每次到開放日,他都很自豪地跟同學說,他要跟媽媽一起去“賺錢”了。

到了公司以後,童童會幫著倒垃圾,收拾東西,因為閨蜜告訴童童這些都是工作的一部分,只有做好工作,才有錢賺。

時間長了,閨蜜說童童對錢比她還上心。有一次閨蜜買完東西轉身就走,是童童把她拉回去,提醒說還沒找錢呢。

童童一直超級喜歡樂高玩具,之前每次去超市,都纏著媽媽買新的。後來,他了解到媽媽的工作內容,買玩具的時候有了節制,每次購買之前都會仔細對比,然後只挑選一樣。

在他心裡,媽媽工作很辛苦,賺錢很不容易,不能一下子全花光了。

孩子對錢有了認知,懂得錢是付出辛勤勞動賺取的,這樣他才知道錢該怎樣花,明白錢的價值。

劉舜華老師曾經編過一本相關的繪本,叫做《少兒財商繪本》。

萬萬的媽媽要給外婆買生日禮物,萬萬以為錢是從媽媽口袋裡變出來的,要多少有多少,還讓店員不用數了。

當店員說錢不夠的時候,媽媽又試著用手機支付,結果手機上錢也不夠。幸好爸爸掏出銀行卡付了錢。

這下萬萬誤以為有一張爸爸那樣的買東西的卡片,就可以想買什麼買什麼了。他問爸爸要了一張卡後,便帶小夥伴去瘋狂購物。

交錢的時候,店員告訴萬萬這是一張過期的信用卡。

萬萬找爸爸理論的時候,爸爸告訴他,錢是爸爸媽媽辛苦賺的。

這下萬萬明白了,不是因為卡片和手機裡有“魔法”,而是爸爸媽媽辛苦勞動換才回來的錢。

接著,萬萬又當了一天服務員,和爸爸一起賺到了兩張購物卡。在實踐中他體會到賺錢艱難,也理解了爸媽收入來之不易,認識了獲取金錢的途徑。

這些和錢相關的生活細節,都是給孩子培養金錢理念和財商的好時機。

財商培養 | 怎樣有技巧地跟孩子談錢?

3. 教孩子怎樣用錢?

央視教育欄目《小鬼當家》裡,給12-17歲的孩子一萬塊錢,讓他們負責掌管全家一個月的花銷。

北京男孩佳佳給奶奶160塊錢,作為當月的買菜錢;而他請同學吃飯,則一餐花掉560塊。動漫迷女孩甜甜,拿到錢只想著要把之前捨不得買的化妝品和衣服通通買回來……

孩子們欠缺生活常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孩子沒有正確的消費觀念。

錢拿到手,第一念頭不是合理規劃,而是隨心所欲,想買什麼買什麼。

可見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已經成為金錢教育的重中之重了。

反觀開頭提到的孩子打賞主播、購買遊戲卡等行為,其實正是“消費觀”的問題。

可以從小開始,引導孩子合理使用零花錢。讓孩子把自己可支配的零錢,和自己想買東西的預算放在一起,進行對比和排序。

告知他預算要少於可支配的錢,讓孩子明白哪些錢該花,哪些錢可以不花。

在買東西的時候,讓孩子參與其中,知道哪些東西值多少錢,促進他養成“會花錢”的良好習慣。

財商培養 | 怎樣有技巧地跟孩子談錢?

4. 教孩子認清“需要”和“想要”。

在出門買東西前,你可以讓孩子列出想買的物品,然後問他“它是不是你生存的必需品”“家裡其他人是否也認為它是你必需的。

根據答案,把物品分為“需要”和“想要”兩類,並教孩子優先買“需要”的物品。

如果孩子非常想買某個“想要”的物品,你可以鼓勵他說出買的理由,並且讓他在其他物品上削減預算。

世界著名的財商教育家羅伯特·清崎說過:“財商、智商、情商是現代社會能力三大不可或缺的素質,其中又以財商最為重要。”

作為父母,我們既要給孩子花錢,更要跟孩子談錢,讓孩子做金錢的主人,讓錢變成我們的好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