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近日,在疫情防控期間,公司團委組織員工開展“萬眾抗疫,與書同行”讀書學習活動,號召大家多讀書,

讀好書,在閱讀中吸取能量,學習優秀傳統文化,樹立文化自信。

剛好前幾日“宅”在家裡抗疫時翻出了一本舊書,普通的紙張,樸素的白色封面,上面一個紅軍戰士,清瘦矍鑠,目光中透著堅定的光芒。頁面一側寫著一列文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這本“鍊鋼鍊鐵”的小說是在中學讀書時買的。

當初有一篇課文就叫《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內容大致是這樣:蘇維埃共和國一個城市在冬季到來時遇到了木材短缺,要知道俄羅斯的遠東地區沒有木材取暖將會有許多人凍斃街頭,在這種情況下,廣大共青團員響應號召去遠郊森林修建鐵路,砍伐木材。這其中就有共青團員保爾.柯察金。

在極度嚴寒的地區,缺衣少穿,極寒交迫,在戰爭中受傷並且右眼失明的保爾和廣大共青團員為了在三個月內修好一條鐵路,他們一邊與土匪戰鬥,與冰雪嚴寒抗爭,一邊又要抗疾病忍飢餓,爛衣破衫奮戰在冰天雪地裡沒日沒夜艱難施工。鐵路修好了,保爾又一次病倒了。後來保爾在雙腿癱瘓雙目失明的情況下,憑著堅強的毅力寫出了小說《暴風雨的女兒》。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閱讀課文知道了保爾是一個堅強勇敢的紅軍戰士,一個意志堅定的布爾什維克。老師講課文節選自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但老師沒有講到底是怎樣“鍊鋼鍊鐵”的,為了一探究竟,硬是節約了幾天的伙食費,買了這部小說。

後來急急看了一遍,發現這部小說並不是寫怎樣鍊鋼鍊鐵,而是怎樣“煉人”的,是把一個人普通人煉成一個堅韌不拔的,有著鋼鐵般的意志的紅軍戰士,有著無私奉獻的堅定信仰的布爾什維克。小說讓人心潮澎湃,保爾叫人熱血沸騰,就像那時全國人民都知道廣大學生都學習的張海迪一樣。

張海迪,一個耀眼的名字。這個當代中國的保爾.柯察金。她五歲時因患脊髓血管瘤導致高位截癱,但他憑著堅定的決心和意志,刻苦學會了無線電維修,為左鄰右舍和當地群眾免費修理收音機。自學完成了小學、中學和大學的知識,並學習針灸,在當地行醫,解除人們的病痛,而自己卻因為無法醫治的傷殘而默默忍受痛苦。聽作報告的演講者在臺上言辭鏗鏘,為了學習這些知識,她克服了常人無法做到的事情,躺在床上不能翻身,連讀書非常艱難。為此她讓父母在頭頂屋面吊下一個鏡子,把書放在頭側,這樣就可以一邊翻書一邊從鏡子裡讀書。為了學好針灸,使病人免受痛苦,她就在自己身上反覆練習,忍受疼痛掌握技術。想想這何其艱難,何等堅強。

當時學校的操場坐滿著許多學校的學生和老師,演講者在臺上哽咽,學生們在操場哭泣。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張海迪和保爾一樣,同樣小時候經受磨難,身體殘疾殘缺,同樣不服命運的安排,扼住了命運的咽喉。在人生的道路上堅韌堅強堅定前進,也同樣最後用偉大的靈魂和作品感染著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成為本民族的英雄。

保爾.柯察金所說: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每當他回首往事時,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悔恨,也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羞恥。張海迪說:一百次倒下,就要一百零一次的站起來。

難道?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

這本小說讀完後便束之一隅,與塵灰為伴。

以後自己也隨著中國經濟飛速的列車走向了工作。幾十年很快看到中國人富了,中國人有錢了,中國人腆著大肚子搖擺在街頭了。貧窮慣了的人們暴富了,於是大街小巷燈紅酒綠紙紅金迷,一些娘炮在臺上霓虹閃爍中喑喑呀呀,一些青年學生忙著作“精緻的利己主義” 者,網絡現實外國的文化就是優秀國外的月亮就是圓之流的聲音不絕於耳。那種張海迪所說的“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我象一顆流星,要把光留在人間。”的人生信念在哪裡?那種“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的家國情懷在哪裡?

在和平年代,還需要“聞雞起舞,精忠報國”嗎?醉生夢死夜夜笙歌豈不快哉?

重新讀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看到了保爾的內心世界。

保爾早年喪父,11歲便開始當童工,15歲的時候,參加紅軍奔赴前線。16歲戰鬥中身受重傷,進入鐵路工廠擔任助理電氣技師。23歲由於病情惡化而全身癱瘓,雙目失明。他的一生,苦難與病痛相伴,艱辛和痛苦相隨。他也有機會和資本去享受生活,在與冬妮婭相戀時,他可以投入這個有“資本家情調”的美麗漂亮姑娘的懷抱。在為革命多次負傷致殘時,他完全可以躺在革命的功勞薄上享受被人服務的精緻生活。這樣的人古往今來不乏其多,其中賣國求榮禍國殃民腐化墮落失去信仰者不勝其數。可是為什麼保爾沒有這樣去做呢?為什麼張海迪“即使翅膀斷了心也要飛翔”呢?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此時屋外,病毒仍在肆掠,疫情仍在蔓延,這次疫情傳播範圍之廣,來時之兇猛,感染之強烈,是建國以來所沒有的。中國人民又一次遇到了重大的災害,歷數建國七十年來的自然災害,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大興安嶺山火、長江大洪水等等,中國人民都以頑強的精神和必勝的氣魄戰而勝之,沿著既定的軌道滾滾而前。這次前所未有的疫情,中國能抵抗得住嗎?中國人民能取勝嗎?一些唱衰的聲音又開始聒噪了,封堵的國家又出現了,甚至落石下井妄圖阻止中國前進的意識又抬頭了。中國人民能挺過這一劫嗎?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疫情發生後,84歲的鐘南山院士再度出馬,“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鍾老的眼裡充滿著為國為民憂思的淚水;34歲的吹哨人吹響了驚醒的哨聲,響徹在武漢三鎮的兩江三河;一個醫院院長倒下了,更多的白衣天使逆行而去了,“拋卻三千青絲留家人,心懷一顆仁善赴疫區”;國家人民有難,當“來之則戰,戰則必勝”,把一腔熱血化作了抵禦病情的鋼鐵長城;還有一個個的志願者,無名也無姓,為戰勝疫情添薪增瓦——-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這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就在書桌的陽光下閃著白光,面對著保爾.卡察金,想著他的這句話:我已把自己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全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這不是空洞的口號,這是一個對自己國家前途的深沉的愛,對自己民族的未來願意付出一切的愛。這種愛,已經深深的浸入他的血液。它要為此而奮鬥!原來,正是這種信仰和信念,才是鋼鐵的基因和本色;正是這種不滅的精神,才能百鍊成鋼永葆光明。其實這種堅定的信仰和深沉的愛,早已經深深鑄在中國人民的基因中,幾千年來生生不息。從屈原投江到岳母刺字;從文天祥到鄧世昌;從“鑑湖女俠”秋瑾到抗日名將張自忠;再從兩彈一星元勳“三強”到袁隆平,屠呦呦,楊利偉;甚至張思德、雷鋒、小賴寧、王偉-----在國家有危民族有難人民有苦的時候,他們捨身成仁為國捐軀,他們離開富貴安逸奔赴國難,他們為著祖國的強大和民族的希望,一茬茬站起來一批批衝上去。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掩卷而思,中國人從來具有“精忠報國家國情懷”,中華民族從來就是一個堅強堅定堅韌不拔的民族,從來就是一個“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民族。

當前,黨正帶領著中國人民走向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道路,雖然艱難甚至艱辛,但在這條偉大的民族復興道路上,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還有什麼能擋住中國人民前進的步伐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