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元一袋和10元一袋的鹽到底差別在哪裡?

夏日消消氣


我們大家應該都有同感,每次去超市購物時,豐富繁多的產品不知如何下手,尤其是鹽類區域,種類很多,很多的種標牌和價格,從售價為2元的普通食用鹽,到售價在3至50元的高檔進口食用鹽,琳琅滿目不知買哪個最好。價格相差那麼多肯定有一些區別吧。比如按原料來劃分,鹽可分井鹽、海鹽、湖鹽!

為什麼會這麼說,我們先來探討2塊的鹽和10塊鹽具體有什麼區別。現在市面上的鹽主要是鈉鹽,加碘鹽,加碘加鉀鹽這三種,歸根結底,主要成分都是氯化鈉。加碘鹽是我們平常吃的最多的,也是最便宜的鹽,因為我國建國初期為了大家的身體健康,避免出現大脖子病,所以在食鹽裡添加了碘(有的添加碘化鉀,有的添加海藻碘)。但是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除了低碘地區需要補碘外,其他地方的人不必要從食鹽中補充碘。那麼添加了鈣、鎂、鉀等礦物質營養的鹽是否值得購買呢?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營養攝入建議表,每個人每天不超過6克鹽即可。那麼這一點點的鹽裡面添加的礦物質營養更是微乎其微,為了補充這一點兒礦物質營養還不如吃一口肉來得多,從鹽裡面補充礦物質營養就是自欺欺人。

食物的價格與其營養沒有直接關係,價格高的食鹽不一定營養價值更高。比如,市場上很火的玫瑰鹽,小小一瓶要60多元,商家宣傳其含有84中微量元素,雖然營養素種類多,並不一定更有營養。成分表中,玫瑰鹽中的鐵含量比較高,這是它呈現粉紅色的重要原因。依每日6克鹽的攝入量,只能獲得約2毫克鐵,和女性一天所需的20毫克鐵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所以它不能作為膳食補鐵的主要來源。玫瑰鹽中的鎂和鈣含量的確高於深井鹽與竹鹽,但是鈉含量卻高達45.4%。這個數值高於普通食鹽39.36%的鈉含量,可見玫瑰鹽並非宣稱的那麼“健康”。

首先想想,最初的人是從哪裡來的?是不是海洋?!反正書上是這麼講的。弄不清這個問題就看一眼海洋,看看在海洋裡生活著多少種動物和植物?據說比陸地上要多!海水裡是不是含的鹽很多?它又養了那麼多生物,肯定也是最適合人類的鹽!結論:海鹽是最適後人體的好鹽,價格是一種忽悠人的表像,滿足你的虛榮!


老護士談健康


2塊錢的鹽和10塊錢的鹽有很大的差別,主要體現在貴點的鹽裡面添加了更多的礦物質元素,這也是它貴的原因。但是值不值得買呢?我個人建議,不值得。

鹽越貴越好嗎

為什麼會這麼說,我們先來探討2塊的鹽和10塊鹽具體有什麼區別。現在市面上的鹽主要是鈉鹽,加碘鹽,加碘加鉀鹽這三種,歸根結底,主要成分都是氯化鈉。

加碘鹽是我們平常吃的最多的,也是最便宜的鹽,因為我國建國初期為了大家的身體健康,避免出現大脖子病,所以在食鹽裡添加了碘(有的添加碘化鉀,有的添加海藻碘)。但是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除了低碘地區需要補碘外,其他地方的人不必要從食鹽中補充碘。

鹽要少吃

那麼添加了鈣、鎂、鉀等礦物質營養的鹽是否值得購買呢?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營養攝入建議表,每個人每天不超過6克鹽即可。那麼這一點點的鹽裡面添加的礦物質營養更是微乎其微,為了補充這一點兒礦物質營養還不如吃一口肉來得多,從鹽裡面補充礦物質營養就是自欺欺人。

沒必要選擇貴的鹽

我們吃鹽的目的無非就是補充日常必需的鹽分,讓食物更加美味。在現在物資豐富,不缺營養的情況下,很多添加營養都是個噱頭而已。所以,特意去挑選貴的鹽沒有必要。但是我還是建議,老年人吃鹽可以挑選低鈉鹽,更有利於身體健康。不管是什麼人,吃鹽都要控制量,吃鹽太多也是不利於健康的。



進進咯


日常生活中,食鹽既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調味品,也是促進人體正常代謝必不可少的營養元素之一。

每次去超市買食鹽,鹽的種類琳琅滿目,各式各樣!價格也是相差很大,有售價為2 元的普通食用鹽,也有售價在5 至10 元的高檔食用鹽,甚至部分售價達30元的進口鹽。每次挑選時都是一頭霧水,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那麼,為什麼鹽的價格會相差那麼多?它們又有什麼區別呢?今天就為大家一探究竟!

高檔鹽與普通鹽有什麼區別?

以精製鹽為例,在GB / T 5461-2016《食用鹽》國家標準中規定,優級精製鹽的氯化鈉含量不能低於99.1%,二級精製鹽則不低於98.5%。

2017年7月,《消費者報道》向權威第三方檢測機構送檢了11省市及國家的10款高檔及3款普通鹽,測試其純度指標。結果顯示,所有13款食用鹽的純淨度均達到99%以上,高檔鹽並未表現出其宣傳出的更高純度。

食物的價格與其營養沒有直接關係,價格高的食鹽不一定營養價值更高。比如,市場上很火的玫瑰鹽,小小一瓶要60多元,商家宣傳其含有84種微量元素,雖然營養素種類多,並不一定更有營養。

成分表中,玫瑰鹽中的鐵含量比較高,這是它呈現粉紅色的重要原因。依每日6克鹽的攝入量,只能獲得約2毫克鐵,和女性一天所需的20毫克鐵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所以它不能作為膳食補鐵的主要來源。

玫瑰鹽中的鎂和鈣含量的確高於深井鹽與竹鹽,但是鈉含量卻高達45.4%。這個數值高於普通食鹽39.36%的鈉含量,可見玫瑰鹽並非宣稱的那麼“健康”。

海鹽、湖鹽、井鹽有什麼區別?

按原料來源分,鹽可分海鹽、湖鹽和井礦鹽。

1、海鹽是蒸發海水提煉出的。食鹽則一般從地下鹽礦開採出來,再加工成更細小的晶體。

2、湖鹽又稱池鹽,是從鹽湖中直接採出的鹽和以鹽湖滷水為原料在鹽田中曬制而成的鹽。

3、井鹽,是運用鑿井法汲取地表淺部或地下天然滷水加工製成的鹽。

從營養角度來說:鹽的主要成分是鈉,只要氯化鈉足夠純,營養價值上沒有什麼區別。

從品質角度來說:井礦鹽的品質相對最好,因為井礦鹽相對於海鹽一類更加純淨,富含各類天然礦物元素,且雜質少。

粗鹽好還是細鹽好?

粗鹽為海水或鹽井、鹽池、鹽泉中的鹽水經煎曬而成的結晶,即天然鹽,是未經加工的大粒鹽。

細鹽也叫加工鹽或精鹽,是經過去除雜質後再次結晶析出的鹽,雜質少,有時還要加入碘,特意製出加碘鹽,用來預防甲狀腺病。

粗鹽除氯化鈉以外,還含有水、氯化鎂、硫酸鎂、氯化鉀、硫酸鈣、碘等微量化合物,這些化合物是人體必需的物質,在粗鹽中存在有一定的數量,但是在細鹽加工中被清除掉了。

然而粗鹽易受有害物質汙染,因海水受汙染致部分粗海鹽含有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元素超標。粗鹽中營養物質可能對補充相應的微量元素有一定幫助,但實際上效果並不一定好。

低鈉鹽與其他食用鹽有何區別?

普通食鹽的氯化鈉含量為97%以上,而低鈉鹽是用食鹽、食用氯化鉀或食用硫酸鎂(食用氯化鎂)為原料,經科學合理配比加工而成的食鹽,其氯化鈉含量為60%~80%。

1、低鈉鹽不僅僅適合高血壓、心臟病患者,對健康人群也有預防保健作用。

2、低鈉鹽有助膳食酸鹼平衡,有益於美容美體,減輕精神壓力。

3、但是因低鈉鹽中鉀含量較高,高溫作業者、重體力勞動強度工作者、腎功能障礙者等不宜長期食用低鈉鹽。

該如何正確選擇和食用鹽?

要明確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有目的地選擇。有些人是為了控制血壓而購買,有的是為特殊風味而購買,有些人則只是想體驗不同的產品。選擇哪類產品都不太重要,但不要盲目地為追求健康或者營養目的購買。

對普通人而言,首要目標是減少鹽的攝取,少鹽就是少鈉。無論是吃低鈉鹽、強化營養鹽或精鹽,都應該少吃為妙,降低用鹽量是首要原則。

1、選用低鈉鹽

低鈉鹽雖然鈉含量減少25%,但鹹味減少得並不多,是比較理想的減鹽方法。但要養成良好的飲食調味習慣,烹飪時不能因為低鈉鹽不鹹而多放些,更不能因為低鈉鹽有好處就大把大把地用。

2、改變烹調方式

如果烹飪時早早的放鹽,鹽就可能滲入食物中,吃菜的時候把放的鹽都吃到肚子裡了,等起鍋時放鹽,多數還在菜的表面和湯汁中,這樣既能起到調味的作用,又可以少攝入鹽。

3、多吃清淡膳食

在日常生活中,應多吃清淡飲食。購買加工食品時可仔細閱讀產品包裝上的營養成分表中的鈉含量,選擇含鈉量比較低的加工產品。


3月櫻


所有的鹽主要組成成份都一樣,氯化鈉。那2元和10元的差在哪?

10元的鹽加了一些所謂的鈣、鎂、鉀等礦物質營養元素,還有些鹽加了其他名頭的元素,要價更高。


有必要買嗎,沒必要花那個冤枉錢。因為一袋鹽所加營養元素量很少,加多了還叫鹽嗎,還按鹽的價格銷售嗎?一天吃一袋鹽也吃不了一丁點的礦物質元素,況且人一天也就需要一湯匙的鹽。其實我們平常的飲食裡,不知超出了多少倍鹽中所含的礦物質的營養元素。

如何選擇鹽呢?

超市的鹽也就幾類:鈉鹽,加碘鹽,加碘加鉀鹽。你如果不在極少數的個別缺碘缺鉀地區,三樣鹽隨便挑,真的沒必要糾結。

按原料分:井鹽、海鹽、湖鹽等。這個也沒必要糾結,最好選海鹽,那麼多生物生活在海里,都活得好好得,說明適用。

所以,大可以選擇價廉物美的海鹽。

如果你不差錢,無所謂購高價的,滿足一下你個人的心理需要也沒有問題,而你身體需要的營養要從鹽裡去補充,那是誤見。


佛學漫話


我們大家應該都有同感,每次去超市購物時,豐富繁多的產品不知如何下手,尤其是鹽類區域,種類很多,很多的種標牌和價格,從售價為2元的普通食用鹽,到售價在3至50元的高檔進口食用鹽,琳琅滿目不知買哪個最好。

價格相差那麼多肯定有一些區別吧。

比如按原料來劃分,鹽可分井鹽、海鹽、湖鹽,那它們之間的區別有以下幾個方面:

1、井鹽,是利用鑿井的方法,來汲取地下天然滷水加工而研製出的井鹽。

2、海鹽是蒸發海水提煉出來的。

3、食鹽是從地下鹽礦開採產生出來,再經過加工成更精而細小的晶體達到成品。

4、湖鹽也稱池鹽,是從鹽湖中提取的鹽,或是以鹽湖的滷水為原料,在鹽田中曬制而成的鹽。

營養上說明:鹽的主要還有成分是鈉,只要氯化鈉足夠純,營養價值上沒有什麼區別。

品質上判斷:井礦鹽的品質相對最好,是因為井礦鹽相對於海鹽一類的更加純淨,還富含有各類天然礦物元素,而且雜質少。

另外粗鹽和細鹽的區別:

1、粗鹽即天然鹽,是未經加工的大粒鹽。是海水或鹽井、鹽池、鹽泉中的鹽水經煎曬而成的結晶。

2、細鹽是經過去除雜質後,再次結晶析出的鹽,雜質少也叫加工鹽或精鹽,有時還要加入碘,用來預防甲狀腺病。

低鈉鹽與食用鹽的區別:

1、低鈉鹽適合高血壓、心臟病患者,有預防保健作用。有助膳食酸鹼平衡。

2、低鈉鹽中鉀含量較高,力勞動強度工作者、腎功能障礙者等不宜長期食用低鈉鹽。

希望大家看明白了,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有目的地選擇,如何正確食用鹽了吧。


秀秀生活吧


你知道嗎?商場裡售賣的鹽價格不同很可能是下面這些原因:

1:不同的品牌生產廠家,大品牌的價格貴一些,小品牌相對便宜一些

2:製做方法不同,工藝流程越複雜,耗時越長成本越高價格越貴;越簡單,耗時越短,價格越便宜

3.添加不同微量元素的不同(例如:碘、鈣、鎂等)宣傳銷售中也會突出不同的側重點,對健康上所產生的有益之處,添加不同微量元素的鹽相對價格較高;

4.鹽中主要成分鈉的含量不同(即鹽的純度),鈉含量越高,雜質越少,味道更加純粹,但經常食用容易引發冠心病和高血壓,所以現在提倡大家食用低鈉鹽,也稱為健康食鹽,最適合中年老人和高血壓患者長期食用。

希望我的分享對您有所幫助,就是我最大的收穫😊😊😊





風吹草低頭


高檔鹽與普通鹽有什麼區別?

以精製鹽為例,在GB/T 5461-2016《食用鹽》國家標準中規定,優級精製鹽的氯化鈉含量不能低於99.1%,二級精製鹽則不低於98.5%。

2017年7月,《消費者報道》向權威第三方檢測機構送檢了11省市及國家的10款高檔及3款普通鹽,測試其純度指標。結果顯示,所有13款食用鹽的純淨度均達到99%以上,高檔鹽並未表現出其宣傳出的更高純度。

食物的價格與其營養沒有直接關係,價格高的食鹽不一定營養價值更高。比如,市場上很火的玫瑰鹽,小小一瓶要60多元,商家宣傳其含有84中微量元素,雖然營養素種類多,並不一定更有營養。

成分表中,玫瑰鹽中的鐵含量比較高,這是它呈現粉紅色的重要原因。依每日6克鹽的攝入量,只能獲得約2毫克鐵,和女性一天所需的20毫克鐵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所以它不能作為膳食補鐵的主要來源。

玫瑰鹽中的鎂和鈣含量的確高於深井鹽與竹鹽,但是鈉含量卻高達45.4%。這個數值高於普通食鹽39.36%的鈉含量,可見玫瑰鹽並非宣稱的那麼“健康”。


福州大米


日常生活中,食鹽既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調味品,也是促進人體正常代謝必不可少的營養元素之一。

每次去超市買食鹽,鹽的種類琳琅滿目,各式各樣!價格也是相差很大,有售價為2元的普通食用鹽,也有售價在5至10元的高檔食用鹽,甚至部分售價達30元的進口鹽。每次挑選時都是一頭霧水,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那麼,為什麼鹽的價格會相差那麼多?它們又有什麼區別呢?今天就為大家一探究竟!

高檔鹽與普通鹽有什麼區別?


以精製鹽為例,在GB / T 5461-2016《食用鹽》國家標準中規定,優級精製鹽的氯化鈉含量不能低於99.1%,二級精製鹽則不低於98.5%。


2017年7月,《消費者報道》向權威第三方檢測機構送檢了11省市及國家的10款高檔及3款普通鹽,測試其純度指標。結果顯示,所有13款食用鹽的純淨度均達到99%以上,高檔鹽並未表現出其宣傳出的更高純度。

食物的價格與其營養沒有直接關係,價格高的食鹽不一定營養價值更高。比如,市場上很火的玫瑰鹽,小小一瓶要60多元,商家宣傳其含有84種微量元素,雖然營養素種類多,並不一定更有營養。


成分表中,玫瑰鹽中的鐵含量比較高,這是它呈現粉紅色的重要原因。依每日6克鹽的攝入量,只能獲得約2毫克鐵,和女性一天所需的20毫克鐵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所以它不能作為膳食補鐵的主要來源。

玫瑰鹽中的鎂和鈣含量的確高於深井鹽與竹鹽,但是鈉含量卻高達45.4%。這個數值高於普通食鹽39.36%的鈉含量,可見玫瑰鹽並非宣稱的那麼“健康”。


海鹽、湖鹽、井鹽有什麼區別?

按原料來源分,鹽可分海鹽、湖鹽和井礦鹽。

1、海鹽是蒸發海水提煉出的。食鹽則一般從地下鹽礦開採出來,再加工成更細小的晶體。

2、湖鹽又稱池鹽,是從鹽湖中直接採出的鹽和以鹽湖滷水為原料在鹽田中曬制而成的鹽。

3、井鹽,是運用鑿井法汲取地表淺部或地下天然滷水加工製成的鹽。

從營養角度來說:鹽的主要成分是鈉,只要氯化鈉足夠純,營養價值上沒有什麼區別。

從品質角度來說:井礦鹽的品質相對最好,因為井礦鹽相對於海鹽一類更加純淨,富含各類天然礦物元素,且雜質少。


粗鹽好還是細鹽好?

粗鹽為海水或鹽井、鹽池、鹽泉中的鹽水經煎曬而成的結晶,即天然鹽,是未經加工的大粒鹽。

細鹽也叫加工鹽或精鹽,是經過去除雜質後再次結晶析出的鹽,雜質少,有時還要加入碘,特意製出加碘鹽,用來預防甲狀腺病。

粗鹽除氯化鈉以外,還含有水、氯化鎂、硫酸鎂、氯化鉀、硫酸鈣、碘等微量化合物,這些化合物是人體必需的物質,在粗鹽中存在有一定的數量,但是在細鹽加工中被清除掉了。


然而粗鹽易受有害物質汙染,因海水受汙染致部分粗海鹽含有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元素超標。粗鹽中營養物質可能對補充相應的微量元素有一定幫助,但實際上效果並不一定好。

低鈉鹽與其他食用鹽有何區別?


普通食鹽的氯化鈉含量為97%以上,而低鈉鹽是用食鹽、食用氯化鉀或食用硫酸鎂(食用氯化鎂)為原料,經科學合理配比加工而成的食鹽,其氯化鈉含量為60%~80%。

1、低鈉鹽不僅僅適合高血壓、心臟病患者,對健康人群也有預防保健作用。

2、低鈉鹽有助膳食酸鹼平衡,有益於美容美體,減輕精神壓力。

3、但是因低鈉鹽中鉀含量較高,高溫作業者、重體力勞動強度工作者、腎功能障礙者等不宜長期食用低鈉鹽。


該如何正確選擇和食用鹽?

要明確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有目的地選擇。有些人是為了控制血壓而購買,有的是為特殊風味而購買,有些人則只是想體驗不同的產品。選擇哪類產品都不太重要,但不要盲目地為追求健康或者營養目的購買。


對普通人而言,首要目標是減少鹽的攝取,少鹽就是少鈉。無論是吃低鈉鹽、強化營養鹽或精鹽,都應該少吃為妙,降低用鹽量是首要原則。

1、選用低鈉鹽

低鈉鹽雖然鈉含量減少25%,但鹹味減少得並不多,是比較理想的減鹽方法。但要養成良好的飲食調味習慣,烹飪時不能因為低鈉鹽不鹹而多放些,更不能因為低鈉鹽有好處就大把大把地用。

2、改變烹調方式

如果烹飪時早早的放鹽,鹽就可能滲入食物中,吃菜的時候把放的鹽都吃到肚子裡了,等起鍋時放鹽,多數還在菜的表面和湯汁中,這樣既能起到調味的作用,又可以少攝入鹽。

3、多吃清淡膳食

在日常生活中,應多吃清淡飲食。購買加工食品時可仔細閱讀產品包裝上的營養成分表中的鈉含量,選擇含鈉量比較低的加工產品。


夏日消消氣


日常生活中,食鹽既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調味品,也是促進人體正常代謝必不可少的營養元素之一。

每次去超市買食鹽,鹽的種類琳琅滿目,各式各樣,價格也是相差很大,有售價為2元的普通食用鹽,也有售價在5至10元的高檔食用鹽,甚至部分售價達30元的進口鹽。

每次挑選時都是一頭霧水,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那麼,為什麼鹽的價格會相差那麼多?它們又有什麼區別呢?今天就為大家一探究竟!

高檔鹽與普通鹽有什麼區別?

以精製鹽為例,在GB/T 5461-2016《食用鹽》國家標準中規定,優級精製鹽的氯化鈉含量不能低於99.1%,二級精製鹽則不低於98.5%。

2017年7月,《消費者報道》向權威第三方檢測機構送檢了11省市及國家的10款高檔及3款普通鹽,測試其純度指標。結果顯示,所有13款食用鹽的純淨度均達到99%以上,高檔鹽並未表現出其宣傳出的更高純度。

食物的價格與其營養沒有直接關係,價格高的食鹽不一定營養價值更高。比如,市場上很火的玫瑰鹽,小小一瓶要60多元,商家宣傳其含有84中微量元素,雖然營養素種類多,並不一定更有營養。

成分表中,玫瑰鹽中的鐵含量比較高,這是它呈現粉紅色的重要原因。依每日6克鹽的攝入量,只能獲得約2毫克鐵,和女性一天所需的20毫克鐵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所以它不能作為膳食補鐵的主要來源。

玫瑰鹽中的鎂和鈣含量的確高於深井鹽與竹鹽,但是鈉含量卻高達45.4%。這個數值高於普通食鹽39.36%的鈉含量,可見玫瑰鹽並非宣稱的那麼“健康”。

海鹽、湖鹽、井鹽有什麼區別?

按原料來源分,鹽可分海鹽、湖鹽和井礦鹽。

1、海鹽是蒸發海水提煉出的。食鹽則一般從地下鹽礦開採出來,再加工成更細小的晶體。

2、湖鹽又稱池鹽,是從鹽湖中直接採出的鹽和以鹽湖滷水為原料在鹽田中曬制而成的鹽。

3、井鹽,是運用鑿井法汲取地表淺部或地下天然滷水加工製成的鹽。

從營養角度來說:鹽的主要成分是鈉,只要氯化鈉足夠純,營養價值上沒有什麼區別。

從品質角度來說:井礦鹽的品質相對最好,因為井礦鹽相對於海鹽一類更加純淨,富含各類天然礦物元素,且雜質少。

粗鹽好還是細鹽好?

粗鹽為海水或鹽井、鹽池、鹽泉中的鹽水經煎曬而成的結晶,即天然鹽,是未經加工的大粒鹽。

細鹽也叫加工鹽或精鹽,是經過去除雜質後再次結晶析出的鹽,雜質少,有時還要加入碘,特意製出加碘鹽,用來預防甲狀腺病。

粗鹽除氯化鈉以外,還含有水、氯化鎂、硫酸鎂、氯化鉀、硫酸鈣、碘等微量化合物,這些化合物是人體必需的物質,在粗鹽中存在有一定的數量,但是在細鹽加工中被清除掉了。

然而,粗鹽易受有害物質汙染,因海水受汙染致部分粗海鹽含有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元素超標。粗鹽中營養物質可能對補充相應的微量元素有一定幫助,但實際上效果並不一定好。

低鈉鹽與其他食用鹽有何區別?

普通食鹽的氯化鈉含量為97%以上,而低鈉鹽是用食鹽、食用氯化鉀或食用硫酸鎂(食用氯化鎂)為原料,經科學合理配比加工而成的食鹽,其氯化鈉含量為60%~80%。

1、低鈉鹽不僅僅適合高血壓、心臟病患者,對健康人群也有預防保健作用。

2、低鈉鹽有助膳食酸鹼平衡,有益於美容美體,減輕精神壓力。

3、但是因低鈉鹽中鉀含量較高,高溫作業者、重體力勞動強度工作者、腎功能障礙者等不宜長期食用低鈉鹽。

該如何正確選擇和食用鹽?

要明確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有目的地選擇。有些人是為了控制血壓而購買,有的是為特殊風味而購買,有些人則只是想體驗不同的產品。

選擇哪類產品都不太重要,但不要盲目地為追求健康或者營養目的購買。

對普通人而言,首要目標是減少鹽的攝取,少鹽就是少鈉。無論是吃低鈉鹽、強化營養鹽或精鹽,都應該少吃為妙,降低用鹽量是首要原則。

1、選用低鈉鹽

低鈉鹽雖然鈉含量減少25%,但鹹味減少得並不多,是比較理想的減鹽方法。但要養成良好的飲食調味習慣,烹飪時不能因為低鈉鹽不鹹而多放些,更不能因為低鈉鹽有好處就大把大把地用。

2、改變烹調方式

如果烹飪時早早的放鹽,鹽就可能滲入食物中,吃菜的時候把放的鹽都吃到肚子裡了,等起鍋時放鹽,多數還在菜的表面和湯汁中,這樣既能起到調味的作用,又可以少攝入鹽。

3、多吃清淡膳食

在日常生活中,應多吃清淡飲食。購買加工食品時可仔細閱讀產品包裝上的營養成分表中的鈉含量,選擇含鈉量比較低的加工產品。





從紟鉯後卟噯


日常生活中,食鹽既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調味品,也是促進人體正常代謝必不可少的營養元素之一。

每次去超市買食鹽,鹽的種類琳琅滿目,各式各樣,價格也是相差很大,有售價為2元的普通食用鹽,也有售價在5至10元的高檔食用鹽,甚至部分售價達30元的進口鹽。

每次挑選時都是一頭霧水,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那麼,為什麼鹽的價格會相差那麼多?它們又有什麼區別呢?今天就為大家一探究竟!

高檔鹽與普通鹽有什麼區別?

以精製鹽為例,在GB/T 5461-2016《食用鹽》國家標準中規定,優級精製鹽的氯化鈉含量不能低於99.1%,二級精製鹽則不低於98.5%。

2017年7月,《消費者報道》向權威第三方檢測機構送檢了11省市及國家的10款高檔及3款普通鹽,測試其純度指標。結果顯示,所有13款食用鹽的純淨度均達到99%以上,高檔鹽並未表現出其宣傳出的更高純度。

食物的價格與其營養沒有直接關係,價格高的食鹽不一定營養價值更高。比如,市場上很火的玫瑰鹽,小小一瓶要60多元,商家宣傳其含有84中微量元素,雖然營養素種類多,並不一定更有營養。

成分表中,玫瑰鹽中的鐵含量比較高,這是它呈現粉紅色的重要原因。依每日6克鹽的攝入量,只能獲得約2毫克鐵,和女性一天所需的20毫克鐵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所以它不能作為膳食補鐵的主要來源。

玫瑰鹽中的鎂和鈣含量的確高於深井鹽與竹鹽,但是鈉含量卻高達45.4%。這個數值高於普通食鹽39.36%的鈉含量,可見玫瑰鹽並非宣稱的那麼“健康”。

海鹽、湖鹽、井鹽有什麼區別?

按原料來源分,鹽可分海鹽、湖鹽和井礦鹽。

1、海鹽是蒸發海水提煉出的。食鹽則一般從地下鹽礦開採出來,再加工成更細小的晶體。

2、湖鹽又稱池鹽,是從鹽湖中直接採出的鹽和以鹽湖滷水為原料在鹽田中曬制而成的鹽。

3、井鹽,是運用鑿井法汲取地表淺部或地下天然滷水加工製成的鹽。

從營養角度來說:鹽的主要成分是鈉,只要氯化鈉足夠純,營養價值上沒有什麼區別。

從品質角度來說:井礦鹽的品質相對最好,因為井礦鹽相對於海鹽一類更加純淨,富含各類天然礦物元素,且雜質少。

粗鹽好還是細鹽好?

粗鹽為海水或鹽井、鹽池、鹽泉中的鹽水經煎曬而成的結晶,即天然鹽,是未經加工的大粒鹽。

細鹽也叫加工鹽或精鹽,是經過去除雜質後再次結晶析出的鹽,雜質少,有時還要加入碘,特意製出加碘鹽,用來預防甲狀腺病。 粗鹽除氯化鈉以外,還含有水、氯化鎂、硫酸鎂、氯化鉀、硫酸鈣、碘等微量化合物,這些化合物是人體必需的物質,在粗鹽中存在有一定的數量,但是在細鹽加工中被清除掉了。

然而,

粗鹽易受有害物質汙染,因海水受汙染致部分粗海鹽含有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元素超標。粗鹽中營養物質可能對補充相應的微量元素有一定幫助,但實際上效果並不一定好。

低鈉鹽與其他食用鹽有何區別?

普通食鹽的氯化鈉含量為97%以上,而低鈉鹽是用食鹽、食用氯化鉀或食用硫酸鎂(食用氯化鎂)為原料,經科學合理配比加工而成的食鹽,其氯化鈉含量為60%~80%。

1、低鈉鹽不僅僅適合高血壓、心臟病患者,對健康人群也有預防保健作用。

2、低鈉鹽有助膳食酸鹼平衡,有益於美容美體,減輕精神壓力。

3、但是因低鈉鹽中鉀含量較高,高溫作業者、重體力勞動強度工作者、腎功能障礙者等不宜長期食用低鈉鹽。

該如何正確選擇和食用鹽?

要明確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有目的地選擇。有些人是為了控制血壓而購買,有的是為特殊風味而購買,有些人則只是想體驗不同的產品。

選擇哪類產品都不太重要,但不要盲目地為追求健康或者營養目的購買。

對普通人而言,首要目標是減少鹽的攝取,少鹽就是少鈉。無論是吃低鈉鹽、強化營養鹽或精鹽,都應該少吃為妙,降低用鹽量是首要原則。

1、選用低鈉鹽

低鈉鹽雖然鈉含量減少25%,但鹹味減少得並不多,是比較理想的減鹽方法。但要養成良好的飲食調味習慣,烹飪時不能因為低鈉鹽不鹹而多放些,更不能因為低鈉鹽有好處就大把大把地用。

2、改變烹調方式

如果烹飪時早早的放鹽,鹽就可能滲入食物中,吃菜的時候把放的鹽都吃到肚子裡了,等起鍋時放鹽,多數還在菜的表面和湯汁中,這樣既能起到調味的作用,又可以少攝入鹽。

3、多吃清淡膳食

在日常生活中,應多吃清淡飲食。購買加工食品時可仔細閱讀產品包裝上的營養成分表中的鈉含量,選擇含鈉量比較低的加工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